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重霧霾襲擊越來越頻繁,PM2.5多次爆表後,不少人動起了心思,「一天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如果室內空氣是潔淨的,是不是就不擔心霧霾了?」然而環顧商場,面對從一千多元到一萬多元不等的空氣淨化器,不少市民又猶豫了。
近日,一則3年前的舊帖子在網上重新熱了起來:「DIY空氣淨化器」,足不出戶就享受潔淨清新空氣。
帖子中提到,DIY空氣淨化器花費不到200元,主材料是Hepa過濾網(以PM2.5過濾網為主),在風的吹拂下,室內PM2.5濃度值最終被降低70%到80%。
這種「土法」製造的空氣淨化器有用嗎?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做了組實驗來測試。
實驗器材
一臺四方形的立體電風扇(長、寬約35cm,價格為80元左右)
一張Hepa過濾網(淘寶上選購,分80元/張和148元/張兩種)
一卷透明膠帶(用來固定過濾網和風扇)
一個手持可攜式空氣品質測試儀(為方便檢驗效果用)
15平方米的臥室(僅有一個小窗口可通風,密閉條件相對較好)
40平方米的客廳(窗口較大,密閉條件相對較差)
實驗過程
在15平方米的小空間內,測出室內的即時PM2.5濃度值並記錄下來。
將風扇的前置擋板拆掉,用膠帶將Hepa過濾網綁在風扇上,隨後將風扇嵌入小通風口處,為增強密閉效果,將其餘的通風口儘量密封。
打開電風扇開關,每隔30分鐘對室內PM2.5濃度值做一次記錄。
一個半小時後,將風扇嵌入客廳處的小通風口處,記錄室內的即時PM2.5濃度值,同樣,將其餘通風口儘量封閉後,每隔30分鐘做一次記錄。
將風扇內的Hepa過濾網更換後,換上另一張過濾網,測試新一組數據。
實驗結果
從昨天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河南商報記者共記錄了4組數據,分別對不同空間、不同濾網的空氣淨化效果進行了對比。
實驗發現,安裝DIY空氣淨化器後,室內的PM2.5濃度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有一定效果,但也有明顯局限性
對測試結果,鄭州市高新區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周琳並不意外,「簡單說,它借鑑了空氣淨化器的原理,通過過濾網和風扇相互作用,將吹進來的空氣淨化後,同室內空氣進行稀釋,最終,降低室內PM2.5濃度值。」
在周琳看來,儘管這個「土法」對室內PM2.5濃度值有一定降低作用,但它也有明顯的局限性。
一是風率,DIY空氣淨化器需要不斷地淨化,一旦淨化率低,就難以同汙染物空氣形成平衡。因此,DIY空氣淨化器需提高風速,或持續開機。二是空間大小及密閉性,隨著室內空間越來越大,密閉條件變差,DIY空氣淨化器的運行負荷也越來越大,運行效果也是不斷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