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5000年!良渚文物中發現最古老五角星圖案

2020-12-11 環球網

距今5000年!良渚文物中發現最古老五角星圖案

考古探秘

本報記者 馬愛平

對於現代人,尤其是中國人來說,五角星是最熟悉的多邊形了,與此同時五角星在外國也是見慣不驚的圖形,現實生活中它的存在似乎也很平常。它可以莊嚴地出現在許多國家的國旗上,也可以很威嚴地出現在軍人們的軍服上,更會隨時閃爍在兒童們想像的天空上。

但是它究竟誕生於何時?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邊疆民族與宗教考古研究室研究員王仁湘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五角星圖案的歷史遠超我們的想像。據我國已知的考古資料顯示,我國最早的五角星圖形出現在距今已5000年歷史的良渚文化時期。

中國首次在史前文化遺址發現五角星

在良渚博物院眾多的文物中,其中有一件做工和材質很不起眼的陶器,在它的器身上背負著中國最早的五角星圖案,首次面世時,令人震撼。

「這件文物是一件出自上海馬橋良渚文化204號墓的陶盤。從器物本身來說,這件陶盤出土時仰面朝天,和同時期的陶盤並無二致,當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它的底部時,驚訝地發現了它的底面居然刻畫著一個正五角星圖案。」王仁湘說。

這是中國考古學家首次在史前文化遺址發現五角星。王仁湘表示:「良渚人在他們的陶器上畫出了一個五角星,這個五角星畫得雖然並不十分標準,卻是一個近似的正五角星,五角中有四角非常勻稱,只有一個角稍覺長一點。其用五根直線成圖,已經可以看作是一個很規整的五角星了。值得注意的是,五角星環繞在螺旋線中,是為了表示這是一個旋動的五角星。」。

史前的五角星會不會是史前工匠在花朵的啟發下畫出來的?

自然界有一種花像極了五角星,稱為五角星花,雅名蔦蘿、遊龍草、錦屏封,屬藤蔓攀緣植物,花近大紅色,也有一種為粉白色,俯視為一個很標準五角星樣式,已接近正五角星了。

「除五瓣花啟發形成五角星論之外,還有研究者認為五角星的出現與先民們觀測到金星的軌跡有必然聯繫。這種觀點一般屬於逆推,這些學者們根據現在的天文研究成果去想像古人的宇宙觀測能力。」王仁湘說。

王仁湘認為,金星並不像地球一樣在一個橢圓軌道上運行,金星的軌道比較特殊,它在天空中的運行軌道每4年為一個周期,連起來正好會行成一個五角形。但是,要將其說為五角星的源頭,似乎有些太過牽強。

五角星圖形的出現或與花瓣有關

在良渚文化中發現的最古老五角星,雖然已有了5000年的歷史,但它的產生或許經歷了非常曲折的道路。

「兩種五角星的論斷就可能性方面來看,我更願意相信,五角星圖形的出現,與花瓣有關。雖然五角星的原型很有可能不一定與蔦蘿有關,但在自然界還有許多的五瓣花照樣可以啟發史前人的心智,譬如:梅花、雞蛋花、長春花、毛苿莉、夾竹桃、石竹、二色苿莉、夜來香、六月雪、九裡香、三色堇、凌霄、旱金蓮等都屬五瓣花,對於生活中植被資源十分豐富的史前先民而言,這些花裡見不著這個,一定可以見著那個。」王仁湘說。

西方文化中的五角星最早出現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文獻裡,其時間距今大約公元前3000年,與良渚文化出土的五角星屬於同一個時代。

「西方文化中的五角星發現於幼發拉底河下遊的烏魯克地方的一塊泥板上,在這塊同樣不起眼的泥板上畫有一個不很正規的五角星。」王仁湘告訴記者。

此外在古巴比倫語的文獻記載中,五角星的邊表示定位前、後、左、右和上這五個方位的圖形,同時五角星還會代表五個星球,即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和金星。

「如果想要精確地畫出五角星,徒手不可能辦到,必須要藉助工具,比如有刻度的直尺和一支圓規。在漢畫上我們看到分執規矩的伏羲和女媧,而這兩件工具的結合可以輕鬆地畫出精確的五角星來。」王仁湘說。

出現在良渚文化陶器上的這個五角星,拖著長長的尾巴。王仁湘認為,當面對數千年前的文物時,推斷古人是如何做得到的,需要充分發揮想像力。當然這些旋線很有可能是先民制陶時隨手的一划罷了。

