蘸醬油、放香菜……臺灣這些千奇百怪的粽子你吃過嗎?

2020-12-19 北晚新視覺網

2018年6月16日訊,在臺灣,端午節是與春節、中秋節並列的三大傳統節日。臺灣過端午節的習俗很豐富,既熱鬧又好玩:賽龍舟、玩「立蛋」、飲雄黃酒、佩香包、掛艾草、貼鍾馗畫像……而吃貨們又可以吃到美味又創意十足的臺灣粽子了。

南部粽」和「北部粽」

「你喜歡南部粽還是北部粽?」臺灣過端午節的時候,這是人們常聊的話題。臺灣的粽子是分南北的。由於所用食材與製作方法南轅北轍,每到端午吃粽子時節,「南部粽」和「北部粽」都會不期而然地「打一架」,比比誰是江湖老大。

臺灣北部粽用長糯米,炒至半熟,以炒過的八寶,如五花肉、蝦米、花生、雞肉、乾貝、慄子、香菇、鹹蛋黃等作餡入料,再包上粽葉放入蒸籠蒸,糯米講究顆粒分明有嚼勁;南部粽則用生糯米,包上八寶餡,下水煮熟,粽葉的香味及肉汁滲入米中,味道綿密、清爽。無論南北粽,吃時都會澆上特別的醬汁,北部粽佐以甜辣醬,南部粽則會撒上花生粉及香菜,再配上甜甜的醬油膏。

南部粽的種類很多,其中比較有名的是臺南燒肉粽。很多人知道臺南的燒肉粽,是因為臺灣歌手鄧麗君的一首歌曲《燒肉粽》或者周杰倫的歌曲《療傷燒肉粽》。燒肉粽是發源於閩南地區獨特的小吃,閩南話「燒」就是「熱」的意思,過去燒肉粽都是小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叫賣,熱騰騰的粽子,更能引起食慾。

此外,臺灣的鹼粽、素粽也是知名度很高的傳統特色粽子。鹼粽是用鹼液和糯米拌勻,經過水煮得晶瑩剔透,變成吹彈可破又美又Q的鹼粽。煮熟放涼後,再放進冰箱冷藏,就是美味又可口的「冰粽」了。吃的時候蘸蜂蜜或細砂糖、紅糖,也可淋上糖漿在鹼粽上面直接吃。素粽又稱菜粽,是為了迎合現今較多的素食者或佛教人士的口味而做的,以竹筍、五香豆乾、香菇、蘿蔔乾、花生仁、花生粉等作餡,先用油爆香,再加醬油、胡椒粉等,煮到熟爛,蘸醬油膏吃,美味至極。

拼創意 「包粽」=「包中」

粽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早在春秋時期粽子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在臺灣,粽子的涵意早已不只是祭奠屈原。端午的祭祀內涵已延伸至家庭,粽子便成了亡故親人牌位前必備的供品;如果家有喪事,當年便不能包粽,粽子要由主婦娘家供給,此民俗關係到婆家娘家的關係,也馬虎不得……

端午時節正逢學子們進入備考期,「包粽」諧音「包中」, 所以粽子在臺灣很受歡迎,尤其對於有孩子上學的家庭,這種好意頭是一定要經常吃一吃、沾一沾的。商家抓住商機,推出「百分粽」。「百分粽」中有兩顆蛋黃,寓意金榜題名100分。

為迎合年輕人的口味,臺灣商家不斷地在粽子的寓意和配料上創新。「排骨酥粽」將排骨炸酥去骨入粽,「野薑花粽」以野薑花的球根做餡,「豪華海鮮粽」則是用鮑魚、蠔幹、鰻魚肝等替代傳統蛋黃,「水果麻糬甜粽」是甜品愛好者的最愛。還有「咖喱豬肉粽」「黑糖黑芝麻粽」「抹茶紅豆粽」「花汁粽」「剝皮辣椒粽」、「奶酪腊味粽」、「五穀水果粽」、松露杏鮑粽、御品佛跳牆粽、珍珠奶茶粽、鐵觀音茶粽、麵包粽等等。臺灣美食界的創意料理從五花八門的粽子中可以窺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臺灣最流行的應該算是冰粽,銷售量已超過傳統粽子。冰粽是西式甜點與粽子的結合,外皮為糯米粉或低熱量的葛根粉,內包當季鮮果、紅豆、芋泥甚至咖啡,體量小,需冷藏。在夏日炎炎又注重健康飲食的臺灣大受歡迎,便利店和星巴克都會在端午節推出冰粽。

隨著狗年端午節的臨近,近來臺灣媒體上已經刊出買粽子的長隊從地下排到地上的照片,傳遞「好粽子要早下手」的信息,也表現出臺灣人對粽子的一片衷情——可謂是地不分南北、人不論貧富。

