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遇到成年人口欲期,該如何去對待?

2020-12-19 陪寶寶寫日記

身邊認識一個,孩子大學畢業不願意離家太遠,就在本地找了一份工作,天天吃住家裡,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這讓父母十分苦惱,覺得孩子不能獨立。

其實這樣的孩子就是因為心理上還停留在口欲期。想要知道如何應對成年人的口欲期,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兒童口欲期有些什麼樣的現象。

什麼是口欲期:

口欲期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種概念,指的是從出生到性成熟的幾個心理發展的階段的一種,在這個心理階段內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期是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

口欲期指的是一歲之前,在這個時期,嬰兒是處於一個不自立的狀態,做什麼事情都比較依賴母親。因為沒有基本的行動能力,所以無論什麼都通過用嘴來要求或者用嘴來體驗。在這個嬰幼兒時期,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比如餓了是用嘴吃奶,情緒不對了就用嘴哭來抗議,憤怒的時候用嘴來咬人,所有的行動都是圍繞著嘴這一器官來進行。

我們都知道,嬰兒剛出生時什麼都不懂,不知道將自我和他我進行分離,以自我為中心,他不會傾訴也不會用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很多嬰兒在餓的時候想要吃奶,媽媽就會適時地來到自己身邊,所以對於嬰兒來說,想要得到母親更多的關注,「吃」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手段和方式。

當嬰兒要「吃」的基本需求被滿足了,不僅僅是填飽了肚子,更多的是想要被人照顧的焦慮情緒得到了緩解,情緒就會有所好轉,變得平和起來。

口欲期固結會影響成年時的獨立

然而,很多現實中的父母和老師在這個階段要麼對孩子過於嚴格,要麼過於放縱,這就導致孩子在慢慢長大的過程無法遵循固定、有序的生活規律。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做得好時就過分誇獎和溺愛,做得不好時就嚴厲批評和指責,多憑個人喜好和當時的心情而定,這樣的態度很容易讓孩子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用什麼標準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對父母權威的服從讓他懂得用行動去取悅父母,從而拋棄了成長過程中所必須要有的獨立感,使他們被迫再次依賴(父母),從而被打回口欲期並形成同樣的固結。

口欲期固結的表現有哪些

生理方面:口欲期固結的成年人一般對吃比較感興趣,嘴裡喜歡咬一些東西,當然不可能是奶嘴,或者是煙、或者是口香糖、檳郎之類的。

心理方面:口欲期固結的成年人不是以成熟個體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是"咬"(如口出惡言)和"哭"(如自怨自艾),還包括一些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他們對父母和伴侶有著異乎尋常的依賴,經常是一邊離不開又一邊抱怨。

不同口欲期固結者有不同的表現:1、等待食物的餓鳥

這類人在幼年口欲期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懷和愛,所以極度缺少安全感,長大以後也變得軟弱無能,沒有追求人生的勇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討好別人,以求得一點關懷和愛。在工作中這種人不求上進,在戀愛中也是毫無自信極度依賴對方,生怕對方離開自己。

2、刀子嘴

千萬不要以為所有的口欲期固結者都是可憐巴巴求得別人的愛,還有一種就是標準的刀子嘴的人,對待身邊的人尖酸刻薄,總是用嘴來攻擊別人。這樣的人其實在精神上十分貧瘠,所以對除自身以外的人都極具攻擊力,他心滿慍怒,但實際上卻不會追求自己的愛,骨子裡有著一種無力感。

3、自怨自艾

還有一種人總是喜歡自怨自艾,哀嘆自己的命運不公,他覺得世界一片黑暗,沒有人來拯救自己。這樣的人像孩子一樣,孩子用哭來尋求幫助求得關注,這樣的人用自怨自艾來尋求幫助,求人給予。

當然,除了以上幾類,還有我們近幾年來網絡上最常見的一個詞「佛系」,其實也是口欲固結的一種體現,這樣的人聽天由命,不抗爭不努力,看著像是與世無爭,其實是聽天由命。

我們如何應對成年人的口欲期?

