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那麼多育兒書,為什麼還是教不好孩子?答案你可能沒想到

2020-09-30 心格育兒部落

一朋友好幾年沒見,從外地過來辦事,我們聊了很久。東南西北地侃,最後還是聊到了她心中最重要的人兒,她的兒子。

她說,她在事業上算是比較成功的了,可是面對自己四歲的兒子卻沒辦法,感覺都被兒子給整得內分泌失調了。



她自認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媽媽。除了工作,幾乎都是陪伴孩子,光是育兒書就快堆滿兩格書架了。可是,即便是「飽腹詩書」了,還是心力交瘁。

最後,她總結出一個真理:養兒比工作累多了!

其實,有很多父母和我這位朋友一樣,為了養育孩子,各種育兒書毫不猶豫地買買買,各類育兒課程不看價格報名手都不抖一下……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總是很「豪」……

可是,令家長們不解的是,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課,還是不知道怎麼來教育孩子呢?

我想給大家分享一部電視劇裡面的某些情節。

這部電視劇叫《跟我回家》,算是一部老電視劇了,2014年的時候就上映了,最近被我拿來當催眠劑了。並不是說這部劇不好看,它很不錯的,笑點、淚點都是很充足的。

其中,劉慧教育孩子的手段給我感受挺深的。

劉慧本身是一名大學生,畢業後從事著會計工作。之後心血來潮貸款開起了超市,以失敗告終。

之後,她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老公和孩子身上,想方設法地提升老公和孩子。



在家庭還欠債的情況下,她想著花十二萬的高額學費去聽什麼教授專家的高級課程,目的就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本身對美食非常感興趣,長大後立志做一名美食家。可劉慧覺得孩子的願望太沒出息了,硬是覺得孩子是當鋼琴家的料,逼著孩子學鋼琴,還有各種培訓班。孩子不止一次叫苦,劉慧不以為然,不僅不理解孩子,還批評孩子。

為了給孩子爭面子,劉慧又擅自給老公找獵頭公司,結果把老公好好的工作也給弄沒了。夫妻關係也開始破裂。

除此之外,她還批評公公,說公公護著孩子,其實她公公是個特別明事理的人。還讓娘家父母賣掉自己的房子,買學區房給自己兒子上初中做準備,口口聲聲的什麼「專家制定的五年計劃」……

劉慧的想法我們很多人都能理解,但是放到咱們自己身上卻是不知不覺的。她有錯嗎?好像有錯,又好像沒有錯。

十二萬的高級課程啊!怎麼教育孩子還是這麼惱火呢?

究其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沒有反省自己。

我們總想著怎麼樣來改變孩子,成就孩子。卻忽略了改變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成長環境、家庭條件、興趣愛好、父母的認知素養等等都是不盡相同的。幾本書,幾堂課根本不可能解決孩子所有的成長問題。世界上也沒有現成的教育方法適合每一個孩子。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參考兒童成長的相關知識,但是也需要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不斷地思考,教條主義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教孩子學習數的概念。書籍上可能會把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學習數的概念、如何學習數的概念告訴給你。你也會按照書上所描述的來教孩子,但是在教授的過程中你發現你家孩子接受起來很困難,這個時候你就急了,怪孩子不給力,把所有的責任都歸結到孩子身上了。

孩子很無辜的啊!

我們為什麼不反思一下孩子為什麼學不會呢?除了孩子的問題,父母就沒有問題嗎?你有改變教授方法嗎?你有顧及孩子的情緒嗎?你有鼓勵孩子嗎?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個性化的「私人訂製」,也就是家長的思維適合自己的孩子。

從書本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還需要經過自己的大腦進行加工,不斷反思,再運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時常反省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到孩子。

