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一謙閣》創始人 王家祥
上次給大家講了納氣歸根。在裡面提到氣機。就有徒弟問我,這病機也叫機,能不能講一下病機。他問的也是作為學醫者必須掌握的東西。今天就簡單講一下《病機》的問題。病機這個詞語首先出現在《黃帝內經》的《素問》裡面。在《素問》裡面有一個很大的篇章,叫《至真要大論》。大家看這篇文章的標題——至真要。至,最。也就是這篇文章是學習中醫最緊要的,最關鍵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篇幅太長,我就簡要的講一下關於病機的問題。
我們先看看原文。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以之化之變也。經言盛者瀉之,虛則補之,餘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餘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汗,工巧神聖,可得聞乎?
岐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
帝曰:願聞病機何如?
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瘈,皆屬於火;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厥固洩,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溼;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燥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不少講病機的,只講了「諸風掉眩。。。。暴注下迫,皆屬於熱」這一段,我個人認為這樣講比較偏。要結合上下文講,大家才會更明白。這篇文章開始講了很多運氣學術的東西,歸納起來就是關於六淫致病的問題。不同時間段氣候不同,我們外在的邪氣不同,對應人體形成的疾病也就會不同。黃帝和岐伯討論了這些問題以後,黃帝就將話題一轉,轉到什麼上來了呢?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以之化之變也。黃帝說,我們剛才討論了疾病外來的情況,都是由於六淫化合轉變而來。經言盛者瀉之,虛則補之,餘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針對這些情況呢,治療就是虛就用補法,實證就用瀉法,我也將這些方法教給我那些學醫的弟子們了,但是他們去治療疾病就是有的效果不錯,有的就簡直沒有效果。
「餘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汗,工巧神聖,可得聞乎?」我就是希望治療疾病能夠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達到立竿見影的療效,請問能教給我方法嗎?
岐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岐伯說,要掌握這個問題很簡單,就八個字「審察病機,無失氣宜」只要抓住這八個字,疾病治療起來就非常簡單了。這篇文章之前的部分就是講的氣宜的問題,所以黃帝這回就問「願聞病機何如?」這下就提到病機了。機,機要。病機,疾病形成的機要。前面給大家提到過關於機的問題「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叩之不發。」這個機,就像我們槍的扳機,炮彈的按鈕。發現敵人,我們就把這個扳機一扣,或者按鈕一按,問題就解決了。所以這個機很重要。接下來岐伯就開始一條一條的講這個病機了。
第一條: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大家注意,這個「諸」和「皆」,就是所有的類似症狀都和某某有關係。諸風,就是所有的風。掉眩,頭搖、肢體震顫、頭暈目眩的情況。我們自然界的風,你是如何感受到的?首先你是看見樹木,植物的搖擺。雖然現代將風歸於冷熱空氣導致氣壓差引起。而我們拋開這些東西。風,樹木會擺動。我們逆向看看這個風。樹木本來靜止不動的,樹木開始擺動就有風了,所以這個風是樹木擺動形成的。一個「動」字,對應人體,就是肢體的擺動,或者患者自覺本該靜止的物體在動,比如肢體震顫這是我們看得見的肢體在動,頭部的搖擺,這都是我們能夠看見的動。眩暈,我們雖然看不見患者肢體的動,但是患者掙開眼睛就會感覺周邊的問題在旋動。所以不論是我們客觀看到的動,或者患者自己主觀感受的動,這種情況我們都歸於風。而風,對應人體的木,就是肝。也就是說,我們患者,不論是我們客觀看見患者肢體的動,或者患者主觀感受到動的情況,我們治療就從肝入手就可以了。我們抓住風的病機在肝。那麼我們是不是都治療肝就可以了呢?不可以。
講這一條呢,我把後面的一個抓病機的要點先講一下,因為每一條病機都要把這如何抓病機的問題把握清楚。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的搞懂病機到底是怎麼回事。這抓病機的要點是什麼呢?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這裡要記住一個核心「必先五勝」,也就是說,我們的病機要結合五行生剋乘侮去判斷。比如這個風,我們首先要看是不是肝本身的問題,其次看肝之母,再看肝之子,看看是肝本身的問題引起的風像(動),還是肝之母腎的問題引起的風像,或者是肝之子心的問題引起的這個風像。如果都不是,就要再看看和肝克制有關係的脾和肺。如果是肝本身的虛或者實引起的風像,我們就單純去調理肝就行了,比如肝鬱,我們疏肝的方法就可以了。如果是腎虛,不能滋養肝木而引起的情況,我們就補腎入手,所謂的滋水涵木就是調腎來解決肝風的問題。如果心火過旺呢?心火太旺,子盜母氣而引起的肝風,我們就實則瀉其子,瀉心火就可以了。肝木本身是制約(克)脾土的,如果脾土太旺,肝被脾土反侮,而形成的風像,我們就要瀉脾土。如果是肺金太旺,而影響到肝出現風像的,肺本制約(克)肝木,太過就會相剩,制約太過而出現風像,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去瀉肺。這就是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通過這些方法來達到「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達到臟腑功能正常,氣血調達的目的。其它病機條文一樣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第二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寒為冬氣,冬季萬物潛藏,在人體歸於腎。這句簡單歸納,我們肢體出現惡寒和拘急攣縮的情況,都和腎有關係,我們通過五勝的方法去尋找到底是那種情況影響到腎而出現的這些情況,然後去做對應的調理就可以了。
