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圖譜揭示藥物再利用的靶點

2020-12-16 科學網

新冠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圖譜揭示藥物再利用的靶點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 13:19:33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Nevan J. Krogan、Brian K. Shoichet、Kevan M. Shokat、西奈山伊坎醫學院Adolfo García-Sastre、法國巴斯德研究所Marco Vignuzzi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SARS-CoV-2蛋白質相互作用圖譜,從而揭示了藥物再利用的靶點。該研究於2020年4月30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研究人員表示,新冠病毒SARS-CoV-2是COVID-19呼吸系統疾病的病原體,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社會和經濟破壞。目前,尚無具有經臨床驗證的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用於預防的疫苗,而且對SARS-CoV-2感染的分子細節了解有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在人類細胞中克隆、標記和表達了29種SARS-CoV-2蛋白中的26種,並使用親和純化質譜(AP-MS)鑑定了與每種蛋白物理相關的人類蛋白,從而確定了332種高可信度SARS -CoV-2-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

 

其中,研究人員確定了69種化合物(29種FDA批准的藥物、12種臨床試驗的藥物以及28種臨床前化合物)靶向的66種可成藥的人類蛋白質或宿主因子。在多個病毒測定中篩選這些子集,研究人員確定了兩類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藥理製劑:mRNA翻譯抑制劑和Sigma1和Sigma2受體的預測調節因子。

 

對這些宿主因子靶向劑的進一步研究,包括與直接靶向病毒酶的藥物聯合使用,可能會產生COVID-19的治療方案。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SARS-CoV-2 protein interaction map reveals targets for drug repurposing

Author: David E. Gordon, Gwendolyn M. Jang, Mehdi Bouhaddou, Jiewei Xu, Kirsten Obernier, Kris M. White, Matthew J. OMeara, Veronica V. Rezelj, Jeffrey Z. Guo, Danielle L. Swaney, Tia A. Tummino, Ruth Huettenhain, Robyn M. Kaake, Alicia L. Richards, Beril Tutuncuoglu, Helene Foussard, Jyoti Batra, Kelsey Haas, Maya Modak, Minkyu Kim, Paige Haas, Benjamin J. Polacco, Hannes Braberg, Jacqueline M. Fabius, Manon Eckhardt, Margaret Soucheray, Melanie J. Bennett, Merve Cakir, Michael J. McGregor, Qiongyu Li, Bjoern Meyer, Ferdinand Roesch, Thomas Vallet, Alice Mac Kain, Lisa Miorin

Issue&Volume: 2020-04-30

Abstract: The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the causative agent of COVID-19 respiratory disease, has infected over 2.3 million people, killed over 160,000, and caused worldwide social and economic disruption1,2. There are currently no antiviral drugs with proven clinical efficacy, nor are there vaccine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these efforts are hampered by limited knowledge of the molecular details of SARS-CoV-2 infection. To address this, we cloned, tagged and expressed 26 of the 29 SARS-CoV-2 proteins in human cells and identified the human proteins physically associated with each using affinity-purific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P-MS), identifying 332 high-confidence SARS-CoV-2-huma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PPIs). Among these, we identify 66 druggable human proteins or host factors targeted by 69 compounds (29 FDA-approved drugs, 12 drugs in clinical trials, and 28 preclinical compounds). Screening a subset of these in multiple viral assays identified two sets of pharmacological agents that displayed antiviral activity: inhibitors of mRNA translation and predicted regulators of the Sigma1 and Sigma2 receptors. Further studies of these host factor targeting agents, including their combination with drugs that directly target viral enzymes, could lead to a therapeutic regimen to treat COVID-19.

DOI: 10.1038/s41586-020-2286-9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86-9

