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聽了那麼多育兒知識,卻依然養不好孩子?

2020-09-27 開心媽媽來支招

你有沒有發現,養孩子和過日子是一模一樣?都是「聽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養不好孩子(過不好一生)」。


白天勸說自己千萬遍,「心態要好,脾氣要順」,回家面對不會寫作業的孩子,還是忍不住胖揍一頓。打在兒身,痛在娘心。



做一個做心平氣和的好母親,是每位媽媽的目標。然而,在這條路上即使連滾帶爬,也依然」晚上想想千條路,醒來依舊走老路「。



在育兒旅途上奔波的父母


人生如逆旅,不進則退,育兒也一樣。


默默媽是個育兒知識達人,從知道懷上小默默,就開始啃書,從《西爾斯親密育兒》到《崔玉濤育兒》,從《美國兒童百科》到《你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直想在成為好母親的路上奮發圖強。


然而,三歲的小默默,卻是幼兒園裡最頑皮的崽。



剛進教室就想跑出來,極其不服從指令。


比如其他孩子在做遊戲時,他就往地上一賴,又哭又蹬腿。再比如繪畫時,其他小朋友都會先穿上防髒衣,再拿海綿蘸取顏料,而默默看見顏料是直接撲過去,全身上下就像是被打翻的顏料盒,十分斑斕。


默默媽非常鬱悶:「為什麼生了一個學渣?」



這可能是這屆父母的主流問題,是照書養嗎?照書養有用嗎?


當書上說要安撫,你就跑去安撫?當書上說不要縱容孩子,你又咬咬牙說服自己不要讓孩子恃寵而驕。


育兒有自己的底層邏輯,就是要「因材施教」,如果照搬書上,肯定一切白搭。



這屆父母是渴望學習,又非常糾結的一代人。


一方面,可借鑑對象太少,自己都還在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所有的精神圖騰都只在書裡出現;另一方面,各類育兒理論此起彼伏——「親密育兒」、「虎媽狼爸」紛紛湧來,一時東奔西跑,不知如何選擇。



要成為孩子的老師

就要有點「改變自己」的驍勇


育兒和人生一樣。


真正起作用的,是那幾句樸素的道理。


比如:那句老土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給大家分享一件今天讓人很意外的事情,當個故事看吧,一定不虧。


現在都說階級的流動越來越固化了,對不對?孩子讀書拼的是家長,對不對?


大學馬上開學了,鄰居家的孩子考上了211,就在兩年前,他姐也考入了985,可以說是「學霸之家」。


但是他父母,只有小學文化。



20多年前,他媽媽從農村過來,在一家理髮店學徒兩年,就在街角張羅了自己的一家小店,一個人忙前忙後。


幾十年裡,和她一起來的老鄉基本都吃不了這苦,回到了老家。


但她堅持下來了,20年如一日,除了春節會回老家幾天,從未關門休息,結婚時就擺酒當天休息了一天,懷孕時也是堅持到了生娃再休息。



又因為服務特別好,周圍的鄰居都成為了她朋友。


她的一雙兒女,每天趴在店裡寫作業,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都擠在店裡的一張小桌子上。等她十點鐘打烊再一起回家。


看著媽媽踏踏實實工作,孩子也很聽話,從不惹事生非。有時候,還在店裡打打下手。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個孩子都金榜題名,考入重點。



故事到這,還沒講完。現在大學生一般每月生活費2000都不夠,但她每次給她女兒打錢,都被退回來,有時,還給她打錢。因為她女兒從大一開始就勤工儉學,拿各種獎學金。


聽到這裡,我覺得很慚愧,又覺得有點啟發「育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唯有家長身體力行」。


與其病急亂投醫,忙亂翻書學「育兒書」,不如先做好自己。把自己工作踏實做好,比跟孩子說100遍「你要努力學習」都管用;讓孩子看到你是誰比」教育孩子要成為誰「更重要。