口欲期固結的成年人其實根源上是因為童年缺少愛和關懷,所以從本質上來看也是一個可憐人,但是人無完人,既然選擇了有口欲期的成年人來做自己的伴侶,那麼我們就要接受他的缺點並且想辦法去引導和幫助他。

如果你的愛人處於成年口欲期狀態,那麼建議你做到以下幾點:

1、獎勵自主行為,幫助改掉貪吃的毛病

行為主義者認為,人的心理對應著行為,如果能把行為加以改變,那麼對應的心理特質就會變化,例如著名的系統脫敏療法。口欲期人格最大的特點就是注意力集中於"吃",而廣義的"吃"又以對吃喝的喜好為基礎,甚至對煙、酒等的過份依賴也是吃喝的一種擴展。

成年人的相處也是需要技巧,並且越是口欲期的成年人越需要認可,當他表現出獨立正常的一面,可以適當地給予獎勵,比如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微笑,或者輕輕地擁抱或者 其他肢體動作,這些都是對於他正常的行為模式的認可,會讓他往更健康的行為模式發展而努力。

2、靈活地限制,讓他學會守規矩

不管你多麼努力去改變和糾正他遠離口欲期固化行為,他還是會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最原始的模式,為了防止他的錯誤行為延續,我們可以堅定自己的立場,對他的行為和言語進行一些靈活的限制,比如要跟他講清楚,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願意幫助他,但是會在適當的時候,而不是每一個時刻。

3、幫他找到新的應對模式,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做決定和獨立承擔責任

大多數成人口欲期的人缺少安全感,不知道如何表達關心和愛,我們可以給予他足夠多的關注,幫助他建立正確的人際關係,以第三者的立場來給他的行為提出適當的意見和建議,幫他建立積極處理問題的模式。

另外對於口欲期的人,哪怕是再親密的人,也要有一定的距離感,否則他很容易把自己的行為轉嫁到你頭上,對你過於依賴。如果對方的行為和言語讓你覺得壓抑,感覺到透不過氣,那麼你就要適當地放手,不要過多參與他的事情,讓他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自己去處理自己的事情,可以傾聽對方,但不要成為對方精神上的依靠。

