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語言起源的傳說

2020-12-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古代經學家沒有對現代人所稱的「語言」作正面的考察,主要是從語言的書面形式論證文字的起源。但是,中國的通行文字並不相當於拼音文字的字母,而相當於詞素和詞。詞素和詞通過組合規則構成語言,成為信息的載體。中國古代經學家考察文字,實際上是把文字作為文化信息的載體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他們對文字起源的論證中,找出某些語言起源的理論。 

  1.中國東漢時期語文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公元121年成書)的序言對於文字的起源作了分階段的論述,從中我們可以推測中國古代語文學家對於語言起源的看法。下面是這篇序言中摘錄的三段。 

  1)「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千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這一段的出發點是解釋中國文字的起源。在當時的語文學看來,天象、地貌、鳥獸的足跡、作物的生態、人身、人身以外諸物,都提供了各自的信息。 

  造「八卦」的庖犧氏,他是王,他統治天下。他造出「八卦」,把天、地、鳥、獸、人、物諸象都概括進去,垂之永遠。這是神話,代表一種宇宙觀和語言觀。 

  從語言學的角度看,這一段可以當作人對世界的認知.認知由二項對立(binary opposition)構成:天和地、鳥獸和農作、人和物。神創造三組六類的名,反映人對世界的分類和認知。(「地之宜」的「宜」是非常概括的說法,應該包括一切農作和畜牧。) 

  2)「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這是繼庖犧氏以後的第二個神。神農氏的發明不同於庖犧氏。「八卦」富有神話色彩,而神農氏的結繩則是文化史的普遍現象。這裡所說的「治」(記錄事情)和「統」可以認為是指語言的功能。「統其事」可以解作把社團的事情管理起來。庖犧氏的「八卦」只是「以垂憲象」,神農氏的結繩則是「統其事」,後者說到了語言的社會功能,是進了一步。 

  3)「〔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倉頗之初作書,蓋依類像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寢多也。」 

  這一段在三段中最值得注意。它指出文字的發展,暗示語言的發展。倉頗是原始的造字人,代表最早造字的初民。他們造的字基本上照物類(如牛代表牛類,不是哪一隻具體的牛)畫出形狀。不過,雖有概括(),但抽象不夠。「其後形聲相益」一一「其後」表示後面的一個階段,代表一種發展和演進的觀點。「形聲相益」,是說漢字從表形階段發展到了兼具表聲作用的階段。「文者,物象之本」。物的本體就是那麼多的形象,是有限的.因為一時增加幾種物類,是不可能的。「字者,言孽乳而寢多也。」這裡「字」的意思,可以用聲訓解釋:「字者,孳也」,即字是可以無限滋生的。從有限的物象產生無限的字,意味著字已經變成脫離物象的符號,抽象程度提高了。 

  如果用「名」代替「字」,上一段的意思是:1)語言的命名是按物類進行的,不是按個體立名的。2)名是有聲的,它脫離了物象而獨立滋生,不受物象的限制。脫離了物象的字具有符號的性質。 

  2.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語文學家認為: 

  1)人認知世界,然後獲取語言資源; 

  2)人有語言,人也有了治理社會的能; 

