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教學產品應用策展思維,有效開展產品培訓和運營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隨著網際網路信息化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緊跟時代趨勢,應用相關的產品,教育行業也不例外。教育信息化雖然推行了很久,但是並未與實際的教學很好的結合起來。今天這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分析了B端教學產品如何應用策展思維,有效開展產品培訓和運營。

前言:一直以來,教育信息化都存在口號喊得亮,真實落地難的問題。也就是說校方雖然花錢購買了產品,但在一線的老師卻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把教育信息化帶到真實的教學中。

作為企業方對這些老師是沒有直接的行政管理權的,不能強制要求老師使用產品。所以只能通過給老師提供服務的方式幫助自家的信息化教學產品落地。所以產品的培訓和運營的環節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篇文章就來談談,如何通過開展有效的產品培訓和運營幫助教師把產品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

一、場景描述

在主任和校長的大力配合下,各位老師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趕到會場參加產品培訓。培訓過程其樂融融,講師講的很盡興,老師也頻頻點頭。

培訓結束,我們預想老師們這下可以好好的使用產品了。然而真實情況卻是公司的培訓師離開後,沒有老師使用產品。

「產品現階段是具備在課堂中使用的條件的!但老師們對產品還是不夠掌握,得找時間多練習練習才能常態化使用。」校方負責人如是說。

二、問題闡述

上述場景中讓人感到困惑的地方就在於,培訓過程其樂融融,好像大家都聽懂了該如何使用產品。但後續卻沒有人使用。接下來我們就好好的研究一下從培訓到使用這其中有存在什麼問題呢?

首先因為產品使用的培訓都是操作步驟,所以即便老師聽懂了,但是沒記住,後續使用的時候還是不會用。

有限時間內,老師能夠學會的東西是有限的。主動去使用還沒學會的產品是非常浪費時間的,所以老師們不會使用。

其次,產品培訓人員出於負責的角度考慮,將產品的每一個使用細節都給老師講述清楚了,充滿細節的培訓就會導致培訓內容變得繁雜,不僅會在現場就給到老師使用和學習的壓力也給老師帶來了一個不好的印象,產品用起來很複雜,太浪費時間,算了吧。

最後由於教學產品的使用場景通常是圍繞課前課中課後在與學生的交互中進行。產品培訓通常只有老師參加,沒有學生就無法模擬真實的授課作業等場景。

培訓的時候有專業人員給老師們調試設備準備場景,老師非常有安全感。真實的課堂上,老師需要獨立使用產品,是比較缺乏熟悉度和安全感的行為,老師們可能不會做。

三、問題分析

產品確實有很多功能,這些功能也確實能夠幫助老師更好的使用產品,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但是一下子把內容都拋給老師老師能接得住麼?老師有興趣學麼?

教師的教學工作和自己對信息化產品學習使用這兩件事情,確實無法同時進行,我們也不可能在教學場景中去給老師講解產品該如何使用。

受限於培訓時間場景,我們也無法短時間讓老師學會所有操作方法。但是這裡提出一個問題:一個產品需要我們掌握每一個使用細節之後才開始應用麼?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無需掌握智慧型手機的全部使用方法我們也能夠持續的使用手機。

所以針對教育信息化教學的產品來說,也是需要思考,如果我們不能一次性把產品的使用方法全都交給老師,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培訓和運營呢?

這裡好好的應用一下最近大火的策展思維:

策展思維:就是從參觀者的角度出發,以目的導向策劃。為用戶擷取信息、賦予意義、創造場景、製造流程、塑造感受。對應的是規劃能力、同理心(換位思考能力)、講故事的能力。

四、方案闡述

針對信息化教學產品的培訓而言,應用策展思維就是以教師和學生教學的目的為導向。

幫助用戶選取和現階段教學工作最能銜接的上的產品功能進行培訓,為這些功能的使用和場景賦予單獨的意義。製造老師能夠適應和學會的流程,為老師留下一個良好的學習體驗。

策展思維具體到實際培訓和運營計劃中可以拆分出哪些點?

