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實驗幼兒園 | 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智慧管理髮揮大效能

2020-12-14 濰坊教育播報

昌邑市實驗幼兒園創建於1955年,是昌邑市教體局直屬管理的省級示範幼兒園。目前已辦成一所由總園引領,擁有4處分園的集團化幼兒園。幼兒園始終堅持以「科技興園」為引領,以「智慧校園」創建為目標,將信息化建設工作作為幼兒園整體工作的一部分,納入規劃,並逐步落實。通過發展,信息化已由原來的應用於教育教學發展到貫穿於幼兒園的整個管理,為幼兒園的發展發揮了極大的功能。

一、抓教育投入,促條件改善,彰顯五個亮點

昌邑市實驗幼兒園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科學規劃,合理配置技術裝備,全面提升信息化的整體水平。在硬體設備的投入上,始終走在前列,在本市幼兒園發展中凸顯亮點。

1、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設施設備

近幾年來,幼兒園加大配備資金力度,以「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為契機,先後投資100餘萬元,通過「觸控一體機」和「教師人手一機工程」,建成了遠程教育播放專用教室,安裝了衛星數位電視接收系統,更新了高配置電腦,班級安裝了多媒體,各功能處室配備了辦公用機,所有專任教師人手一臺電腦,實現教師上課無塵化、辦公無紙化。所有電腦全部接入網際網路,開辦幼兒園網站,實現了遠程資源、網絡資源和自備資源的全面共享,使幼兒園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2、熟練使用,多媒體應用於教育教學

近兩年來,幼兒園配備了多臺移動多媒體,並建立了專門的多媒體教室,每學期專業信息老師都要對幼兒園全體教師進行培訓,現均已能熟練運用於課堂教學。幼兒園制定了使用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管好、用好多媒體設備。

3、精心建設,錄播教室服務於課程實施

幼兒園現有錄播教室1個,配備全自動錄播系統一套。可實現課堂教學的全自動錄播、導播、直播與儲存,推進「一師一優課」工程建設。

4、高速運行,網際網路應用於各項工作

為保證工作需求,幼兒園早已實現了光纖接入100M光纖。網絡覆蓋所有辦公室、所有教室、所有電腦,真正實現了寬帶網絡資源校校通、優質教學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每年用於網際網路資金投入3萬多元。

5、確保安全,監控覆蓋幼兒園角角落落

昌邑市實驗幼兒園安裝校園監控,共有73個攝像頭,實現校園全覆蓋。幼兒園監控覆蓋了大門、教學區主要通道和出入口、食堂操作間、儲藏室、就餐區域、幼兒活動室主要出入口、其它室外人員集中活動區域,實現了校園內全覆蓋。

二、抓規範管理、促運行機制,為信息化保障

為保證信息化工作的深入開展,昌邑市實驗幼兒園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機構。成立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及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做到了管理機構職責分明、分工具體、責任到人。

1、制定完善制度

幼兒園制定了《校園網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幼兒園網站及公眾號信息發布審核制度》、《教室多媒體管理制度》、《網絡中心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加強幼兒園信息化建設的管理和實施、檢查和落實。教育信息化設備管理使用、領用借還、報損報廢、校園網管理等制度,使信息化教學設備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科學規範。

2、實施檔案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設備管理檔案,確保設備有人管,科學有效使用。信息中心人員經常深入各工作崗位檢查指導管理和教學應用工作,提供技術支持服務,檢查設備運行情況,研究解決幼兒園存在的疑難問題。在安全措施上,安裝了防盜門和監控設備。

三、抓學習培訓、促技能提高,實現信息化應用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硬體是基礎,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是關鍵。幼兒園採用集中培訓、專題培訓、問題培訓、問題交流、以賽促訓等方式,以校本培訓為基礎,以實踐應用培訓為重點,全面提高教師運用水平。

1、集中培訓

集中時間、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術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對全體教師進行集中培訓,每學期集中培訓不少於15次。

