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轉自: 中國普法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千千萬萬雙眼睛,都在和譚松韻一起,等待一個判決。
近日,演員譚松韻母親被撞身亡一案,在四川省敘永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全程在網上直播,超過1000萬人湧入直播間。
庭審結束了3天,也盤踞了3天各大熱搜榜:「定案關鍵證據丟失」「檢察官阻止原告律師出示證據」「法官打斷原告律師發言」「被告人態度囂張拒不認罪」……
在流傳網絡的庭審視頻片段和各種來歷不明的消息之中,網友們一度質疑:政法機關是不是在偏袒被告人馬某?1000萬人圍觀的庭審,能還痛失母親的譚松韻一個公道嗎?
在質疑發酵成更大的輿論風暴前,有耐心網友完整看完了庭審錄像,原原本本還原出近10個小時庭審的事實和真相:
比如傳言說「被告不認罪」,事實是被告當庭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比如傳言說事發路段監控錄像壞了,附近的行車記錄儀壞了,導致「證據丟失」,事實是附近車輛根本沒有安裝行車記錄儀。
比如傳言說「公訴人袒護被告人」,事實是公訴人盡職盡責地指出了被告沒有悔改態度,並建議從重判決。
輿論一再反轉,眾多網友驚呼「被打臉」,悔不該表態太早!
一起普通交通肇事案,在全民討論下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層次,已經遠遠超越了案件本身。在這個過程中,網友們的警醒更彌足珍貴,但願每個人珍視——
請珍視這份善良
網上奔湧的情緒,反映著公眾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有人說,譚松韻要的公道,是給每一個人的。正如這起悲劇中的另一名受害人的家屬所說:「這個案子我相信它只是中國法治進程中一個非常普通的小案子,但是它很典型,因為它是酒駕逃逸,商業險拒賠,醫保沒法報……」
因為害怕,所以憤怒。
可無論是認為原告借明星身份以輿論脅迫司法的一方,還是認為被告在當地背景深厚幹擾司法的一方,只要願意放下情緒化的爭吵和無根據的猜測,以事實真相為前提,那麼討論的空間都是存在的。
看似在拔河的兩方,其實都在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每一個認真的字符,都是對公平正義最執著的追求。殊途同歸。
喪母之痛,讓一位年輕姑娘的世界瞬間崩塌。庭審現場,譚松韻對母親的思念,喚來了14億人次的關注。這就是人與生俱來的善良,敦促著我們變成更好的人,驅動著我們的世界變成更好的世界。
所以,當我們看到肇事司機試圖逃脫懲罰,哪怕有一絲一毫逃脫懲罰的可能,不安、焦躁、錯愕等都會難以抑制的噴湧而出。當我們看到竟有吃人血饅頭的營銷號指責可憐的女孩「刷流量」「買頭條」時,震驚、憤怒、痛心,是網友們最樸素的善良。
請珍藏這份善良,雖不能令人死而復生,但至少能撫慰人心。
請珍視這份理性
猜測謾罵、斷章取義、反轉打臉。許多人說,當譚母案的真相歸來,對自己因為被謠言蠱惑妄下結論,感到尷尬和不安。
肇事者馬某實施逃逸行為在先,認錯態度惡劣在後,確實令人憤慨。但法律是理性的,有著縝密的邏輯,通過抽絲剝繭層層推理,得出確切的、經得起推敲琢磨的結論。
真相不是比誰哭得更慘,比誰更有話語權,比誰更有影響力,而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從錯誤的前提出發,只能得到錯誤的結論。對真相的掌握,要全面,不能支鱗片爪,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人云亦云,否則不僅是對當事人的不公正,也是對我們所有人的不公正。
畢竟,我們都可能需要用法律來定分止爭,而不是人人都有後援會,都能得到輿論這樣的關注。
能夠平息憤怒喧囂的,唯有事實和理性。在事實未明之前,不妨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理性。至少可以當真偽不明時,避免淪為鍵盤俠的衝動。
堅持看完10小時視頻全面了解真相的網友,值得致敬。是你的認真,才讓我們離真相更近。
請珍視這份理性,唯有如此,每一個人才能被公平對待。
請珍視這份信任
交通肇事帶來的慘痛,從來不是孤例。譚松韻媽媽悲劇中的每一個讓人心痛的細節,都不是絕無僅有。
讓罪者當其罰,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心中對公平正義的期待,更是政法機關不變的職責使命。在誤解和非議中,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雖然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政法機關堅持恪守著初心使命:
——讓庭審得到最大程度公開。9小時37分鐘的庭審裡,拂去塵囂,讓所有人看到了完整的真相,讓正義按照應有的節奏實現。
——讓真相得到最大程度還原。577分鐘的庭審視頻裡,肇事司機交代自己當時車速40公裡/小時後,公訴人反覆質詢「前擋風玻璃被撞出心形大洞」的細節,試圖還原當時車輛的真實運動狀態。
——讓人民更高需求的期盼得到最大程度滿足。無法認定毒駕不是因為證據丟失,而是因為在尿液、毛髮和血液三項檢測中,只有尿檢呈陽性,不能單獨作為毒駕的證據。
每一份關注,都是鞭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一摞摞如山的卷宗中度過的煎熬的日日夜夜裡,我們不會忘記,曾對著鮮紅的旗幟宣示,為了人民,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
請珍視這份信任,那是未來前行的最大動力。
還記得譚松韻在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的一個場景,令人淚目——
譚松韻飾演的李尖尖也失去了母親,站在天台上對著夜空中的星星呼喊:
媽媽,我在這裡,看見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