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盤錦:修復濱海溼地 守護淨美海灣(「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

2021-01-08 光明時政

  遼寧盤錦:修復濱海溼地 守護淨美海灣(「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

  本報記者 王金海 胡婧怡

  眼前的風景似乎被分成了兩個部分:左側是一望無際的金色蘆葦蕩,右側是已清理平整的海參圈養池。

  「等明年幾個潮上來,這裡也會長出成片的鹼蓬草、蘆葦蕩。」在遼寧省盤錦市的遼河入海口,市自然資源局局長袁宏志指著右側的灘涂說。

  今年5月,盤錦開展了為期11天的「圍海養殖退出恢復海域原狀」專項執法行動,退出養殖戶574戶、養殖面積6.29萬畝。至此,盤錦清理平整圍海養殖總面積達8.59萬畝,新增自然岸線17.6公裡。

  遼河口的蘆葦濱海溼地棲息著各類野生動物440多種,是丹頂鶴、黑嘴鷗、斑海豹等珍稀物種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圍海養殖,帶來了短期的經濟效益,卻對溼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養殖池阻斷了溼地的納潮功能,影響微生物交換,珍稀物種棲息、覓食的面積不斷減少。」盤錦市林業和溼地保護管理局副局長侯軍說。

  當地「退出圍海養殖,恢復濱海溼地」(以下簡稱「退養還溼」)工作於2015年啟動,但海參退養比魚蝦複雜,養海參至少要3至5年才有收益。「考慮到海參養殖周期和個體養殖戶利益,當年先退出了2.3萬畝,大多為國有、鄉鎮所有的養殖場。」袁宏志說。

  2018年8月,盤錦進一步推進「退養還溼」工作,取消遼河口生態經濟區,成立政府直屬的市林業和溼地保護管理局,將遼河口溼地全面納入保護。

  原來預計3個月結束,但實際工作難度大,利益訴求複雜。「我們多方徵求了意見,大家一致認為『退養還溼』是依法行政;久拖不決,處理難度會更大、代價更高。」盤錦市市長湯方棟說。

  依法依規,合情合理,盤錦在推進「退養還溼」工作中既查處違法行為,又照顧困難群體。一方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遼寧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盤錦市溼地保護條例》為依據開展工作,另一方面精選10名法律顧問律師組成法律援助小組,為養殖戶提供法律服務,引導養殖戶通過民事訴訟解決上下家利益糾紛、降低經濟損失。市政府還成立了6個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帶隊赴養殖戶戶口所在地,與當地黨委和政府以及基層部門溝通,與養殖戶對接交流,宣講政策,實施「一戶一策」。

  為儘可能降低養殖戶退出養殖受到的損失,盤錦依據法律法規,對有意願轉產的養殖戶,鼓勵開放式養殖用海,並給予按照原圍海養殖面積的2.3倍置換、按照15年最高使用年限審批、減免3年海域使用金等優惠政策。截至目前,盤錦已累計轉產養殖戶302戶、養殖面積2.62萬畝,兌現轉讓資金1.16億元。同時對生活困難群體給予精準救助,發放救助金31.3萬元。

  與「退養還溼」工作銜接,「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有序展開,市裡11個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組於今年5月開始進行養殖戶清退和灘涂平整。

  偌大的溼地灘涂望不到邊際,狹窄的壩脊容不下車輛通行。盤錦市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主任李成健介紹,執法人員要先徒步走到每一處看護房前,向養殖戶宣讀法律法規、對屋內物品進行拍照公證後,車輛才能駛入進行拆除。

  最後退出的,是年近70歲的養殖戶李天新夫婦。11天內,李成健來了15次。「每天跟老人嘮家常、耐心做工作。」李成健說,「直到老人同意,我們才進場幫忙拆卸、搬運。」

  此次執法行動還撤出了同處保護區內的兩處小漁村,共56戶漁民。目前,退出的灘涂已基本完成了地上物清理和養殖池拆除平整,實現自然水系連通,生物洄遊通道貫通。

  「保護溼地,不僅是為了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也是為了對子孫後代負責。我們還將進一步恢復遼河口灘涂溼地的完整性和濱海溼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實現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盤錦市委書記付忠偉說。

[ 責編:張璋 ]

