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成功的關鍵不僅是智商,更是「恆毅力」

2020-12-23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天賦和努力到底哪個更重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越發意識到一個人的培養問題,在時間和空間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塑造可能性。於是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優質教育、提前教育,給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心想事成,往往一些家庭,一些家長都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磕磕絆絆,坎坷不已。是天賦制約了孩子發展的可能性嗎?不是的。大多數孩子的智商在出生的時候,都是十分接近的,在後期的表現中有所差異,是因為他們的智力和思考能力受限於其他方面,比如毅力的問題。

國慶假期裡,二刷電影《銀河補習班》,鄧超作為主角出演該電影,很好的詮釋了一位忍辱負重、家庭教育理念先進的爸爸。沒有馬皓文,就不會有飛上太空的馬飛。

起初,馬飛並不是一位優秀的學生,相反,在同學和教導主任的眼裡,他是一名實實在在的「差學生」,不僅課業成績不夠好,就連平常的表現也讓人頭疼。可是,是怎樣的情況,讓這麼一位「壞學生」,成為了高考前,整個中學裡唯一有希望考取清華北大的人呢?是毅力讓曾經的「差生」馬飛,成為了天之驕子。

一、什麼是「恆毅力」

要說什麼是毅力,大多數家長都會想到這些名詞,例如「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百戰不殆」、「不折不撓」等,但是在馬飛的身上,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毅力」的定義是怎樣的。

喜歡飛機、愛搗鼓一些模型、不喜歡上課、不夠自信,類似的標籤在馬飛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不是這些名詞配合他的形象,而是他用自身的行動很好的詮釋了這些名詞的意義。

馬飛最終的成功是從父親出獄開始埋下伏筆的。那時候他父親刑滿出獄,久違的見面讓馬飛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想念了那麼久的父親,沒想到是以這麼尷尬的方式」,這是他內心的獨白。可以看出,在父親面前,他希望自己是優秀的。

可是儘管自己很努力,還是沒能和從前的自己劃清界限,努力了大半個學期,從全班倒數第一名,進步到了倒數第五名,成績有進步的可能,可是離「賭約」的實現還差很多。馬飛沒有就此放棄,儘管對於自己的成績有些失落,馬皓文也是如此。

影片中沒有詳細的描述馬飛從「菜鳥」晉級到「大神」的過程,但是從馬飛的學習狀態我們可以看出,愛好和堅持是他從「第一」到「第五」的原因。

所以,所謂「恆毅力」,就是用自己的耐心和恆心,去完成自己的目標。時間的長度和耐心的注入二者缺一不可,這就是一個人恆毅力的體現和價值所在,就像不斷讓自己進步的馬飛一樣,面對學業,他沒有頹廢,而是在一天天的時間裡進步。

二、「恆毅力」對孩子的影響

恆毅力對孩子而言有多麼重要?看看馬飛就知道了。在劇情的高潮部分,馬飛和父親躲過了老師和主任的期末軍哨聲,去到了各處旅遊,見識到了祖國的大好江山。就在最後的一個目的地裡,他們被洪水衝散。

一個人面對洪水和淹沒的房屋,這是馬飛那個年紀裡的孩子,從來沒有碰到過的困境,這比考試最後一名還要讓人恐怖。可是馬飛因為爸爸的教育,並沒有被洪水打敗。他惶恐的掙扎最終歸於平靜,找木板,扯布條,親手「做」了一艘救命的木船,拿著手電筒和哨子,成功解救了自己。

這就是「恆毅力」對一個人的影響,恆毅力是我們走出困境的必備要素。不論是面對生命挑戰的馬飛,還是現實生活中,在遭受挫折的孩子們,他們都需要這樣一份「恆毅力」幫助他們鼓足勇氣,去和生活對抗。

恆毅力教人堅持的意義

堅持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堅持就很難和成功握手,因而,一份恆毅力是孩子們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

在《銀河補習班》中,不僅中學生馬飛用「恆毅力」挑戰自己,戰勝困難,他的父親馬皓文何曾不是一位具備「恆毅力」的人物。沒有馬皓文的堅持不懈,他不可能為自己翻案,馬文的人生也可能止步於那場洪水。

三、「恆毅力」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著名文學家易中天說過,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恆心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文學這條道路上更是如此。恆毅力是怎樣讓孩子接近成功的呢?

