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若有人問,中國古代最早什麼時候發明了磚?由於沒有明確記載的文獻資料,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依靠考古資料來予以證明。
從考古資料來看,我國在戰國至秦代時期(公元前476年-前206年),磚的製作和使用已經相當普遍。如在秦都鹹陽宮殿遺址以及秦始皇帝陵等地點,就曾發現過大量的磚。當時的磚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長方形或方形實心磚,另一種是體形更大的長方形空心磚。
不過,從考古發現來看,我國春秋戰國至秦代時期的建築物還主要為土木結構,其牆體大都用黏土夯築而成。因此,磚在當時主要用於鋪設地面、臺階或建造墓室,而不是砌牆。
其實,從考古資料來看,我國早在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就已經有了磚。考古人員發現的西周磚的遺址共有六處,主要分布在陝西寶雞地區的周原遺址範圍內。目前發一的西周磚多為殘塊,完整者僅3件。
商代與夏代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目前尚未見有發現磚的報導。夏代以前中國處於原始社會,亦稱史前時期,考古人員亦發現泥磚坯,推測應當採用木質模具成型技術。
從考古資料來看,我國至遲在仰韶文化晚期,即史前時期就已經發明了磚。磚的製作和使用至少有了5000多年的歷史。而西周早期時制磚技術已經漸趨成熟,當時不僅能夠燒制小型的長方形磚,而且已經較熟練地掌握了燒制大型空心磚的技能。到了戰國與秦代時期,制磚技術較西周時期又有了顯著的進步和提高。這個時期不僅磚的出土數量和花式品種日益增多,而且磚的質量也較以前大幅提高。當時已不局限於用磚來構築皇家宮殿與帝王陵墓,就連平民百姓也已經能夠用磚建造自己的墳墓,說明磚的製作和使用在當時已經相當普及。
當人類來到21世紀,制磚設備已經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而做為專業致力於大宗工業固廢處理技術及高端環保混凝土磚/石成套設備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於一體的西安銀馬公司,也正在利廢事業的徵途上馳騁,為守衛祖國的美好河山奮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