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病機十九條的認識與理解

2021-02-12 健康道場

編者按:本篇來自網絡轉載,喜好中醫的讀者可以熟讀理解。文風充滿科學探索精神,讀後可以加深中醫理解。適用於有初步中醫養生基礎的讀者研習。

學習中醫的旅行,經過了前面的路程,一般人都會有些興趣了,對中醫的認識也清楚了。

如果還是拿從北京到陝西來打比方,可以說前面幾站走的是大路,很容易理解,而下一步我們將要穿過一個原始森林,需要我們細心地辨析,才能走出去,如果走不出這一段路,就會迷失在中醫林海中,找不到方向,更談不上到達目的地了……

這個原始森林就是眾多疾病的病機,許多醫生一輩子按教科書來開方,效果平平常常,認為中醫就這麼回事,給病人解釋時,就一句話:中藥起效慢,慢慢來。

事實上中藥起效並不慢,慢是因為沒有深刻認識到病機,憑感覺下藥,所以就慢了。

機者,機關也,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樞紐,是很重要的關卡,病機不明,則永遠停留在猜病、估病的層次,想獲得神奇效果,那是不可能的。

識病機很重要。看病如同打仗,「藥物」是武器,「方」是武器的組合,如何打戰還得明白敵情,敵人是誰?多少兵力?如何向我方進攻……如果這些都搞不清楚,就無法打勝仗了。明白病機就是弄清楚敵情,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識病機就是要通過疾病的表現形式,透過現象看本質,尋找疾病形成的因素。如果我們結合前面所講的指南針來論述,識病機就是要尋找輪子上哪一個點卡殼了,是什麼原因卡殼了。

下面我們舉個例子,這樣談病機就不會枯燥無味。

牙痛大家都見過,牙痛患者,既不能吃熱的也不能吃涼的,患者只有張開嘴,慢慢吸涼氣才稍稍舒服,這是為什麼?

牙齦屬胃!通常認為牙痛是胃火上攻所致,可既然是胃火上攻,為什麼病人又遇涼加重?

牙痛的病機其實是「寒包火」,即胃火上攻於牙齦,復被寒邪包裹,熱邪沒有出路,就形成了牙齦腫痛。

寒邪從哪裡來?從飲食中來!

平時吃辛辣之物的同時,喝上一杯冷飲,很爽快!爽快的同時,若正逢胃火上攻於牙齦,牙齦又被寒涼包繞,火邪外發不得,下行不得,自然疼痛。病人喝熱水時加重熱邪;喝涼水,加重寒邪,所以冷熱均痛……

臨床上運用:生大黃15g,生麻黃10g,薄荷10g,生甘草10g,泡茶喝,一劑喝一天(此方由愛愛醫會員「鄉村醫生向陽花」提供,在此表示感謝)。

方中大黃洩胃熱,麻黃散外寒。一洩一散,寒包火的病機就可以化解。薄荷疏肝,甘草伏火。為什麼要疏肝?因為肝屬木,木克土,肝氣上升,則胃氣下降,看看前面的指南針就明白了!「寒包火」就是大多數牙痛的病機。

談病機,首先就得知道病機十九條!

病機十九條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是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基本準則。

作為醫者,在診斷疾病的時候要「審察病機,無失氣宜」。

在治療疾病的時候要「謹守病機,各司其屬」。

帝曰:「願聞病機何如?」

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瘈,皆屬於火(心);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諸厥固洩,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溼;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故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如將原文順序進行適當調整,可歸納為:

五臟病機五條;上下病機二條;風、寒、溼病機三條;火病機五條;熱病機四條。這樣便於記憶。其口訣是:五臟上下風寒溼,火五熱四要記清。

五臟病機:

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2.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3.諸氣膹鬱,皆屬於肺。4.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5.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

上下病機:

1.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2.諸厥固洩,皆屬於下。

風寒溼病機:

1.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2.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3.諸痙項強,皆屬於溼。

火病機五:

1.諸熱瞀瘈,皆屬於火(心)。

2.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3.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4.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5.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熱病機四:

1.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2.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3.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4.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上述分類來源:陽作仁《病機十九條記憶法》)

本文摘自餘浩、鄭黎編著《醫間道》

首先要說明的是為什麼要列十九條,中醫講「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對「數」的認識東、西方有一致性。希臘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萬物皆數」,萬物的規律就是一個數的規律,由此而發展出了數學。