相關焦點

  • 育兒書籍看了那麼多,還是教不好孩子?育兒從來不只是家長的事
    很多爸爸媽媽們肯定感受過,即使按著教科書上的教育方法實行,孩子依舊不聽話,還是狀況百出。為什麼育兒書籍看了那麼多,家長還是教育不好孩子?是家長的原因還是書籍的原因?可是明明已經按著書籍的流程做了,為什麼一點效果都沒有?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分析原因。
  •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01經常聽到有人感嘆,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我的朋友小A,每年年末在朋友圈曬年度總結,年初在朋友圈曬新年計劃,無論她的總結還是計劃裡,都少不了的是讀書清單。前幾天朋友聚會,小A一臉落寞地問我:「為什麼我那麼努力,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我的人生啊?」我問她:「咱倆都讀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時都感慨良多,雄心勃勃,發誓要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來高標準嚴要求自己,你覺得你做到了幾個?」
  • 為什麼看了幾十本育兒書,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該醒悟了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為什麼我聽了這麼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在育兒方面,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困惑。其實所有的育兒書都有一個假設前提,就是讀者與自己的孩子關係是好的。如果讀者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有問題,那這些方法幾乎都不會有用。很多時候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 為什麼讀很多育兒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這3個坑不要踩
    今天收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她說: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育兒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呢?孩子不願意自己上廁所和收拾東西,怎麼破?其實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困惑,看了很多育兒書,企圖用書裡的東西去套用在孩子的教育上,結果還不如孩子奶奶的經驗起作用。難道真的看書無用?當我在深夜裡再次翻起了育兒書,我突然發現了一直以來被我忽視的問題。有三個原因導致了育兒之路的一些問題。
  • 聽了那麼多「李玫瑾育兒講座」,還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為什麼?
    但是為什麼很多父母,看過之後都覺得很有道理,但是輪到自己孩子身上,好像又全無效果呢?你眼裡的孩子和書裡的孩子是不一樣的與其等到孩子行為出現問題,再去想辦法改變,不如從小,多花點時間、多花點精力,鍛鍊及培養孩子正確的行為習慣及認知能力,這種早期的時間、精力、金錢的投入,相對孩子漫長一生的成長,絕對是划算又值得的。
  • 看了那麼多育兒書,為什麼還是養不好孩子?
    ,別一味用成人的思維去禁錮孩子,多給他們一些想像的空間。所以,如果你也想有一個像小花妹妹一樣的孩子,就要支持孩子胡鬧。相比教育霍思燕和孫儷的育兒方式,馬伊琍的育兒方式就比較溫馨,隨同孩子共同長大,多陪伴孩子
  •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教不好孩子?
    但實踐過後,很多父母又深有感觸:道理知道了很多,還是茫然無緒;方法用了很多,總難見預期效果。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還是教不好孩子?比如「鷹派」教育成就了一些孩子,但可能對你的孩子來說就是災難;「放養」式教育有成功的案例,但不見得對你孩子的成長有好處。任何教育方法應用的前提,都是「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 看了那麼多育兒知識,為什麼面對問題還是手足無措?
    強制性的回覆,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第二天估計更不好搞。溫柔型的回覆,他根本對我不理不睬。突然間,我感到很沮喪,從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買了一堆書,孩子心理的、生理的,還關注了一大堆公眾號,如何激發孩子潛力,如何和孩子溝通,學了這麼多育兒知識,怎麼臨到用的時候,我反而不知道如何應對了呢?為什麼會這樣,我陷入了深深地反思。
  • 為什麼聽了那麼多育兒知識,卻依然養不好孩子?
    你有沒有發現,養孩子和過日子是一模一樣?都是「聽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養不好孩子(過不好一生)」。白天勸說自己千萬遍,「心態要好,脾氣要順」,回家面對不會寫作業的孩子,還是忍不住胖揍一頓。打在兒身,痛在娘心。
  • 育兒的書看了那麼多,為什麼還是做不好一個全職奶爸?
    ,可還是有一種束手無策的感覺,畢竟書中都是理論的知識,誰也不會把自己的寶寶借給我來練手。知識是提前儲備的,網上的一些文章或者KOL分享的東西都太碎片化,對於育兒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還是看書來得實在一些,通過書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然後再去看網上的一些文章,或者關注一些大V來輔助!
