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和許久未見的閨蜜一起吃了個午餐。女人嘛,聚到一起要麼聊美容,要麼聊瘦身,還有大家最頭疼,但又最讓人慾罷不能的家裡的「吞金獸」。
閨蜜描述了她日常訓娃的經歷。她家兒子8歲,整體上很乖,給他安排好的事情,基本上都能按約定做完,但是,每天晚上,她還是要「火山爆發」一次。
為啥呢?據閨蜜描述,她家娃雖然都在按她的安排做事,寫字啊,練琴啊,做口算題啊,可明顯是身體在做,腦子在神遊的狀態,稍微多做一點,就唉聲嘆氣,提醒他認真一點,還一臉不耐煩。於是,閨蜜的那個火就蹭蹭的往上冒,忍不住嗷嗷起來。
「雖然看了那麼多育兒的書,以為自己能冷靜優雅的處理孩子的各種疑難雜症,結果一秒破功。看到他那個表情,怎麼可能心平氣和!他這種做事的態度就有問題!」閨蜜憤憤地說。
這讓我突然想到前不久看過的一本書《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作者老楊的貓頭鷹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評價別人很容易,認識自己很難。
一、你的憤怒源自對行為的過分解讀
如果痛揍一頓就能改變孩子的想法、行為習慣,那不妨把這麼想的人也揍一頓,看他的想法會不會改變。
對於孩子來講,任何行為的背後都有他潛在的需求,要麼他還不會表達,要麼他還不敢表達。
而我們因為看到孩子的一個行為,就給他扣上個「態度不好」「不聽話」的帽子,那就完全忽略了行為背後的「真實意圖」。
怎麼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意圖」呢?如果你學過一點心理學知識,會有無數種分析孩子的方法。但是,如果你覺得很麻煩,不妨試試最簡單的一個:聊。
和孩子的聊天是有模板的。就拿閨蜜的兒子來說,當他非常應付的寫字時,心裡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你就可以用《關鍵對話》中的「對比說明」的溝通方法。
對比法是一種是非型陳述,其結構包括:
·打消對方認為你不尊重他們或抱有不軌企圖的誤解(否定部分)。
·確認你對他們的尊重,明確你的真實目的(肯定部分)。
試著這樣和孩子說:
「我不認為你是一個喜歡應付、對自己沒有要求的孩子(否定部分),相反,我覺得你特別有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接受一件事情的話,你一定會盡全力把它做好(正向肯定)。所以,你現在遇到什麼困難了嘛?跟我聊聊好不好?我們一起來解決它。」
如果這樣講,孩子可能就會跟你叨叨,我還想再看會兒書,或者我想趕緊寫完去玩兒一會兒之類的。了解了背後的需求,再來想解決辦法,是不是就更容易了呢?
吼解決不了問題,學會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才是破局之道。
二、如何控制我們的憤怒情緒
成年人想改變自己的確是很難的事情,因為:
人一旦認定自己是對的,就會變得偏執、過分自信,變得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並且堅信自己不可能犯錯。
所以,我們要學習一些新的知識來改變固有的認知。
《超實用兒童教育心理學》中說:能決定個人情緒的不外乎4個因素:認知、童年經歷、壓力、知識水平。其中童年經歷和壓力往往把我們搞得焦頭爛額,越控制好它們,就越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
1.童年經歷
當我們想忍住不發火,但是卻忍不住時,你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你的「童年經歷」在作祟。
如果你小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爸爸媽媽,經常受到控制或者暴力的對待,當你面對和小時候相似的場景時,這個「被傷害」按鈕就會被打開,你的表現只是把你小時候的經歷發洩出來而已。
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先療愈自己。不斷的給自己心理暗示,和自己的父母和解,和自己和解。但是,通常會比較有難度,所以,可以藉助專業的心理諮詢。
只要你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就別放過任何一個成長的機會。
2.壓力
說起壓力,就可能來自方方面面,可能是繁忙的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甚至路邊一個陌生人不友善的眼神都會讓你歇斯底裡。
這種時候,再看到孩子的種種表現,自然也很容易氣不打一處來。就像老楊的貓頭鷹說的:手裡拿著錘子的人,看誰都像釘子。
這種情況下,為了不把壓力和憤怒傳遞到孩子身上,你需要做三個動作:停止、放下、腹式呼吸。
停止和孩子的對話,找到一個略微清淨的地方,做8-10次深入的腹式呼吸,這樣情緒基本上就平靜下來了。即使你拒絕孩子的要求,或者提出你的建議,態度都會緩和很多。
三、想讓孩子心悅誠服的接受,你需要一點方法
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完全依附於你的附屬品,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他是行不通的。然而,總有些功課是必須得做,但孩子還不願意接受的,怎麼才能讓他心悅誠服的接受呢?
1.在合適的時機發布任務
《自驅型成長》中說:
想引導他做你覺得他該做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給他空間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所以,如果他正在興致勃勃的搭樂高,你卻突然告訴他:你還要練字呢!換位思考一下,是不是心情一下子就跌落到谷底了?會覺得特別掃興。
那應該怎麼辦呢?兩種方式:一種是在他開始搭樂高之前就約定好,咱們搭到什麼程度今天的遊戲就結束,咱們接下來要去做什麼,得到孩子的認可後,再開始行動。另一種是在他完成了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之後,再商量接下來要做什麼,同樣,也是要得到孩子的認可再行動。
2.有趣的溝通方法
根據孩子不同的興趣愛好,採用最對他路子的溝通方法,是比較奏效的。
比如有的小朋友特別喜歡奧特曼,如果讓奧特曼來頒布計劃,或者奧特曼來陪伴著一起完成一項任務是不是會增加趣味性?再比如有的小孩兒特別喜歡角色扮演,讓他演爸爸媽媽,或者老師,來給你發布任務,看似是在監督你做,但你可以裝弱者,扮可憐,讓他來教你啊。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想讓孩子配合你,把維度降到他的層次,用他能接受的方法去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3.自己制定計劃
有些小朋友不想接受你的安排,是因為他自己可能有計劃,卻被你強行打亂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自己制定計劃。
可能他的計劃並沒有那麼合理,但是這樣做卻能讓他感覺到自己的掌控力,而且,對於自己安排的事情,執行起來比爸爸媽媽讓他們去做的事情更容易做好呢。
總結:
《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裡,有句話特別有意思:
如果吼能解決問題,驢將會統治這個世界。
所以,讀到這裡,你還想對孩子吼嗎?在明白了這麼多道理之後,要去實踐才能達到效果。下次面對孩子的不配合,可以試一下這樣做:
梳理好自己的情緒,從覺察到慢慢改變;掌握一些讓孩子心悅誠服的方法,比如找到合適的時機,用有趣的溝通方法來發布任務,並且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做計劃。
當你這樣做了,就會驚喜的發現,他不再是那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小惡魔,他可以在你的指引下,慢慢的成長成他想長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