數學也確實是所有科學的橫斷科學,既是基礎科學,又是橫斷科學。中國的自然科學系統為:數、理、化、天、地、生。其中數學是一個重大的科學門類,一切科學幾乎都與之相關。

在中國人眼中數就是規律,這是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的。因此,數也是宇宙的真理。中國人重視很多數,如一,認為萬物起源於一,一後來又變成了元氣,元氣是一,一也是太極;二是陰陽;三生萬物,因此三是複雜的事物的表現;四是四象;五是五行;六是六節、六合;魏晉南北朝時又重視七;八是八卦;大禹時代很重視九,禹鑄造了九鼎來定天下。

此外,古人非常重視十九,《周易》中就認為十九是天文曆法中很重要的一個數,古代曆法為十九年七閏法。好幾本古書中都重視十九。如《爾雅》為十九章;中國五言古詩的統稱為《古詩十九首》;圍棋的棋盤有十九道,這是認為十九可以把天機的數都能概括了。

因此,在中國文化中十九是一個重要的數。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的理論是以五運六氣為基礎的,其中原病之始引《內經》,也十九條。

劉河間花了35年的時間,研究五運六氣的理論,闡述了六氣都從火化的病機,並將病機十九條增加為二十條,他提出「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把十九條變成了二十條。我認為這一增加不如不增加,因為其他的條文也能反映出他增加的這一條,即也有燥的內容,是蛇足。這也說明他對數術缺乏深刻的認識,把天機變成了一般的東西。十九是天機,是天數,不能隨便改動。

各朝各代對病機十九條都有解釋,這使得病機成為了一門學問。

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把這條作為第一條非常有意義,肝主木,主春生之氣,主一切的開始。風又是百病之長始,「掉」就是指來回搖擺,「眩」就是頭暈目眩,「風」性輕搖,善行數變。所有的風症、頭暈目眩等都要考慮肝。但是這個病證的範圍很大,我舉兩個代表性的例子:

1)面神經麻痺(面癱),即突然出現的口眼歪斜,就是一種風症,治療用牽正散。

2)突然出現的偏癱,也叫中風,代表方為補陽還五湯。此外,帕金森病也是風症,可以用一貫煎。

2、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前面講過,寒性收引,引是拘攣、引急;出現這些症狀都屬於腎。這一條我思考了很多年,只找到一個能對上號的疾病,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間歇性跛行。這種病人會在行走過程中突然出現由於疼痛引起的下肢抽筋,即收引。目前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很多。因此,老年人的抽搐並不完全是缺鈣。這些收引可以從腎論治,屬於腎陽虛;代表方為當歸四逆湯。此方可以用於一切疼痛,還可以用於治療凍傷,以及防凍,是很實用的一個方。

3、諸氣鬱,皆屬於肺

各家的解釋都不相同,多數解釋成滿、脹,不太確切,還是張介賓在《類經》上解釋得比較好,他認為為急喘。歷代注家對這條解釋得都不盡人意,我的解釋就是呼吸窘迫症候群,可惜就是我還選不出一個中醫治療此證比較有效的方。真的是太難了,因為這個是急症,是會迅速導致死亡的,所以現在還沒有一個合適的方子。咱們之中有急診科大夫,可以琢磨一下中醫怎麼解決這個證,如果能把這個解決,非常了不起。西醫現在的處理要用吸氧、呼吸興奮劑等治療,應該探討一下用中醫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4、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對於這一條,你們以前肯定也都聽到過。脾主溼,故水腫與腹脹滿都與脾相關。遇見水溼,首先考慮利水,李東垣有句名言:「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其實,最早在王冰的《內經》注文中就說:「治溼不下小便,非其治也。」但後世都對李東垣這句話非常熟悉。其實,在西醫中也是遇到水腫就利尿,在這點上東西方是一致的。治療水腫的代表方:實脾飲,這是個病房的常用方。

5、諸熱瞀瘛,皆屬於火

瞀是指頭迷眼花,不清醒;瘛是指抽搐。我的體會這條說的就是溫病學的熱入心包,已經出現發熱,並在發熱的過程中出現昏迷,並伴有抽搐。把這三個症狀作為一個整體症狀來考慮,而不是獨立的症狀。就是在發熱的同時出現了其他伴隨症狀。關於瘛的解釋是宋代的陳自明在《婦人大全良方》中解釋得最好,說瘛有三種形式:癲癇、破傷風、由熱病引起的抽動。治療可以用《溫病條辨》的清營湯,再加大黃,可以洩熱。

6、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西醫把疼痛歸於腦,而中醫則歸於心,如俗語說「十指連心」。疼痛、瘙癢、瘡瘍都從心來論治,代表方——瀉心湯

