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的育兒書,為何教育還是存在問題?

2020-07-28 科學角

養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很困擾,這些困擾來自於很多方面:

1、社會變遷的加快使得我們為了幫助孩子做好迎接未來挑戰的準備,我們要培養他們的學習和適應能力。但很多父母並不清楚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如何培養。

2、不可避免地捲入了各種相互對比中。從讀說寫算、琴棋書畫,到身高體重、坐爬走跑等等,很多父母都怕孩子在這些對比中處於劣勢,最終成為失敗者。

3、孩子教育無法試錯。童年只有一次,如果採用的教育方法不正確,孩子就沒有改正的機會,這讓父母在選擇教育方法時異常謹慎。

4、很多父母對於養育孩子的認識模糊,經驗有限,他們不了解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的規律,不知道和孩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為了緩解這種焦慮,新手爸爸媽媽通常會看很多育兒類書籍。與很多父母一樣,為了讓自己養育孩子更有底氣,我也閱讀了很多養育類書籍,可讀完後發現這些理論和經驗對我的幫助並沒有那麼大,結合閱讀經歷,我總結了一下其中的原因,現在將得到的心得與各位朋友們分享一下,喜歡的可以加個關注哦。

看了這麼多的育兒書,為何教育還是存在問題?

一、沒有理解書籍中的方法和理論

讀一本書有很多層次,從識記到理解和運用。但多數時候,我們只是讀了一遍,沒有做摘錄和筆記,沒有深入思考書中理論和方法的科學性和應用環境。使得我們只能讀過就忘,無法獲取書中的重要理論、案例和方法,更無從談起理解、思考和運用。這樣的瀏覽性閱讀讓讀的育兒書收效甚微。

每本書都只能呈現少量的教育片段受篇幅限制,每本講養育經驗的書都只能選取育兒過程中的個別事件和片段來呈現養育理念和方法。真實的養育過程是動態連續的過程,孩子的發展也受到學校、家庭、社區等因素作用。我們無法知道那些書裡的父母跟孩子互動的全部,也不清楚一種養育方法實施的全部情境。整體信息的缺失會導致我們對某種方法和理論片面理解。比如,很多育兒書籍裡都會強調讓孩子自主完成作業,這個方法實施起來其實受到親子關係、孩子先前的習慣、孩子個人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這些因素在書中可能很少提及。

看了這麼多的育兒書,為何教育還是存在問題?

二、每個家庭的生態環境不同

我讀過的育兒書籍裡,多數教育家及其語言表達能力強,配偶的知識面較寬,思維靈活,受教育程度都較高,等等。使得他們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資源比普通家庭要好。父母自己的能力、知識和性格,孩子的發展水平,家庭結構,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夫妻關係,養育理念,家庭收入,養育孩子可獲得的社會支持等等,構成了一個家庭的養育生態。在一種家庭生態中有效的教育方法,換一個家庭,效果可能就並不理想。同時,特定的家庭生態形成時間較長,相對比較穩固,改變起來非常困難。比如,我們每個人有長久以來形成的性格特點和情緒表達風格,幾乎不太可能短時間就改變。

三、談經驗的多,談教訓的少

很多教育家在講述自己育兒經驗的時候,寫的多是成功經驗。很少主動提及自己遇到的挫折和教訓。但是只有成功沒有失敗的理想教育模式很罕見。多數孩子,即便優秀孩子,家長在對其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失敗、困難、挑戰、挫折,甚至會感到絕望。教育家多談成功經驗,原因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給別人的傾向。這使得取經寶媽無法看到那些優秀孩子的父母遇到的困難和無奈。而失敗的教訓意義更大。

四、知易行難

育兒類的書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比如,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提供榜樣,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培養孩子自主能力,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要讓孩子廣泛閱讀,培養孩子學會服務他人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這些道理看上去簡單,要做到其實很難。例如,育兒書裡都會說到父母要以身作則,但給孩子提供一個自律自強,認真生活,熱愛學習,勤勉工作的榜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個道理就像減肥,大多數人都知道控制攝入,加強鍛鍊就行。但即便是一個簡單的跑步運動,也只有少數人能堅持下來。

看了這麼多的育兒書,為何教育還是存在問題?

