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曾去過一些古城,到過一些古鎮,逛過一些老街。無論是江南的夢裡水鄉,還是滇黔的特色小鎮,以及川藏的民族村寨,都留下過自己匆忙的足跡。但大都是走馬觀花般地匆匆而過,未曾停下腳步,去瞧一瞧當地的民風民俗,拍一拍人文的市井百態,品一品老街老巷老味道,只能用鏡頭多記錄一些旅途中的回憶……
巴山蜀水,鍾靈毓秀,這是重慶北邊的一個古鎮,它曾叫偏巖古鎮,這兒離金刀峽景區不遠,所以近年來又貼牌改名為金刀峽鎮。名字雖然改了,不過還保持著鄉裡土氣的原汁原葉。其位於重慶北碚嘉陵江東北部,華鎣山山脈西南麓,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之勢,據歷史記載在清朝屬江北廳禮裡六甲,始建於清順治十二年,乾隆二十四年在此建場鎮,迄今已有263年歷史,因鎮北有一巖壁傾斜高聳,懸空陡峭,故名偏巖鎮。
其也是重慶通往華瑩古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鎮,昔日商賈雲集,商貿繁容,名播川陝湖廣。古鎮仍然沿襲了「147趕場」的傳統,即以1、4、7結尾日子(如1日、14日、27日)就是全鎮人民在街上遊街購物聚會的日子,這裡人聲鼎沸,特別熱鬧。街道上各種食店、商店和特色小吃攤一家連著一家。賣地方特產皮蛋的攤位特別多。人們在這裡選購、品嘗,滿載而歸。
偏巖古鎮歷300餘年,保存較完好。 自古鎮中段,一青石板橋橫跨小河連接鎮外,以橋為界,主街被攔腰分為上、下街。上街當交通要衝,店鋪林立,其北端為公眾集合之地,現存武廟、禹王廟、戲樓,上、下街尾均構臨河半廊接村野,是集交通、交往兼賞景、休閒的好地方。主街幾無梯坎,空間序列依地勢起承轉合,節點處多為公共活動休閒空間,如廟宇戲樓或酒館茶肆等。主街臨河側建築略低於依山建築,使後者亦可獲得良好的視景與河風,其整體謙讓精神令人嘆服。由臨河建築後院順階而下直入淺淺河灘,可洗衣納涼、戲水垂釣等,兼得實用與休閒。雖經數百年的時代變遷,但其街道、建築、民風、市情仍然保留著昔日古樸、優雅的風貌。
穿行在古鎮屋簷下的石板小道上,感受著歷史的滄桑洗禮給古鎮留下的神秘。漫步清幽恬靜的古鎮小巷蜿蜒向前,曲曲彎彎、朦朧幽幽,經過歲月打磨的青石板光亮可鑑,凹陷的印痕鐫刻著小鎮古老的歷史文化。想起來木心的那首《從前慢》,到處都是「慢」的詩情畫意。時光斑駁了古屋,古屋也讓時光在這裡停滯…
而河上橫跨著二座長長的石板古橋,每一個小橋都有一棵古老的黃桷樹,枝繁葉茂,像一把巨大的傘遮天避雨,它們一直站到那裡,守護著歷史,守護著小鎮的滄桑變化。獨特的環境使河灘美食,成為偏巖古鎮的特色。偏巖古鎮處處透著恬淡之美,集古鎮、美鎮、紅鎮、名鎮為一體的特色。古鎮的人很悠閒,悠閒得讓人羨慕,古鎮的景很美,讓人迷醉,偏巖古鎮唯美的傳說真的讓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