  3)語詞能獨自滋生,不受物象的限制。 

  (本文節選於許國璋「語言的定義、功能、起源」,刊於《外語教學與研究》1986年第2期)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起源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起源,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重要特徵。只有人類才有真正的語言。因此,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僅以語言作為交際工具已不能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人類交往活動的擴大,需要把語言記錄下來,以傳達給生活在不同空間和不同時間的人們,於是,記錄語言的文字便應運而生了。文字的產生,標誌著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文明時期,而文字一經產生和應用,便對文明進程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56個民族的語言文字,絢麗多彩,無比豐富。
  • 徐文堪談語言起源與古代語文的釋讀
    《聖經》上說,巴比倫人想建立一座通天塔(Babel),但這一計劃觸怒了上帝;他讓所有的建築者說不同的語言,又使說各種不同語言的人分散到世上各個地方——這就是人類語言產生差異的由來。而根據《科學》雜誌披露的最新研究成果,這座通天之塔如果真的存在,很有可能在中亞。那麼,語言起源究竟是怎麼回事?如何釋讀與今人隔膜已深的古代語文?為此,我們走訪了語言學家和詞典編纂學家徐文堪先生。
  • 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 試論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試論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劉式今 《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4期第63—70頁 作者認為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並不局限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也具備了文化發祥的條件。
  • 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僅供參考,歡迎閱讀。中秋節的起源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 櫻花的起源與傳說
    其實櫻花的起源在學術界並未成為熱點,甚至連小波小浪都算不上,因為從科學角度來說,櫻花的起源好像並不存在什麼爭議。為了方便普羅大眾理解,先解釋兩個詞,櫻花和野生櫻花。其中櫻花,並不是特指一種花,而是此類花的統稱,用術語解釋就是,薔薇科李屬櫻亞屬所有種的統稱。
  • 方舟子:中國古代並沒有大象,所以「中國象棋」的起源是印度
    下象棋,是一項在中國流傳了千年的益智活動。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喜歡象棋。雖然現代很多人不會下象棋,但是大部分的國人都聽說過它。傳說象棋起源於上古「六博」之戲,與圍棋並稱「博弈」先鋒,屬於中國古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網絡上一直有人說:印度連續六次拿「中國象棋」去申遺,理由是中國沒有大象,簡直就是令人噴飯。
  • 《世界歷史》03 古代文字的起源(含解說詞)
    字母文字的起源變遷7. 中國人的漢字8. 書寫材料的變遷1. 兩河流域的文字起源從人們鴻蒙初醒的時期,人們就試圖用圖像和符號描繪自己所處的環境,如古代西亞、埃及、中國和印度,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到五千年以前。
  • 漢字起源的四種傳說,你認為哪一種較靠譜?
    說到漢字的起源,現在公認的是最早起源於甲骨文。但是,甲骨文已經是一種很成熟的文字了,也就是說在甲骨文出現之前,漢字還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因此,出現了多種漢字起源的傳說。東漢的許慎可以說是研究漢字的鼻祖,其著作《說文解字》中有一段文字,敘述的是漢字起源的過程。後人據此,演變出四種漢字起源的傳說。漢字起源的"八卦說"八卦是我國古代的卜筮符合,每一種符合代表不同的意思。
  • 「法律」的由來——中國古代法律的起源
    語言承載的不僅僅是表達,還有民族精神和文化。「法"字在我國古代寫作「灋」。根據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一書的解釋:「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廌」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據說它生性正直,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會用角去觸理曲的人,被觸者即為敗訴。「廌」最早是在甲骨文中出現,展現了遠古時期的訴訟場景。通過「廌」這種神獸進行的審判,是一種代表公平正義的神明裁判。現代社會我們依然可以在某些地方法院門口看到這種神獸的石雕。
  • 俄羅斯埃文基人與中國鄂溫克族民族起源探討
