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靠吼來「徵服」孩子?

2020-12-23 小海豚讀書

上個周末,和許久未見的閨蜜一起吃了個午餐。女人嘛,聚到一起要麼聊美容,要麼聊瘦身,還有大家最頭疼,但又最讓人慾罷不能的家裡的「吞金獸」。

閨蜜描述了她日常訓娃的經歷。她家兒子8歲,整體上很乖,給他安排好的事情,基本上都能按約定做完,但是,每天晚上,她還是要「火山爆發」一次。

為啥呢?據閨蜜描述,她家娃雖然都在按她的安排做事,寫字啊,練琴啊,做口算題啊,可明顯是身體在做,腦子在神遊的狀態,稍微多做一點,就唉聲嘆氣,提醒他認真一點,還一臉不耐煩。於是,閨蜜的那個火就蹭蹭的往上冒,忍不住嗷嗷起來。

「雖然看了那麼多育兒的書,以為自己能冷靜優雅的處理孩子的各種疑難雜症,結果一秒破功。看到他那個表情,怎麼可能心平氣和!他這種做事的態度就有問題!」閨蜜憤憤地說。

這讓我突然想到前不久看過的一本書《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作者老楊的貓頭鷹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評價別人很容易,認識自己很難。

一、你的憤怒源自對行為的過分解讀

如果痛揍一頓就能改變孩子的想法、行為習慣,那不妨把這麼想的人也揍一頓,看他的想法會不會改變。

對於孩子來講,任何行為的背後都有他潛在的需求,要麼他還不會表達,要麼他還不敢表達。

而我們因為看到孩子的一個行為,就給他扣上個「態度不好」「不聽話」的帽子,那就完全忽略了行為背後的「真實意圖」。

怎麼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意圖」呢?如果你學過一點心理學知識,會有無數種分析孩子的方法。但是,如果你覺得很麻煩,不妨試試最簡單的一個:聊。

和孩子的聊天是有模板的。就拿閨蜜的兒子來說,當他非常應付的寫字時,心裡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你就可以用《關鍵對話》中的「對比說明」的溝通方法。

對比法是一種是非型陳述,其結構包括:

·打消對方認為你不尊重他們或抱有不軌企圖的誤解(否定部分)。

·確認你對他們的尊重,明確你的真實目的(肯定部分)。

試著這樣和孩子說:

「我不認為你是一個喜歡應付、對自己沒有要求的孩子(否定部分),相反,我覺得你特別有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接受一件事情的話,你一定會盡全力把它做好(正向肯定)。所以,你現在遇到什麼困難了嘛?跟我聊聊好不好?我們一起來解決它。」

如果這樣講,孩子可能就會跟你叨叨,我還想再看會兒書,或者我想趕緊寫完去玩兒一會兒之類的。了解了背後的需求,再來想解決辦法,是不是就更容易了呢?

吼解決不了問題,學會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才是破局之道。

二、如何控制我們的憤怒情緒

成年人想改變自己的確是很難的事情,因為:

人一旦認定自己是對的,就會變得偏執、過分自信,變得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並且堅信自己不可能犯錯。

所以,我們要學習一些新的知識來改變固有的認知。

《超實用兒童教育心理學》中說:能決定個人情緒的不外乎4個因素:認知、童年經歷、壓力、知識水平。其中童年經歷和壓力往往把我們搞得焦頭爛額,越控制好它們,就越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

1.童年經歷

當我們想忍住不發火,但是卻忍不住時,你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你的「童年經歷」在作祟。

如果你小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爸爸媽媽,經常受到控制或者暴力的對待,當你面對和小時候相似的場景時,這個「被傷害」按鈕就會被打開,你的表現只是把你小時候的經歷發洩出來而已。

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先療愈自己。不斷的給自己心理暗示,和自己的父母和解,和自己和解。但是,通常會比較有難度,所以,可以藉助專業的心理諮詢。

只要你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就別放過任何一個成長的機會。

2.壓力

說起壓力,就可能來自方方面面,可能是繁忙的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甚至路邊一個陌生人不友善的眼神都會讓你歇斯底裡。

這種時候,再看到孩子的種種表現,自然也很容易氣不打一處來。就像老楊的貓頭鷹說的:手裡拿著錘子的人,看誰都像釘子。

這種情況下,為了不把壓力和憤怒傳遞到孩子身上,你需要做三個動作:停止、放下、腹式呼吸。

停止和孩子的對話,找到一個略微清淨的地方,做8-10次深入的腹式呼吸,這樣情緒基本上就平靜下來了。即使你拒絕孩子的要求,或者提出你的建議,態度都會緩和很多。

三、想讓孩子心悅誠服的接受,你需要一點方法

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完全依附於你的附屬品,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他是行不通的。然而,總有些功課是必須得做,但孩子還不願意接受的,怎麼才能讓他心悅誠服的接受呢?

