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發現中國最早的磚 距今已有5000多年(圖)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近日,經過專業機構檢測,在藍田出土的5塊殘磚塊,被確認為中國最早的磚,距今已有5000年,堪稱「中華第一磚」,這將會把我國用磚歷史提前2000多年,為我國磚類建材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

  1 怎麼發現的?

  搶救性考古發掘驚現仰韶時期的「磚」

  2009年~2010年,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員對藍田縣新街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在發掘過程中,令人驚喜的是,他們發現仰韶文化晚期燒結磚殘塊5件,未曾燒過的土坯磚殘塊1件。此外,還發現龍山文化早期燒結磚殘塊1件。

  省考古研究院專家楊亞長介紹,5件仰韶文化晚期燒結磚塊中有3件出自該文化時期的窖穴中,另2件出自仰韶文化晚期文化層中。土坯磚殘塊則出自仰韶文化晚期窖穴中。

  據了解,仰韶文化是黃河中下遊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被命名為仰韶文化。

  2 磚長什麼樣?

  推測完整器形應為長方形或方形

  發現的磚塊中,其中最大的一塊僅為磚的一個直角,該燒結磚為細泥紅陶,長邊殘長15.7釐米、短邊殘長10釐米,厚有3釐米。磚的一面和側邊平整光滑,另一面則較粗糙,並殘存有疑似作為粘合劑的泥垢。根據直角,專家推測這件標本的完整器形應為長方形或方形。其餘4塊殘磚,殘長在8釐米到10.5釐米,在厚度上也不一樣,一塊厚4釐米,還有三塊厚2.5釐米。還有1件是土坯殘塊。

  此外,還有龍山文化早期的燒結磚出土於該文化時期的灰溝中,為一殘塊,但保留直角。磚的表面平整,側邊整齊。磚的厚薄亦不均勻,中部略厚。由此推測該標本的完整器形應為長方形。

  3 這些磚是咋燒制的?

  推測是由模具做成土坯再高溫燒制

  據專家介紹,他們發現仰韶文化晚期的那件土坯磚,邊緣整齊,根本看不到切割痕跡,因此考古專家推測應當是採用木質模具而成型的。而其他5塊仰韶文化的燒結磚塊,經檢測其當時的燒成溫度在850-900℃,由此可以推測,當時做磚是由模具做成土坯,之後高溫燒制而成。

  4 「磚齡」是怎樣檢測出來的?

  用加速器質譜測定年限

  據很多碳十四測年結果顯示,仰韶文化的年代被估定為約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歷時約2000年,其中仰韶文化晚期的年代約為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那麼,這5塊仰韶文化時期的磚距今多少年呢?

  為了驗證其年限,專家提取碳屑樣品,送交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質譜中心(AMS)測定,加速器質譜(AMS)是一種現代化的放射性碳定年法,根據測定結果,專家可以認定仰韶文化晚期的5件燒結磚塊的年代應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的範圍內,距今已有5000年。

  而另一件龍山文化時期的磚,據碳十四測定,龍山文化早期的年代約為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500年。該磚經過測定後,其年代在公元前2880年~公元前2490年的範圍之內,距今4000多年。

  5 此前發現「最早的磚」距今多少年?

  距今3000多年,出土於我省周原遺址

  現在人們都用磚壘牆,然而在最初,由於磚比較少也比較珍貴,當時的磚主要是鋪地或者用來包砌牆角。

  在這些磚被發現之前,我國最早的磚距今有3000多年,出土於我省周原遺址的西周時期,當時就有鋪地磚和空心磚,而此次發現,則將我國的制磚歷史提前了2000年,為我國磚類建材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

  這是不是世界最早的磚呢?據介紹,最早的磚出現在西亞,距今有8000多年,但這種磚是用泥捏成後曬乾的,沒有經過燒制。而藍田出土的這些磚則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燒制磚。

  延伸閱讀

  5000年前藍田玉就被使用

  據專家介紹,當時人類在選擇居住環境時,往往要近水、背風、向陽,藍田新街遺址就是這樣:北靠驪山,南有灞河,朝向太陽。

  考古專家在藍田新街遺址也發現了地面式的房址,其中一處房址呈長方形,房基已遭嚴重破壞,僅保留牆槽部分。在南北兩牆上發現了對稱的門道,這樣的房子緣何有兩個門,頗讓人不解。

  值得注意的是,考古人員還在該處發現了不少玉器,還有部分玉制首飾,如此集中的玉器,這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尚屬首例,而且材質與藍田玉一樣,這為藍田玉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以此推斷,藍田玉的使用歷史至少有5000年。

  「華夏第一瓦」也是在我省發現的

  除了磚,目前發現最早的「華夏第一瓦」也來自我省。2009年,寶雞市文物普查人員在陳倉區橋鎮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瓦。

