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媒體:教培校長參考
調查時間:7月19日-8月2日
調查對象:全國各地的530家留學機構
01
留學機構生存發展現狀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蔓延。受疫情影響,各國經濟低迷,民粹主義抬頭,中美關係緊張,整個留學產業遭受極大的挑戰,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近日,教培校長參考發起《2020上半年留學機構生存發展調查》,調查對象分布於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四川、重慶、新疆等24個省及直轄市,涵蓋大型(500人以上)、中型(100-500人)、小型(50-100人)、微型(50人以內)等不同員工規模的留學機構。此次調研中,共530家機構(留學諮詢、語培機構為主)參與填寫問卷,其中小微機構佔比最多,達到48.3%,大機構次之,佔比21.7%。
調查結果顯示:
1)44%的留學機構處於勉強維持的經營狀態,其中2%瀕臨破產;56%的留學機構正常運營,其中3%逆勢增長。
2)降薪裁員幾乎成為行業的普遍現象。超過50%的留學機構採取了不同程度的降薪,33.3%的留學機構在疫情期間進行了裁員。
3)相比往年同期,85%的留學機構營收出現減少,僅有3%的留學機構營收同比增長。
4)整體而言,疫情影響了留學行業上中下遊全產業鏈。相較而言,中小型機構受到的影響最大,小微工作室受到的影響最小。
1、降薪率
為降低成本,50.1%的機構選擇了降薪。20.4%的機構降薪幅度在10%-30%,24.1%的機構降薪幅度在30%-50%,5.6%的機構降薪幅度超過50%。留學機構在降薪緩發上多採取分級方式。知名留學機構金吉列公開稱:「新增業務斷崖式下跌,公司業務接近停滯......總裁辦成員發放50%,總監發放60%,經理發放70%,員工發放80%。」此外,44.4%的機構沒有選擇降薪。
2、裁員率
25.9%的機構進行了適度裁員,幅度區間在5%-30%。7.4%的機構裁員在30%以上。一位出國留學的顧問表示,其公司在三月初裁了一大批市場人員,銷售顧問也做了大幅優化。此外,50%的機構的人員組織保持穩定,9.3%的機構甚至進行了擴招。
3、穩定率
疫情之下,眾多機構紛紛降薪裁員,但仍有一些機構保持穩定。其中,50人以下規模的微型機構最穩定,佔比61%。500以上規模的大型機構也較穩定,佔比19%。50-500人之間的中小型機構穩定性最差,其降薪裁員比列也最高。
4、上半年營收情況
2020年上半年,僅3%的機構較去年同期營收增長,近85%的機構營收降低,其中40.7%的機構減少幅度在0%-30%,44.5%的機構減少30%以上。一位前期諮詢顧問向教培參考表示,面諮人數僅是疫情前的三成左右,籤單量很低。學生大多處於觀望狀態,尤其是短線留學計劃的群體,50%選擇暫時擱淺計劃。也有個別學生因家裡經濟情況變動,選擇不再出國留學。
5、下半年營收預期
對於下半年營收預期,58.3%的機構持悲觀態度,認為營收仍會較去年減少。「旺季今年就不指望了,活下去最重要。」一位國際教育創始人表示。
30%的機構認為下半年營收會和往期一樣。尤其是對專做本科留學的機構來說,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我現在手頭有20多位長期的學生,他們的申請目標多是美國前20-30院校,沒有一位取消出國計劃的。但很多會選擇多條腿走路,英美加多國混申。」一位做美本申請的資深顧問稱。
11.7%的機構很樂觀,認為下半年營收會增長。「只要中美教育差距在,出國留學也會在。」一位受訪者對未來態勢比較樂觀。他認為疫情只能抑制短期需求,但不會消滅需求,預計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市場會回暖甚至爆發。