相關焦點

  • 九成家長不知道,寶寶肛欲期該如何應對,別給孩子留下陰影
    弗洛伊德曾經把一個人的發展規律分為口欲期、肛欲期、性慾期、潛伏期和生殖期這五個階段。口欲期相信很多新手媽媽們都比較了解,在這個階段寶寶咬東西的欲望會特別強烈,家長們儘量不要去阻止。但對於「肛欲期」,很多新手爸媽們就不清楚了,今天我就來帶大家了解下什麼是寶寶的「肛欲期」。在這個階段,家長該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順利地度1、 什麼是「肛欲期」?
  • 什麼是寶寶肛欲期?當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家長需要正確對待
    媽媽沒等小林解釋,直接給孩子抱緊洗手間去清理。當然,小林也沒免去媽媽的一頓責罵。其實,當孩子在2歲到3歲時,很多媽媽會遇見他們的這種情況。這些,就是孩子肛欲期的一些表現。以上這幾種表現,就是寶寶肛欲期的表現。雖然,肛欲期持續的時間不長,但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則非常重要。正確對待寶寶的肛欲期,則會讓寶寶更加健康地成長。
  • 成年後的我們,該如何療愈兒時創傷?
    成年後的我們,該如何療愈兒時創傷?我們可能從小到大受到過太多&34;的傷害,但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不會也不能一直生活在差評的陰影中,我們得積極去面對,去療愈。第一,父母不認可你、否定你、批評你,並不代表你就真的不好。
  • 那些年,一直被我們誤會的尿褲子!請父母們學習如何應對孩子肛欲期
    父子兩個高興地回到家,先生給兒子換洗乾淨後,兒子就自己玩去了。時隔半個月,兒子又故伎重演,先生依然大笑:「我又摸到黃金了呀!」和前次一樣對兒子沒有半句責備。我們也沒有因此告誡兒子以後要記得上衛生間之類的話,沒有將這個事情當回事,後來沒有再出現這類事情了。現在我才知道那是兒子的肛欲期。
  • 民法典該如何對待家庭
    家庭可因離婚、死亡、家庭成員全部從家庭戶籍中遷出等原因而解散,家庭解散之後可申請註銷,家庭也可因無人口和財產超過一定期限而自動註銷。但家庭裡只要還有人口和財產,就不得註銷。如果有人口、有財產,那在解散前應該對家庭財產進行清算,且唯有在家庭解散的情況下才可實施家庭財產清算。二、家庭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其一,撫育未成年子女是家庭的基本職責。
  • 我們該如何對待友誼
    我們的傳統文化對友誼的過於推崇,動不動就是生死之交、以命相許,全都是一些藝術化、理想化的東西,完全不符合生活的真實狀態。但因為這些理想化的東西太過深入人心,太符合人們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導致人們對友誼有過多期許和要求,當發現真實情況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很容易產生失望,反而不利於友情的維護。朋友不是家人,不是親人,相互之間沒有那麼多義務。
  • 成年人也有口欲期?自戀,孤僻,彼得潘綜合症了解一下
    對育兒知識有所了解的人可能知道,嬰兒的發育過程中通常會有一段「口欲期」,在這一時期寶寶會習慣性地什麼都往嘴裡放。口欲期的出現,是因為這時候的孩子有對世界的好奇,卻又缺乏足夠的能力探索世界,便只好通過「放進嘴裡」這種方式來認識世界。
  • 老師區別對待學生該怎麼辦?家長如何去有效解決?
    老師區別對待學生該怎麼辦?家長如何去有效解決?在眾多學校中都存在這麼一種現象,就是老師區別對待學生,家長對此很是苦惱,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問題。很多家長對於這樣的情況,都是會選擇直接去找老師麻煩,可是,這樣的解決方式只會把事情越搞越糟,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會讓老師更加記恨自己的孩子,更是會區別對待學生,再或者有的家長會給孩子轉學,覺得老師對孩子不好,孩子學習就容易被耽誤,換個環境讓孩子學習也許會更好,可是,這並不是最合適的解決方式,換學校很多時候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 什麼是寶寶的肛欲期?媽媽可別小看這個問題,對寶寶很重要的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媽媽們越是在意,孩子也就會越著急,其實這就是大家所說的關心則亂。就比如在生理方面,小孩子經常會經常憋大小便,有的時候家長明明教了孩子上廁所,可是孩子還是會拉在褲子上,而且孩子也非常不樂意去用馬桶。
  • 寶寶釋放了這些信號,可能是進入了「肛欲期」,家長還應認真對待
    導讀:寶寶釋放了這些信號,可能是進入了「肛欲期」,家長還應認真對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釋放了這些信號,可能是進入了「肛欲期」,家長還應認真對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工作三五年,遇到「職場倦怠期」,我們該如何度過?
