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幼教劉曉敏在班級群裡發了幾段孩子們上特色課的視頻,視頻中孩子們不斷撿起地上的七彩球,投向「逃命「的大牛老師,有幾個調皮的男孩甚至興奮地爬到了大牛老師的身上,場面很是熱鬧。這種由男老師帶領的特色課孩子們非常喜歡,但由於男幼教緊缺,這樣的課程不是很多,而這樣的情況存在於許多幼兒園中。幼教業內人士稱,如今幼教行業裡的男老師十分稀少,僅彭李街道辦事處範圍內,民辦幼兒園男女幼教的比例幾乎為1:70。
大牛老師本名牛群,因為從小就有「大牛」綽號,參加工作後的他面對孩子們也自稱為「大牛」,孩子們喜歡叫他「大牛哥哥」。
大牛哥哥別看身材魁梧,跟孩子們在一起卻十分有耐心,籃球課上,孩子們站隊、擺姿勢、拍球,在大牛哥哥的指導下都做得有模有樣,四五歲的孩子難免調皮,有一個調皮搗蛋就接著有幾個跟風起鬨,大牛哥哥也不生氣,總是用幾句充滿威嚴又不玩笑的話就能搞定,漸漸地,孩子們都喜歡上大牛哥哥的課,而他的課堂上紀律性也越來越好,孩子們的專注力也越來越高。
「教幾歲的小朋友可比教成年人難多了,要是沒有足夠的耐心,幹不了這行。當孩子們的老師,就得成為他們的玩具。」三年前,牛群從淄博老家來濱州創業,專注於做「小籃球」,主要針對的人群是6到12歲的少兒,面對一群嘰嘰喳喳的小朋友,牛群也曾感到無從下手,他開始研究兒童心理學,慢慢學會和孩子相處,本著對籃球的熱愛和培養少兒籃球的理想,牛群用三年的時間,成為了孩子們喜歡的大牛哥哥。
籃球課堂上,牛群既調皮又嚴肅,孩子們可以追逐玩鬧,但該發揮競技精神的時候也一點都不能含糊。「打籃球的人要有一股精氣神,要有不服輸、努力拼搏的精神。」在牛群的帶領下,四五歲的小男孩打起球來已經有了男子漢的氣概,即使揮汗如雨也沒有人喊累喊停。
牛群剛到濱州創業時,濱州「小籃球」市場還一片空白,他很快建立了自己的俱樂部,並開始對接市區的民辦幼兒園,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他便與13家民辦幼兒園達成合作,而這個數字的背後,不僅僅是「小籃球」沒有興起,還有幼兒園男教師的缺乏。
「當時和這些幼兒園對接,他們是很歡迎的,因為幼兒園裡男老師少,有的幼兒園還沒有男老師。」成立俱樂部不久,牛群就招聘了幾位籃球教練,和他一起進校園教授籃球,作為從校外籃球俱樂部聘請來的男老師,牛群成了這些民辦幼兒園的香餑餑,「最忙的時候一天有五節課,非常消耗體力。」
如果一個四五人的籃球俱樂部對接13家民辦幼兒園還不算誇張,那麼市區一家民辦幼兒園園長提供的數字更讓人瞠目結舌。「咱們彭李辦事處有28家民辦幼兒園,保守估算教職工有近七百人,其中男老師不到10人。」某幼兒園張園長無奈地表示,男教師對於目前的民辦幼兒園來說幾乎是「國寶級」的存在,規模較小的幼兒園幾乎沒有男教師,只有少數學費稍高的大中型幼兒園才有一個或兩個男教師,整體來看,幼教行業男女教師比例已經嚴重失衡。
為什麼幼教行業男教師少的如此可憐?是男性不適合進入教師行業,還是另有原因呢?
「其實,男性參與教師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邏輯性強、思維敏捷,他們帶來的實驗課和體育課更受孩子們歡迎,同時,他們的加入也有利於教育中的性別認識。」張園長懇切地表示,幼兒園非常需要男教師的加入,但不足四千元的收入,卻成為大多數男性不願意從事該行業的主要原因。
「據我了解,一些高端幼兒園給男老師開的工資在四千元左右,這個數字比普通的女性幼兒教師要高,但對於一個男性來說,這些工資不足以支撐家庭開支。」即便有教育情懷,有時也會被現實打敗,在物價不斷上漲的今天,男性作為家庭收入的主力,不得不去考慮工資薪酬。
除了工資低,男性對於幼教的認識也有偏頗。「好多男性覺得從事幼教行業「掉價」,有的男幼教因為工作原因甚至找不到女朋友。」張園長介紹,幼兒園事務繁雜瑣碎,教師每天需要備課、研學、處理各種突發狀況,同時還要保持與家長溝通,這些壓力也讓男幼教望而卻步,由於以上原因,幼教行業存在男教師流動性強、工作時間不長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