論正宗 去臺北南門市場

創意加上精工細做成就了臺灣各地數不清的「名粽」。想去臺灣品嘗道地的臺灣粽子,不妨去臺北市的南門市場裡挑一挑。對許多人來說,南門市場裡的老牌攤子才是採買傳統粽子的最佳之選。

南門市場是臺北知名的傳統市場,匯聚了來自祖國大陸的家鄉滋味。市場內有多家粽子名攤,不少都有六七十年歷史,集中展示大江南北傳入的傳統美食。南門市場出售的粽子品種齊全,既有大陸江南口味的湖州粽和廣式的裹蒸粽,也有臺灣風味的南部粽、北部粽、客家鹼粽等。

鹼粽

「湖州粽來自浙江湖州,是許多外省人家鄉的味道。」南門市場自治會會長王銓國介紹:「過去臺北南門市場售賣的粽子以湖州粽為多,後來也出現富有地方特色的臺灣南北粽、客家粽、廣東粽、素粽等,迎合不同消費者的口味。」湖州粽是長形粽,直接以粽葉包裹泡過的生糯米及火腿鮮肉後,以水煮的方式煮熟。湖州粽口感綿密軟爛,內容除了火腿與鮮肉外,不會多加其它料,讓糯米充分吸收肉香與粽葉清香,味道很是實在。

現如今,受社會發展和網際網路的影響,南門市場內的眾多傳統老店也在推陳出新,在保存老味道的同時,在用料和花樣上創新,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比如,南門市場裡的上海合興糕團店今年端午節前就推出了包含整個去骨雞腿的「雞腿棒棒粽」。此外還有添加紅藜麥的粽子,為的是增加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業者認為,粽子的改良要保持基本的傳統工藝和元素,通過更精細的製作,才能把打動老一輩的傳統口感傳下來。傳統的粽子在臺灣不斷有口味上的改變,但不變的是其所蘊含的「思鄉味道」。

比手段 粽子經濟風生水起

精心製作加上推銷有術,臺灣的粽子早已名聲在外,粽子經濟做得風生水起。

端午前後一個月,粽子大戰在島內各地的菜場、便利店、超市、網絡上展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菜場上的粽子攤依然主打宣傳「加量不加價」,吸引不少主婦掏錢;便利店鎖定都市上班族,主打健康新潮概念。而藉助網際網路銷售新渠道,有的傳統名店又迎來「新一春」。今年,南門市場裡的「立家湖州粽」的網絡銷售量約佔總銷量的三成。

單顆粽子的售價不高,是老少鹹宜的平民美食,一般人家也不會批量購入。有業者為了提高粽子銷量,在端午節前推出私人訂製服務,就是根據客戶的要求為其私人定製,包括要什麼餡料,哪種料軟一點、哪種料多一點都會聽從客戶的要求。服務對象多是公司、單位、社團等。這樣的服務訂單龐大,推動了粽子的批量採購。

現代人工作忙碌,加之市場上各種花樣的粽子琳琅滿目,導致很多臺灣民眾只會吃粽子、不會包粽子。於是,每到端午節前,島內很多酒店和社區都會組織包粽子活動,請大廚來授課,總是能聚集不少人氣。市場上的粽子攤也經營有術,他們不是攤一堆粽子了事,而是邊賣邊包,邊包邊教。老闆嫻熟的手藝頗為神奇,一個個形狀精緻的粽子賞心悅目。空氣中瀰漫的粽香更引得路人垂涎,不買也得停下捧個人場,人氣真是旺旺地。(趙鳳豔)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9