五、市場上粗製濫造的書

養育類圖書的需求旺盛,圖書館和書店裡相關書籍琳琅滿目,但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書只有一些泛泛而談的內容,甚至還包含一些錯誤的養育理念,非但不能對養育孩子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反而有可能讓取經寶媽接受了不正確的信息。

雖然育兒書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教育問題,但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不少。要理性看待養育類書籍。在閱讀育兒書的時候,要主動思考、分析理念和方法的應用環境,思考書本的局限性,認識到不同家庭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方法,從而更好地把書本知識運用到育兒實踐中,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更多的育兒經驗探討,各位看官可加關注了解。

相關焦點

  • 看育兒書就只是喝雞湯?育兒書對孩子的教育到底有沒有用?
    導語:現在養娃越來越講究「科學」,不只是吃喝拉撒睡,做父母也早早地開始關注兒童教育問題,大量的育兒書、教育類的節目,各種「專家說」,然後關於育兒書有沒有用的爭議也很大。也有說,老祖宗傳下來的教育理念,自然有道理,看育兒書還不如憑經驗。二是,與第一種自然是截然相反的態度,育兒書有用,你說沒用是你自己不會用。又或是,現在都0202年了,還信著經驗那一套呢?最後一種呢,就是中立派,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育兒書對有的孩子有用,有的沒用。
  • 看了那麼多育兒知識,為什麼面對問題還是手足無措?
    突然間,我感到很沮喪,從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買了一堆書,孩子心理的、生理的,還關注了一大堆公眾號,如何激發孩子潛力,如何和孩子溝通,學了這麼多育兒知識,怎麼臨到用的時候,我反而不知道如何應對了呢?為什麼會這樣,我陷入了深深地反思。
  • 育兒書解決不了你的育兒問題.
    在最初,似乎每位家長都抱著「一定要當個好媽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的美好願望和堅定信念。於是,很多家長會去看一些育兒書,學習一些育兒之道。但是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家長會發現,育兒書並沒有讓自己的育兒之路變得更輕鬆。而且,孩子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家長漸漸感覺力不從心。讀了許多育兒書,孩子的問題依然是問題,懂得許多道理,依然當不好孩子他媽。多麼痛的領悟。
  • 育兒的書看了那麼多,為什麼還是做不好一個全職奶爸?
    從知曉老婆懷孕的那一刻開始,我就在瘋狂的惡補育兒的知識,《孕期體重管理》《養育男孩》如《養育女孩》《輔食大全》一本本的書我倒是沒有少看,甚至還報名了產前的課程,拉著老婆一起去聽(主要是沒有男同胞單獨去的,我也還是不好意思,所以以老婆的名義報了名之後跟她一起去聽),自認為對於育兒這件事情已經胸有成竹了,但是當寶寶出生,雖然有些不好意思承認,仍然裝出一副非常淡定的樣子
  • 為何育兒書很多、實際經驗也採取了很多,孩子的教育就是不起色?
    教育要因人而異,非一本書、一種技巧就可解決,需要共同感受成長說到教育這件事情,很多父母都是育兒書買了很多,網絡上各種教育經驗也採取了很多,但是孩子的教育就是沒有多大的改變,當很多育兒準備並無多大起色的時候,焦慮、和各種不安的情緒就開始佔滿心緒,很多育兒理論看起來頭頭是道、但一用起來就是雞飛狗跳的畫面,難道是我們的理解不到位、還是方法用的有偏差?
  • 看了那麼多育兒書,為什麼還是養不好孩子?
    其實,世界上沒有問題孩子,只有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的父母。圖片來源:網絡很多人在羨慕霍思燕的同時,也在猜測到底是怎樣的育兒方式教育出這麼優秀的孩子呢可是,換成大多數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是不是肯定會這麼做:立刻制止,「這麼小就臭美,長大還得了
  • 為什麼看了幾十本育兒書,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該醒悟了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為什麼我聽了這麼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在育兒方面,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困惑。其實所有的育兒書都有一個假設前提,就是讀者與自己的孩子關係是好的。如果讀者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有問題,那這些方法幾乎都不會有用。很多時候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 我看了100本育兒書後,親手毀掉了我孩子的童年
    但是想著我馬上就會擁有一個書裡那樣天使般的孩子,覺得再堅持一下就好了。但總是事與願違。想像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自家孩子完全不按套路出牌。那些育兒專家口中的孩子,是存在於理想世界中的,現實根本就不。可。能。