    俄羅斯埃文基人與中國的鄂溫克族為跨界民族,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埃文基人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各少數民族中是具有代表性的族群之一。他們是俄羅斯境內較大的北方通古斯人群體,屬於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具有貝加爾人的體貌特徵。埃文基人數較少,俄羅斯境內約有50 000人,中國約有30 000人,蒙古國約有3 000人。
  • 中國音樂的起源之謎
    今天給大家講解中國音樂史之遠古夏商時期的音樂002:中國音樂的起源題目:中國音樂的起源關於我國音樂的起源,古代文獻中有著種種說法,現分述如下:這則傳說只是說明,最初的音樂,有一種可能是原始人模仿飛禽的鳴叫聲等自然音響而產生的。《呂氏春秋》還記載了另一則類似的傳說:「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格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磐之音,以致舞百普。」
  • 中國古代神仙鬼怪、神話傳說、民間精怪故事珍藏版古籍105本
    有人問為什麼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沒人去整理是沒人整理,而是實在是無法整理,或直說實在整理不出一個公認的體系……中國神話更多的是一個個單獨的故事,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單獨拿出來可以,但很難湊成體系,這不是因為沒有體系,而是因為體系太雜,太亂了。
  • 饒有興味的漢字起源研究
    作為漢字使用者,我認為《漢字起源新解》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 全世界60多億人口當中,直接或間接使用漢語、漢字的人口有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對於這種語言和文字的起源有深入了解的人卻很少。作為中國人,不了解自己使用的語言的來源是最大的缺憾。
  • 古代中秋節起源,跟嫦娥完全無關,為什麼她還能一直做中秋代名詞
    中秋節馬上就到了,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實中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那個時候的先民就開始從月崇拜到每年的定期祭祀了。到今天,耳熟能詳的中秋神話傳說:吳剛折桂、玉兔搗藥、嫦娥奔月等故事從兒時就聽父母講過,極具特色的中秋習俗:吃月餅、猜燈謎、賞桂花等都已經融入我們當下的生活中了。但你知道嗎?其實中秋節的由來,跟我們從小聽的「嫦娥奔月」的神話,一點關係也沒有!
  • 從文字訓詁的角度考辨春節起源與年獸傳說
    從文字訓詁的角度出發,並結合民俗學的原型,對「年」獸傳說做出分析考辨,可以發現,「年」獸傳說是一種保存了某些原始素材,但卻是後來追加的起源解說。 關鍵詞: 文字訓詁; 春節起源; 年獸傳說         自古以來,春節就是中國人一年當中最大的一個節日。
  • 中國文明的起源簡介
    中國文明作為龐大的集體人格,是什麼時候起源的呢?字裡經典 中國文明的起源起源因為太遠,所以缺乏考證,如詩如夢,所以交給如詩如夢的人從考古現場抬起頭來,告訴我們一些簡單的結論。對於早期,朦朦朧朧地分三個印象。
  • 在古代,龍是如何成為中國皇權的象徵的?龍的傳說竟是這樣來的!
    今天為大家講一下我們中國的象徵——中國龍。在古代,龍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皇權的象徵呢?為什麼皇帝的衣服叫龍袍呢?對於龍的傳說是怎麼而來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具體如下:首先要明白龍是一種圖騰,在史書中關於龍的起源是有出入的。據《竹書紀年》記載龍起源於伏羲氏,而據《史記》記載龍則起源於黃帝。
  • 孟婆——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孟婆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個人物,住在奈何橋。她提供孟婆湯給所有去轉世以抹去鬼魂記憶的靈魂。在中國的古代傳說中,孟婆是當地政府負責抹去記憶的陰使者,關於孟婆的起源有三種觀點。這一說法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道教經典中,在傳統的中國觀念中,具有「人死如雲散」、「一死百了」、「莫記已死之人恩怨」的含義。2: 所謂的孟婆就是孟姜女,過去,在孟姜女哭了長城之後,長城下面有無數的骷髏,丈夫的遺骸再也找不到了。為了忘記這些痛苦的記憶,我們製作了孟婆湯,他可以讓人忘記記憶。後來,天堂讀到了她思念丈夫的感覺,這使她免於輪迴的痛苦。
  • 漢字起源:漢字概述(一)
    以下是不是漢字?此外,從使用時間上來說,漢字是世界上從古到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從上古時期各文字體系中唯一一種傳承到現在的文字,中國歷代都把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從使用規模來說,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漢字起源傳說?       結繩記事是遠古時代人類通過給繩子打結來記錄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件。它發生在語言產生以後、文字出現之前的漫長年代裡。
  • 過年在古代另有稱呼,其起源也多種多樣
    其實在我國古代,由於一直採用農曆年曆法體系,所以如今的元旦與春節在古代其實是同一個節日,都是新舊年更替的標誌。但自民國以來,由於公曆年成為官方曆法,元旦也逐漸成為慶祝公曆年更替的節日,南京國民政府更是在後來廢除了農曆年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