  • 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作文寫不好?
    反過來,喜歡閱讀的孩子,寫作水平一般也差不了。但是,確實有些家長非常疑惑,自己的孩子讀了許多書(甚至非常多),為什麼作文卻寫不好,甚至會成為老師批評的對象?通常,在小學階段,尤其在小學四年級之前,孩子的閱讀數量似乎與寫作水平不成比例。個別孩子,到了中學,寫作水平也非常一般,那麼,原因究竟在哪裡?
  •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靠吼來「徵服」孩子?
    「雖然看了那麼多育兒的書,以為自己能冷靜優雅的處理孩子的各種疑難雜症,結果一秒破功。看到他那個表情,怎麼可能心平氣和!他這種做事的態度就有問題!」閨蜜憤憤地說。這讓我突然想到前不久看過的一本書《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作者老楊的貓頭鷹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評價別人很容易,認識自己很難。
  • 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做不好閱讀理解、寫不好作文?
    孩子讀了很多書,為什麼語文成績卻沒有什麼明顯的進步?我閨蜜的孩子兩年級的時候一直寫不好作文,每次都沒法達到老師規定的字數,閨蜜很著急,託人介紹了市裡的名師,周末駕車一個多小時,帶著孩子去了名師家裡,求指導。老師跟孩子聊了聊,就說這孩子看書太少,沒法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寫好作文,閱讀量一定要跟上,先回去看個一年書,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再來看看能不能指導。
  • 家長讀育兒書,為什麼不能「只看故事」?
    同樣的情境,同樣的技巧,用到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可能相反。一位網友看了一本育兒書,書上說:孩子的問題,不要忙著指責,可以先陳述事實或者自己的感受。孩子愁眉苦臉地回家,不要上去就問他:「你為什麼不高興?」或者指責:「整天拉著臉,給誰看呢!」而要描述他的感受:「你看上去心情不太好。」
  • 看育兒書就只是喝雞湯?育兒書對孩子的教育到底有沒有用?
    」重點針對兒童教育類,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吼不叫教好孩子啊,正面管教啊等等。她家也是男孩兒,我們十分有共同語言,聊到最後,那位媽媽也是感慨「喝了那麼多育兒的雞湯,一點兒用沒有。」再有就是,上周我兒子數學考試也沒考好,我對兒子吼了很久,連晚上睡覺前他要跟我抱一下說晚安的要求都拒絕了。當天晚上,我老公說「你不是看了很多育兒書嗎?怎麼也沒忍住?」
  • 孩子閱讀了那麼多,成績為什麼還是不好
    更加不可能理解什麼是「銀河」什麼是「九天」這種詞語所以無論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或者是孩子的想像能力,這時候都需要家長為孩子提供資源。如果說給孩子講解原文翻譯後再給孩子具象化,那麼孩子就能很好理解。當然字典以及詞典這時候就是特別重要的工具了。
  • 除了書,還是書?
    說實話,要想教育孩子,先把自己「教育教育」。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老師,也不是公務員,可能只是普通的打工一族或者小生意人。我們並不掌握系統的育兒知識,可能我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更重要的是,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陪伴孩子,也沒時間研究育兒系統知識。
  • 育兒知識:這麼多英文書,孩子怎麼吃透它?
    大家好,我是更育兒,今天我們說說孩子那麼多的英文書,怎麼一本本的吃透它。我特別喜歡給孩子買書,尤其是原版書。其實在買原版書的那一瞬間,滿足的並不完全是孩子的需求,或許更多的是我個人的喜好。5.問:現在開始教孩子英語,聽一遍你的音頻,我學著你的方法,堅持下去,但有一個疑問,像我們四歲半零基礎的孩子是要跟著你的進度從第1階聽到第6階嗎?會不會速度太快?還是放慢速度,看他的掌握情況,自己把握閱讀進度?答:我更新音頻的速度快,是為了儘快把這些資源都給到大家,至於每個孩子的進度,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掌握。
  • 你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還沒初中畢業生混得好?讀書真的沒用!
    讀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很悲哀:讀了這麼多年書,還沒一個初中畢業生混得好?的確,如今網際網路時代,視頻的潮起,捧紅了一批又一批的素人。沒有學歷,沒有專業技能,甚至發的視頻沒有什麼含金量,就靠搞笑的動作或者滑稽的言語甚至一個眼神,都能一夜爆紅。
  • 學了很多育兒知識卻教不好孩子?因為嚴格來說,你學的是育兒技巧
    就比如孩子的作業問題,寫這個問題的相關文章,可以說已經汗牛充棟了,隨便網上一搜就一大把,教你如何如何地輔導孩子作業,說的也是頭頭是道,講的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當你學完之後回來實踐時,好像就不是那麼回事。它並不能幫助你解決孩子的作業問題,孩子該咋滴還咋滴。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歸根結底是你學的都是一些育兒技巧,並沒有形成系統的育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