需要提一下的是,我贊同清代張志聰的學生高士宗的說法,張志聰屬於錢塘學派,他開辦了一個侶山堂,進行教學,其教學方法為討論式教學,同時還集體著書,如集注《內經》、集注《傷寒論》等等。其中高士宗除了參與集注外,還編著了《素問直解》。

開始讀這本書時,並不覺得很好,只是覺得他膽量很大,敢於篡改經文。他對十九條提出了疑義,認為應該把五六兩條顛倒過來,即應該是「諸熱瞀瘛,皆屬於心;諸痛癢瘡,皆屬於火。」我同意這一說法。因為,熱與火難以做更深刻的區別,而且應該先上火,而後發熱;而不應該熱在前面,這是一個矛盾;而後面那條從編寫的邏輯性上,應該先說完五臟再說別的,在五臟之前突然加入一條說火,不太合乎邏輯。

當然按照五行的理論,心也是屬火,倒也能說得通。故改過來似乎更合理。中醫有一個大家初學時都能感覺出來的問題,就是怎麼講都能講得通,千方百計講通了就對了,因為中國文字一字多義,所以很容易找到相關的解釋詞彙。給中醫經典做注的關鍵就是合情合理,能夠有實用性。但實際上這兩條不變換也有實用性,瀉心也是瀉火,也很實用;如有的人根據「諸痛癢瘡,皆屬於心」這條用天王補心丹治療癤子、癰,效果很好,原本天王補心丹是治療失眠等症的。

7、諸厥固洩,皆屬於下

中醫的厥最主要的就是指四肢涼第二方面的意思是氣逆,即氣的運行方向相反,第三就是昏迷,也叫昏厥。固洩就是關格,即小便不利、無尿,後來為了避諱又叫癃閉,指膀胱瀦留和尿毒症。這些都歸於下焦,主要是腎。有報導可以用麻黃升麻湯治療。

8、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痿一般指肺痿,中醫有五痿,筋、骨、脈、肌、皮都有痿。中醫認為痿都與肺熱葉焦有關,即都來自於肺,肺氣不足就造成痿。SARS時進行的病理解剖發現死亡的患者還真都是肺萎縮,即肺熱葉焦。這其中還包括肺纖維化、肺癌晚期時肺的病理改變等。王三虎所寫的關於腫瘤的書和文章值得一讀。他也認為肺痿是癌症晚期的惡液質。目前我還選不到太好的方子。

9、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禁通噤,口噤不開;鼓慄,鼓頜戰慄,形容惡寒之狀;如喪神守,是指神智不能控制,這些都歸於火。這種病有多種情形,如外感病,以及大部分的熱病的前驅期都有惡寒的症狀。這種情形不是用退熱的藥,而是用桂枝湯之類解表的藥。

10、諸痙項強,皆屬於溼

《金匱要略》中有剛痙和柔痙,把這條所描述的情況稱為剛痙,是頸項強直。多為暑溫、溼溫的時候,包括流行性乙型腦炎等;其實,一般的體檢也都包括頸部是否軟,有無抵抗。代表方:羌活勝溼湯。

11、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症狀就是有一股氣由下往上竄,即由腹部向上竄,稱為奔豚。但從古至今,對此證也都沒有很好的解讀,都不很確切,我認為是陣發性心律紊亂,而且這種紊亂多為心房纖顫。代表方為奔豚湯

12、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這個臨床上很常見,就是肝硬化腹水,中醫認為這是屬於熱。代表方用中滿分消湯。脹與滿就是程度不同。這一條很好理解。

13、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臨床上講就是精神病,包括癔病和精神分裂症,很多都有季節性,春天易發作。這都屬於火,其中慢性的用《金匱要略》的甘麥大棗湯,急性發作的用礞石滾痰丸,有報導可用溫膽湯加減。

14、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突然發生的項背強直,臨床上最典型的就是破傷風,現代都有疫苗了,發病的少了,會出現角弓反張。代表方為玉真散

15、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這條說的就是肺心病,中醫稱為肺脹。初期感冒、咳嗽沒治療好,轉成支氣管炎,仍沒有治好,以後每年冬季都發病,且連續發作3年,就遷延成慢性支氣管炎,之後會出現肺氣腫。肺氣腫時叩診就會出現鼓之如鼓;諸病有聲是指急性發作期的聲音,並伴有全身衰竭、喘憋不能平臥。這兩句話就把肺心病的症狀都描述出來了。這也說明東漢以前中醫就掌握了叩診。