第三條: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肺主氣而司呼吸。膹,指的是喘急上逆,就是哮喘,咳嗽氣急的情況。鬱,鬱閉,胸部滿悶的臨床表現。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我們去找肺,然後看看是肺本身的情況,或者是其它四髒的問題而引起肺出現這些情況的。
第四條: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脾主運化水溼,脾病則水溼的運化就會出現問題,水溼運化出現問題,在人體就會形成水溼的停留,在外就會表現為關節的腫脹,在內就會形成腹部的脹滿。那麼,我們只要看見患者關節的腫脹,腹部的脹滿情況,我們根據五勝的原則,去看是脾本身的問題還是其它原因導致脾運化水溼的功能出現異常,根據具體情況做相應的治療手段即可。
第五條:諸熱瞀瘈,皆屬於火。
熱,主要指的是身體發熱,當然也指患者怕熱的表現。瞀瘛,指的是患者出現頭昏,肢體抽搐的情況。有人也許會問肢體抽搐也是一個肢體的拘急(寒像),而且也是風像啊。而火,是外感六淫之一。單純的外感火熱會引起這些症狀嗎?而火對應的髒是心,外感六淫(火)只是一個誘發因素而已。火熱,與寒是相對應的。火與寒要對應著看,風與火也要結合思考,這裡的火引起的頭昏和肢體的抽搐情況,是因為患者本身心火較旺,火旺就會燒灼陰液,導致真陰耗損,不能濡潤經筋,而出現抽搐現象。而我們五臟六腑的精氣要上奉於頭,因為火熱會耗損陰精,就會導致精氣不能正常上奉,而出現頭昏的情況。這火的情況,我們重點還是在心,不要局限於外在的火淫。
第六條: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心主神志,人的任何症狀,都會由神感受,都會與心有關係。痛,不通。而疼痛多相聯繫。疼,病字旁家一個冬,說明與寒有關。疼,冬氣也。與寒與腎有關。痛,病字旁加了一個甬,甬是通的意思,痛就是不通。而臨床中十痛九寒,這裡為什麼有和心有關係呢?前面給大家講過,疾病的形成主要原因就在於心和腎是否正常相交,如果心腎相交的情況出現問題,就會形成疾病。心火不能下達,自然就會腎寒,腎寒也自然會出現疼痛,所以疼痛的問題我們除了腎,還有心的原因。主要是心的問題。心火不能正常下達,不能正常與腎相交,我們氣機的生存與敷布自然就會出現影響,氣機不通泰,也就會出現痺堵而痛。所以就會出現痛的情況。而癢和瘡呢?大家臨床中常常會看見兩種皮膚瘙癢的情況。哪兩種呢?第一是血虛生風的癢,這種情況中醫也歸於血熱,實際情況就和剛才談的火一樣,熱耗損陰液,陰液不能正常濡潤皮膚而出現的皮膚瘙癢情況。而另一種情況呢?我們臨床常見的溼疹,主因在溼重。而誘因在什麼呢?還是在於這個火,這個熱,熱蒸則溼動,溼和熱夾擊才會出現皮膚瘙癢的情況。而這兩種皮膚瘙癢都與火離不開關係,而火歸於心,所以還是從心入手去治療。瘡,是火毒鬱結於肌肉,導致肌肉腐敗而形成,主因也是火,也是心的問題。所以我們的疼痛和瘡癢,都與心離不開關係。
第七條:諸厥固洩,皆屬於下。
這條病機雖然講的下,很多講病機的呢,也把這病機十九條給歸了類。他們常常歸於那些類呢?歸為五臟病機各一條,上下風寒溼病機各一條,火五條熱四條。而我就把火和熱都歸於心,這個大家結合我上次講的靜字,可以去思考,我講只按我自己理解的臨床用之有效的方法去講。而病機的上下,我臨床中上由心統,下由腎統。
回到諸厥固洩,皆屬於下。厥,我們不要局限於四肢的厥冷,這個厥是陰陽之氣不相順接為厥。我們除了四肢的厥冷情況,暈厥也是厥,其原因在於陰陽之氣不能正常的相互順接。陰陽之氣不相順接,內在的主因是什麼呢?還是心腎不交,心火不能正常下達,腎精不能正常上奉,這種相交出現嚴重異常就會出現厥的情況。主因還是不能納氣歸腎,腎無火溫。《素問·水熱穴論》篇:「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浮腫。浮腫者,聚水而生病也」。而腎又為胃關,腎無火,則不能化水氣,水氣走皮膚就會出現浮腫,水走腸間就會出現洩瀉的情況。而固,這裡指的是二便不通。也就是說,二便不通,或者大小便失禁,暈厥的這些情況,都是在下的腎,不能正常的納氣歸根所致。治療還是得從腎入手。
第八條: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這痿,在《黃帝內經》的《痿論篇》中,主因歸於肺熱葉焦,導致津液丟失,不能正常濡潤我們的組織而出現的情況。還是歸於一個火,一個心字。火為什麼會灼傷肺葉,而導致津液耗損?主要還是心火不能下達。剛才的病機講的下,會出現洩。而這條的氣機就相反,是一個上逆之氣,心火本該下達,不能下達就會反逆於上。氣機上逆就會出現喘和嘔的現象。這喘和嘔,也可以理解為心火不足,不能正常下達以化濁陰,而導致在下的濁陰上逆而出現喘和嘔的情況,問題還是在心。這上逆可以和上一條的固結合思考來看,固也可以理解為心火下達太過而導致腎陰和在下陰液的耗損,無水行舟而固。
這上下兩條,大家結合心腎的太過與不足,氣機的上逆與下洩去思考。今天就先講這麼多。
通知:《循筋撥點療法》網絡視頻講課4月4日已經正式在四君中醫網站上線,循筋撥點療法的核心內容,循筋撥點療法的細節,循筋撥點療法的手法、針法演示,均在視頻中一一展現。喜歡《循筋撥點療法》的朋友們可以下載「四君中醫APP」觀看,APP下載地址:www.siju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