6、面臨壓力
疫情後,機構面臨重重困難和壓力,壓力由大到小依次為:1.新增客源少 2.房租壓力大 3.營收少現金流困難 4.人力成本高 5.獲客成本高 6.老客戶退費多。
據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調查顯示,73.44%的機構學生諮詢人數較往年下降,35.94%的人因疫情影響改變出國計劃。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的一份調查也顯示,39%的學生處於觀望狀態。新籤難成為業內普遍難題。
房租人力成本也讓很多機構負重前行。上海某機構負責人稱,他們的選址在繁華的商圈,月租金達60萬,所有機構運營成本達到200萬元/月,加上諮詢量及籤約少,面臨很大的現金流壓力。
7、應對策略
危機下,留學機構紛紛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展開自救,很多策略也是並行進行。48.5%的機構選擇重點維護老客戶,28%的機構選擇裁員降薪,25%的機構開展線上招生自救,13.3%的機構尋求房租減免。也有少數機構選擇老闆個人補貼和銀行借貸暫緩資金壓力。
02
疫情對留學產業的影響
1、疫情下的留學產業鏈
留學產業鏈除了主要的留學申請諮詢和語培業務,以及留學前期的背景提升、國際遊學、研學等,還包括留學後增值服務相關生活服務、學業輔導、留學求職、移民置業等細分賽道。不同的細分賽道,疫情對其影響也不一樣。
前順順留學上海分公司創始人楊校對《教培校長參考》表示:「留學產業類,一直是長線作戰,時間跨度長,涉及學習種類多、細分行業也多。可以認為留學申請是驅動力,語言和背景提升是輔助力,在驅動力不夠的情況下,產業鏈的影響顯而易見。」
1)留學語培業務
知名博主MKT在報告中提到「相比留學業務,培訓公司受疫情衝擊更加明顯。消課或許問題不大,但是續費和新籤面臨巨大挑戰。」疫情迫使留學語培線下業務全部關停。據了解新東方、百利、天道等留學機構的出國語言培訓業務全部轉移線上,導致了一部分不適應線上教學的客戶流失。對於偏低齡的SAT、SSAT等品類的語培產品,人均參培課時量下降更多。同時今年上半年各類語言考試處於停滯狀態,學生報班需求也大大降低。而在下半年,原先的暑期銷售旺季也遠遠沒有之前的預期,現金流吃緊是大多留學語言公司面臨的問題。
2)留學諮詢業務
國內疫情對留學的影響不大,國外疫情的打擊最為致命。新東方前途出國總裁表示過去四五個月內,業務量相比疫情前有15%-20%左右的下滑。金吉列英國部表示,今年留學申請的數量同往年相比下降了70%至80%。澳大利亞頒布對中國旅行禁令時,有10.6萬中國籍留學生沒有進入澳大利亞,申請量也急速下滑,有留學機構稱同期澳大利亞申請量下滑了30%。為了維護更多客戶,部分留學機構對服務費用做了減免。而傳統的線下校園推廣、講座等宣傳工作,也被疫情完全打亂了節奏,如何開發新的獲客渠道也是機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3)海外高校和租房中介
與留學生經濟密切相關的增值服務還有海外租房和學費支付公司。如果2020秋季入學學生無法順利進行學業,對其產生的經濟連鎖反應也是很大的。據悉,墨爾本和雪梨大量留學生公寓空置,房租下滑15%~30%。北雪梨物業管理部總監Melinda Wong表示,目前面對留學生群體的出租屋空置率達到了70%左右,同時短期租賃房屋的租金價格也下跌了15%到30%。
2、疫情帶來的行業變化
1)行業洗牌
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主要靠營銷導向的企業,這次會被洗牌出局。一批中小型企業,最初發展得益於出國風口紅利,實質沒有太多競爭優勢的,這次會被淘汰。大型企業會被逼改革,會減員增效,會拓展產品線,甚至改變商業模式。
2)全面線上化