《金匱要略》中治療肺心病用的是越婢加半夏湯。《金匱要略》對這個病的描述非常細緻,原文為「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喘的患者由於缺氧的刺激,會出現球後神經麻痺,眼球突出。現在這麼重的患者少了,但在20世紀60-70年代非常多見。其實治療的原則與西醫的理論是一致的。西醫治療肺心病的原則為強心、利尿、抗感染、間斷吸氧等。半夏有一點強心、利尿的作用,越婢湯也有利尿的作用。

16、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這種病大家都見過,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腫、疼痛,疼痛非常劇烈,可突然發作,並影響肢體活動。代表方用四妙勇安湯。現在也可以做介入治療,植入支架。也有人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吉林的國醫大師任繼學用四妙勇安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他的理論根據是《難經》中所說的:「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以及《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的:「營氣不從,逆於肉理,而生癰腫」。營氣不從就是指的心肌缺血,故用治療脈管炎的四妙勇安湯來治療心絞痛,也非常有效。

17、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於熱

對這一條注家解釋的也都不能令人滿意,我認為是流腦,即腦膜炎,嘔吐物、排洩物都是混濁的。代表方用餘師愚《疫診一得》中的清瘟敗毒飲。

溫病有三個著名的方:除清瘟敗毒飲外還有楊慄山的升降散、吳又可的達原飲。

SARS時主要用達原飲為主治療。這三個方子非常實用。可以說所有的急性傳染病用清瘟敗毒飲原則上都不算錯。

升降散方中只有四味藥——蟬蛻、僵蠶、薑黃、大黃,一升、一降、一舒、一散。每一味藥並沒有抗菌抗病毒的藥,但配合在一起,通過一升、一降、一散、退熱來治療,降低了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非常實用、有效。

18、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這條是指小便非常多,便中無濁物,我考慮為尿毒症;也包括傷寒外感的初期,流清涕的時候,比較難治。代表方可用濟生腎氣丸,既然是寒,是由於腎虛而來,故重點從補腎入手,而且還重用附子。

山西有個大夫叫門純德,在當地非常有名,治療一例腎萎縮的病人,這個病人的症狀就是多尿,他重用附子,幾個月後萎縮的腎在X線下顯影了。這說明中醫的溫法可以使腎內血管舒張,而使腎血流恢復,從而恢復腎臟功能。

嶽美中先生曾經給蘇加諾治療左腎結石、腎功能衰竭症。當時法國醫生建議做腎摘除,但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半年以後,腎臟的功能恢復了,故蘇加諾授予了嶽美中先生勳章。

19、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治療用左金丸,就是黃連和吳茱萸兩味藥,配比是6﹕1,凡是反酸的患者都可以用此方加減。暴注下迫為裡急後重,代表方為治療痢疾的芍藥湯。

以上是我個人對病機十九條的解讀。

本文摘自《孟慶雲講中醫基礎理論》

作者/朱鵬

病機十九條載於《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歷代醫家都認為病機十九條內容意義重要,認為其涵蓋了外感與內傷的辨證方法,《內經》云:「審察病機,無失氣宜」「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才能達到「疏其氣血,令其條達,而致和平」的治療目的。但病機十九條的內容,真的如歷代醫家所描述的那樣嗎?後世對病機十九條的理解會不會有所偏差,畢竟《內經》中主要提及的是腧穴治療等外治法,對於內服藥物的內治法所提甚少,會不會病機十九條的內容被誤讀,把本來屬於外治法的病機十九條,誇大地用於內治法。抱著這樣的疑問,筆者進行了一次臨床試驗,下面就整個試驗過程進行簡要闡述。

筆者選擇了「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和「諸溼腫滿,皆屬於脾」兩條作為試驗條目。選擇眩暈和下肢水腫作為對應病症。

首先筆者應用經方治療眩暈症患者15例,分別應用了附子劑、茯苓劑、柴胡劑、大黃劑等,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以筆者的臟腑辨證水平無法將這些方藥全都歸於治「肝」,而條文中的「諸」字顯然是和這種情況相矛盾的。那麼古人所說是否有故意誇大的情況呢,於是筆者又對15例患者進行純針灸治療,一共治療5次,超過5次未治癒者再給與中藥治療。結果顯示所有針刺患者改善明顯者有12人。有3人雖然有效,但療效不理想,後給與真武湯治癒。針刺選穴上所有病人存在風池、三陰交、太衝壓痛的情況,超過1半病人陰陵泉有壓痛,在效果明顯的12例病人中腹診少腹都無明顯異常,而3例療效不明顯的患者均存在少腹壓痛。從所選穴位看,所有患者都有肝經、少陽經穴位異常,而這就符合了條文中「諸」的定義。因此筆者懷疑條文中的「肝」僅僅只是肝經系疾病。下面列舉具體方藥和針灸病案:

方藥病例:

病例一

王某,男,45歲,「突發頭暈,視物旋轉3天」,經輸液治療後療效不理想來診。刻下:頭暈,頭重足輕,睡眠欠佳,口苦,刷牙乾嘔,納差,胃不和,大便偏幹,小便偏黃。發病前1天吃火鍋飲酒。腹診:胃投影滿痛,右肋下滿痛,臍右壓痛,餘正常。脈右弦,左未診。給與大柴胡湯3劑:柴胡15g,黃芩10g,半夏12g,生薑15g,大棗20g,枳實10g,芍藥10g,大黃6g。

三日後複診,頭暈服1劑已減輕大半,目前僅睡眠不佳,想調理一下,腹診心下滿痛除,臍右仍壓痛,給予小柴胡湯5劑善後。

病例二

李某,女,49歲,「反覆頭暈,視物旋轉1月」,經輸液,針灸療效不佳。刻下:頭暈,頭重足輕,睡眠差,口苦,納差,胃不和,大便不成形,小便黃少。腹診:上腹壓痛,少腹壓痛,脈右沉細,左未診。給與真武湯3劑:炮附子30g,茯苓30g,白朮20g,芍藥30g,生薑30g。3劑。

三日後複診,頭暈已除大半,其餘症狀均明顯改善,再給上方5劑愈。

病例三

張某,女,60歲,「頭暈,視物旋轉1天」,刻下:睡眠差,頭暈,臥起視物旋轉,口中和,納可,胃不適,小便黃,大便如羊屎。腹診:心下滿無壓痛,餘無異常。脈右弦,左未診。給與苓桂術甘湯3劑:茯苓40g,桂枝30g,白朮20g,炙甘草20g。後隨訪服完2劑已愈。

病例四

王某,男,35歲,「頭暈,頭痛6天」,服用西藥散列通等療效不佳。刻下:頭暈,頭痛,口苦,睡眠差,納可,胃不和,大便成形、通暢,小便偏黃。腹診:心下痞,餘無異常,脈右浮略滑,左未診。給與三黃瀉心湯3劑:大黃12g,黃連6g,黃芩6g。隨訪患者服藥2劑痊癒,剩1劑因味苦未服用。

針灸病例:

病例一

付某,男,49歲,「頭暈,頭痛10餘天」,藥店購買西藥服用療效不佳。刻下:頭暈、頭痛,口苦,睡眠差,納可,胃中和,刷牙乾嘔,大小便正常。腹診:右肋下壓痛,臍右壓痛,餘正常。脈右弦,左未診。查體:雙風池壓痛,右三陰交壓痛,右太衝壓痛。給與針刺雙風池,右日月,右三陰交、右太衝逐層進針探查出現明顯脹痛感後停止進針,進行捻轉,待針下鬆弛脹痛消失後出針,囑2日後複診。

複診患者訴頭痛,頭暈明顯改善,查體穴位壓痛仍有,繼續給與針刺治療,前後共計3次而愈。

病例二

張某,女,51歲,「頭暈,視物旋轉10餘天」,打針輸液後有所緩解,但起臥仍有視物旋轉,走路飄忽。刻下:起臥頭暈視物旋轉,訴走路飄忽,口淡,睡眠可,納差,胃中和,大便先幹後稀,小便偏黃。腹診心下滿壓痛,少腹壓痛。脈右沉細,左未診。查體:雙風池壓痛,風府壓痛,雙陰陵泉壓痛,雙三陰交壓痛,雙太衝壓痛。給與針刺以上穴位,針下酸脹後留針15分鐘,隔日1次。並囑患者自行艾灸關元每日40分鐘。

針刺1次後複診,患者訴頭暈有所改善,查體同前。前後共計治療5次,患者自覺10分好了3-4分,於是停止針刺,給與真武湯3劑。

3日後複診,症狀明顯改善,走路飄忽感消失,僅有輕微頭昏,腹診壓痛明顯減輕,繼續真武湯5劑善後。

病例三

劉某,女,42歲,「頭暈,視物旋轉1周」,打針吃藥後改善不理想。刻下:頭暈,臥起視物旋轉,口苦,失眠,納可,胃不和,大便偏幹,小便黃。腹診:胃滿壓痛,臍右壓痛,右肋痞滿,餘正常。脈右弦,左未查。查體:雙風池壓痛,右合谷壓痛,右陽陵泉壓痛,右足臨泣壓痛,右太衝壓痛,右三陰交,右陰陵泉壓痛。給與針刺右日月及以上穴位,針法同第一例,隔日1次。前後共計治療4次而愈。