相關焦點

  • 端午節吃粽子,你吃過這些嗎?
    導讀:端午節吃粽子,各地特色粽子一覽無遺。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以下這些。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後腿精選,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鮮美,肥而不膩。許多海內外朋友皆因品嘗過嘉興粽子後,方知浙江嘉興的地名。海南粽子
  • 明天就端午了,還沒吃過這些「爆款粽子」嗎?你OUT啦!!
    甜de 鹹de 肉de 素de……中華民族的美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既然如此,那就為大家介紹一些爆款粽子,那些你不曾嘗過的款式可以考慮試試!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等多樣佐料。
  • 臺灣人誇「煮香蕉蘸醬油」好吃,還要連皮一起吃,網友:奇葩吃法
    而臺灣人誇「煮香蕉蘸醬油」好吃,還要連皮一起吃,網友:奇葩吃法!不過如今總有一些人是比較好奇的,喜歡一些口味比較獨特的美食 ,像最近小優在網上看到的一種臺灣人推薦的奇葩香蕉吃法,就是水煮香蕉蘸醬油了。不過像我們平時吃香蕉的時候,一般都是當成水果剝皮之後就可以直接吃了,或者是做成香蕉派、香蕉冰淇淋都是很不錯的。而臺灣人推薦的這這種水煮香蕉蘸醬油的吃法,而且還要連香蕉皮一起吃,但是對於這種吃法小優還真的是無法理解。
  • 還在討論甜鹹粽子?又一個世紀難題出現,吃餃子到底應該蘸什麼?
    大家還在討論甜鹹粽子嗎?這個問題從幾年前在網絡上被提出來之後,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時期都會引發熱烈的討論。並且因而引申出了很多其他的南北方飲食差異,比如豆腐腦到底應該吃甜的還是吃鹹的,甚至還有一些地區的人表示應該吃辣的。
  • 粽子形狀千千萬,可吃粽子該蘸點什麼才好吃?推薦粽子伴侶新吃法
    粽子形狀千千萬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可粽子好吃傳遍了東南亞乃至世界,日本、越南有方形棕、馬來芭蕉葉粽子,連墨西哥都有玉米葉粽子,簡直被玩壞圓錐棕如果粽子蘸點什麼,會不會更好吃小時候只喜歡吃豆沙餡粽子,不喜歡吃棗的,因為豆沙的甜;長大了更喜歡吃肉棕,還是不喜歡吃棗的
  • 木瓜蘸辣椒,荔枝蘸醬油,水果產地的「內行」吃法你會嗎?
    調味料和水果,原本是互不搭界的兩類食材,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水果水嫩多汁,香甜可口,調味料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吃水果配調味料有些「黑暗料理」的意思,難以接受,但在不少水果的產地,本地人的吃法總會讓人意想不到,木瓜蘸辣椒,荔枝蘸醬油,這些都是常規的吃法,在他們眼裡,這才能吃出來水果的真滋味
  • 蘸鹽吃、蘸醬油吃、炒瓜皮吃……原來西瓜還能這樣吃
    西瓜怎麼吃?「切著吃」、「挖著吃」的方法你肯定用過,但蘸配料、製冰沙、做冷飲、做菜餚等吃法你試過嗎?圖/視覺中國蘸料吃,你選「醬油派」還是「鹽派」?說到西瓜,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切塊嘴啃」、「用勺子邊挖邊吃」的爽快場面。然而,如果現在的你還是只會這種吃法的話,未免就有些落伍了。現在西瓜的吃法,可能你之前根本想不到。
  • 這些端午節奇葩粽,你吃過嗎?
    南北方粽子的差異首先在餡料方面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複雜,尤其是餡,變化多樣。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醬油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其次是做法上面也不同:北部粽「熟飯蒸煮」,南部粽「生米水煮」。
  • 端午節粽子飄香,粽子在陽江俗稱「裹粽」,你吃過嗎?
    端午節臨近,粽子在陽江俗稱「裹粽」,你吃過正宗的陽江裹粽嗎?我認為裹粽最正確的吃法,先把裹粽打開放進碗裡,再把裹粽葉裡的米粒舔乾淨,聞一下裹粽葉的香味,然後再往粽子上撒一點白糖,用筷子把粽子分開,把裡面煮爛的肥肉均勻地塗抹在綠豆上,接著開吃。一個(陽江人稱為一條)裹粽,等於一碗充滿莢葉芳香的糯米飯,但又欲罷不能,令人回味無窮。小夥伴們,端午節臨近,粽子在陽江俗稱「裹粽」,你吃過正宗的陽江裹粽嗎?
  • 芒果蘸醬油?蘸辣椒?這些「奇葩」的吃法,你敢不敢嘗試