    其實「職場倦怠期」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只不過有的人學到了方法,得到了升華,而有的人不願意嘗試,還在原地踏步,這就看你想不想改變現有的狀態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不瞞你說,我也有類似的經歷,畢業第一年我就在想,我在風電行業一定要做強做大,但是如何做呢?學習風電知識,學習風機維護,學習風機動能原理,學習後風機市場的前景,可是三五年過去了,我學到了什麼呢?該學的我都學到了,可是我還是在原來的位置上絲毫看不到前途在哪裡?到了職場倦怠期,我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我還是我嗎?
  • 對待業務,我們是認真的
    對待業務,我們是認真的 2020-05-31 0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寶進入「肛欲期」後,家長應該做哪些事情?
    正確認識「肛欲期」肛欲期一般是指寶寶1至3歲階段,出現的排便不規律、不順利、不受控制的現象,大部分家長遇到這個階段,都會採取把便這種方式,幫助寶寶進行過度,但實際上,把便並不能幫助寶寶成功學會控便,甚至會影響寶寶的心理發展。
  • 【律師手記】我們該如何對待打官司
    我們該如何對待打官司?在今天這個社會裡,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俗語講:「來說是非事,必是是非人」,可見人們對打官司是持否定的態度。這當然也是為人處事之道,深植於我們的生活之中。這種無訟觀念在某種程度上與「為權利而鬥爭」的宣言是相悖離的。但是,我們又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一個事實:各種類型的案件數量正在迅速攀升之中。我們正在尋求各種途徑解決社會糾紛,促進社會和諧。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討論我們該如何對待打官司,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打官司是一種社會消耗。對於個人來說,打官司費時費力費心,絕非好事。
  • 抓住肛欲期正確訓練孩子如廁,對孩子人格形成有深遠的積極影響
    父母帶著彼得去看了醫生,經過仔細訊後後,醫生認為彼得在肛欲期的經歷可能導致了他目前的性格。肛欲期的經歷真的會對性格有這麼大的影響嗎?兒童的肛欲期是怎樣出現的?它在孩子的發展中起什麼作用?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平穩度肛欲期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很可能是進入了肛欲期
    你可能錯怪了孩子,因為這種現象多是因為孩子進入了肛欲期!什麼是肛欲期?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說這個問題:孩子進入肛欲期的典型表現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孩子在身體發育過程中需要經歷口欲期、肛欲期等幾個階段。當進入第二個階段肛欲期時,孩子就會通過憋住大小便的方式獲得高度快感。
  • 寶寶迎來「肛欲期」,有哪些特性,如何應對才不會讓孩子留下陰影
    相信許多寶媽,在養育孩子之前,都曾經了解過孩子在成長階段,所經歷的不同敏感期,其中就包括「肛欲期」。一般說來,「肛欲期」會出現在1-3歲的孩子身上,持續時間有長有短,在此階段,孩子的排洩習慣會發生改變,因此,家長們必須做好引導工作,才能夠幫助孩子順利渡過「肛欲期」。
  • 面對孩子有點噁心的肛欲期,家長再生氣也別打罵,不然會適得其反
    天天媽媽無語了,徹底懵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其實,天天這是進入了肛欲期,天天的表現就是肛欲期的典型特徵。小孩子進入肛欲期,會有哪些表現呢?只要寶媽們不過度幹涉,不用斥責和羞辱的方式對待孩子,多數孩子都會自主結束肛欲期。可惜,有的寶媽面對孩子噁心的肛欲期,根本無法忍受,會本能的發火訓斥娃,或是羞辱娃。雖然,媽媽們也知道這樣的做法不對,但又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面對孩子噁心的「肛欲期」,寶媽該怎麼辦才好?
  • 怎樣幫助寶寶度過肛欲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肛欲期對於寶寶的精神和生理發展非常重要,寶媽們一定要謹慎對待。>當然,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有以上行為,但是已經進入肛欲期的寶寶應該如何應對呢1.從寶寶還是小嬰兒時,當我們意識到寶寶表現出要大小便了,就要引導他去馬桶,養成馬桶排便習慣,千萬不要把強行把屎把尿,強制性的要求孩子按照大人意願大小便,會影響孩子自身大小便控制系統的發育,導致孩子的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發育的滯後。
  • 寶寶進入「肛欲期」,家長別忘做4件事,不然寶寶心理會很受傷
    正確認識「肛欲期」肛欲期一般是指寶寶1至3歲階段想幫助寶寶順利度過「肛欲期」,家長該做些什麼?建議家長放平心態,正確對待寶寶身體上的變化,給予寶寶更多的理解,這樣可以讓寶寶體會到家長的關心和重視,心理狀態會更加積極,寶寶心態好,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如何正確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