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跑團」的俠妹跟我說:
哥,等我們幾個都退休了,就一起同居吧!
俠妹曾經是我客棧的客人,喜歡我的客棧,就成了朋友。
我們都喜歡跑馬拉松,有機會就約全國到處跑馬拉松,朋友的圈子也由此擴大,還成立了跑團。甚至都上了央視直播。
共同的興趣愛好,讓在一起的時間被快樂充滿。
這兩年「同居生活」已成為時尚話題。
日本有一個紀錄片《7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人》。7位女性,其中6位終身未婚,1位離異單身。她們共同買了一棟公寓,組成養老姐妹團。一起生活、做家務、養花、養寵物。有朋友來時,或節假日家人來訪,大家庭也一起慶祝。遇到緊急情況,只要按下床頭的SOS按鈕,姐妹們就會及時出現在床頭。
這個紀錄片,引起很大的社會共鳴,現代社會的家庭結構和養老生活,是否需要調整,至少是多種形式的改變和存在。也讓大家開始思考「婚姻的必要性」和「有尊嚴的養老生活」。
麗江有五個認識20多年的姐妹,也過起了這樣的生活。她們來自成都,對未來共同生活的這個地方,大家有著詩和遠方的美好嚮往:要青山綠水、空氣清爽、氣候宜人,還要有文化、衣食住行都便捷……
向美好的未來出發,5個人一輛車,一路尋遍四川大大小小的城鎮,最終來到了麗江。365天沒有霧霾、海拔不高不低、生活醫療方便,5個人當即決定,就是這裡了。
還有幾個上海的姐妹到深圳鄉村裡同居;北京幾個白領到密雲的山區裡同居。案例層出不窮。
任何固有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新生活方式的產生,都是人類社會「適者生存」需要的變遷。是人類社會的發展所需。
我想規劃的「同居」生活方式與上幾個案例有些不同,我更在意「人性」同居的矛盾與快樂。
我想每個人或每個家庭,仍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院落或獨立的房子,哪怕是一座樹屋、一個貨櫃、一個玻璃房……,但都是獨立的,獨立的空間、獨立的院落。私密的空間,個人的愛好和生活習慣,都能隨心而來。你可以選擇自己房子的結構、顏色、功能,你可以種自己喜歡的花和蔬菜、甚至果樹。讓生活回歸一個適合現代舒適的「原始」和「純粹」。
但我們又生活在一個群體裡,一個社區,過著群居的生活。一起爬山、一起跑步、一起釣魚、一起繪畫、一起品茶、一起喝咖啡、一起喝酒。一切都可以一起,一切都可以不一起。
我現在已經開始在雲南、貴州、四川和廣西一帶選地踩點,東南亞也是我心儀的地方。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快樂的「同居」了!
等我的好消息,我們一起同居吧!
#老故事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