    其實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印象裡,芒果就是一種甜甜蜜蜜的水果,直到網友們發現了一個「秘密」——閩南人吃芒果,竟然要蘸醬油?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這件事的時候,都像曉雙一樣嚇了一跳。對於外地人來說,醬油那應該是一種烹飪用的調味品吧,竟然能用來當做蘸料?不會很齁人嗎?
  • 全世界的粽子都全了,你有多少沒吃過!
    碩大的一個粽子,糯米油亮有光澤,粘粘糯糯地不願與蘆兜葉分離。切開粽子,就見橙紅油亮的鹹蛋黃,如夏日的夕陽一般,亮堂堂地露了出來。連著糯米和鹹肉一起吃,更有滋有味,蘆兜的清香,米粒的糯香,鹹蛋黃的鹹香,交織在一起,在你的口腔內瀰漫開來。
  • 楊梅你會怎麼吃?蘸鹽水、蘸醬油還是蘸辣椒?
    圖片:luoluoivy / 圖蟲創意開花低調,果實有趣楊梅的果實構造比較有趣,我們吃的部位,其實是它們高度肉質化的外果皮,呈乳頭狀密集排列,由子房外部的凸起物發育而來,富含糖分和汁水。而堅硬的楊梅核,則是楊梅的內果皮,吃過楊梅的人都知道,果核上有很多毛,這就是高度木質化內果皮上的纖維質短毛。
  • 水果千奇百怪的奇葩吃法,芒果配上辣椒麵,蘋果切塊蘸醬油
    首先第一個就是吃菠蘿啦,現在這個季節,正是南方菠蘿成熟的季節。這個季節的菠蘿口感好,並且新鮮,水分和糖分都很高。很多喜愛菠蘿的小可愛可能兩三天就要吃一次菠蘿,有的可能每天都要吃吧。這些順應季節而生的水果蔬菜才是最健康的,所以大家也要多吃噢。
  • 這些水果一定要蘸著醬油吃,更鮮更甜,吃多了還不上火
    而隔壁的同事說,他可是親眼見證過一個長相甜美的潮汕妹子大口吃著醬油荔枝,畫面太美不敢看~這對源於生活的好基友,看起來很奇怪,搭配起來不無道理哦~因為,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蘸醬油吃的,也不是所有水果蘸醬油都是好吃的~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性溫偏熱的水果,如荔枝、龍眼、芒果、楊梅等,吃多了極易上火,而醬油中的成分,不僅可以中和荔枝核中的毒素
  • 吃荔枝居然蘸醬油?廣東人吃東西有多奇葩
    慢條斯理地拿出一個味碟 再往裡倒入少許醬油 當時我的表情是這樣的 他瞥了我一眼 絲毫沒有要給我解答疑惑的意思 接著有條不紊地剝開荔枝 蘸些醬油
  • 廣東潮汕人為什麼喜歡用水果蘸醬油?能吃嗎?太讓人費解了
    潮汕民間流傳著一種奇怪的吃法——水果蘸醬油,吃白粥和醬油,吃油條蘸醬油,連西紅柿、荔枝、甜瓜、桃子、李子、番石榴、哈密瓜、火龍果都可以蘸醬油。騎塵妃笑的荔枝,還可以蘸醬油吃嗎?荔枝剝去殼後,可以蘸醬油吃,酸、甜、鹹的味道非常開胃,蘸醬油可以中和酸澀味,還可以起到消化清熱的作用。
  • 關於粽子,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端午節送禮必看!
    記得以前每到過端午節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總會講屈原和端午節的故事。我們為什麼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要吃粽子呢?是因為戰國的時候,有位楚國的大忠臣屈原在這一天聽說秦國的軍隊攻佔了楚國的國都郢,屈大夫痛心疾首,便投了汨羅江。屈原投江自盡後,楚國漁民紛紛駛船來回於汨羅江打撈,為了怕水中魚蝦啃食屈原的遺體,不但敲鑼打鼓,還把飯糰等食物投入江中餵食。
  • 年度最佳法律故事:吃餃子沒蘸醬油進監獄了
    唯一不同的是,當地飲食口味重,絕大多數人吃餃子是要蘸醬油的,這大哥南方人,吃餃子沒蘸醬油。 鄰桌七八個人,是當地監獄的獄警,為剛剛升遷的領導慶功。領導席間上廁所,路過這桌,瞥了一眼,走過去,又回來,醉眼斜睨,問,你小子吃餃子咋他媽不蘸醬油!南方大哥是個耿直boy,回一句,你他媽管得著嗎!獄警領導說聲哦,上廁所去了。
  • 餃子蘸醬油還是醋,其實真不重要,看看外國的餃子,中國人傻了
    中國人愛吃餃子,尤其是酷愛麵食的北方人,更是離了餃子不行,不僅過年要吃,基本上隨便過個什麼傳統節日,都是要吃餃子的。除了中秋、端午這種明確了節日食品的節日外,其他的都可以用來吃餃子!於是乎,繼「豆腐腦吃鹹的還是吃甜的」、「粽子吃甜的還是吃鹹的」等爭論後,網友們又多了一個新的話題——吃餃子蘸醬油還是蘸醋?等一下,我們辣黨就這麼不被人放在眼裡嗎?其實,在中國,無論是蘸什麼吃都很常見,畢竟只是個調料,除了閒得無聊的網友之外,也很少有人會去在意這個。
  • 吃芒果蘸辣椒蘸醬油?或是這個省獨一無二的水果吃法?
    吃芒果蘸辣椒蘸醬油?或是這個省獨一無二的水果吃法?廣西這個地方吃芒果蘸辣椒醬和醬油?本地人:我們一切水果都可以酸嘢標籤:餐飲美食水果小吃、廣西餐飲美食小吃、廣西河池獨特水果吃法、吃芒果蘸辣椒醬醬油?美食文化雜談隨筆作為一個廣西人,在北方上學的時候總會被問:「聽說你們吃芒果蘸辣椒蘸醬油?不奇怪嗎?」我心說,這有什麼奇怪的。後來被問的多了,才知道,只有廣西人才有一種獨一無二的吃水果方法——酸嘢!吃酸嘢,一定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