相關焦點

  • 那顆古老的五角星
    在良渚文化中發現了最古老的五角星五角星是大家都熟悉的圖形。它可以莊嚴地出現在國家的國旗上,也可以威嚴地出現在軍人的軍服上,更會隨時閃爍在兒童們想像的天空上。我們可能沒有想到,五角星圖形的出現已經有了5000年的歷史。
  • 夏朝距今只有4000年,為什麼我們說5000年中華文明史?
    中國人對自身歷史的評價,最普遍的就是一句:「中華文明擁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從目前的考古成果來看,即使夏朝是真實存在,並被確認為國家形態,它距今也只有4000年時間。那麼,「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的說法是究竟怎麼來的呢?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 周黎明:良渚是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
    大會上,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長周黎明在《融和——良渚文化的價值與文化傳承》主題演講中表示,良渚的申遺為什麼會引起如此廣泛地轟動,主要是因為良渚回答了我們長期困惑在心頭上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證據在哪裡?
  • 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來自中國的一遠古遺址,距今已有9000年
    文字,這個詞語最早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可以說,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便是發明了文字,而文字也成為了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根據歷史記載,我國的文字是三皇五帝時期倉頡發明的,也就是距今五千年左右時期發明的。
  • 良渚遺址申遺成功,「五千年文明」有依據,但「良渚文字」不應缺
    1936年,時年26歲的施昕更是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的一位館員,他在對位於古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進行考古時,發掘出了一件黑陶。對這件黑陶,他覺得非常眼熟,印象中,自己的家鄉良渚經常出土有類似的黑陶。為此,他轉回家鄉良渚,進行文物調查。
  • 以色列發現最古老希伯萊文字 距今已3000年(圖)
    以色列發現最古老希伯萊文字 距今已3000年(圖) 2008年11月04日 14:07>光明日報【大 中 小】 【列印】 圖為發現3000年前最古老希伯萊文字的埃拉古城堡。陳克勤攝以色列考古學家最近發掘出3000年前大衛王時期古希伯萊文字陶片,比死海古卷聖經早1000年。
  • 重大發現!內蒙古發現距今8400—7600年的遺址
    乃仁陶力蓋遺址發現於1986年鑲黃旗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當時主要發現遺址南部的鮮卑墓葬群,2019年在配合風能項目工程的調查中,又發現了鮮卑墓葬群北部的大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聚落遺址。經勘探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房址270餘座,鮮卑早期墓葬14座。房址出土遺物有:動物骨骼、陶片、骨器及大量石器。房址內有二層臺、柱洞、火灶。
  • 徐夢梅——良渚「玉石文」 發現與提出第一人
    徐夢梅,1949年2月出生。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知名中國玉文化學者,著有《古玉新經》(2005年5月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上海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中國玉文化專欄作家。中國玉文化申遺第一人,發現與提出良渚「玉石文」觀點第一人。
  • 江蘇發現5000年前遺址,出土656個字符,為何西方專家堅決否認
    江蘇發現5000年前遺址,出土656個字符,為何西方專家堅決否認?後來這個想法被推翻了,因為我們在中原以外的遼河流域發現了紅山文化遺址,這個遺址比之前發現的時間都古老,由此可見,中原外的文明來得比中原早。後面我們又在江浙地區發現了良渚遺址,這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遺址。我們來說說發現它的經過,1978年的時候,江蘇省海安縣沙崗公社青墩大隊為建居民點,開挖了一條縱貫全村、長236米的青墩新河。
  • 夏朝遺址出土的5大文物,一件疑似穿越,一件是「真龍」
    眾所周知,我國的歷史非常久遠,別說距今4000多年的夏朝遺址了,就連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大型古代遺址也發現了不少,如良渚遺址、紅山文明遺址、仰韶文化遺址,而夏朝的遺址則是二里頭遺址。鑲嵌綠松石銅牌飾在我國文物局規定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中就有一件夏代時期的鑲嵌綠松石銅牌飾,這件文物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綠松石文物之一,1984年出土自秋偃師二里頭遺址,從其名字來看,文物不僅僅是綠松石,還是一件古老的青銅器;這足以說明在夏朝時期我國先民就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
