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人員繪製出新冠病毒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

2020-12-27 新華社

新華社華盛頓2月19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研團隊首次繪製出新型冠狀病毒一個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這種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研究成果19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根據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重建了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3D構造,解析度達到0.35納米。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非常相近,都將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作為侵入細胞的關鍵受體。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與ACE2的親和力是SARS病毒的10到20倍,這可能與新冠病毒更易於人際傳播有關。

論文通訊作者、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分子生物科學系副教授賈森·麥克萊倫說,目前尚不清楚為何兩者在分子層面上結合得更加緊密,且這種親和力是否對病毒傳播性造成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麥克萊倫對新華社記者說,他們已將這一結構的原子坐標數據發送給全球多家實驗室,其中多數來自中國,目前已有大約25家中國實驗室要求獲取相關資料。

麥克萊倫說,這一成果可幫助研究人員展開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展開潛在藥物篩查,發現可與這種刺突蛋白結合併破壞其功能的小分子;第二,設計可以與刺突蛋白結合併抑制其功能的新型蛋白分子或抗體;第三,設計出這種刺突蛋白的變體,例如使其擁有更高表達水平或熱穩定性,從而誘發更強的免疫反應,以加快疫苗開發。

麥克萊倫團隊已對幾種可與SARS病毒刺突蛋白結合的單克隆抗體進行了篩查,發現它們與新冠病毒沒有明顯的結合。麥克萊倫解釋說,儘管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刺突蛋白表面的相似性大約為75%,但如果在與抗體結合的區域恰好存在大量胺基酸差異,可與SARS病毒結合的抗體就難以與新冠病毒結合。(完)

