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時候和樓下一位寶媽聊天。
聊到家長裡短,孩子教育等等。她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在同一個幼兒園,很快我們就聊到了孩子。
孩子的教育
她說她的一個表姐,家裡比較有錢,生了兩兒子。大的當時養得比較好,上早教一年兩萬,學這個學那個,吃的都是進口的,教育加上平時生活花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這是普通家庭比不了的。
早教
而她的孩子幼兒園都隨便上的,而且農村的幼兒園都是只要孩子不哭就行了,更別說教多少知識,孩子不願意去就接回家,貌似在她看來,幼兒園的學習不是很重要。
然後我很好奇條件不錯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以及跟她家孩子的差別。
我就問她你覺得有什麼樣的差別?
她告訴我那個孩子懂得多,因為畢竟上了早教,知道的東西比自己的孩子多些,孩子也很斯文,不怎麼主動跟人說話,因為幾乎都是關在室內學這個學那個,出來玩的時間比較少。
每個家庭環境不一樣,孩子形成的性格、品質不一樣,能給孩子的資源不一樣,教育方式不能不一樣,所以每個孩子出生是一張白紙,越長大越不一樣了。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看看農村的孩子,同齡的孩子一群,在一起玩,家長也不會管太多,注意安全就行。
孩子社交是不成問題的,身體素質普遍不錯,吃的基本天然的,空氣品質好。
但卻沒有城市的孩子學得多,懂得多。
而大城市的孩子,知識來源更廣,孩子見的世面多些,眼界高些。
但卻缺少一些對大自然探索的機會,比如爬樹。
他們各有利弊,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眼光很重要。
其實父母的格局在孩子成長路上或多或少產生影響。
我的父母地道的農民,家裡雖然不是最窮的,但算是窮的了。如果眼光看不長遠,家裡沒錢送孩子讀書,那肯定就早早出去社會打工賺錢了。
但我的爸爸堅持送我們讀書,一直支持我們的決定。
他還跟我說,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所以現在的我十分地看重孩子的教育,並且在不停地自我修正。
孩子有著怎樣的未來,在沒有經歷前誰也看不到。只是子女未來的成就也許就在父母現在的引導和選擇中悄悄種了下因。
父母可能聽了很多道理和例子,依然教不好孩子。那也是正常的,因為道理可能是別人領悟的,例子是別的孩子的。
那麼針對獨一無二的孩子,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可能需要為自己的孩子定製育兒方式,不斷提升自己。
有錢有有錢的養法,沒錢有沒錢的養法。有錢沒錢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孩子未來是否優秀。
關鍵在於父母是否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盞明燈,是否花了心思指引出前進的方向。
慢慢育兒,分享育兒點滴和身邊的育兒故事,希望能對您有所啟發。如果您看了文章後覺得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