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和去過日本的人交談時,無論是在日本生活過的前僑,還是路過的遊客,他們都經常提到一些關於日本快餐連鎖店的事情。
有人說:「如果把日本快餐店的做法搬到美國可能會引發騷亂。」
也有人說:「美國或許可以從日本學到一些東西。畢竟日本人對身材的控制更甚一籌。」
以上我們談論的不是日本與美國快餐連鎖店的菜單選擇的不同,而是分量。
留學生中有個老牌經典笑話,在美國麥當勞的小杯飲料,在日本麥當勞就是大杯,但這背後卻有很多道理。 不僅僅是麥當勞如此,其他快餐連鎖店和餐廳亦是如此。
星巴克在日本有一種特殊的 「小杯」,只有240毫升(8盎司)。日本最小的多米諾披薩有 「M」尺寸,直徑23釐米(9英寸),而美國最小的「小」尺寸是10英寸。
在日本,如果你去餐廳吃飯,飯菜的配比都是精心計算過的,所以你可以舒舒服服地一口氣吃完。而在美國,如果沒有外賣盒,飯菜通常是吃不完的。 這樣一來,日本快餐市場就以小份作為標配。 日本的飲食之所以能持續地適應現代生活方式,並不是因為它杜絕了快餐,而是因為它實行節制。日本人並沒有為了健康飲食而對自己施加極端自製的壓力,但在心理上,日本的營養教育是圍繞「平衡」的價值觀形成的。
要想既不吃得太飽,又不感到匱乏,健康飲食首先要選擇大小合適的盤子。
要把這些適度的概念帶入家庭,重塑我們對標準飯量的理解,我們首先要選擇大小合適的盤子。
日本傳統的膳食是以「一湯三菜」的理念為藍本,將小盤子組合成一整餐。一份米飯、味噌湯、兩份小菜、一份蛋白質菜。這樣一來,小盤子和多樣的盤子自然會使吃的食物多樣化,並實行分量控制。
當然,我們也需要考慮個人的需求。一個成年人和一個小孩的營養需求是不同的,但要想達到食物分量的黃金比例,請在吃完飯後考慮這些問題:
我是覺得撐還是餓?
我渴嗎?
再吃一份後,我會有什麼感覺?
通過更清楚地意識到我們在吃完盤子裡的東西後的感覺,我們將開始達到八成飽的感覺,一種既不暴飲暴食也不剝削自己的平衡。
日本的健康飲食,當然包括多樣化的原則,大量的水果和蔬菜,以及適當準備的穀物和蛋白質,但它的基礎是一種心理工具,使人們能夠過上一種可持續和舒適的生活方式。
日本的飲食教育不僅僅是紀律和規則,它鼓勵我們適量地融入我們喜歡的食物。通過選擇大小合適的盤子,我們可以在不知不覺中促使自己做出更好的健康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