  • 為什麼讀很多育兒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這3個坑不要踩
    今天收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她說: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育兒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呢?孩子不願意自己上廁所和收拾東西,怎麼破?其實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困惑,看了很多育兒書,企圖用書裡的東西去套用在孩子的教育上,結果還不如孩子奶奶的經驗起作用。難道真的看書無用?當我在深夜裡再次翻起了育兒書,我突然發現了一直以來被我忽視的問題。有三個原因導致了育兒之路的一些問題。
  • 育兒書籍看了那麼多,還是教不好孩子?育兒從來不只是家長的事
    育兒書籍很多,有關於孩子成長的特殊時期,也有一些家長們很容易觸碰的誤區,更有大堆的反面案例告訴家長,如果家長的教育出現問題,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所以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走入歧途,於是就按照書裡的方法進行教育。可是真的有用嗎?
  • 為什麼那些自以為是的爸爸們從來不看「育兒書」?
    就是有這樣一個現象:看育兒書的都是媽媽,很少有爸爸會主動地去做這件事。即使有爸爸看過,爸爸看過的育兒資料很可能都是出自媽媽的「特別交代」,爸爸們要是掃了兩眼,媽媽們就算可喜可賀了,但最後的收效也大多數不置可否。
  • 讀了那麼多育兒書,為什麼還是教不好孩子?答案你可能沒想到
    東南西北地侃,最後還是聊到了她心中最重要的人兒,她的兒子。她說,她在事業上算是比較成功的了,可是面對自己四歲的兒子卻沒辦法,感覺都被兒子給整得內分泌失調了。除了工作,幾乎都是陪伴孩子,光是育兒書就快堆滿兩格書架了。可是,即便是「飽腹詩書」了,還是心力交瘁。最後,她總結出一個真理:養兒比工作累多了!
  • 《童年的秘密》書評:為何看這麼多育兒指南都教不好自家孩子?
    但你千萬不要抱著看育兒指南的心態來看《童年的秘密》,你將會失望。看別人寫的育兒指南永遠教不好自家的孩子,只有自己探索出自家孩子的育兒方法才能有效釋放他的潛能,因為他是唯一的。首先,把兒童的地位放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 幾億人在看的熱播劇,竟然存在這麼多致命的育兒誤區?
    在看了一段短短的「雨薇日常生活片段」後,六小團果斷地認為這樣的育兒方法,簡直可以入選《育兒教材》了!只不過,是反面的……真想搖醒編劇:「你清醒一點啊!如果家長們都學劇裡這樣做,一旦孩子出現意外,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 什麼書,讓我和毛豆三年反反覆覆一起看,越看越佩服?是育兒書,更是兒童繪本
    括號裡的彩色字,指出了每一個教育行為背後的心理學依據。它既是一套手把手教大人的育兒啟蒙書——無論遇到什麼心理學相關的育兒問題,這套書都可以提供答案。它貼心地用心理學的視角告訴各位老母親,孩子這是怎麼了。
  • 除了書,還是書?
    說實話,要想教育孩子,先把自己「教育教育」。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老師,也不是公務員,可能只是普通的打工一族或者小生意人。我們並不掌握系統的育兒知識,可能我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更重要的是,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陪伴孩子,也沒時間研究育兒系統知識。
  • 「chua」的一下,翻出這麼多教育問題
    我甚至用真的不存在的拼音考過小孩,讓他試讀,比如gia、cie,當然,最後還是會揭曉答案,告訴他這樣的拼音不存在。但在過程中,確實能夠檢驗他的掌握程度。這種方法是否值得推薦,還是要請專職的語文老師來鑑定。但chua這樣確實存在的拼音,總可以用在測試上,而不必被精簡掉吧。
  • 我真不建議你看育兒書,原因有3點
    區別是有些父母偶爾為之,在大事上邊孩子還無理取鬧的時候才會這麼做;有些父母就明知這樣不對,但還是經常控制不住自己,傷害孩子之後內心又十分後悔。於是一個勁地去看育兒書,期待在其中得到答案,想要達到母慈子孝的狀態。可是事實證明這個方法不管用,小編也不建議你這麼做,為什麼呢,原因有3點?
  • 育兒書越看越愧疚?盡信書不如無書,60分父母也能教出滿分孩子
    人無完人,即使我們想要按照育兒書籍裡的方式教育孩子,也難免有「出錯」的時候。李姐最近的煩惱就來源於此。按理說,李姐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老大從小就懂事聽話,成績優異,現在順利考上重點大學前途一片光明。隨著老大逐漸脫離自己的生活,李姐與愛人商量著又生了個小閨女。
  • 對不起,看了那麼多的育兒書,我依然不是一個好媽媽
    為什麼我們看了那麼多育兒書,關於情緒,依然成為不了一個好媽媽。很多人還有雞湯,都會告訴做父母的要控制情緒,甚至直接戴高帽說媽媽的好情緒,是一個家的幸福來源。越歌頌母愛的偉大,媽媽的重要,媽媽們反而越容易焦慮,好像一旦沒做好,就充滿罪惡感。因為其實不僅孩子要感謝媽媽,媽媽也要感謝孩子對自己生命延續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