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所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義務教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共有57人次發言。現根據發言情況,將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的主要意見整理如下。
出席人員普遍認為,義務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質的基礎性工程。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把推進義務教育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我國義務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義務教育法的貫徹實施,多次組織執法檢查,聽取審議工作報告。出席人員充分肯定執法檢查組的工作,認為執法檢查報告內容翔實、建議中肯,希望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認真研究處理、切實改進工作,並依法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研究處理情況。大家強調,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政府、家長、學校和社會的法定責任和義務。各級政府要積極回應群眾對辦好義務教育的熱切期盼,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重大進展,讓孩子們有學上、上好學。審議中,大家還提出了一些具體意見和建議。
許多出席人員指出,儘管近年來各級政府大幅增加義務教育投入,但從總體上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由於自身財力薄弱,義務教育資金短缺現象比較突出。建議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更多地向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部分出席人員指出,按照目前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一些貧困地區學校只能維持低水平運轉,農村寄宿制學校運行成本較高,公用經費更是入不敷出。建議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辦學實際需要等各種因素,適度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支持力度,推動農村學校從維持運轉向提高水平轉變。有的出席人員建議,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學校軟實力建設,在繼續加強學校硬體建設的同時,注重加大對教師培訓、課程開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的出席人員指出,應強化對義務教育經費使用的監督檢查,提高經費使用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確保經費嚴格按照預算規定用於義務教育。有的出席人員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動員社會力量籌集義務教育資金,形成全民辦學的良好格局。
許多出席人員指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優化義務教育經費支出結構,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逐步縮小差距。部分出席人員認為,政府提供義務教育的目的是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的辦學標準應以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為原則,合理設置上限和下限,防止建設超標豪華學校。部分出席人員指出,破解「擇校熱」難題,關鍵是要解決師資力量不均衡的問題,建議改革教師管理體制,從「校管校用」變為「縣管校用」,由政府教育部門統一管理教師,促進優質師資力量在區域內有序流動。一些出席人員建議,建立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結對幫扶機制,由發達地區選派優秀教師到貧困地區支教,既提高貧困地區師資力量水平,也輸出發達地區先進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一些出席人員建議,充分發揮網絡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作用,建立優質課件共享平臺,大力推廣遠程教育,讓農村和偏遠地區可以享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一些出席人員認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劇增,城市教育資源承受巨大壓力,師資緊張、校舍不足等問題凸顯,建議加大義務教育資金統籌力度,妥善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給義務教育帶來的新課題。一些出席人員指出,必須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生活照顧、家庭教育和安全保護等問題,加快構建由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共同承擔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有的出席人員提出,很多貧困地區的特殊教育依然不足,建議儘快啟動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為殘疾兒童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機會。
一些出席人員提出,要紮實推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師德教育,提高教學能力,努力造就高素質的農村教師隊伍,為農村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有的出席人員建議,建立健全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的師德監督機制,對道德素質不合格的教師,應建立退出機制。部分出席人員指出,目前農村教師編制核定標準比城市要低,實際上農村教學點分散、成班率低,需要配備更多教師。建議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教師編制標準,重新核定教師編制,並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增加農村學校英語、音體美、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教師編制,在農村寄宿制學校配備專職生活教師,在民族地區增設雙語教師編制,切實保證農村學校需要。一些出席人員建議,提高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教師津貼,切實解決教師住房保障、「三險一金」等實際困難,著力改善一校一師教學點教師的待遇,讓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一些出席人員建議,擴大特崗教師覆蓋範圍和師範大學免費師範生招生規模,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等方式,培養一批紮根農村的優秀教師。部分出席人員指出,加強培訓是提高教師水平的重要環節,建議設立教師培訓專項經費,重點加強農村緊缺薄弱學科教師、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和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促進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高。
部分出席人員指出,要全面貫徹義務教育法關於實施素質教育的規定,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一些出席人員提出,要建立科學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健全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標本兼治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有的出席人員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現在學校在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意志品質等方面做得很不夠,有關方面應深入調查研究,採取切實可行措施。有的出席人員指出,受升學壓力和場地設施等因素影響,中小學體育教育長期缺位,青少年鍛鍊時間嚴重不足,體能指標持續下降,視力不良居高不下。建議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保證學生體育鍛鍊時間,把體育課真正還給孩子。有的出席人員建議,在中小學適當增加一些興趣小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有的出席人員指出,現在約有1.2億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政策,每年印刷的教材總量十分龐大,推行免費教科書循環使用,既能培養學生節能環保意識,又能大幅節約國家財政開支,建議有關部門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