相關焦點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清華醫學院饒子和院士團隊合作破譯抗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三維結構
    ,為抗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的結構生物學基礎。因此,主蛋白酶Mpro和聚合酶RdRp也是抗新冠病毒藥物設計的兩個核心靶點蛋白。對它們結構、功能、及其與抑制劑作用機制的研究,將為深入理解新冠病毒的生命過程、開發高效抗病毒藥物提供關鍵科學基礎。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近期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以三聚體形態存在,因此研究人員設想構建一個ACE2三聚體蛋白是不是有可能和刺突蛋白三聚體實現3對3或者至少2對2的結合?隨後,研究人員深入研究了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結構並做了一系列的設計改造嘗試,他們得到了一個三聚體蛋白T-ACE2,此T-ACE2蛋白可以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親和力達到KD<1 pM,相比原來的ACE2單體,與刺突蛋白親和力提高了超過1000倍。
  • 美科學家繪製新冠病毒S蛋白高清結構圖,已發送給中國團隊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科研人員,在新冠病毒疫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利用冷凍電鏡(cryo-EM)技術,揭示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三聚體的高清結構,建了S蛋白的3D原子尺度結構圖。
  • 新冠病毒又被「扒掉一層皮」!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成功...
    近日,以西湖大學為依託單位的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
  • 科普:「兵分多路」搜尋抗擊新冠病毒的藥物
    瑞德西韋是美國吉利德科技公司研發的一款廣譜抗病毒藥,主要用於治療伊波拉出血熱和MERS等。此前相關研究已表明該藥對冠狀病毒的有效性,但尚未完成臨床試驗,也未獲批上市。基於「同情用藥」原則,美國研究人員對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者使用了瑞德西韋,患者症狀在一兩天內顯著改善,使這種藥物備受矚目。  洛匹那韋和利託那韋的聯合用藥也屬於「老藥新用」。
  • Cell: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截至目前(9月15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925萬例,死亡人數達93萬。這些數字每天都會更新,而且預計還會進一步增加。儘管在SARS-CoV-2蛋白的結構闡明方面取得了最新進展,但完整病毒的詳細結構仍有待揭示。
  • 農藥標靶肌球蛋白3D結構首次繪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受制於研究手段的不足,目前探明的殺菌劑作用的分子靶標或受體蛋白只有20多種,其中具有重要研發利用價值的殺菌劑分子靶標更是屈指可數。此前,科學家一直沒有在結構層面上闡明任何一個靶標蛋白與藥劑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致新型殺菌劑創製的盲目性大,周期越來越長,成本越來越高,而且難以解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研製出能精確識別「敵友」的智能殺菌手段?
  • 美科學家繪製新冠病毒S蛋白高清結構圖,已發送給中國團隊|鈦快訊
    of Health)的科研人員,在新冠病毒疫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利用冷凍電鏡(cryo-EM)技術,揭示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三聚體的高清結構,建了S蛋白的3D原子尺度結構圖。本論文通訊作者,UT奧斯汀分校分子生物學副教授傑森·麥克萊倫(Jason S.McLellan)博士對鈦媒體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將有助於開發疫苗、抗體和小分子抗病毒藥物。他強調,其團隊已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發送了該結構圖片,包括中國的許多團體,這將有助於中國疫苗的研發。
  • 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到底多牛
    9月20日,科技日報記者前往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賽研究組,試圖一探究竟。  給整個病毒做「CT」 從裡到外看得清清楚楚  9月15日,《細胞》在線發表李賽團隊與李蘭娟院士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的分子結構》,他們通過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把新冠病毒看了個清清楚楚。
  • 西湖大學: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劫持」人體ACE2蛋白入侵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再次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感染新冠病毒後,除了肺部,肝腎也出現纖維化先兆
    報導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研究團隊對多種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形態與蛋白質組學進行系統比較研究,發現了多個肺部蛋白出現改變,包括與病毒增殖相關、參與肺纖維化病理過程及降解病毒限制因子的蛋白。蛋白組學同時顯示,肺部和脾臟表現出以免疫檢查點蛋白的上調及T細胞富集蛋白的下調為分子特徵的適應性免疫反應抑制,且脾臟的T,B等淋巴細胞減少也印證了該分子特徵。
  • 中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工作解析了鋅指抗病毒蛋白ZAP N端抗病毒主要功能域與富含CG二核苷酸的單鏈RNA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揭示了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單鏈RNA中CG二核苷酸、單獨鳥嘌呤核苷酸以及單獨胞嘧啶核苷酸的分子基礎。鋅指抗病毒蛋白ZAP最早由高光俠於2002年報導,是對於小鼠白血病病毒的複製具有抑制作用的一種宿主因子。
  • 結構生物學家之痛:愛滋、新冠等囊膜病毒,為何長相如此不同?
    圖源:李賽團隊 引 言 近期,清華大學李賽團隊利用冷凍電鏡解析了新冠病毒結構,為人們理解新冠病毒提供了直觀的認識。在下面的這篇文章中,李賽不僅介紹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研究,還解讀了新冠病毒所屬的囊膜病毒的結構研究。
  • 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到底有多...
    給整個病毒做「CT」從裡到外展示「最真顏」9月15日,《細胞》在線發表清華大學李賽團隊與李蘭娟院士團隊研究成果《新冠病毒的分子結構》,通過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把新冠病毒看了個「底兒掉」。千毒千面的病毒,哪些是最核心的特性呢?必須通過對病毒重構,將核心特徵凝結起來,最終繪製出新冠病毒「大眾臉」。 2300顆病毒的三維構像中,哪些刺突蛋白是極具代表性的?
  • 結構生物學家之痛:愛滋、新冠等囊膜病毒「罪犯」,為何長相如此不同?
    圖源:李賽團隊 引 言 近期,清華大學李賽團隊利用冷凍電鏡解析了新冠病毒結構,為人們理解新冠病毒提供了直觀的認識。在下面的這篇文章中,李賽不僅介紹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研究,還解讀了新冠病毒所屬的囊膜病毒的結構研究。
  • 科學家揭新冠病毒感染機制:比SARS感染力強4倍
    4月1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種重要的生物學機制,這種機制可能「幫助」新冠病毒感染人類並在全世界迅速傳播。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利用X射線結晶學繪製了一張該病毒的刺突蛋白及其在人體細胞上的相應夥伴——已知為ACE-2受體——的原子級3D圖譜。報導稱,當病毒遇到人體細胞時,其表面的刺突蛋白會纏住ACE-2受體,如果細胞擁有這樣的受體的話,就使病毒得以進入細胞並進行複製。
  • ...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病亡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發生改變
    此項研究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新冠逝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
  • 生物物理所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工作解析了鋅指抗病毒蛋白ZAP N端抗病毒主要功能域與富含CG二核苷酸的單鏈RNA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揭示了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單鏈RNA中CG二核苷酸、單獨鳥嘌呤核苷酸以及單獨胞嘧啶核苷酸的分子基礎。鋅指抗病毒蛋白ZAP最早由高光俠於2002年報導,是對於小鼠白血病病毒的複製具有抑制作用的一種宿主因子。
  • 新冠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圖譜揭示藥物再利用的靶點
    新冠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圖譜揭示藥物再利用的靶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 13:19:33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Nevan J. Krogan、Brian K. Shoichet、Kevan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