恆毅力讓人在堅持中成長

半途而廢的人生註定是失敗的人,因為沒有事情是可以一帆風順,一點兒波瀾都沒有的走到結局的。沒有堅持,馬飛不是不會太空人,沒有堅持,馬雲的阿里巴巴不會存在於世間。

恆毅力是成功的條件,給予一個人自信

為什麼說恆毅力是成功的條件?在馬飛的世界裡,所有人都否定他,他的媽媽說他根本沒有「長一張第一名的臉」,可是馬皓文說他就是最聰明的孩子,也是這樣的信念,讓這父子倆走過了許多的風雨。

四、如何提高孩子的「恆毅力」

成功的家庭教育離不開孩子恆心和毅力的培養,家長們這樣做,有效提高孩子的「恆毅力」。

①學會讓孩子獨立思考

恆毅力的基礎是要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切行為依附於他人,再好的恆心和毅力都是徒勞的。

②家長們要以身作則,不要總是半途而廢

孩子們看著爸爸媽媽都放棄了,自己自然就沒有了耐心,可是如果家長們堅持不懈,那麼孩子肯定也會有繼續堅持的信心。

任何一位孩子都是天使,他們生來就是最聰明的人,面對「最笨」的孩子,父母需要思考的不是孩子有多麼笨拙,而是我們的教育有多麼的不妥當。

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笨小孩鋼琴10級,聰明小孩卻難堅持,想破局,關鍵在「恆毅力」
    家長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掌握各項技能,以後出去社會了才有資本跟別人競爭,所以不惜成本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但是能堅持下來的人卻並不多,讓孩子多幾項技能是好事,但是家長也不能忽視了培養孩子毅力這種能力,我們經常聽到家長反饋,"我家孩子很聰明,但就是不努力"。
  • 9月8日 恆毅力 GRIT
    <<恆毅力 Grit>> 如果你沒聽過這個詞,
  • 成功的第一要素不是智商情商,而是毅力!
    她發現恆毅力分數和入學流程精心計算的候選總分毫無關係。換句話說,新生的天資無法用來評斷他們的恆毅力,反之亦然。有天分的人為什麼堅持不下去?按理說,有天分的人應該會努力堅持,但事實不是這樣。很有天分不等於很有恆毅力。這個測試結果激發達克沃斯開展關於恆毅力的研究。她2013年在TED的演講,短短6個月就獲得了1000萬次的點擊量。
  • 孩子聰明取決於「智力」?並不全是,「成功智力」才是起關鍵作用
    孩子們是否聰明真的是取決於他們的智力嗎?答案是否定的,智力並不是決定孩子們是否聰明的唯一條件,他們是否聰明起關鍵作用的是"成功智力"。有的孩子高考的時候考了很高的分數,但是他們畢業之後的工資卻比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孩子們低。
  • 哈佛大學研究:一個孩子能否成功,關鍵不在智商,而在這7項指標
    我們評價一個學霸、一個成功的孩子總是這樣的: 「人家的孩子天生聰明,幹啥都學得快,幹啥啥行!」 「這孩子又考了第一,真有天賦!」 「……」 發現了嗎?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將一個孩子的成功,歸結為這個孩子智商高。
  • 恆毅力,不是堅持,但確可以培養恆毅力提出者達克沃斯博士培養恆毅力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發布
    在演講中達克沃斯博士坦陳她也不知道。但,好消息經過幾年嚴謹的研究達克沃斯博士出版了新書——《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培養有「恆毅力」的孩子的7大要素。
  • 哈佛教授提醒:專注力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家長要儘早培養孩子
    智商高的人或許聰明,但是如果綜合能力不強,僅僅只是智力高,那麼其實也成不了大事。因為專注力是考驗一個人做事情是否認真,考驗一個人是否有耐力,考驗一個人做事質量是否高的關鍵。如果僅僅只是智商高,只是聰明,而沒有耐,心這樣的人進入職場之後,也不會受老闆歡迎。因為老闆只看做事的成果,而不看你這個人是否聰明,專注力高的人做事情的質量更高,更加受用人單位重視。
  • 聰明的孩子不如努力的孩子:父母的誇獎方式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但是不同的是被誇聰明的那組孩子,對於失敗的心理反應更大,而被誇努力的那組學生則認為失敗的原因是不夠努力,而不是質疑自己的智商。不僅如此,成績也會有所區別,被讚美聰明的孩子,成績會退步大約20%,被評價努力的孩子,成績會提高30%左右。德韋克教授得出結論:被誇聰明的孩子,反而不願意接受挑戰,成績也會更差。被誇努力的孩子,更樂於接受困難,成績也會更優秀。
  •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千萬別再對孩子說這句話了
    原因是她兒子調皮搗蛋,不僅上課不認真聽講,還老是打擾別人。「你說說,這孩子能不能讓人省心點呀!」鄰居一臉恨鐵不成鋼。但隨即又話鋒一轉:「連老師都說,這孩子挺聰明的,但就是不努力。」這話聽起來像在抱怨孩子,但語氣中更多的,卻透出一絲小得意。
  • 想培養聰明孩子?智力PASS模型理論:關鍵在培養孩子「認知力」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能夠培養出來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需要培養聰明的孩子,我們需要藉助智力PASS模型理論;簡單的說就是:想要培養聰明孩子的關鍵在於培養孩子的認知力。一、什麼叫做智力PASS模型理論當談起"智力PASS模型理論"這個術語的時候,可能很多的家長都是不太理解什麼是"智力PASS模型理論",那麼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誇孩子應該說聰明還是努力?
