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又一數據科技公司欲瞄準H股尋求上市。近期,「未滿周歲」的山東高速信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聯科技」)在其兄弟公司山東高速信聯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聯支付」)官網透露了2020年H股上市計劃。不過,在3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多次求證後,該上市信息被官方刪除。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信聯科技與信聯支付淵源頗深,早在3年前,信聯支付亦曾提出上市計劃。引發關注的是,信聯科技與信聯支付究竟是何關係?成立不足一年的信聯科技上市底氣何在?今後業務發展又將走向哪?
兄弟公司曝光的上市計劃
近日,山東高速信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聯科技」)上市一事引發業內關注。根據其發布的公告顯示,1月22日,信聯科技召開2020年度工作會議,會議稱,2019年信聯科技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實現大幅增長,並提出了2020年公司發展目標,其中一個則是提前策劃,完成H股上市。不過,3月2日晚,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信聯科技相關上市公告已經刪除。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提出上市計劃的信聯科技,系2019年7月30日成立,僅成立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由螞蟻金服領投的2.8億元A輪融資,成立不到一年時間便提出了H股上市計劃。引發廣泛關注的是,如此受資本青睞,這家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公司是何來頭?
資料顯示,信聯科技原為山東高速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一成立便參與了山東高速集團的戰略重組,儘管未開展業務,但無償接收了兄弟公司信聯支付除第三方支付之外的所有業務及相關人員資產,並同信聯支付一併進行了混改增資工作。
從業務來看,信聯科技主要以智慧交通和物流金融為主業發展方向,定位是從單純的ETC發行機構,轉型為一家專注於交通、物流、金融行業的數據科技公司。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信聯科技已完成混改增資工商變更登記等手續,增資方除金溢科技(持股6.2%)、萬集科技(持股5%)等ETC頭部企業外,還包括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6.8%)。
官網披露,2019年信聯科技借全國撤銷省界收費站,大力推廣ETC應用,拓展ETC應用場景,ETC業務增長迅速,累計銷售OBU1567萬臺,新增發行ETC1300萬臺,發行量居全國第一位。
和信聯支付什麼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聯科技上市計劃提出前,兄弟公司信聯支付亦曾在3年前提出上市目標。2017年,其曾在官網公開表態,要以上市為目標,以產品創新和資本運作為手段,在2017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點工作。
既然3年前曾提出上市,為何如今又在官網公布信聯科技上市計劃?兩家公司之間是何聯繫?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信聯支付同樣為山東高速集團旗下子公司,業務同樣包括物流金融板塊、智慧交通板塊等。不過,與信聯科技不到1歲的「年紀」不同,信聯支付成立於2009年,擁有央行頒發的兩張第三方支付牌照(網際網路、預付卡),是山東高速集團的ETC發卡及運營主體。
值得注意的是,除兄弟關係、業務相近外,從工商信息來看,信聯科技與支付機構信聯支付關係極為「密切」。具體而言,信聯科技、信聯支付的法定代表人均為李耿同一人,此外二者註冊地址也為同一地,均為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奧體中路5006號山東高速科研樓西附樓二層南側211室。
同時,在2019年的戰略重組一事中,也可尋得二者關係的蛛絲馬跡。2019年7月,信聯科技成立後,原出資方山東高速集團便對信聯科技、信聯支付兩家公司進行了戰略重組,具體為:信聯支付向山東高速全資子公司信聯科技無償劃轉除第三方支付之外的業務及相關人員資產,包括但不限於電子不停車收費(ETC)業務、金融、加油、無感支付、高速信息化(e高速APP)、無車承運等非支付業務和相關資產,並將註冊資本減少至人民幣6000萬元。
此外,在混改增資工作中,信聯科技也與信聯支付「一脈相承」。北京商報記者查詢信聯支付增資方金溢科技、萬集科技的多個投資進展公告發現,各家增資方也已在增資額不變的情況下,投資對象由信聯支付變更為分別向信聯支付和信聯科技增資,且增資額及出資比例在信聯支付和信聯科技之中進行重新分配。
有業內人士直言,「信聯科技、信聯支付是國企資產混改下的同胞兄弟,但從高度一致的主營業務,同樣的法定代表人,以及同一個註冊地址來看,密切程度已遠超兄弟關係,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被認為是實質的同一主體。」
緣何如此安排?