1.在合適的時機發布任務

《自驅型成長》中說:

想引導他做你覺得他該做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給他空間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所以,如果他正在興致勃勃的搭樂高,你卻突然告訴他:你還要練字呢!換位思考一下,是不是心情一下子就跌落到谷底了?會覺得特別掃興。

那應該怎麼辦呢?兩種方式:一種是在他開始搭樂高之前就約定好,咱們搭到什麼程度今天的遊戲就結束,咱們接下來要去做什麼,得到孩子的認可後,再開始行動。另一種是在他完成了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之後,再商量接下來要做什麼,同樣,也是要得到孩子的認可再行動。

2.有趣的溝通方法

根據孩子不同的興趣愛好,採用最對他路子的溝通方法,是比較奏效的。

比如有的小朋友特別喜歡奧特曼,如果讓奧特曼來頒布計劃,或者奧特曼來陪伴著一起完成一項任務是不是會增加趣味性?再比如有的小孩兒特別喜歡角色扮演,讓他演爸爸媽媽,或者老師,來給你發布任務,看似是在監督你做,但你可以裝弱者,扮可憐,讓他來教你啊。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想讓孩子配合你,把維度降到他的層次,用他能接受的方法去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3.自己制定計劃

有些小朋友不想接受你的安排,是因為他自己可能有計劃,卻被你強行打亂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自己制定計劃。

可能他的計劃並沒有那麼合理,但是這樣做卻能讓他感覺到自己的掌控力,而且,對於自己安排的事情,執行起來比爸爸媽媽讓他們去做的事情更容易做好呢。

總結:

《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裡,有句話特別有意思:

如果吼能解決問題,驢將會統治這個世界。

所以,讀到這裡,你還想對孩子吼嗎?在明白了這麼多道理之後,要去實踐才能達到效果。下次面對孩子的不配合,可以試一下這樣做:

梳理好自己的情緒,從覺察到慢慢改變;掌握一些讓孩子心悅誠服的方法,比如找到合適的時機,用有趣的溝通方法來發布任務,並且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做計劃。

當你這樣做了,就會驚喜的發現,他不再是那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小惡魔,他可以在你的指引下,慢慢的成長成他想長成的樣子。

