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一位很著急的家長,他說他的孩子今年9月份就要升小學6年級了,可是他的孩子,偏科很嚴重,數學成績特別差,而且感覺自己的孩子,對數學不是很感興趣,做題的時候也很容易走神,對自己孩子明年的小升初考試很是擔心。
這位家長的擔心和焦慮,相信是很多家長都會有的,不可否認,現在的孩子,讀書太不容易了,繁重的課業壓力、巨大的升學壓力和競爭力,就連擠進校門,也要付出昂貴的擇校費、贊助費等等。然而,我們都還是普通人,無法改變現在的課業、升學壓力,唯一能做 ,就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在不耽誤孩子學習 前提下,還孩子一個愉快的童年。畢竟,如果連童年都沒有,那100分又有什麼意義呢?
數學是開發思維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學技術的基礎,如物理、化學、機械、計算機、光電技術等都需要數學做基礎,數學不學好,學這些時就困難了。所以,數學一定要學好。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數學思維差、成績提高緩慢、計數慢,很是苦惱。筆者認為,數學思維,應當是一種從小培養的思維,對數學思維、學習興趣的培養,應在幼兒時期開始培養。兒童在4歲前後會出現一個「數學敏感期」,他們會對數學概念,比如數、數字、數量關係、排列順利、數運算、形體特徵等突然發生極大的興趣,對他們的種種變化有著強烈的求知慾,這標誌著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到來了。然而,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數學敏感期,就應當開始像孩子灌輸關於算數的知識,其實,幼兒數學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幫助孩子理解數的概念、了解簡單的幾何形體、學習事務的空間關係和時間關係、有一些簡單的數學操作技術(如自然測量)等多方面,這幾個方面不分輕重,缺一不可,而且在發展孩子邏輯思維的同時,還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空間想像能力等。
針對數學敏感期家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1、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來源於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此幼兒對某件事感興趣或有疑問,我們應該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並有意識地創始問題情景引導幼兒進行思考、猜想、討論、實踐等,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幼兒感受到相互學的重要和有趣,使他們對數學學習更加主動積極。
2、抓住數學敏感期,循序漸進,發展數學思維人類的學習過程,是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所以在面對「數學」這種純抽象概念的知識時,唯一讓孩子覺得容易的學習方法,也只有以具體、簡單的食物為起始。由感官的訓練,進一步讓孩子借實物從「量」的實際體驗,到「數」的抽象認識。自少到多,進入加、減、乘、除的計算,逐漸培養孩子的數學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邏輯概念。讓孩子在親自動手中,先由對食物的多與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聯想具體與抽象間的關係。
3、巧妙選擇操作材料,指導孩子操作,發展數學思維數學思維是在活動中與物質材料相互作用產生的,因此在家庭數學活動中,我們選用材料要考慮能引起孩子思維的積極性,防止操作活動流於形式。家長可以提供多樣性、多層次、多功能的活動材料,供孩子自由選擇,並保證孩子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時間。在家長的啟發下,讓孩子帶著問題操作,使他們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學習探索,這樣,不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體性也得以充分發揮。
4、最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現在很多孩子不願意學、學不進去就是因為沒有好的方法以及興趣,即使報再多的課外輔導也沒用,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學習平臺,讓孩子快速掌握知識點,還有一些算法小技巧,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所有的數學知識點全部概括,這就是東澤數學,了解更多的可以私信試聽一天只需一塊錢,掌握數學知識點,並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