2、培訓

利用每周二下午課外活動進行專題培訓,針對一個程序、一個軟體和設備規範使用方面的培訓,以提高全體教師的使用操作水平。

3、問題培訓

信息中心對平時中出現的小問題,進行整合、歸類,利用雙周教研活動、教師集會時,進行問題的解答與分析。

4、問題交流

針對老師們在平時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信息中心除進行包科室指導外,還建立交流平臺,讓老師們把平時出現的疑問發布到網上,集思廣益,由解答人製作成相應問題的幻燈片發布在網站上,讓其他教師在遇到同種情況時進行參照解決。

5、以賽促訓

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信息化比賽。幼兒園每年都舉辦「教師課件製作比賽」、「教師信息化課例評選」「教師信息化論文評選」等不少於5次的比賽活動。通過比賽提升教師技能,教師獲得多項榮譽。

四、抓設備應用,促教學質量,實現管理的最優化

幼兒園將信息化技術融入於幼兒園管理的多個方面,提高了科學管理的實效性。


1、打造門戶網站與微信公眾號對外宣傳雙陣地

2013年幼兒園開通校園網站,2016年微信公眾號正式使用,成為了幼兒園對外宣傳的主要陣地。目前網站的日均訪問IP數已超過500,微信公眾號的關注人數已達到4500餘人。網站辦公信息板塊還承載幼兒園各類通知內部傳達任務,不斷服務於幼兒園、服務於教學。

2、雲平臺管理實現無紙化辦公

瑞吉歐幼教管理雲平臺,使幼兒園實現了幼兒學籍、檔案管理的信息化。


3、教學資源全共享

藉助於校園網及FTP伺服器,建設幼兒園資源共享平臺,完善教學資源。教師製作的課件、全部備課組的所有資源發布幼兒園FTP伺服器,共享資源,服務於教育教學。

4、網絡教研

利用網絡創設多種教研機會,和名師對面,和專家交流。網絡也提供了集體備課的機會,也增加了總園和分園研討的頻率。每學期幼兒園舉行網絡教研不少於15次,各個級部每周進行集體備課。真正做到教學方法共研,教學內容互商,教學問題同做,教學資源共享。

5、電子備課

全面實施電子備課,備課中昌邑實驗幼兒園進行了三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師利用資源和網際網路製作、整理好自己的電子教案及相關課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機中;第二步教師集體研討修改,形成適合自己教學的個性教案,並把自己的備課添加到自己的資源庫;第三步把自己的備課上傳到幼兒園的伺服器相應文件夾中,便於幼兒園檢查、資源共享、集體單元備課和教學使用。

6、日常上課

打開教室內的電腦登陸到幼兒園的伺服器下載自己整理好的備課即可進行上課,並可訪問有關資源,方便、快捷、高效、減負。注重現代教育技術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實現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與教學實施過程的深度融合。

7、資源積累

昌邑實驗幼兒園不斷完善資源建設系統,包括:網絡資源(網際網路上的教育教學資源)、購置資源(幼兒園為教師購置的信息資料,包括錄像帶、光碟等)、自主研發資源(教師自己的教育教學資料),實現了遠程資源、網絡資源和自備資源的全面共享。

8、教研活動

利用信息化設備積極開展電化教學優質課、優秀論文、優秀教案、優秀課件評選,引導教師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研活動,探索和掌握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規律,研究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改革,鼓勵廣大教師整合多元化教學資源,參與教學實踐問題的探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9、遠程培訓

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遠程教育教學培訓,如每年的暑期幼兒園教師遠程研修,「全國中小學校校園安全管理國家級遠程專題培訓」等。

10、實驗探究

利用幼兒園的科學探究室,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11、數位化管理

在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資源的同時,依託幼兒園數位化管理平臺和校園網,將行政管理、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德育管理、後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全部納入了信息化管理範圍,實現了幼兒園管理的優質、高效。

12、線上家園育人

疫情期間,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們居家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家長需求,增進師幼間的情感溝通,老師們採用1對1視頻互動、分組多人互動等方式開展了屏對屏、線連線的「雲家訪」活動,與久別的孩子們進行了一場場甜蜜的「雲約會」。