相關焦點

  • 讀了那麼多的育兒書籍,還是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原因在這裡
    早上在幼兒園的微信群裡看到一位媽媽發的照片,照片上是一隻腫脹的手指,那位媽媽自己配了說明,剛剛吼孩子拍桌子,將自己的手指都拍腫了。後面留言的無數,有勸那位媽媽不要生氣的,有抱怨現在的孩子真難帶的,一時間微信群裡熱鬧無比,最後那位媽媽苦惱的說,「看了那麼多的育兒書,還是改不了吼孩子。」真是又自責又苦惱。
  • 最後輔導孩子作業還是靠「吼」
    當一切的溫柔以待不被接受,最後還是得靠「吼」來制服兒子。一旦有開頭,便很難「剎車」,於是在「恐輔症」的道路上越走遠。,修養往往被拋諸腦後明明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為什麼會花上一兩個小時?在這些狀況面前,似乎所有的道理都行不通,最後不得不選擇強制的手段,靠「吼」,靠「逼」的方式以達到讓兒子「安分」完成作業的效果。輔導作業,難的不是作業本身,而是難在孩子做作業時的一個習慣和態度上。在面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的時候,所有的修養和好脾氣都會被拋諸腦後,不得不用「獅子功」來達到震懾效果。
  • 一年級孩子不會讀題目,作業做到10點多?方法不對,吼也白費!
    起初孩子聽了還只是委屈地掉眼淚,後來我們娘倆開始拼「獅吼功」,自己身心疲憊不說,孩子也越來越煩寫作業。晚上,看著孩子悶悶不樂的睡著,自己把事情捋了一遍又一遍。一年級孩子,為什麼作業要做到十點多?其實,一年級作業很少的,甚至有的地方不允許有書面作業,那麼,為什麼這麼點兒作業,孩子還要熬到十點多呢?很簡單:不會讀題?
  • 一年級孩子不會讀題目,作業做到10點多?方法不對,吼也白費!
    起初孩子聽了還只是委屈地掉眼淚,後來我們娘倆開始拼「獅吼功」,自己身心疲憊不說,孩子也越來越煩寫作業。晚上,看著孩子悶悶不樂的睡著,自己把事情捋了一遍又一遍。一年級孩子,為什麼作業要做到十點多?其實,一年級作業很少的,甚至有的地方不允許有書面作業,那麼,為什麼這麼點兒作業,孩子還要熬到十點多呢?很簡單:不會讀題?那為什麼不會讀題呢?因為不認識字。也什麼不認識字呢?因為見的少,讀的少。
  • 讀了那麼多育兒書,為什麼還是教不好孩子?答案你可能沒想到
    除了工作,幾乎都是陪伴孩子,光是育兒書就快堆滿兩格書架了。可是,即便是「飽腹詩書」了,還是心力交瘁。最後,她總結出一個真理:養兒比工作累多了!其實,有很多父母和我這位朋友一樣,為了養育孩子,各種育兒書毫不猶豫地買買買,各類育兒課程不看價格報名手都不抖一下……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總是很「豪」……可是,令家長們不解的是,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課,還是不知道怎麼來教育孩子呢?我想給大家分享一部電視劇裡面的某些情節。
  •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01經常聽到有人感嘆,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我的朋友小A,每年年末在朋友圈曬年度總結,年初在朋友圈曬新年計劃,無論她的總結還是計劃裡,都少不了的是讀書清單。前幾天朋友聚會,小A一臉落寞地問我:「為什麼我那麼努力,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我的人生啊?」我問她:「咱倆都讀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時都感慨良多,雄心勃勃,發誓要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來高標準嚴要求自己,你覺得你做到了幾個?」
  • 多讀課內書更好?還是多讀課外書更好?
    在生活當中,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總會勸你多讀書,然而他們所說的讀書,只是狹義上的多讀課內書。在各科老師當中,只有某些語文老師,才會推薦學生閱讀一些課外的名著等書刊。大多數家長的心願:讀好課內書就好,先把成績搞上去,才能有個好工作在家長當中,則看法不一。
  • 您教育孩子還是靠吼嗎?不要一錯再錯了
    有的時候,孩子的認知就是那麼簡單。因為缺乏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對生活知識的累積,孩子在一些行為上會表現的比較稚嫩,家長們應該是耐下心來和孩子進行講解。案例:小雨是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剛入學的時候小雨和同學們都不熟悉。
  • 教育不是徵服,父母吼孩子之餘更該反思,別傷了孩子還不自知
    並且這樣的場景上演之後,沒多久看著孩子們委屈的小眼神或者可憐巴巴的小表情,自己又開始後悔,並且暗自下決心,下次自己肯定不會吼孩子了,然而,這樣的決心下了一次又一次,還是各種忍不住的吼孩子。也許父母會說自己只是一時沒忍住,或者說是因孩子太淘氣或者自己那會兒有心事沒忍住才吼了孩子,卻不知你的每一次吼,對孩子而言傷害都是很深的。他們的安全感會受到威脅,幼小的心靈甚至會感覺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了,次數多了孩子會感覺自己就是很糟糕的,做什麼都做不好以至於父母對自己失望,他們才會生氣地大吼。總之,孩子會把一切糟糕的負面的情緒都留給自己。
  • 格格薦書丨畫個「大吼大叫」的父母
    終於在某個時刻,點燃了這一天的所有惱火,孩子也成了那個最無辜的人。 其實這些場景我們似曾相識,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式的教育,也屢見不鮮。最近流行一個詞語叫「低聲教育」,什麼是「低聲教育」?「低聲教育」就是孩子做錯事情,不是你嚷嚷不休的大喊大叫式命令,更不是你高聲訓斥後讓孩子看我們臉色來完成要做的事情。
  • 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還是寫不出來?
