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好幾年沒見,從外地過來辦事,我們聊了很久。東南西北地侃,最後還是聊到了她心中最重要的人兒,她的兒子。
她說,她在事業上算是比較成功的了,可是面對自己四歲的兒子卻沒辦法,感覺都被兒子給整得內分泌失調了。
她自認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媽媽。除了工作,幾乎都是陪伴孩子,光是育兒書就快堆滿兩格書架了。可是,即便是「飽腹詩書」了,還是心力交瘁。
最後,她總結出一個真理:養兒比工作累多了!
其實,有很多父母和我這位朋友一樣,為了養育孩子,各種育兒書毫不猶豫地買買買,各類育兒課程不看價格報名手都不抖一下……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總是很「豪」……
可是,令家長們不解的是,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課,還是不知道怎麼來教育孩子呢?
我想給大家分享一部電視劇裡面的某些情節。
這部電視劇叫《跟我回家》,算是一部老電視劇了,2014年的時候就上映了,最近被我拿來當催眠劑了。並不是說這部劇不好看,它很不錯的,笑點、淚點都是很充足的。
其中,劉慧教育孩子的手段給我感受挺深的。
劉慧本身是一名大學生,畢業後從事著會計工作。之後心血來潮貸款開起了超市,以失敗告終。
之後,她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老公和孩子身上,想方設法地提升老公和孩子。
在家庭還欠債的情況下,她想著花十二萬的高額學費去聽什麼教授專家的高級課程,目的就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本身對美食非常感興趣,長大後立志做一名美食家。可劉慧覺得孩子的願望太沒出息了,硬是覺得孩子是當鋼琴家的料,逼著孩子學鋼琴,還有各種培訓班。孩子不止一次叫苦,劉慧不以為然,不僅不理解孩子,還批評孩子。
為了給孩子爭面子,劉慧又擅自給老公找獵頭公司,結果把老公好好的工作也給弄沒了。夫妻關係也開始破裂。
除此之外,她還批評公公,說公公護著孩子,其實她公公是個特別明事理的人。還讓娘家父母賣掉自己的房子,買學區房給自己兒子上初中做準備,口口聲聲的什麼「專家制定的五年計劃」……
劉慧的想法我們很多人都能理解,但是放到咱們自己身上卻是不知不覺的。她有錯嗎?好像有錯,又好像沒有錯。
十二萬的高級課程啊!怎麼教育孩子還是這麼惱火呢?
究其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沒有反省自己。
我們總想著怎麼樣來改變孩子,成就孩子。卻忽略了改變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成長環境、家庭條件、興趣愛好、父母的認知素養等等都是不盡相同的。幾本書,幾堂課根本不可能解決孩子所有的成長問題。世界上也沒有現成的教育方法適合每一個孩子。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參考兒童成長的相關知識,但是也需要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不斷地思考,教條主義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教孩子學習數的概念。書籍上可能會把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學習數的概念、如何學習數的概念告訴給你。你也會按照書上所描述的來教孩子,但是在教授的過程中你發現你家孩子接受起來很困難,這個時候你就急了,怪孩子不給力,把所有的責任都歸結到孩子身上了。
孩子很無辜的啊!
我們為什麼不反思一下孩子為什麼學不會呢?除了孩子的問題,父母就沒有問題嗎?你有改變教授方法嗎?你有顧及孩子的情緒嗎?你有鼓勵孩子嗎?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個性化的「私人訂製」,也就是家長的思維適合自己的孩子。
從書本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還需要經過自己的大腦進行加工,不斷反思,再運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時常反省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