網上「畢業典禮」,為400多名疫情期間不能入園參加畢業典禮的家長們解決了後顧之憂。

在線「雲」分享,別樣慶「六一」。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往年這時,幼兒園裡充滿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今年受疫情影響幼兒園沒有開園,但老師們愛孩子的心如從前。在這個專屬每個孩子的節日裡,幼兒園的老師們採用各種各樣的線上慶祝方式為孩子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祝福。

13、網絡評教

利用網絡平臺,家長對幼兒園的各項工作進行評議,既做到了評價過程的保密性,又增加了家長和幼兒園的溝通交流,同時提升了幼兒園統計數據的科學、高效性。

在信息化建設、管理與運用的過程中,昌邑實驗幼兒園通過大力實施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融合,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等都發生了明顯轉變,教學設計方法得到了有效創新,教師隊伍整體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創新和發展是昌邑實驗幼兒園永恆的主題,信息化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昌邑實驗幼兒園將努力在信息化應用提升管理實效、創新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能、增強科研意識提升科研素養、信息技術支撐提升家園共育等方面發揮好更好的引領作用,在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實現新的、更大突破。


來源:昌邑實驗幼兒園

整理髮布:《濰坊教育》雜誌

相關焦點

  • 智慧校園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平臺創新方式
    智慧校園豐富的實驗教學及信息化教育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現有實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理念、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問題,其中實驗室管理平臺和教學工具分散、平臺之間的教育業務關聯不足網際網路環境中的實驗室平臺,基於大數據的用戶畫像和資源知識圖譜均有向用戶精準推送資源的功能,通過網際網路思維,目前的實驗室教學信息化產品中,符合網際網路思維的內容並不豐富,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平臺基於網際網路思維與教育實驗信息化的關聯,具有如下特徵:以用戶為本,實驗教學為目的、大數據的數據關聯、開放便捷靈活。
  • 信息化助力「名園+新園」模式 青島市實驗幼兒園全市分享經驗
    11月4日舉行的青島市學前教育工作會上,青島市實驗幼兒園和城陽區教體局、市南區教體局、西海岸新區教體局、平度市同和街道中心幼兒園、市北區廣和幼兒園進行了經驗交流,展示各自發展學前教育的亮點工作和辦園特色。
  • 網龍助力「數字福州」打造智慧校園 推動教育信息化升級
    一個高度信息化、智慧化的校園有可能是什麼樣的!是無紙化智能辦公,還是刷臉進出校園?網龍給出的答案更豐富、更智能!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永久會址福建福州,網龍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已落地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下稱「二附小」)、福州市蓓蕾幼兒園、福州三中濱海校區、福州濱海實驗學校等多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助力校園實現智慧升級。
  • 民勤實驗中學:傾力打造智慧校園 實現教育過程信息化
    民勤實驗中學以著眼未來發展為目標,全力推進智慧教育創新行動,規範引領教育信息化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2020年,民勤實驗中學入選省智慧教育標杆校創建名單。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八)| 諸城市明德幼兒園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國騰信息助力智慧幼兒園建設 打造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樣本
    ,在這個系統上,幼兒考勤、入離園記錄、晨檢記錄、運動記錄等信息都可以一目了然,系統還能根據大數據分析給出園所管理的決策依據及每位幼兒的運動健康、行為興趣等分析報告。,通過技術融合創新,做到個性化的教育。
  • 數據+管理全面融合 讓教育更添「智慧」
    隨著教育信息化不斷地深入發展,「智慧校園」成為各地區和學校探索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重點。輕鬆教育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手段,集成各類實用的校園以及教育局大數據,幫助教師理性分析學生的各類數據,也幫助教育管理者做出科學的管理決策。
  • 技術融合,產品創新,助力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
    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緊跟時代發展近年來,為推進北京教育現代化建設,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綜合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北京市構建新型教育大數據支撐體系,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到2020年實現&34;的工作目標,形成北京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 育聯網SOM學校運營管理智慧系統 教育信息化2.0領跑者