    而有人能嘗試新策略,加倍努力應對失敗?這兩種人存在著一個根本的區別:他們看待失敗的原因不同。第一種人將失敗歸咎於本身無能,會說「我不夠聰明」;第二種人是認為失敗是努力不夠或者策略不對的人。前一種人努力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後一種人是為了學到新的知識或技能。追求成績的人會在無意識中限制自己的潛力,如果你在意的是展現自己,你就會挑選有信心的挑戰,從而在他人面前表現得很聰明,因此你會一遍一遍地重複自己擅長的東西。
  • 教育學界被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所席捲,那就是Grit(恆毅力)!
    越有grit的人越容易成功。她在書的一開始就駁斥了把智商當作成功的關鍵因素的看法。在他們看來,智商是與生俱來的,而恆毅力是每個人都可以開發的。讓他們自己應對挑戰,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塑造恆毅力。一些非常聰明的孩子反而在課業上表現的不那麼盡如人意。這引起了我的思考。當然,學生們在7年級需要學習的東西是有難度的,像比率,小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但是這些概念是完全可以被掌握的,我堅信我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學會教材內容,只要他們肯花時間和精力的話。
  • 聰明孩子如何養成?智力PASS模型理論:不在智商而在「認知力」
    我當時也警告過孩子不止一次了,但是也沒太大用處,孩子都只是維持了幾分鐘的鎮定,又開始玩鬧起來了。我當時就在想:"孩子在幼兒園上課也是這種狀態吧,自己玩自己的,也肯定學不了什麼東西,自控力那麼差。"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孩子特別頑皮不聽的時候,那可以怪是這些孩子不聰明嗎?又或者是這些孩子不聽話嗎?
  • 孩子反應快就是智商高?不一定,有這八個特徵才說明孩子聰明
    結果發現10秒回答的孩子儘管反應力快,但是錯誤率可達到50%;而給予20秒回答的孩子,儘管花費時間長,但是正確率可高達100%。 由此可見,孩子智商的高低,並不能僅僅通過反應速度的快慢來作為唯一的依據。 因此,孩子反應快並不一定代表孩子聰明、智商高;相反,反應慢的孩子,可能是在仔細思考問題的正確答案,也不代表智商低。
  • 恆毅力Grit — 憑這一個能力,孩子必然出眾!
    Grit如果家長們仍認為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那就已經OUT了。近幾年來,整個美國教育學界被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所席捲,那就是Grit(堅毅)。Grit一詞在古英語中的原義是沙礫,即沙堆中堅硬耐磨的顆粒。
  • 「孩子聰明就是不愛學?」家長請你別再這樣說
    像多多這樣的孩子,還真不少,我們也經常能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挺聰明,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我家孩子挺聰明的,就是不愛學、心思沒在學習上」「我家孩子聰明倒是聰明,就是不努力」「我家孩子腦瓜還行,就是好動」如果我們總是給孩子這樣的評價,就真的把孩子坑了。
  • 魏坤琳:變聰明這件事 努力比智商分數更重要
    原標題:魏坤琳:變聰明這件事 努力比智商分數更重要   給孕婦補鐵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嗎?   給寶寶聽音樂能提高智力嗎?   開發寶寶的右腦,可以提高他的智力嗎?   以上答案,皆為否。
  • 決定孩子聰明與否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家長採取的認知教育方法
    作為家長,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慧非常,遠超同齡人呢?然而更多的家長卻認為,孩子的聰明與否是天生的,天生的智商情況決定了他們聰明與否,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智商是孩子天生就具備的,科學研究證明,絕大多數人的智商相差並不大,智商並不能代表孩子生而知之。舉個例子說,哪怕一個孩子智商非常高,但性格有缺陷,很少接觸外面的人與事,那他也不會真的聰明。
  • 「孩子很聰明,但就是不努力」,這話有「毒」
    所以,我家孩子挺聰明的,但就是懶。不僅成了孩子的保護符,也成了父母的保護傘。比去面對一個不行的孩子,要愉悅很多。其實很多孩子都不存在智力上的因素,來妨礙他們學好,但他們為什麼就是不好好學習呢?學習好的好處一言難盡。但是學習不好,在學齡期帶來的困擾,那更是一言難盡啊。
  • 「成長型思維」告訴我們:相比聰明,努力才是成長和成功的關鍵
    一,說孩子聰明,是誇獎還是詛咒?經常會聽到有人這樣評價一個孩子:這孩子聰明的很,就是不願意學。評價者通常是看似無奈、佯裝生氣,更多的卻是掩藏不住的喜歡和讚許。這句話也有它的潛臺詞:你不聰明,所以,你只能努力。就如俗話所說:聰明不夠,努力來湊。也許你是在鼓勵孩子,可孩子從你的話裡提取到的信息卻是你對他的評價和否定:他很笨,他不聰明。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在思維方式和理解認知上還沒有發展出足夠的空間和彈性來容納複雜的東西,就是簡單直接的「非白即黑」,沒有中間地帶——要麼聰明,要麼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