經過上述臨床試驗後,為進一步證實自己的想法,筆者又嘗試對「諸溼腫滿,皆屬於脾」進行了驗證,治療下肢水腫的病人。仍然使用經方治療15例,同樣使用了附子劑、柴胡劑、茯苓劑、桃仁劑等,撇開桃仁劑不說,其他方藥與治療眩暈的方藥多半同方。如果說前面可以解釋「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那麼後面為何同樣的方劑可以治療「諸溼腫滿,皆屬於脾」,顯然這中間存在矛盾的地方。

接著筆者又應用針刺治療15例患者,一共治療5次,超過5次未治癒者再給與中藥治療。結果顯示所有針刺患者改善明顯者有10人。有5人雖然有效,但療效不理想,後給與附子劑治癒。針刺選穴上所有病人都存在脛骨內側緣壓痛的情況,超過1半病人陰陵泉有壓痛,在效果明顯的10例病人中腹診除2例左少腹壓痛外,其餘無明顯異常,而5例療效不明顯的患者均存在上腹少腹壓痛。從所選穴位可以看出,所有患者都有脾經經穴位異常,而這就符合了條文中「諸」的定義。因此筆者懷疑條文中的「脾」僅僅只是脾經系疾病。下面列舉具體方藥和針灸病案:

方藥病例:

病例一

毛某,男,78歲,「雙下肢水腫1月」服用利尿劑療效不佳。刻下:口苦,睡眠差,咽喉不適,納可,胃隱痛,右肩疼痛,大便偏幹,小便正常,雙下肢凹陷性水腫。腹診:胃投影滿壓痛,右肋下滿,臍右壓痛,少腹無異常。右脈弦,左未診。診斷:水腫(少陽氣滯)。處方:大柴胡湯3劑:柴胡15g,黃芩10g,半夏12g,生薑15g,大棗20g,枳實10g,芍藥10g,酒軍6g。

3日後複診,患者水腫消退,睡眠改善,口苦減輕,肩痛除,大便正常。腹診上述壓痛減輕,繼續給與上方去酒軍5劑善後。

病例二

李某,女,55歲,「雙下肢水腫半年」,服中西藥療效欠佳。刻下:雙下肢凹陷性水腫,口中和,睡眠欠佳,納可,胃中和,大便正常,小便無異常。腹診:上腹和,左少腹壓痛。脈右沉弱,左未診。診斷:水腫(淤血)。處方:桂枝茯苓丸加土鱉蟲3劑。桂枝茯苓改湯各12g,土鱉蟲10g。

3日後複診,患者水腫消退,腹診少腹壓痛仍有,給與桂枝茯苓丸成藥2盒善後。

針刺病例:

病例一

張某,女,53歲,「雙下肢水腫1月」,自訴未服用藥物,上午減輕下午加重。刻下:睡眠欠佳,頭昏,納可,胃脹,大便不成形,小便黃,雙下肢凹陷性水腫。腹診:心下痞滿,拍水音,少腹和。脈右弦,左未診。查體:右側陰陵泉、地機、三陰交壓痛,右合谷壓痛。給與針刺右側陰陵泉、地機、三陰交、合谷、中脘。針刺手法同眩暈第一例,隔日1次。前後治療4次而愈。

病例二

劉某,男,67歲,「雙下肢水腫3月」,既往高血壓、糖尿病史,平時口服降糖藥,降壓藥,有利尿劑。刻下:雙下肢凹陷性水腫,手足冰涼,頭昏,納差,胃脹,大便不成形,小便黃。腹診上腹壓痛少腹壓痛。脈右沉細,左未診。查體:雙側陰陵泉、三陰交、太溪壓痛,內關壓痛,給與上述穴位針刺,針下酸脹後,留針15分鐘,並囑患者自行艾灸關元每日40分鐘。前後治療5次,水腫減輕約5分,停針改用真武湯5劑患者水腫消退。

筆者通過對「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和「諸溼腫滿,皆屬於脾」兩條經文的臨床驗證,認為病機十九條是合理的,具有很高的臨床指導意義。但是這種臨床價值僅適用於針灸推拿等外治法,幫助醫者快速定位經絡穴位。條文並不適用於內服中藥的內治法,如果以此作為處方的依據,將難以準確判斷病因病機,出現偏差機率將會很大,雖然通過後續調整可能找到正確的方向,但想要做到十診九中,三診必效,以此十九條是難以做到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健康道場  助你康復