1. 培訓內容選擇

想要保持被培訓者培訓過程中一直精力在線,管理其培訓過後的狀態和行為,培訓的內容就必須有所設計。展覽的內容能夠對參展者施加影響,培訓者的行為也會被培訓內容所影響。

更好的掌握被培訓者的狀態,利用策展思維,通過調控展覽內容和順序控制參展人的心理。把老師學習使用產品的整個歷程當做是參加展覽,每一次產品和老師交互的形式和場景都應該像策劃展覽一樣進行策劃。

內容具體該如何選擇呢?首先培訓內容最好是能夠引起老師的參與興趣。了解老師對產品的期待,用內容本身來提升老師精力的投入和參與度。

培訓老師在當前階段最能用的上,最感興趣的功能。

雖然老師的興趣點在培訓過程中通常會表現的比較自由和理想,但如果培訓人員一味的討好老師跟隨著老師的思路去講解和培訓,培訓過程中信息的傳遞就會變得冗雜,最後的結果也會比較隨機。

所以提前規劃培訓內容,能有效的避免培訓內容的隨機性,保證老師的學習效果。

其次,內容選擇上要了解你所培訓的人群對產品的期待和當前的教學習慣。通過對老師之前教學習慣的了解,不僅可以知曉老師日常教學的習慣,還可以綜合老師對產品的態度提前預估老師對產品的耐受度。

如果產品給老師帶來時間的節省,不能抵扣老師改變教學形式的付出的努力,那麼老師就無法戰勝惰性,不去落地使用產品,所以要注意培訓的內容是讓老師一次性付出較少的改變成本,儘量避免老師惰性的產生。

2. 讓培訓的內容更具意義

多數B端的用戶參加培訓可能是領導安排的,這部分的時間成本是可預知且不可避免的。

但是培訓之後日常教學的時間就是老師可自由支配的了,學會產品的使用,不代表接下來老師會真實的使用。

在老師還沒有意識到使用產品教學有什麼意義的時候,老師每一次使用產品,產生最直觀的感受都是,在產品使用上付出了(多少)時間成本。

所以想要讓老師在後續開始用自己的時間去學習和使用產品就需要給培訓的內容和產品使用賦予充分的意義。

讓老師直觀的感受到使用信息化教學工具督促學生學習和教學確實能給自身的教學節省時間,能讓自己對學生和教學的把握都更進一步。

老師才能夠持續的使用產品。如果意義和價值傳達不到位,使用產品付出的時間成本老師認為收不回來,在後續自然就不會使用產品。

3. 塑造可靠的企業形象,給予老師安全感

現階段市面上的教學產品種類很多,數量也很繁雜。老師們雖然時間寶貴,但多少都會對這些產品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是一個長線發展的工作,不在一朝一夕,所以當兩款產品的功能和體驗差不多時,那款產品能夠帶給老師更強的安全感,更長的使用可能。

老師就會傾向於使用哪一款產品,甚至可以說老師更信任哪個公司的產品和運維人員,向哪裡能尋求到幫助可能就會選擇哪個產品進行使用。

具體該如何給到老師更強的安全感呢?

一場成功的策展能夠給參展者塑造關於企業形象品牌等感受。一場策展思維下的教育產品培訓也能給參與培訓的老師們塑造感受。一場順利的培訓和展示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老師在這場培訓中獲得的感受產生的想法。具體有哪些塑造良好感受的技巧呢?所有步驟培訓都能夠言之有理,老師提問為什麼的時候能夠清晰的回答,幫助老師理解信任產品,建立初步的靠譜感。神奇時刻和老師進行互動,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款產品是要有記憶點的,作為培訓師要主動的把優勢記憶點呈現給老師。比如說老師在教師端發布一個考試,對應學生端就能刷新出老師剛剛設置的考試。比如說學生端剛剛提交一個作業,教師端馬上就能刷新出該學生的成績和作答分析。這種產品中的amazing時刻要懂得去引導老師親自發現感受,效果會不一樣,老師記得也會更清楚。通過表達對老師的理解和老師建立一個相互信任沒有嘲笑的安全關係,這樣老師下次有使用問題的不會不好意思提問,落地使用的時候也就更加有安全感了。

五、寫在最後

策展思維為B端教學產品開展有效的產品培訓和運營,起到統籌規劃的作用。核心思想是做好一場展會需要做的準備,以達到一場展會能夠帶給參展人各方面的收穫和感受。

—策展思維的應用也需要不斷的吸收市場和用戶有效的信息,用產品思維不斷體察用戶的感受和反應優化產品培訓和運營。

六、Tips

培訓的功能要能形成數據閉環,為什麼需要形成閉環?