  • 良渚遺址是夏朝的都城遺址嗎?它的發現證明了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
    然而幾十年的考古發現並沒有找到夏朝在中原的遺址,目前發現的河南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都難以符合一個王朝的規模。由於夏朝遺址的遲遲未能發現,中國文明是否有5000年的歷史也遭到了嚴重的挑戰。如今,江浙一帶發現的良渚遺址卻又偏偏能夠證明中國在5000年前就開始出現了國家的萌芽,開始進入文明時代。那麼良渚遺址和夏朝會有關係嗎?夏朝會不會在東南地區呢?
  • 5000年前古文字,西方各國不承認,專家:這個民族仍然在使用
    但西方人卻認為中華文明的傳承歷史只有四千年左右,並沒有我們認為的五千年之悠久。他們覺得文字的出現才是一個國家文明起源的重要證據之一,所以他們對我們的文化和文明就產生了誤區。「甲骨文」是目前被發現並一致認可的最早、最難懂的古老文字,當然在甲骨文之前到底還有沒有文字的出現,還尚待發掘與考證,這種文字距今已有3700多年的歷史。
  • 良渚+目前唯一發現+史前制玉作坊遺址,如何保護?專家開了一天的會
    全國各地的文物考古專家都來了,他們要論證的對象,名字有點長:德清中初鳴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遺址群。經常關注錢江晚報報導的你,應該會有印象。距離良渚古城18公裡,德清中初鳴這個地方,發現了良渚人的大型制玉作坊群。
  • 【拓展課程】傳承良渚文化 弘揚杭州精神——朝暉中學邀請考古專家王寧遠為學生開設人文沙龍
    【沙龍宗旨】距今5000多年前,在長江下遊的太湖之濱,中華文明已經放射出燦爛的光華!良渚80年的考古,徹底改寫了中國史前史。「文物、遺址是怎麼發現的?如何鑑定它的年代?」「古代良渚文化為什麼會消失?」「《國家寶藏》浙江專輯中,浙江省博物館呈現給全國觀眾的鎮館之寶是什麼?節目什麼時候播出?」甚至連王寧遠研究員報告中隨口提到的「洛陽鏟」都變成了小記者的採訪話題。王寧遠研究員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耐心的解答。
  • 專訪: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訪英國...
    新華社英國劍橋7月6日電 專訪: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訪英國知名考古學家倫福儒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金晶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我心中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英國知名考古學家科林
  • 誕生於5000年前的五角星,為何廣受現代人青睞,使用頻率那麼高?
    五角星是個古老的符號,卻被多國用於旗幟設計,是源於何種理念?誕生於5000年前的五角星,為何受現代人青睞,用作將級軍銜標誌?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五角星在現代生活中的身影隨處可見,且其地位還非常「神聖」。
  • 良渚文化遺存為「古越寺橋」迎來「二次騰飛」
    7月6日,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文化作為中華5000年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認可。近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距離杭州不遠的柯橋區馬鞍鎮寺橋村,也有兩處良渚文化遺存。沿著錢濱線一路東行,在寺橋公路的十字路口下車,一眼便能望見村莊路口景觀帶上,有一塊微微泛黃的石碑,上面刻著「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馬鞍古文化遺址」等字樣。村委主任陸建成介紹,這處文化遺址由鳳凰墩遺址和仙人山遺址組成,是良渚文化的遺存。
  • 東經119,杭州良渚,一座存活5000年的城,仿佛讓你看到金戈鐵馬
    東經119,杭州良渚,一座存活5000年的城,仿佛讓你看到了金戈鐵馬中國華夏五千年,說起歷史悠久的古建築,數不勝數,北京故宮、洛陽龍門石窟等等都刻畫著鮮明的歷史印記,也吸引來了眾多中外遊客的前來,不單單是觀看景點,他們記住更多的是浩瀚歷史中存留下的遺址
  • 玉與王的相互成全 探究5000年前良渚王稱霸東南秘訣
    5000年前,中土大地上群雄並起。當時東有大汶口,西有仰韶廟底溝,北有紅山,南有良渚、屈家嶺。地方文明在各自首領的帶領下齊頭並進,各有特色。良渚文明雖地處東南,但其文明的輝煌程度、輻射範圍和後世影響卻不容小覷。2019年,在良渚文明申請世界遺產成功之後,故宮博物院率先將良渚文明的精華文物請入武英殿,帶我們一同探究5000年前良渚王稱霸東南的秘訣。
  • 藍田發現中國最早的磚 距今已有5000多年(圖)
    近日,經過專業機構檢測,在藍田出土的5塊殘磚塊,被確認為中國最早的磚,距今已有5000年,堪稱「中華第一磚」,這將會把我國用磚歷史提前2000多年,為我國磚類建材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  1 怎麼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