歡迎推薦和合作

2224616290@qq.com

「健康道場」微信群13898701163

《健康道場》主張人人可以通過修養身心獲得健康生活、健康體魄,並以「三高」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調治肝膽腎結石和腫瘤疾病康復為主要關注方向,以「健康道場修煉會館」和「郭林氣功康復樂園"為行動載體,以「健康道場」微信群為網友交流空間,通過修心、氣功、合適的醫療路徑幫助慢性病患者康復。

相關焦點

  • 病機十九條(上)
    就有徒弟問我,這病機也叫機,能不能講一下病機。他問的也是作為學醫者必須掌握的東西。今天就簡單講一下《病機》的問題。病機這個詞語首先出現在《黃帝內經》的《素問》裡面。在《素問》裡面有一個很大的篇章,叫《至真要大論》。大家看這篇文章的標題——至真要。至,最。也就是這篇文章是學習中醫最緊要的,最關鍵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篇幅太長,我就簡要的講一下關於病機的問題。
  • 【中醫不傳之秘】《素問》病機十九條與針灸處方
    其中就包括《素問·至真要大論》的「病機十九條」。他說:「這個『病機十九條』很實用,字字珠璣,含英咀華,中醫的病機就從這裡開始,辨證就從這裡開始。」在以後的長期臨證中,我對此深有感觸。「病機十九條」歸納出的由博返約的辨證方法,確實能起到順利地過渡到臨床辨證,進而執簡御繁、駕馭臨證的舟車之用,開方用藥如此,針灸處方同樣如此。 針灸取穴分循經取穴、辨證取穴、按時取穴三大類。
  • 解讀病機
    先要說明的是為什麼要列十九條,中醫講「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對「數」的認識東、西方有一致性。
  • 學中醫20:疾病的樞機(附病機十九條記憶法)
    如果還是拿從北京到陝西來打比方,可以說前面幾站走的是大路,很容易理解,而下一步我們將要穿過一個原始森林,需要我們細心地辨析,才能走出去,如果走不出這一段路,就會迷失在中醫林海中,找不到方向,更談不上到達目的地了……  這個原始森林就是眾多疾病的病機,許多醫生一輩子按教科書來開方,效果平平常常,認為中醫就這麼回事,給病人解釋時
  • 《病機十九條》中屬「火、熱」的病機和病症該如何理解?
    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論述屬熱的有四條,分別為「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於熱」;「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等。①「諸病有聲,鼓之如鼓」——是指腸鳴有聲,叩之如鼓的病症。其病機為飲食過飽,肥甘無節,中脘傳化遲滯,引起胃腸壅積生熱而致腹脹如鼓。正如《醫宗金鑑·兒科疳症門》說:「乳食過飽,或因肥甘無節,停滯中脘,傳化停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
  • 病 機 解 讀 19 條
    如《爾雅》為十九章;中國五言古詩的統稱為《古詩十九首》;圍棋的棋盤有19道,這是認為十九可以把天機的數都能概括了。因此,在中國文化中十九是一個重要的數。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的理論是以五運六氣為基礎的,其中原病之始引《內經》,也十九條。
  • 淺談中醫對過敏性鼻炎(鼻鼽)病因病機的認識
    過敏性鼻炎,中醫稱之為鼻鼽,中醫對於該病的病因病機的認識,多由臟腑虛損,正氣不足,腠理疏鬆,衛表不固,風邪、寒邪或邪氣侵襲,寒邪束於皮毛,陽氣無從洩越,故噴而上出為嚏。
  • 中醫基礎理論——肝與膽的病機
    肝的病機肝主疏洩,主藏血,體陰(血)用陽(氣),肝氣喜條達而惡抑鬱。這些生理特點決定了肝的病機特點為肝氣肝陽常有餘,肝陰肝血常不足。肝為五臟之賊,肝的病變常影響到其他臟腑,主要表現有氣機失調、血液生成運行失常、消化吸收功能異常、神志活動改變、水液代謝失常。
  • 中醫基礎理論病機
    病機的概念:是指臟腑病變發生、發展、變化以及相互影響的病理機制。a.病機特點是:邪氣亢盛而正氣未衰,邪正鬥爭激烈,病理反應強烈。b.臨床表現特徵是:出現一系列亢奮、有餘、不通的症狀和體徵。五、內生五邪1.內生"五邪"病機的含義——因病起於內,又與風、寒、溼、燥、火外邪所致病證的臨床徵象類似, 故分別稱為「內風」、「內寒」、「內溼」、「內燥」和「內火」,統稱為內生「五邪」。
  • 關於《數據安全法》的理解和認識
    前一篇文章關注《數據安全法》的立法思路:對《數據安全法》的理解和認識|立法思路。本篇文章將關注《數據安全法》第十九條提出的數據分級分類的要求。在公號君看來,《數據安全法》提出的這條規定,具有重大的意義。本篇文章結合此前開展的一個課題研究【數據安全管理視角下的數據分類研究:研究報告全文】,來探討《數據安全法》第十九條的重大創新。
  • 讀懂圓運動:烏梅丸的圓運動病機精講!
    「烏梅丸」它的病機就是「水寒,火熱,土敗,木枯」。
  • 軍規第十九條
    軍規第十九條成了這所軍校所共識,但又是不能說的秘密。(謹記:倘若誰透露了這個秘密,厄運就會伴隨他的一生!)這一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八二一軍校迎來了他的第23批學員,陸校長在臺上作了精彩的演講,到了最後,陸校長宣布了該校的一些校規,既然是軍隊院校,也可稱得上軍規,當提到第十九條時,他言簡意賅,三言兩語概括了,就是不得走進第十九號樓得019宿舍 ......臺下的同學們聽得格外認真,尤其是住在第十九號樓的018孫小賢等同學,因為人們總是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言必行,禁必止,軍隊號令要牢記,