——因為只有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數據才能檢驗培訓效果。

老師不見得願意或者精準的說出自己在班級內部產品落地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來主動請教該如何解決。沒有數據我們和老師信息的傳遞通道就只有一條,沒有線索去推進老師使用產品,全憑猜想很難和接觸不多的老師建立更強的信任感。

本文由 @檯燈少女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整個產品的價值鏈能否持續地刺激更多客戶的青睞?沒錯,這些都需要運營,有些得運營去參與,有些是運營來驅動。而目前大多數運營人都自成一派,C端運營和B端運營似乎涇渭分明、各有章法。究其本質的差別:B端運營的核心在於利益撬動,C端運營更傾向於利益誘導和情感連接。
  • 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
    C端相對推廣比較容易,多是以產品驅動切入,或者營銷驅動,在到運營推動。6、產品層面 B端: 基於服務思維,工具化思維,更理性,B端更多的是幫助B端用戶聯結客戶,更好的讓客戶做到這點需要我們的服務,工具來支撐。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
    編輯導讀:隨著C端市場逐漸飽和,許多企業將目光轉向了B端產品,B端市場逐漸升溫。想要做B端產品,得先了解其底層設計邏輯和相關方法。本文作者依據自身設計經驗,從用戶、需求、業務、運營、產品、設計、思維和數據八大維度對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展開了分析對比,與大家分享。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其中,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是根據經驗總結抽象出的常見流程,不同的需求和背景下的流程可能略有不同。在建設B端和C端產品時,大的原則是類似的,都是先做加法,即充分討論、窮舉所有需求和可能性;然後再做減法,選出最核心的需求點;最後設計具體方案並將其落地,用最短的時間和最低的成本支持業務啟動。
  • B 端運營需要關注數據指標
    然而,隨著近年來 B端產品的持續升溫,產品種類不斷增加,針對客戶和業務的精細化的數據分析能力成為了一名優秀 B端運營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也讓B 端運營團隊都有著深厚的數據驅動業務決策文化。 但是,B 端運營在每個階段關注的數據指標,側重點不同。
  • 「產品分析」B端和C端產品設計有哪些差異?
    當然,想從C端設計快速切換到B端設計,或是從B端設計快速切換到C端設計並非易事。因為C端和B端產品設計存在較大的反差。其商業屬性、產品定位、目標用戶、設計表達、業務流程等都會有很大的不同。那麼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聊聊B端和C端產品設計的差異性。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如何給B端產品經理設置合理的考核目標,從而激發大家的工作鬥志,為企業或團隊創造價值和收益,並可以科學評估大家的工作產出? 估計這個問題,對很多B端產品管理人員來講,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下篇)
    編輯導語:上一篇文章《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分別從用戶、需求、業務、運營、產品、設計、思維和數據八大維度,較為全面地分析了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全面深度地解析了B端產品及其發展機會點;本篇文章將結合個人實際案例,繼續講解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設計方法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核心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B端更加側重效率和產能,C端則更注重流量和用戶體驗;具體在用戶層面,B端一般面向企業和組織多角色,用戶量相對較少但是畢竟專一,C端用戶則是面向個人用戶,萬花筒,什麼樣的用戶都可能存在,用戶體量也相對較大;在終端方面,絕大多數B端都以PC端為主,移動端為輔,C端則絕大多數以移動端APP小程序等,在終端方面其實主要還是看行業和用戶場景來選擇合適的應用,就比方說釘釘和企業微信,移動端和
  • B端產品設計中,用戶體驗可能不是重點
    這就是B端產品,Business,即商業,幫助客戶實現戰略需求,從線下已有的運行業務進行信息化、系統化、高效的處理。B端產品基本模塊由用戶管理、權限管理、OA管理、CRM管理、營銷管理、訂單管理面、報表統計等組成,幾乎覆蓋B端客戶能應用的管理場景和運營場景。
  • 重新定義B端產品
