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各種經典的著作好比天上的繁星,閃爍著睿智的光芒,照亮了後世的文明之旅。像《易經》、《詩經》、《論語》、《史記》、《春秋》等等巨著,直到今天,仍是我們始終仰望而無法比肩的文化高峰。
然而,也有一些文學作品,或因其內容、或因其作者、或因其處於特殊的時代、或因為當時的統治者的喜好,呱呱墜地便成為「禁書」。搞不好,要冒著生命危險才有機會讀一讀。
比如秦朝的始皇帝,為了維護他的統治,把諸子百家的著作都付之一炬。那個時候,如果有人膽敢讀諸子百家的作品,真的會有殺身之禍。以至於很多諸子傳人,不得不離開繁榮的市鎮,逃到深山大澤密林裡去,隱姓埋名、提心弔膽地傳承他那一個門派的文脈。
再比如《水滸傳》,因為裡面的主要人物,都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他們佔據了800裡水泊梁山,打家劫舍,對抗官軍,好不快活。雖然書中說的是宋朝的事,但是這本書面世後,當時的崇禎皇帝就非常生氣。他怕老百姓讀了這本書,都去學宋江、晁蓋造反,所以就把這本書給「禁」了。
到了清朝,「文字獄」更加恐怖了。乾隆就曾經下令,把凡是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全部給銷毀了,只留下「乾乾淨淨」的四庫全書,給老百姓看。
但是有一本書,在中國被禁後,幾經輾轉傳到日本,卻被奉為文學經典,甚至掀起了一股專門研究這本書的潮流,你知道這本書的名字嗎?它就是《金瓶梅》。
《金瓶梅》這本書,是明朝一個叫蘭陵笑笑生的人寫的。不過,這顯然是一個筆名,作者的真實姓名,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
這本書問世不久,因為涉及到大量曖昧的描寫,就讓當時的朝廷官員下令給禁了。至到明朝滅亡以後,才又悄悄地出現。那個時候已是清朝,人們已經忘記了過去的禁令,再加上大文學家金聖漢的批註,一時間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也就是這個時候,這本書傳到了日本。不過當時日本人一直覺得他們得到了中華儒家傳統的真傳,對於《金瓶梅》這樣的「豔書」,雖然喜歡看,但不敢公開推崇。所以《金瓶梅》在日本保持著不溫不火的局面,轉眼間就是200多年過去了。
上個世紀的四、五十年代,《金瓶梅》在日本卻突然火了起來。當時,很多新崛起的日本現當代作家,他們認為拋開《金瓶梅》書中大量的曖昧描寫,這本書還是真切地映射出明代社會生活的全貌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可以說是一本明朝市井生活的教科書。
當時日本的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永井荷風等,都是《金瓶梅》的書迷。他們認為《金瓶梅》寫的太好了,還帶頭研究《金瓶梅》,不僅從中發現了巨大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還從中汲取到大量的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