對於信聯科技信聯支付二者關係、業務重組及上市主體等多個事宜,北京商報記者多次嘗試對山東高速集團、信聯科技、信聯支付等多方進行採訪,其中,山東高速集團多次聯繫均未接通,而信聯支付則表示暫時無法回復,截至發稿未獲得進一步回應。
一資深行業觀察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實際上,在上市前進行業務重組,是很多集團化運作公司的一個常規操作,一方面可有利於解決上市主體涉及的一些歷史積弊,同時也可使得企業更符合上市的各項條件。
該人士坦言,「第三方支付公司獨立上市太難了,本身支付業務就受到嚴格監管,且盈利點也不明朗,上市路可謂是重重坎坷。此外,支付行業罰單頻出,哪怕成功上市,也可能因罰單等問題,對股價、品牌、融資產生不利影響。」
同時,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也指出,從上市一事來看,信聯支付獨立運營支付業務,而圍繞ETC入口的「支付+」、金融科技及其他增值業務則被單獨剝離出來,通過信聯科技以「金融科技」的概念上市,那麼上市難度則會降低很多。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支付行業監管趨嚴,在線上流量增長遇瓶頸、行業百餘罰單壓頂、行業寡頭效應愈加明顯等態勢下,大多數支付機構都不好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罰單層面,2018年2月,信聯支付就曾因違反支付結算業務規定被處罰。根據央行濟南分行開具的罰單,信聯支付被處以警告並罰款人民幣7萬元。
面對合規壓力、競爭壓力等難題,未來如何保值、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已是多家支付機構轉型的關鍵。正如易觀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也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除了上市因素外,信聯科技、信聯支付混改和重組,也是為了戰略升級而做出的決定,實際上是為了業務方向更加明確。從戰略重組的內容來看,信聯支付今後將專注支付業務,而信聯科技則是以ETC為基礎的數字科技相關業務。」
王蓬博進一步稱,「大多數高速收費路口ETC車道還沒有實現全覆蓋,且目前車主的安裝率也沒有達到高位,尤其是在未來5G或者說物聯網時代到來以後,取消人工收費將是趨勢,市場也還有進一步發展空間。」
「ETC業務其實是一個相對優質的業務,這種情況下盈利是可預期的,業績也可預測,對於公司估值和經營都有一定幫助。不過, ETC業務離不開支付。」正如黃大智指出,ETC發卡後需要對接支付方式,一種操作是直接與銀行對接,另一種是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對接,而發卡與支付一體後,對接與溝通協同的成本就可以降低。
業務拓展等仍存難點
儘管近年來ETC產業受資本熱逐,相關企業業績也迎大爆發。不過,隨著ETC市場接近天花板,業內一致認為,今後ETC企業業績也不乏會出現回落情況,如何實現業務增量將成難題。
在王蓬博看來,一個難點是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從哪裡來,另外則是進一步的業務拓展。上市公司需要一定增速,從目前看,如果僅是存量的維護可能做不到這兩點,未來還應該深挖車主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萬集科技也在公告中披露,信聯科技面臨產業政策、市場環境因素、人員整合等風險,能否快速完成各方面資源的順利對接,實現預期發展目標,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以ETC業務為入口,信聯科技未來或將向智慧交通、智慧生活兩個層面拓展。一是智慧交通,主要圍繞車展開業務,提供一些新型科技服務;第二則是智慧生活,主要圍繞車主展開,如提供一些金融業務。」一資深業內人士稱,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孤注一擲都不是明智的選擇,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多條腿走路,多線運營。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