    不過,這其實只是對網際網路產品從面向用戶群體角度做的一種分類,它也許能說明B端產品的一部分特點,但無法直接體現其本質,所以這不是一個對「B端產品是什麼」的好回答。 另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B端產品是企業降本增效的IT工具。
  • 從「運營唯C論」誤區說起:談談B端、C端、G端的運營要點
    但是小A沒有這麼做,她直接用積累的C端思維做內容:每天絞勁腦汁去抓行業及社會熱點、追求語言的風趣個性化及排版的輕鬆活潑。雖然在短短一個月中,閱讀量,UGC等指標表現非常好。但是領導和政府客戶卻始終對她的工作不滿意,甚至有一次在例會中點名批評她寫的內容不嚴肅,過於活潑。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版本應用信息」頁面一直下拉,會看到官方的推薦,從中可以查找。運營維度 B端產品的運營與C端不同,B端的交付方式比較多,根據交付方式不同,最後的運營方式不盡相同,但大致可分為兩類: 1)類C端產品運營方式 此類產品主要以SaaS類交付為主,多數情況下: 前期通過各類網絡進行推廣,獲取銷售線索
  • 結構化思維在產品經理中應用
    結構化思維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很重要的應用,在產品經理的崗位中,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處理問題,如何需求分析,如何機構化思維的組織、表達工作都成為一種很重要的習慣。作為一個產品經理,經常會遇到很是市場運營中出現bug,需求篩選,市場分析報告等工作,經常需要高速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構化思維的應用就更直接有效。
  • TO B學習總結(二):關於B端產品的「解決方案」
    本文是關於B端產品「解決方案」的四點思考總結。是筆者19年上半年做中小學教育信息化SAAS項目和近期學習SAAS產品的總結之一,在此與大家交流。後來筆者了解到,教師遊學期間,由於肩負較多責任和事務,在每天都處於緊張狀態,這就不難理解了。真是一個環節都不能少啊!!!筆者近期讀了有贊CEO白鴉在有贊內部培訓的演講稿,白鴉提到:(直接上圖吧)白鴉把這一條作為設計的第一點來講,看來也都是經歷過血與淚的深刻教訓啊!!!
  • 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
    編輯導語: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靠指標進行判斷,在B端產品中也是如此,指標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和推理,特別是對平臺和業務進行分析時可以用到;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關於指標,我們都知道其作用在於將定性的事物轉換為可測量的數量,將解題的思路從語文變為數學。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
    B產品的MVP不是為了驗證需求是否存在,而是讓產品用最小的代價最短的時間面市,從而可以讓產品的研發可以讓用戶需求來進行驅動,避免閉門造車的尷尬以及產品出來之後和客戶期望南轅北轍的風險。但是TO B的產品和TO C的場景有很大的不同,TO B的業務要複雜很多,對比To C需求也要確定很多,除了少數完全創新性的To B產品以外,大多數TO B產品的MVP不是為了驗證需求是否存在,而是讓產品用最小的代價最短的時間面市,從而可以讓產品的研發可以讓用戶需求來進行驅動,避免閉門造車的尷尬以及產品出來之後和客戶期望南轅北轍的風險。
  • K12環球優學延伸B端業務線,推出英語速記產品
    環球優學B端事業部總監孟凡博介紹,2017年,環球優學在原有「旗艦校區+社區校區」的C端業務基礎上,內部孵化了優課堂和青柚心理等項目,並成立B端事業部。面向中、小、微型培訓機構,定位孵化行業中具有剛需強、成本低、操作簡單等特點的教學產品。  優課堂英語單詞速記,針對不同階段學生,可以讓學生在3-7天內記住小、初、高考綱全部單詞。
  • 如何像產品運營一樣運營數據報表? - 數據分析不是個事兒
    20世紀30年代,寶 潔誕生了第一位產品經理,全權負責一款肥皂的生產、銷售以及全流程的成功。80多年後,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產品以及和產品相關的各種崗位。;圍繞產品的思維與工作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產品成功的思維模型被搬上了課堂。
  • 線下課程 | 聽說C端被玩爛了,B端藍海市場產品應該怎麼玩?
    剛開始還幹勁滿滿,開會到深夜迭代產品策略,後來遇到了瓶頸,團隊成員都越幹越沒成就感和產出。真正做了才知道B端產品的難處。B端產品有很多跟C端產品的差異,對業務的專業性要求很高,行業裡的競品比較少,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比如:使用者和決策者不是同一批人,B端產品應該主要滿足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