銷售層面,疫情發生前,留學顧問的諮詢模式以電話或線上邀約,線下上門籤合同為主。但疫情期間顧問不得不轉移線上進行籤約,而線上模式無論是從銷售話術、籤約模式、技巧、流程都與線下有明顯不同,所以對顧問的規劃專業度、銷售技巧等提出了新的挑戰。
市場層面,疫情前傳統的獲客方式以地面為主,類似國際教育展、線下講座等,疫情後,社群運營、直播講座、線上諮詢等成為了主流。
產品層面,對於語培機構而言,以線下授課為主的機構不得不全面轉型線上。而做背景提升類產品的機構,疫情前多以線下和海外為主,由於疫情限制很多項目採取線上的形式,隨著疫情的變化,又催生了線上和線下結合的背景提升項目執行方式。
3)英國超美國成為首選留學目的國
新東方前途出國發布的《2020中國留學白皮書》數據顯示,在意向留學人群傾向的留學目的國的調查中,英國首次超美國成為「首選留學目的國」。42%的受訪者青睞英國;37%的受訪者傾向美國,相比去年下降了6%;選擇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為留學意向國的受訪者均佔16%;其次為日本、德國和新加坡。
3、疫情後的行業趨勢
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以及國人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的背景下,出國留學需求應該會持續增長。與日俱增的就業壓力下,更多學生也希望通過留學來尋求新的突破。從長遠來看,未來2到3年出國留學的需求依然堅挺。美世教育CEO表示短期內機構受到疫情的衝擊有限,留學市場的剛需仍在,但是3年之後不好說。
從行業角度,疫情像是催化劑,加速了留學行業分化的進程。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會出現頭部的「大象」和尾部的「螞蟻」共存,而腰部的機構加速消亡,頭部機構會逐漸下沉蠶食二線及以下市場。」「無老師國際教育」創始人吳曉亮表示「接下來的一年至兩年之內,會有大量的留學中介和留學語培公司逐漸的倒掉,最終還是會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一線和準一線城市,會有更多的留學中介公司和留學語培公司存活下來。但是二三四線城市會比較慘,公司倒閉的概率相對較大。」
03
疫情對消費者的影響
數據來源:QS《疫情影響下的留學生白皮書》
QS發布《疫情影響下的留學生白皮書》顯示,66%的中國留學生受疫情影響,僅4%取消留學計劃。48%的留學生沒有放棄留學,而是選擇延遲入學。27%的學生表示不確定選擇觀望。15%的學生更換留學目的國,申請疫情風險更低或者入境限制較為寬鬆的國家。
數據來源:QS《疫情影響下的留學生白皮書》
QS也針對本科生、授課型研究生、研究型研究生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調查。數據顯示,研究生對留學生群體疫情影響最大,57%的研究生表示表示留學計劃受到了影響。本科生所受影響最小。
天道創始人石凌空表示,1)對15-18歲的國際學校高中生而言,疫情的影響最小,這類學生的選擇餘地非常小,只能出國讀大學。唯一的變化是,高中階段選英澳加教學體系的學生會繼續堅持。選擇美國教學體系的,可能會選擇混申,即申請美國的同時考慮英國和加拿大。2)對於18-22歲的國外本科生群體而言,由於經濟形勢和就業市場困難,很多在國外讀本科的會繼續讀研究生,他們國內考研的可能性很小。3)對於在國內的準備出國讀研的大學生而言,這類群體的變數比較大,因為他們的選擇面更廣,有國內就業、國內考研、海外讀研三種選擇。
04
解決方案
1)降低房租和人力成本
為了節流,啟德、新通、澳際、金吉列、順順、新東方、新航道、環球雅思、朗閣、小站等知名機構均在疫情期間採取了一定程度的降薪裁員。也有從業者建議,分公司多的大體量機構,可實行文案顧問集中化,將各地分公司變成營銷中心,文案顧問集中到三四線城市集中處理,優秀顧問以籤約和服務並重。但管理是核心,在有標準的管理和核心文案的把關的條件下,做價廉物優的產品。