  當時考古專家在一遺址採集到一片泥質紅陶籃紋筒瓦殘片,其長26釐米,直徑12釐米,壁厚1.2釐米;在兩處半地穴式的房址中,發現並採集到其餘板瓦、筒瓦、槽型瓦殘片。由於這些陶瓦是與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的泥質紅陶、夾砂紅褐陶籃紋斝、罐等文物一同出土的,省、市文物專家判定,這些瓦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建築陶瓦,該瓦的發現,把我國用瓦歷史提前了一千年,堪稱「華夏第一瓦」。

  本組稿件由華商報記者周豔濤採寫

相關焦點

  • 西安發現世界上最早燒制磚 4千年前藍田最宜居
    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藍田發現的一處高規格的聚落遺址卻顛覆了這一說法,當時人也用「磚」,這是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最早的燒制磚。     在以前的同時期遺址中未發現過這類陶器,考古人員經過仔細研究,認為這5塊陶器均有一面磨得非常平滑,而另一面卻有粘貼的印跡,同時根據遺址中發現的地面建築等判斷,這5塊特殊陶器應該為最早的磚類的建築材料。
  • 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來自中國的一遠古遺址,距今已有9000年
    文字,這個詞語最早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可以說,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便是發明了文字,而文字也成為了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根據歷史記載,我國的文字是三皇五帝時期倉頡發明的,也就是距今五千年左右時期發明的。
  • 山西發現中國最早磚窯洞建築群 為唐代建築(圖)
    磚窯洞經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共同測定,柳林縣鋤溝村200餘間古代磚窯洞距今1060年,為唐代建築,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磚窯洞建築群。去年11月,研究小組選取了該村李管應和龐生龍家的兩個磚樣送北京大學進行鑑定,得出的結果為:李管應家的磚樣距今1060年,大約在公元864年至1042年(唐至北宋時期)。龐生龍家的磚樣距今860年,大約為公元1032年至1272年(北宋至元初)。
  • 距今5000年!良渚文物中發現最古老五角星圖案
    距今5000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邊疆民族與宗教考古研究室研究員王仁湘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五角星圖案的歷史遠超我們的想像。據我國已知的考古資料顯示,我國最早的五角星圖形出現在距今已5000年歷史的良渚文化時期。
  • 鎮江發現吳國最早城池 距今已有近3000年歷史
    近日,江蘇省鎮江市新發現一處佔地面積達3.62萬平方米的吳國古城遺址,據考古人員介紹,該遺址距今已有近3000年歷史,是目前江南地區發現的吳國最早的一座城池。  據史載,「宜城」曾是吳國的首都,在現在的鎮江市大港一帶,但一直以來考古人員都沒在附近發現「宜城」的遺蹟,  而新發現的古城證明了這一史實。鎮江博物館副館長肖夢龍說,古城的發現,證實了在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晚期,鎮江就是吳國的領域,吳國是在春秋中晚期才移都蘇州。這說明鎮江是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 考古大發現!臺灣5000年前已有農業
    華夏經緯網8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南科學園區開發過程發現大量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從1996年開始挖掘,耗費15年總計搶救34處,經過整理發現文物中遺留有稻米、小米和其他動植物,且米粒外型大小都差不多,這是目前發現臺灣最早出現的農業,顯示當時已有選種甚至育種的技術。
  • 劉蘇維隨筆:「玉種藍田」與藍田玉
    藍田玉是我國開發利用最早的玉種之一,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並於2011年3月,考古學家在該縣華胥鎮卞家寨村西南的藍田新街遺址,挖掘出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玉料,如玉條、玉石塊等。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125件神木石峁龍山文化玉器中,就有用藍田玉製作的玉鏟。目前,藍田玉產品有七大類800餘個品種,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 重大發現!河南南陽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
    玉在中國數千年文化中有其特殊地位,在人身上象徵品德,在祭祀中代表虔敬,在禮儀中烘託莊嚴。近日大陸的考古界在中華文化最早發源地之一的河南南陽又有重大考古發現,位於南陽的黃山遺址發現了10座距今5000多年的玉器生產作坊,作坊運作時期貫穿新石器時代,也建立了中原地區與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玉器作坊的強大關聯。
  • 巴西南部出土三疊紀恐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圖)