    隨著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戰略的實施,智慧校園建設已逐步成為學校的基礎建設項目,更成為衡量一個學校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優質教育資源的嚴重缺乏,迫切需求市場中出現一種可以讓各學校直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平臺;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讓集教育管理、家校互動、教育資源共享為一體的智慧化校園信息系統成為一種可能。
  • 昌樂丹河小學: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二) | 昌樂丹河小學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申屠祖斌:創新應用融合 聚焦智慧教育
    7月28日,2020年慧聰教育裝備行業城市系列巡展廣州站成功舉辦。本次會議以「融合·創新以科技洞見未來」為主題,全國各地從事教育裝備領域的生產商、集成商以及一線教育工作者等用戶代表同聚一堂,共話當地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用戶需求。
  • ...推動教育變革——第二屆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課例展示...
    創新網際網路教育研究院院長張才生主持開幕式,慄祥平代表區教育教學部門致開幕詞。本次展示活動為期兩天,以「展示技術與教育融合成果 促進課程和教學深度變革」為主題,由開幕式、主題報告、授牌儀式、課例觀摩、校長論壇、優秀課例頒獎等板塊構成。來自全國各地的十餘位教育名家和校長與500餘位參會者交流分享智能教育環境下教與學模式創新經驗,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路徑,尋找教育現代化發展之路。
  • 國際智慧教育展:教育信息化如何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時代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要以此為主線,堅持立德樹人目標,加強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提升人民的數位化勝任力,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智慧教育助力星光島小學電影課程融合創新
    星光島小學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和悅教育集團分校,創建於2018年,是一所高標準、現代化、有特色、小而精的小學。學校充分發揮與「東方影都」為鄰的地理位置優勢,充分挖掘、利用巨大的影視資源,營造以「電影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氛圍,打造電影特色課程,著力培養學生欣賞美、探索美、創造美的能力。
  • 鄂爾多斯智慧教育雲應用及教育信息化案例撰寫培訓順利舉辦
    為落實上級部門有關要求,擴大鄂爾多斯智慧教育雲應用試點範圍,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培育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案例,推進鄂爾多斯市智慧教育快速發展,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促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 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
    任月忠充分肯定了運城市智慧教育的做法和經驗,他認為運城積極爭創國家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的精神、智慧教育雲平臺、科學的發展路徑、投身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骨幹等做法值得其他地市學習借鑑。局長 李 明近年來,我們緊扣時代脈搏,立足運城實際,把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事業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力保障,堅持「育人為本、突出個性發展;試點先行、突出生態重構;多方協同、突出機制創新」的工作理念,圍繞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育人模式創新兩大主題,創新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模式,拓展資訊時代教學、管理與服務方式,推動網絡學習空間工作持續深化。
  • 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
    非常是電腦上等商品和網際網路的一般運用,讓一些網際網路資源進到院校,為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出示了非常大的資源平臺,院校也經歷了新的改革創新。對教育者而言,應用智能化技術手段,讓學員根據自覺學習獲得大量的專業知識,讓人民教師轉變思想,更改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教學的工作效能,健全教育科研的管理方法。科學研究地應用智能化信息內容技術手段是每一個人民教師的必需每日任務。身為人民教師更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 「一網通辦」推動效能提升,復旦大學信息化建設致力打造智慧校園
    長期以來,復旦大學秉持著「以人為本,服務優先」的理念進行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高度集中數據資源,廣泛整合業務流程,將業務服務集中由專門的部門和系統來承擔,實行統一管理、內部協調、協作實施,實現信息化「一站式」服務。
  • 山東泰安:智慧教育雲平臺迎接網際網路+
    融合創新:「雲」霄曼舞浴新生  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指出:推進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是手段,發展教育是目的,關鍵是融合創新,促進傳統教育與信息教育的優勢互補。在具體實踐中,泰安市本著「應用驅動、深度融合、變革創新、全面提升」的原則,紮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及創新創業的深度融合,較好地發揮了信息技術助教、助學、助管、助評及助均衡功能,催生了全市各類教育的全新變革。  雲教育讓教學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