相關焦點

  • 遼寧盤錦:修復濱海溼地 守護淨美海灣
    今年5月,盤錦開展了為期11天的「圍海養殖退出恢復海域原狀」專項執法行動,退出養殖戶574戶、養殖面積6.29萬畝。至此,盤錦清理平整圍海養殖總面積達8.59萬畝,新增自然岸線17.6公裡。  遼河口的蘆葦濱海溼地棲息著各類野生動物440多種,是丹頂鶴、黑嘴鷗、斑海豹等珍稀物種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
  • 人民日報刊發報導《遼寧盤錦:修復濱海溼地 守護淨美海灣》
    12月15號,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報導《遼寧盤錦:修復濱海溼地守護淨美海灣》。報導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圍海養殖,對遼河入海口溼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盤錦市近年來啟動「退出圍海養殖,恢復濱海溼地」工作,將遼河口溼地全面納入保護。當地成立工作專班,與養殖戶對接交流,實施「一戶一策」。
  • 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 ——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
    近年來,灣內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治理和海岸線等生態資源保護,努力把生態資本變為富民資本,把生態資源變為產業資源,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用碧海藍天的生態文明底色,支撐起向海而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守護碧海藍天,四個城市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海洋工作總基調,明確提出要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 看看中國最北濱海溼地長啥樣
    9月27日,記者在遼寧盤錦開展的「退養還溼」項目現場看到,碧波浩渺的葦海隨風搖曳,水鳥在一望無際的淺海灘涂上翩翩起舞,大面積火紅鹼蓬草形成萬畝紅海灘。據盤錦市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生態修復服務科科長孫大志介紹,位於遼寧盤錦的遼河口濱海溼地作為中國最北濱海溼地,處於淡水生態系統和海水生態系統的交匯處,具有很高的邊緣生態效應,不僅生物生產力高,還具有巨大的生態環境調節效應,其生態重要作用不可或缺,重要地位不可替代。
  • 碧海藍天看遼寧:盤錦紅海灘——中國最北海岸線上的火紅畫卷
    紅灘綠葦是盤錦的金色名片,這裡孕育了「天下奇觀紅海灘」,擁有世界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濱海蘆葦沼澤溼地之一,贏得了「中國最美溼地」的稱號。盤錦全市自然溼地面積近2500平方公裡,佔全市國土總面積的60%。
  • 2013年盤錦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述評
    這些項目是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引擎,也是濱海新盤錦建設的支撐。我們驚喜地發現,在百餘個大項目中,要數工業項目亮點「最」多。這一個個「最」字號項目,代表了盤錦工業的高度,也讓我們看到了盤錦工業的實力和後勁。 三次產業呈現新局面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盤錦經濟這一年,那就是「穩中有進」。我們不僅提高了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而且保持了一定的發展速度。我們推動從優化空間向做實產業轉變,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新型化、服務業集聚化、農業現代化齊驅快進,呈現可喜局面。
  • 晉江市「藍色海灣」綜合整治項目恢復濱海溼地生態功能
    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網站消息,近日,晉江市政府召開「藍色海灣」綜合整治項目推進專題會議,提出要形成合力,攻堅推進,把項目做好,恢復濱海溼地生態功能。據了解,「藍色海灣」綜合整治項目位於泉州灣西側晉江段,長7.2公裡,總面積5142畝,總投資3.5億元。項目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為出發點,力爭通過互花米草整治、紅樹林生態修復、鳥類棲息地營造、海岸生態化改造等,以逐步恢復溼地生態系統,提高生態系統的自我維持能力、減災防災能力和生態服務功能,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
  • 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 盤錦經濟運行持續向好
    本報訊 記者高剛 劉立杉報導 8月8日,記者從盤錦市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盤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8.6億元,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呈現出持續向好態勢。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盤錦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走在全省前列。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在全省率先突破千億規模,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部分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溼地旅遊、全域旅遊蒸蒸日上,服務業比重大幅提升;盤錦大米、盤錦河蟹成為全國知名區域品牌,農業與二三產業實現深度融合發展。
  • 「遼東灣、新盤錦、中國夢」原創網文獲獎作品選登
    盤錦遼東灣新區正是經過7年的開發建設,從10平方公裡起步,不斷擴容到545平方公裡的規劃面積,初步形成了港區、產業區、水城三區聯動的發展格局,成為國家級開發區、海峽兩岸經貿合作示範區,遼寧重要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一步一步從渤海岸畔的一個小漁村一路升級成為「國字號」經濟技術開發區。