相關焦點

  • Cell:系統性構建出病毒與人類宿主之間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圖譜
    2019年9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計算方法繪製出所有已知感染人類的病毒與它們感染的宿主細胞之間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圖譜。這種方法及其產生的數據已給出了大量關於病毒如何操縱它們感染的宿主細胞和引起疾病的信息。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Science:利用基因相互作用圖譜確定蛋白複合物的整體結構
    但蛋白並不是單獨行動的,科學家們還需要知道蛋白在一起工作時形成的複合物的形狀和組成--他們稱之為結構。有了關於蛋白複合物結構的精確信息,科學家們就有更大的機會設計出高效的藥物來阻斷或提高這種複合物的活性,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他們還可以更好地預測突變如何可能破壞一種複合物並導致疾病。但確定蛋白複合物的結構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 再添近10個新冠知識圖譜,OpenKG發布第二批開放數據集
    當前工作建立在不斷完善schema的基礎上, 通過梳理病毒、基因、蛋白、藥物等相關概念,圍繞新型冠狀病毒、抗病毒藥物等展開工作。從病毒的基因,蛋白,宿主以及核苷酸序列等相關信息出發,基於NCBI資料庫中新冠病毒(COVID-19)相關數據,構建新冠基本信息圖譜 V1.0。
  • 上科大攜手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夥伴 率先破解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
    )上發文,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並綜合利用三種不同的藥物發現策略,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  圖說:(左)新冠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劑N3的複合物結構;(右)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底物結合口袋是一個保守藥物設計靶點 來源/上海科技大學  新型冠狀病毒非常狡猾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Nature:繪製出有史以來最大的人蛋白相互作用圖譜
    2017年5月2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繪製出人5800多個基因編碼的蛋白相互作用圖譜(或者說網絡)。這些基因代表著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基因組。
  • 細胞表面熱敏蛋白質組圖譜揭示質膜上的擾動和藥物靶點
    細胞表面熱敏蛋白質組圖譜揭示質膜上的擾動和藥物靶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5 16:17:49 德國葛蘭素史克公司Marcus Bantscheff和H.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0萬,整個科學界都在急切地尋找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的「邪惡之心」
    在參評成果中,新冠病毒相關成果佔比最大,相關工作均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展現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在面對全新課題時招之能戰的快速反應能力,相關科學探索引領人類更加深了對於新冠病毒的認知。最終入選十大進展的知識創新類項目「首個新冠病毒蛋白質三維結構的解析及兩個臨床候選藥物的發現」和技術創新類項目「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構建」,對防控當前全球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重大意義。
  • 科普:「兵分多路」搜尋抗擊新冠病毒的藥物
    不過,一項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一聯合用藥在改善新冠病毒感染者臨床症狀和加快病毒清除方面均未優於對照組。  此外,瘧疾治療藥物磷酸氯喹已進入中國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肺炎第六版診療方案,有望在更多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療效;抗病毒藥法匹拉韋等也值得關注,科研團隊正在遞次推進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
  • 西湖大學: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劫持」人體ACE2蛋白入侵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再次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蝙蝠「百毒不侵」的答案終於揭曉:清華等團隊發現新冠病毒抑制劑
    的抑制劑 carolacton 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研究團隊從蝙蝠基因組分析入手,使用了 RNAi 和 CRISPR 基因組學方法,系統地尋找病毒生命周期依賴的宿主因子,通過理解病毒-宿主因子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來尋找新的抗病毒藥物靶點。最後發現 c -1-四氫葉酸合酶基因 MTHFD1 在蝙蝠細胞和人類細胞中的病毒複製具有普遍依賴性。
  • 中醫藥科技抗「疫」新發現:甘草酸可抑制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活性
    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現代藥理學實驗手段從有效中成藥和方劑中尋找活性成分並進一步揭示其作用機制,具有重要科學和應用價值。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及交叉科學研究院陳紅專教授團隊合作的研究揭示了從中藥甘草中分離得到的活性成分甘草酸的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機制,論文《甘草酸可抑制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活性》(Glycyrrhizic Acid Exerts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the Spike Protein of SARS-CoV-2)被植物醫藥界的一區(2020
  • 美研究人員繪製出新冠病毒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
    新華社華盛頓2月19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研團隊首次繪製出新型冠狀病毒一個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這種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研究成果19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根據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重建了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3D構造,解析度達到0.35納米。
  • Cell深度解讀|為什麼新冠疫苗開發要從S蛋白開始?
    新冠病毒在肆虐了中國之後,從3月開始席捲全球,中國以外的確證病例也開始瘋狂增長。據統計,全球感染人數超70萬。 一、病毒是什麼?怎麼對付它?病毒是一類無細胞結構的簡單生物,它只能依靠寄生在別的人或動物體內來維持生命。
  • Nat Commun:利用新方法繪製HIV包膜糖蛋白指紋圖譜
    2017年4月2日/生物谷BIOON/---HIV病毒是偽裝高手。這種病毒利用多聚糖(glycan)分子作為盾牌躲避免疫系統和阻止抗體攻擊它。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SRI)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來分析HIV的保護性包膜糖蛋白Env上的多聚糖分子。
  • 阿爾茨海默症新靶點——MCL-1
    一些新研究表明,AD中線粒體自噬也受到了影響,導致功能失調的線粒體積累,進而引發突觸功能障礙和認知功能下降。相反,在AD小鼠模型中,線粒體自噬增強可減少人類神經元細胞中的Aβ斑塊和Tau蛋白纏結(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導致神經元內纏結形成是AD患者大腦中的經典特徵之一),並改善記憶損傷。
  • 可惡的新冠病毒,原來長這樣!中國團隊重磅揭示,最高解析度圖來了
    該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象及其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其分子組裝過程,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學術頭條:中國又一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石榴促進棕色和米色脂肪...
    偽裝潛入人體細胞 新冠病毒像「披著羊皮的狼」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日報導,英美科學家攜手製作出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模型,揭示了病毒如何偽裝自己,潛入人體細胞而不被發現。研究人員稱,刺突蛋白是抗體和疫苗研究的標靶,這一最新發現為開發出新冠病毒疫苗提供了重要信息。新冠病毒表面有很多凸起的刺突蛋白,病毒利用這些蛋白依附並進入人體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