相關焦點

  • 有些父母知道了很多育兒知識,可依然教不好孩子,為什麼?
    大的當時養得比較好,上早教一年兩萬,學這個學那個,吃的都是進口的,教育加上平時生活花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這是普通家庭比不了的。,更別說教多少知識,孩子不願意去就接回家,貌似在她看來,幼兒園的學習不是很重要。
  • 聽過很多育兒知識,依然當不好父母!怎麼回事?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知道很多育兒知識,依然當不好父母,「我做不到啊」,「一遇到問題就忘了」,「你來試試看?」所以「知易行難」,父母知道了很多育兒知識卻做不到,到了教育孩子、處理事情時往往憑藉直覺行動,是大部分人表現出來的行為。▲如何解決「知道卻做不到」的窘境?
  • 看了那麼多育兒書,為什麼還是養不好孩子?
    ,多給他們一些想像的空間。相比教育霍思燕和孫儷的育兒方式,馬伊琍的育兒方式就比較溫馨,隨同孩子共同長大,多陪伴孩子:她說:"那時候的育兒理念多是從小訓練獨立、延遲滿足、挫折教育,現在看全是胡扯!
  •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教不好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的手機裡,都收藏著大量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平時聽了很多講座,也看過不少案例分析,功課做得不可謂不深。但實踐過後,很多父母又深有感觸:道理知道了很多,還是茫然無緒;方法用了很多,總難見預期效果。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還是教不好孩子?
  • 聽了那麼多「李玫瑾育兒講座」,還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為什麼?
    我花了一周的時間,看完了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的109個講座視頻。但是為什麼很多父母,看過之後都覺得很有道理,但是輪到自己孩子身上,好像又全無效果呢?他們看很多的書,聽很多的講座,孜孜不倦的尋找著可以幫助孩子改變的法寶。但是,要知道,孩子行為問題的產生,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無數個點點滴滴的往日,錯誤的教育方法,給孩子養成的壞習慣。
  • 看了那麼多育兒知識,為什麼面對問題還是手足無措?
    強制性的回覆,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第二天估計更不好搞。溫柔型的回覆,他根本對我不理不睬。突然間,我感到很沮喪,從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買了一堆書,孩子心理的、生理的,還關注了一大堆公眾號,如何激發孩子潛力,如何和孩子溝通,學了這麼多育兒知識,怎麼臨到用的時候,我反而不知道如何應對了呢?為什麼會這樣,我陷入了深深地反思。
  • 同樣是養孩子,為什麼你會那麼累?
    導讀:同樣是養孩子,為什麼你會那麼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同樣是養孩子,為什麼你會那麼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育兒書籍看了那麼多,還是教不好孩子?育兒從來不只是家長的事
    很多爸爸媽媽們肯定感受過,即使按著教科書上的教育方法實行,孩子依舊不聽話,還是狀況百出。為什麼育兒書籍看了那麼多,家長還是教育不好孩子?是家長的原因還是書籍的原因?可是明明已經按著書籍的流程做了,為什麼一點效果都沒有?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分析原因。
  • 學了很多育兒知識卻教不好孩子?因為嚴格來說,你學的是育兒技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學了很多育兒知識,也自認為懂得了很多,但是在教育孩子時,仍然感到束手無策,學得所有的育兒方法好像都沒有真正的作用,並沒有幫助我們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就比如孩子的作業問題,寫這個問題的相關文章,可以說已經汗牛充棟了,隨便網上一搜就一大把,教你如何如何地輔導孩子作業,說的也是頭頭是道,講的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當你學完之後回來實踐時,好像就不是那麼回事。它並不能幫助你解決孩子的作業問題,孩子該咋滴還咋滴。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歸根結底是你學的都是一些育兒技巧,並沒有形成系統的育兒理念。
  • 為什麼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教育不好孩子?
    常有寶媽給我留言,問題也是各種各樣,給我的感覺就是:為什麼聽了那麼些道理,還是教育不好孩子?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每個孩子都千差萬別,我覺得家長還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因材施教。曾看過一本書,《卡特·威爾的教育》這本書是一個父親,如何將一個嬰兒時期反應遲鈍的早產兒,培養成8、9歲時能自由運用六國語言,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在19世紀德國被喻為「天才」的教育方式經驗。