除了人力,場租支出在公司運營成本中權重很大。此外,為了降低運營成本,機構選擇用多種方式降低房租。比如,金吉利留學將總部從米陽大廈搬移到通用國際,天道留學將部分員工搬移到共享辦公場所。一家中小型機構校長表示:「我們場地最多時候8間,疫情期間空置率很高,所以選擇退租了2間降低房租成本。」
2)線上線下結合
很多留學機構開始設計其他類型的產品或走轉型之路。金吉列留學在1月10日推出面向C端的金吉列大學長在線知識分享平臺。將線下的留學、移民、海外院校業務全部搬移到線上,同時向語言培訓、K12兩項業務板塊拓增。啟德教育、前途出國、天道留學等也推出在線教育展。據悉某頭部機構直接和海外院校合作,通過直播形式與國內學生群體交流,吸引到3.5萬多有留學需求的用戶群體。
3)主業副業結合
新航道、學為貴、朗閣英語等機構推出了考研英語課程,通過國內市場增加營收。一些語培類機構開設短期在線輕課「先養魚」,部分機構增設其他副業,轉向高考志願填報、考研、留學後就業諮詢、轉學等。
也可以大力開展國內高中及大學業務,一做儲備、二能有營收。同時,將留學業務做儲備化,將當季學生服務好,出優質offer,厚積薄發,做好口碑和品牌吸引。活下來,有餘糧,後面即會有收穫。
對於拿到錄取的學生群體,機構可以推出短期線上輔導課程來創收,如學術寫作等先修課、遠程背景提升項目等。也應該繼續挖掘已有客戶的需求,為客戶創造不一樣的價值。
4)做好服務,重視體驗,減少客戶流失
留學服務的大部分工作可以通過線上完成,但最重要的是提高在線服務的質量。對於已籤約的老學員,在安撫好心理的同時,加強和客戶之間的溝通,爭取不退費。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員工提高遠程辦公的能力和效率,加強在線服務能力,儘量做到超出客戶預期的服務,做好每一個關乎品牌的細節。疫情期間,也有機構通過降低諮詢服務費的方式,減少客戶的流失。
5)重視微信社群等新渠道營銷
傳統留學公司的市場打法主要是國際教育展會和線下講座。有業內人士稱這種獲客成本往往很高,旺季時能達到1萬元左右,淡季更高。後疫情時代,微信社群營銷或許是一劑良藥。
一位武漢留學機構負責人對教培參考校長稱「我們機構目前主要採用社群營銷來獲客,大中介普遍採用的獲客渠道是百度競價排名,這種方式一是成本很高,二是轉化籤約時間很長。我們體量比較小,用社群的方式有效降低了獲客成本。」留學人群是教育領域極度精準、細分的人群,而朋友圈具有在統一圈層傳播,直達精準用戶群的天然屬性。對留學機構而言,社群營銷或許不失為一種良策。
6)修煉內功,加強團隊建設和顧問專業度
留學行業說到底是服務行業,除了設置較高的諮詢、文案顧問準入門檻,客戶對服務體驗、產品、專業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提升顧問專業度,是一個長線過程,也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品牌和市場影響力。在當下客流量相對小的時候,可以為顧問提供業務專業培訓。同時也要加強公司文化建設,減少內耗,提高員工辦事效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致謝:感謝前順順留學上海分公司創始人楊校、前天道大英國協留學後期經理談老師、北京可美信留學創始人牛老師、北京MID Studio創始人Eliane等人對本調查報告的支持和幫助。
註:本文作者孫文敏,張沉浮、郭之禎、夏文和、阿真等人對本文亦有貢獻。《教培校長參考》是垂直於教培領域的知識型媒體。宗旨是:讓教培校長不再孤獨,讓教培行業受人尊重。使命是:生產並分享教培乾貨,賦能並成就教培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