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2020-12-12 國學大觀園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

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戶限為穿 (hù xiàn wéi chuān)

這個成語出自唐代張彥遠的《書法要錄》。話說在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出名的僧人名叫智永,他的出身可不簡單,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後代。王羲之書法一絕,人稱「書聖」,大師的一些書法真品一直被國家珍藏著。

智永得到祖上的真傳,從小就練習寫字,越寫越愛書法,苦練書法三十年,從不間斷,光用壞的筆就有裝有十翁罐,埋入地下人稱「退筆冢」( 冢讀:zhǒng),據說練八十萬字,書法已成為他生命中的最愛。他的書法有繼承王羲之的精華,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寫的《千字文》現在都是書法愛好者的最愛。

相關焦點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成語「樵柯爛盡」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的大話成語,為大家帶來2個成語,分別是青門種瓜和樵柯爛盡,這2個成語背後都有歷史典故,而讀懂成語最主要的就是讀懂背後的歷史,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成語就是一種人生。青門種瓜 (qīng mén zhòng guā)這句成語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蕭何,當年劉邦得天下,是靠蕭何、張良、韓信,人稱「漢三傑」。劉邦得了天下後,有人說燕王臧荼有反心,劉邦稱帝的第一年就把燕王臧荼以謀反罪殺了。
  • 成語「膠柱鼓瑟」是什麼意思,看完這則歷史典故,才能知曉其意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為大家帶來2個我們很熟悉的成語,分別是紙上談兵和膠柱鼓瑟,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只要我們讀懂了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自然就會知曉其意。膠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這條成語出自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我們常說的「牝雞司晨」是啥意思,知道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牝雞司晨這個成語,當然還有一個成語是潘郎車滿,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讀懂了它們的歷史典故,你也就可以熟練應用了。牝雞司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母雞會打鳴,是違反常規的事情,這個典故和商紂王有關。話說商朝最後一個皇帝紂王,是有名的暴君,嗜殺成性,對底下的大臣也毫不留情,他還製造了很多殘酷的刑拘。紂王寵妲己盡人皆知,歷代皇帝也都寵幸自己愛妃,可沒有紂王這麼變本加厲的,對妲己什麼無理的要求都言聽計從。
  • 成語「驥服鹽車」到底是啥意思,讀懂這個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我們來講2個冷門成語,分別是困獸猶鬥和驥服鹽車 ,這2個成語其實都和歷史典故有關,而我們讀成語,只要理解了歷史典故,才能真正懂得成語的真實內涵。驥服鹽車 (jì fú yán chē)這句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四》,」驥」是指千裡馬,這句成語是說千裡馬拉著裝鹽的車,據說古時候的千裡馬,是日行千裡的寶馬良駒,在戰場上將軍最希望的是擁有一匹寶馬。
  • 100條成語典故,讓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當孩子學習這些典故,不僅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點,還能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成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獨特的結構和寓意也成為了中小學的必考重點。
  • 我們常說的「洛陽紙貴」,有什麼深刻含義,其實和這個典故有關
    很多人對我國的成語文化一知半解,況且我國的成語成千上萬,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著深刻的含義,往往也都暗藏著歷史典故。如果不讀懂歷史典故背後的道理,就很難理解成語的意思。今天為大家分享2個成語,分別是「結駟連騎」和「洛陽紙貴」,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啥意思,讀懂背後的典故,才會豁然開朗,當然也就不會亂用成語以至於鬧出笑話了。
  •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 成語「牛溲馬勃」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和一個歷史典故有關,長見識
    中國漢語博大精深,語言是我們思想交流的工具,而成語是我們離不開的精彩詞句。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我們說話時成語出口成章,成語已經印在了我們的大腦中。儘管我們對常用的成語很熟悉,但它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很多成語的出處不甚了解,當然就有經常用錯成語的尷尬情況。
  • 成語「竊時肆暴」到底啥意思,原來和一個歷史典故有關,長見識了
    今天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竊時肆暴、青氈舊物,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中竊時肆暴和老鼠有很大的關係,而青氈舊物和書法家有關。讀懂這2個歷史典故,你就會準確應用成語啦!竊時肆暴這句成語出自唐代柳宗元《三戒·序》卷中的一則故事。說是在永州有一戶人家,主人的生肖是屬鼠的。
  • 大話成語:我們常說的「圍魏救趙」啥意思,背後的典故引人深思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很多成語,但是很多人對成語的意思並不是很了解。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2個成語,分別是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了解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才能讓我們對成語有個更加清楚地認識。那麼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 記住這110個成語典故,讀懂《論語》,替孩子收藏!(附電子版)
    記住這110個成語典故,讀懂《論語》,替孩子收藏!(附電子版) 論語是儒家經典代表作之一,是中華歷史文化的體現。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學論語,同時,論語也是考試卷中必考的試題,比如期中、期末的時候,考試大綱中一定有論語當中的字、詞、句默寫或賞析類題型考試題。
  • 成語「唾面自乾」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褒義?貶義?
    中國的成語,多是自古代流傳,代表了一個又一個或褒或貶的含有些微引人深思小寓意的典故。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唾面自乾」這樣一個成語。從它的字面意思來看,「唾」自然是吐口水,「面」在這裡則是臉面,「自幹」就是自己幹掉。我們加上介詞、語境等,合起來正是被人吐了口水在臉上,等它自己幹掉。
  • 100條成語典故,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當孩子學習這些典故,不僅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點,還能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成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獨特的結構和寓意也成為了中小學的必考重點。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撥雲見霧尋歷史,水落石出現真相。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
  • 成語歷史典故,讓孩子讀懂上下五千年!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成語即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許多成語來源於歷史典故,也有許多成語都是出自於古詩詞中,快和青欖君一起來學習這些成語吧!看看你對以下成語典故及其歷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 語文老教師直言:掌握這100個成語典故,學完半個中國歷史!
    成語作為我國語言文字的瑰寶,是精髓所在,簡簡單單的一個四字成語,背後包含了一個典故,是中華幾千年遺傳下來的結晶。在現在的語文學習中,成語也是必考知識點,甚至可以說,語文要想考取一個好成績,成語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不管是成語考點,還是閱讀、作文都離不開成語的點綴。
  • 成語「人盡可夫」是什麼意思?女性一大難題,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成語是漢語中獨有的一種表達,每個成語都有其典故,不過,現在有一些成語的意思,已經脫離了原本的典故,比如說「人盡可夫」這個詞語。這個詞語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就是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女子的丈夫,現在用於形容一個女性不知檢點。
  • 詩句「從此蕭郎是路人」背後的故事
    這裡的「綠珠」也有典故。綠珠原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寵妾,傳說她「美而豔,善吹笛」。趙王司馬倫專權時,他手下的孫秀倚仗權勢指名向石崇索取,遭到石崇拒絕。石崇因此下獄,綠珠也墜樓身亡。用此典故,一方面形容女子具有綠珠那樣美麗的容貌,另一方面以綠珠的悲慘遭遇暗示出女子被劫奪的不幸命運。巧妙地透露出詩人對公子王孫的不滿,對弱女子的愛憐同情,寫得含蓄委婉,不露痕跡。
  • 恍然大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豁然開朗、如夢初醒,反義詞有:如坐雲霧、大惑不解,恍然大悟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對某事突然明白。恍然大悟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成語釋義: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理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