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友可點圖片上方中醫書友會關注
病機
學習中醫的旅行,經過了前面的路程,一般人都會有些興趣了,對中醫的認識也清楚了。
如果還是拿從北京到陝西來打比方,可以說前面幾站走的是大路,很容易理解,而下一步我們將要穿過一個原始森林,需要我們細心地辨析,才能走出去,如果走不出這一段路,就會迷失在中醫林海中,找不到方向,更談不上到達目的地了……
這個原始森林就是眾多疾病的病機,許多醫生一輩子按教科書來開方,效果平平常常,認為中醫就這麼回事,給病人解釋時,就一句話:中藥起效慢,慢慢來。
事實上中藥起效並不慢,慢是因為沒有深刻認識到病機,憑感覺下藥,所以就慢了。
機者,機關也,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樞紐,是很重要的關卡,病機不明,則永遠停留在猜病、估病的層次,想獲得神奇效果,那是不可能的。
識病機很重要。看病如同打仗,「藥物」是武器,「方」是武器的組合,如何打戰還得明白敵情,敵人是誰?多少兵力?如何向我方進攻……如果這些都搞不清楚,就無法打勝仗了。明白病機就是弄清楚敵情,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識病機就是要通過疾病的表現形式,透過現象看本質,尋找疾病形成的因素。如果我們結合前面所講的指南針來論述,識病機就是要尋找輪子上哪一個點卡殼了,是什麼原因卡殼了。
下面我們舉個例子,這樣談病機就不會枯燥無味。
牙痛大家都見過,牙痛患者,既不能吃熱的也不能吃涼的,患者只有張開嘴,慢慢吸涼氣才稍稍舒服,這是為什麼?
牙齦屬胃!通常認為牙痛是胃火上攻所致,可既然是胃火上攻,為什麼病人又遇涼加重?
牙痛的病機其實是「寒包火」,即胃火上攻於牙齦,復被寒邪包裹,熱邪沒有出路,就形成了牙齦腫痛。
寒邪從哪裡來?從飲食中來!
平時吃辛辣之物的同時,喝上一杯冷飲,很爽快!爽快的同時,若正逢胃火上攻於牙齦,牙齦又被寒涼包繞,火邪外發不得,下行不得,自然疼痛。病人喝熱水時加重熱邪;喝涼水,加重寒邪,所以冷熱均痛……
臨床上運用:生大黃15g,生麻黃10g,薄荷10g,生甘草10g,泡茶喝,一劑喝一天(此方由愛愛醫會員「鄉村醫生向陽花」提供,在此表示感謝)。
方中大黃洩胃熱,麻黃散外寒。一洩一散,寒包火的病機就可以化解。薄荷疏肝,甘草伏火。為什麼要疏肝?因為肝屬木,木克土,肝氣上升,則胃氣下降,看看前面的指南針就明白了!「寒包火」就是大多數牙痛的病機。
談病機,首先就得知道病機十九條!
病機十九條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是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基本準則。
作為醫者,在診斷疾病的時候要「審察病機,無失氣宜」。
在治療疾病的時候要「謹守病機,各司其屬」。
帝曰:「願聞病機何如?」
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瘈,皆屬於火(心);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諸厥固洩,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溼;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故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如將原文順序進行適當調整,可歸納為:
五臟病機五條;上下病機二條;風、寒、溼病機三條;火病機五條;熱病機四條。這樣便於記憶。其口訣是:五臟上下風寒溼,火五熱四要記清。
五臟病機:
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2.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3.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4.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5.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
上下病機:
1.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2.諸厥固洩,皆屬於下。
風寒溼病機:
1.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2.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3.諸痙項強,皆屬於溼。
火病機五:
1.諸熱瞀瘈,皆屬於火(心)。
2.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3.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4.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5.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熱病機四:
1.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2.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3.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4.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上述分類來源:陽作仁《病機十九條記憶法》)
【本文摘自餘浩、鄭黎編著《醫間道》】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可查看「學中醫」系列的其他文章。
如果您想收到【中醫書友會】推送的精彩內容及活動通知,請點右上角按鈕:查看官方帳號-關注。好文共享,歡迎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這是中醫書友會第80期內容
【訂閱】右上角按鈕→查看官方帳號→關注
【分享】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功能】回復<幫助><目錄>獲得提示
【QQ群】31568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