  • 《江蘇省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全文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針,以推動「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為目標,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根據《綠色江蘇現代林業工程總體規劃》、《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江蘇省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 「十三五」時期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績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績。自然資源部「十三五」期間相關工作有八個方面:一是生態保護修復法律制度加快完善。配合立法機關完成森林法、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律修訂工作。
  • 遼寧盤錦將建設世界知名港口城市和國際旅遊城市
    中新網瀋陽5月28日電 (記者 秦逸)遼寧省盤錦市舉全市之力,全面推進遼東灣新區建設,讓新區成為遼寧乃至東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逐步把盤錦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港口城市和國際旅遊城市。  港口是盤錦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核心支撐,也是盤錦難得的寶貴資源,決定著盤錦的前途和命運。讓盤錦成為世界知名的港口城市,是盤錦未來發展的中心任務之一。  如今,遼東灣新區初步形成了港區、產業區、水城三大功能板塊,已經成為國家級開發區、海峽兩岸經貿合作示範區,是遼寧重要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今天的遼東灣新區,已經成為盤錦全面轉型發展的龍頭,成為遼寧對外開放的熱點和亮點。
  • 「十三五」我國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 國家溼地公園總數達899處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其中,新增國際重要溼地15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國家溼地公園201處,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生態系統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 「十三五」我省投入1.04億元實施溼地保護修復項目74個
    河南經濟報記者 孔凡哲 報導 「十三五」以來,我省不斷完善保護政策、加強溼地保護修復,新建國家、省級溼地公園11處,安排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04億元,實施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補助、退耕還溼、溼地保護與恢復補助項目74個。
  • 大連:引領遼寧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 被譽為「共和國長子」「東方魯爾」的遼寧,在老工業基地振興進程中,轉身向「海」,全面開放。遼寧海岸線長達2920公裡,沿海六市都有港口,形成聚寶盆。遼寧濱海大道全長1443公裡,東起丹東市虎山長城,西至葫蘆島市綏中縣,將沿海六市緊密相連。
  • 愛情片《情定紅海灘》定檔 記錄遼寧盤錦的發展變化歷程
    愛情片《情定紅海灘》定檔 記錄遼寧盤錦的發展變化歷程  金秋十月,紅色似乎成了這個季節的主題,除了漫山遍野的紅葉以外,你可曾見過盤錦的紅海灘?由華誠影視、北方廣電網絡、尚美博傳媒聯合出品的文旅愛情影片《情定紅海灘》將於10月23日全國院線上映。
  • 渤海濱海生態修復進展滯後,秦皇島等十城市收預警函
    今天上午,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根據《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底,渤海濱海溼地生態修復規模不低於6900公頃,整治修復岸線新增70公裡左右。三省一市共設立生態恢復修復工程項目61個,整治修復岸線長度約為129公裡。
  • 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調研洞頭「藍色海灣」整治情況
    在東屏街道東岙村,調研組一行考察了東岙沙灘整治修復及藍色海灣指數建設情況。作為我區首個沙灘整治修復工程,東岙沙灘修復投入近900萬元,共修復沙灘面積1.84萬平方米,岸線總長135米。沙灘的修復改善了東岙村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遊客,帶動了東岙村的旅遊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讓黃沙變成了黃金。
  • 浙江台州玉環整治海塘養殖,恢復岸線生態,創建現代化海灣城市
    珍稀瀕危水鳥黑臉琵鷺頻頻做客有著「中國生態保護最佳溼地」之稱的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漩門灣溼地公園成為花鳥蟲魚嚮往的人間天堂。這是浙江唯一兼有湖泊溼地和海洋溼地雙重特性的自然生態濱海溼地公園,園內共有野生和栽培植物475種,鳥類160種、主要經濟魚類106種。這是玉環投入8.52億元開發和保護的顯著成果,也是玉環維護海洋生態的一個縮影。
  • 《遼寧盤錦紅海灘自然風景》青面獸-協助拍攝
    遼寧盤錦紅海灘屬於溼地生態旅遊景區,是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是集遊覽、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綠色生態旅遊景區。遼寧盤錦紅海灘自然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泉州攝影愛好者左先生在著名的鄭州地區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