  • 育兒的書看了那麼多,為什麼還是做不好一個全職奶爸?
    從知曉老婆懷孕的那一刻開始,我就在瘋狂的惡補育兒的知識,《孕期體重管理》《養育男孩》如《養育女孩》《輔食大全》一本本的書我倒是沒有少看,甚至還報名了產前的課程,拉著老婆一起去聽(主要是沒有男同胞單獨去的,我也還是不好意思,所以以老婆的名義報了名之後跟她一起去聽),自認為對於育兒這件事情已經胸有成竹了,但是當寶寶出生,雖然有些不好意思承認,仍然裝出一副非常淡定的樣子
  • 讀了那麼多育兒書,為什麼還是教不好孩子?答案你可能沒想到
    除了工作,幾乎都是陪伴孩子,光是育兒書就快堆滿兩格書架了。可是,即便是「飽腹詩書」了,還是心力交瘁。最後,她總結出一個真理:養兒比工作累多了!其實,有很多父母和我這位朋友一樣,為了養育孩子,各種育兒書毫不猶豫地買買買,各類育兒課程不看價格報名手都不抖一下……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總是很「豪」……可是,令家長們不解的是,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課,還是不知道怎麼來教育孩子呢?我想給大家分享一部電視劇裡面的某些情節。
  •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我們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中有這麼一句話:「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觸。這句話引得無數人深思,也引得無數人為自己的悽涼而感慨萬千。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對不起,看了那麼多的育兒書,我依然不是一個好媽媽
    前幾天帶孩子去婦幼保健院,正值秋季流感高發期。一走進去,耳邊全是孩子的哭鬧聲,嗚哇嗚哇一大片,聽著就想趕快走人。排隊過程中,有個媽媽的聲音格外尖銳:「不要玩手機了,你聽不懂啊。」那個媽媽扎了個很隨意的低馬尾,身穿條紋衫和卡其色褲子,不施粉黛,正要跑上跑下的去付費拿藥。
  • 看了無數育兒書籍,卻依然養不好孩子?
    無數的家長深陷焦灼,四處求治:我的孩子不寫作業,怎麼辦?我的孩子光打遊戲,怎麼辦?我的孩子成績下降,怎麼辦?與此同時,市場上關於家庭教育的書汗牛充棟,各種教育專家、心理專家多如牛毛。為什麼現實生活中的親子衝突屢見不鮮?為什麼學了那麼多處理親子關係的課程,改善卻是微乎其微,問題出在哪?
  • 聽了那麼多專家講座,依然做不成不不吼叫的媽媽
    學校是為了孩子和家長著想,但是對於大多數家長而言,一次都不瘋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家長和孩子肯定偶爾是要瘋一下的,孩子不能跟同齡人一起玩,上網課全靠自覺,作業又要被盯和催……都有點疲憊。
  • 為何學了那麼多育兒經,卻依然沒用?心理學家沒說的3個秘密(1)
    「這個課我也學了,感覺聽的時候挺對的,但是到自己家孩子那裡就不行!」「學了那麼多育兒經,怎麼依然沒有用呢?」那麼,「養育孩子」絕對是不可放棄的事情。不僅不能放棄,還要做的更好。所以,這些年,無數家長開始花了無數的錢在育兒經上,書籍、課程、工作坊……不僅是花大量的錢,更重要的是,脫離學校和課本多年的父母,為了教育好孩子,起早貪黑開始聽課、記筆記、寫反思等等……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 為什麼你那麼努力,卻依然教育不好孩子?
    父母生育了孩子養育了孩子,生養卻不佔有他們,對他們付出卻不居功,養大他們卻不主宰他們。這是宇宙間至善的美德。家庭是塑造孩子人性的工廠,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父母價值觀的呈現者。親子教育之道對於塑造孩子健全人格,激發心靈無比潛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1339】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那麼累
    期望如此之高,壓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還有孩子。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期望這麼高呢?他能成為獨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經很好了嗎?如果爸爸媽媽能夠看開這一點,拋開對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祿的期待,關心孩子和父母自己內心的安寧和滿足,育兒生活,會輕鬆很多。
  • 為什麼很多人養孩子會那麼累,這五種原因,你佔了幾個
    在現在的社會中,幾乎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被五六個長輩圍繞著,然而即使有這麼多人圍繞著一個孩子,還是會讓很多人感覺到有了孩子很累,那麼為什麼養孩子會這麼累呢。這五種原因,你佔了幾個?今早坐地鐵時,正好上來兩位母親,她們是同事,互相訴說著家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