    2014年,巴西南部城鎮聖若昂-杜波萊西尼出土了卡布雷拉噬頜龍的化石。據信,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距今已有2.3億多年歷史。據報導,2014年,巴西南部城鎮聖若昂-杜波萊西尼出土了卡布雷拉噬頜龍的化石。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距今已有2.3億多年歷史。古生物學家穆勒(Rodrigo Temp Muller)表示,「它的狀況如此之好,讓我們收集了大量關於它的解剖學信息。」
  • 考古發現的最早漢字是陶文而非甲骨文,陶文是中國5000年文明鐵證
    今天「毅說人文與歷史」小編就查詢了資料,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最早的漢字起源的考古發現。歷史學者普遍認為:最早的文字應有至少兩個來源,圖畫和記號,而記號是更早的。這兩個來源繼續發展下去就是象形字和指示字。
  • 夏朝距今只有4000年,為什麼我們說5000年中華文明史?
    根據考古學家考證,黃帝大約生活在距今4700多年前。這也是社會各界普遍認可的一種說法。第二種,戰國時期古文獻《韓非子》中提及:「虞夏兩千餘歲」。暫且不論虞朝和夏朝存在的可能性,至少說明中華文明在商朝以前,已經經歷了2000多年時間。算上商朝距今的3600年,中華文明史的時間超過了5600年。
  • 四川山區驚現稀有海洋生物 距今已有上億年
    近日,一村民在萬源市鷹背鄉瓦子坪村荔枝古道旁發現了一堆長相奇怪的巖石,巖石上面長著一些菊花、貝殼和蛆蟲狀的圖形,十分堅硬,甚為美觀。據當地專家介紹,「怪石」為菊石化石,距今已有上億年,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前不久,萬源市鷹背鄉瓦子坪村一位老大爺上山放牛,當他路過荔枝古道旁一處剛被挖掘機開挖的新公路時,被腳下一塊碎石絆倒。
  • 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如今已有4700多年
    那麼,作為擁有上下5000年文明的中國,有什麼自己的紀年法呢?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如今已有4700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與世界的聖人,孔子誕生的日子,其實也是「聖誕節」,因此無需迷戀西方耶穌生日,中國人有自己的聖誕節。 2,共和紀年,即西周時期,周厲王殘暴無度,人民生活困苦,公元前842年爆發了「國人暴動」,第二年西周進入了短暫的共和時期。公元前841年,這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 考古大發現,藍田人遺址,人類的起源2
    1963年考古學家在陝西省藍田縣,意外在陳家窩村厚約30米的紅色厚土底部發現一個老年女性的下頜骨化石。通過研究發現,頜骨粗壯、前部唇面有明顯聯合部突起與聯合棘、臼齒列角大等這些特點,預示著她比北京猿人更久遠。緊接著1964年5月,考古學家又在藍田縣城以東公王嶺的斷崖絕壁上,發現了許多露頭化石;之後並在紅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基本完整的女性頭骨。
  • 蘇州虎丘山風景區,距今已有2500多年
    蘇州虎丘山風景區,距今已有2500多年。蘇州成為了很多人旅遊最喜歡去的地方,在蘇州旅遊不僅可以感受到水鄉的美,也同時能夠感受到古鎮的美。
  • 從考古看中國古代磚的起源
    偌若有人問,中國古代最早什麼時候發明了磚?由於沒有明確記載的文獻資料,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依靠考古資料來予以證明。秦都鹹陽出土磚從考古資料來看,我國在戰國至秦代時期(公元前476年-前206年),磚的製作和使用已經相當普遍。如在秦都鹹陽宮殿遺址以及秦始皇帝陵等地點,就曾發現過大量的磚。
  • 彌印寺是阜陽派的祖庭,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彌印寺是阜陽派的祖庭,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凌遊堅持在溈山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過著農業和禪宗的生活,在他晚年,由於裴休,李景讓的尊重和支持,寺院獲得了大量土地,而禪宗人民日增。後來,靈遊禪師傳道仰山(在的江西宜春),創立了阜陽派。
  • 拜訪「 藍田人」
    拜訪「藍田人」「藍田人」,即「藍田猿人」,學名「直立人藍田亞種",是生活在距今約110萬年前至115萬年前的直立人種。1964年發現於陝西藍田的公王嶺,是目前亞洲北部發現的最古老的直立人。雖然他們不是我們直接的祖先,但確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說 「藍田人」是我們的先祖,也沒有太大的錯誤。我從孩提時代便知曉了「藍田人"的故事,但那時相距千餘公裡之外,很難萌生觀覽遺址的念想。大學畢業後,分配至三秦大地工作,自然而然產生了一種現場看一看的想法,但往往是越近的地方越不容易去,因此一直拖到天命之年,才邁進了「藍田人」的故土。
  • 中國最早的家養豬在河南,距今9000年
    以前的說法是它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但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DNA技術研究分析出豬是多地起源的,古代近東地區的人們大約在距今9500年前開始馴養豬,中國的古代先民大約在9000年前也馴化了豬,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家豬獨立馴化中心之一。這就是說,西方馴養豬的時間要比中國略早一些。
  • 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 可能是黃帝時代都邑
    ●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用9個陶罐模擬的北鬥九星天文遺蹟、與絲綢起源有重要關聯的最早家蠶牙雕、中國最早甕城的雛形……●宏大的建築規模,前殿後寢的格局,包括北鬥九星與「天下第一」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