  • 【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系列解讀】如何理解「中國之治」?四中全會...
    【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系列解讀】如何理解「中國之治」?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有哪些亮點,如何認識和理解全黨的這項重大戰略任務?多位學者在接受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凸顯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維度」和「制度自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突出的裡程碑意義。如何讀懂總體目標中的三個時間點?
  • 夏季熱上盛下虛證的病機;最早設婦科專篇的醫著
    1.夏季熱上盛下虛證的病機是(E)A.脾胃虧虛B.脾陽不振C.胃熱熾盛D.心火內盛E.脾腎陽虛解析:夏季熱是嬰幼兒在暑天發生的特有的季節性疾病,其上盛下虛證是由於脾腎陽虛於下,真陰不足,不能上濟於心,暑熱之邪侵襲
  • 病機與傷寒論方劑
    陽明病 陽明病,太陽經證未罷,中風,仍以桂枝湯主之,傷寒,仍以麻黃湯主之 太陽未解,而將入陽明,以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按結胸證,以大陷胸湯主之。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理解「四個全面」戰略...
    深刻理解這一新表述及其辯證統一思想,對於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深刻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和「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的辯證統一思想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一個重要的範疇和命題提出,出自於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考察期間的重要講話。
  • 呃逆、嘔吐、胃痛、反胃、噎膈的病機;生理性帶下的的特點
    胃痛的病機是(C)A. 胃失和降,逆氣動膈B. 胃失和降,胃氣上逆C. 胃氣阻滯,胃失和降D. 脾胃虛寒,胃中無火E. 痰瘀互結,食道狹窄解析:胃失和降,逆氣動膈為呃逆的病機(A錯)。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為嘔吐的病機(B錯)。
  • 它的病因病機究竟是怎樣的?你知道嗎?
    意思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對病因病機進行「刨根問底」,也只有抱著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才能對疾病的本質進行深度發掘,最終能夠將引發疾病的各種「證據」攤在桌面上,因此來確定疾病最後究竟該何去何從。所以,對於中醫來說,能夠洞察疾病的病因病機往往是辨證施治的核心環節,只有病因病機能夠準確無誤,後面的辨證施治才能有的放矢。
  • 中醫基礎理論——脾和胃的病機
    脾的病機脾主運化、升清、統血,脾的病理變化以消化功能減退,氣血生成不足,氣不攝血和水液代謝失常4個功能失常為主要特徵。主要表現有1、消化吸收功能減退,會有納食不化、腹脹少食、大便不成形等症狀;2、運化功能減退,氣血生化無源,最終演變為全身氣血兩虛,會有神疲乏力、體弱多病、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黃等症狀;3、脾氣虛損,氣機降多升少,無力升舉內臟,會導致脾氣下陷(中氣下陷),會形成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病症;4、脾氣虛不能固攝血液,會有便血、衄血、皮下出血、崩漏等出血症狀;
  • 機械學院設計所博士黨支部聯合舉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交流會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抓好基層組織的專題學習任務,機械學院設計科學與基礎部件研究所博士生第一、第二、第三黨支部積極響應學校黨委號召,於12月22日晚聯合舉辦「新港揚帆,爭創一流」主題組織生活暨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交流會。會議邀請黨委宣傳部理論宣講團的倪蒙與孫澤海同志作主題宣講,設計所博士生第三黨支部書記劉洋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