    職場人士也有這樣的疑惑:就算很少看紙質書,電子書、各種自媒體文章也看了不少啊,怎麼一點提高也沒有呢?讀了很多書卻依然寫不出來,糾結於寫作技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你首先應該反思一下,你,真的會讀書嗎?既然想提高寫作水平,那就應該學會像作家一樣讀書。
  • 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做不好閱讀理解、寫不好作文?
    孩子讀了很多書,為什麼語文成績卻沒有什麼明顯的進步?我閨蜜的孩子兩年級的時候一直寫不好作文,每次都沒法達到老師規定的字數,閨蜜很著急,託人介紹了市裡的名師,周末駕車一個多小時,帶著孩子去了名師家裡,求指導。老師跟孩子聊了聊,就說這孩子看書太少,沒法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寫好作文,閱讀量一定要跟上,先回去看個一年書,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再來看看能不能指導。
  • 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作文寫不好?
    反過來,喜歡閱讀的孩子,寫作水平一般也差不了。但是,確實有些家長非常疑惑,自己的孩子讀了許多書(甚至非常多),為什麼作文卻寫不好,甚至會成為老師批評的對象?通常,在小學階段,尤其在小學四年級之前,孩子的閱讀數量似乎與寫作水平不成比例。個別孩子,到了中學,寫作水平也非常一般,那麼,原因究竟在哪裡?
  • 為什麼讀很多育兒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這3個坑不要踩
    今天收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她說: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育兒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呢?孩子不願意自己上廁所和收拾東西,怎麼破?其實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困惑,看了很多育兒書,企圖用書裡的東西去套用在孩子的教育上,結果還不如孩子奶奶的經驗起作用。難道真的看書無用?當我在深夜裡再次翻起了育兒書,我突然發現了一直以來被我忽視的問題。有三個原因導致了育兒之路的一些問題。
  • 為什麼你總是忍不住吼孩子?
    2020年的特殊春節,讓很多人有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因為延遲開學,這也是我們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假期。但孩子們遲遲不開學,這真是很多父母處理親子關係的一次嚴峻的挑戰。這不,最近我的好閨蜜安安跟我傾訴她自己在家帶娃的各種翻車。最重要的是,最近她又吼了孩子,還特別憤怒地打了孩子,她感到非常內疚,希望我給她抱抱,並給她一份戒吼指南。
  • 如果你總是靠吼來教育孩子,那麼請讀幾遍,效果真絕! 做個好媽媽 前天
    現代人生活壓力非常大,如果再碰上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讓人頭疼,父母還真的是很難控制住脾氣。但是孩子如果只是犯了一點小錯誤,建議家長還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不發脾氣,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去解決。塗塗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一通吼,然後就是見孩子灰溜溜的安靜一陣。後來上幼兒園了,塗塗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孩子經常在學校和別的小朋友吵架,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其實,塗塗之所以脾氣暴躁,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 在永州,為什麼那麼多學生讀職業技術學校?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出人頭地?可惜,能考上的畢竟是少數,那麼多人考不上怎麼辦?書是有讀的,就是看讀什麼學校了!近日,聽說很多永州南部學生來冷水灘讀職業學校,永州市職業學校有很多,為什麼那麼多人來讀呢?
  • 孩子讀那麼多書語文依然不好?關於感知力的重要性
    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一步登天,這需要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多讀書,多看些文章,我認為小學語文的學習重點在於培養孩子的感受力,如果強行把孩子送入輔導班,很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語文學習興趣,並且效果也不見得多好,那麼家長到底應該如何讓孩子學習語文呢?
  • 你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還沒初中畢業生混得好?讀書真的沒用!
    老師臺上講課,學生臺下遊戲;老師奉勸大家畢業前多讀書,學生卻偷溜著實習找工作;還沒掙到工資薪水,卻困在花唄裡出不來......這樣下去,畢業的大學生真的能學到知識和相關技能嗎?我小小的腦袋不禁充滿大大的疑惑。
  • 教育不聽話孩子,靠吼來達到安靜非明智舉,吼式教育會丟失靈性
    教育孩子的時候,大家都是靠什麼方法來達到安靜呢?有一位寶媽的分享令人深思,這位寶媽說:"孩子不聽話,那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給點威嚴吼一頓,孩子立馬變成綿羊一樣安靜"。但寶媽也表示,吼式教育雖然可以讓孩子安靜下來,孩子也因為媽媽的嚴厲,失去了親子關係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