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努力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

職業院校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是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的途徑,其中「課程育人」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如何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產生協同育人效應,是我們每一位職教工作者都應該深入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學校領導對課程思政的重視度有待提高。部分學校還沒有建立較為完善的推進課程思政的相關保障措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如何與其他各類課程教師協同提升課程思政效果的機制也不健全。

二是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還需提升。部分教師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方案設計的能力不足,能有效結合課程內容特點選擇合適的思政載體、做到與課程內容有機融合的能力欠缺。

三是課程質量評價體系有待完善。部分學校教務部門在推進課程建設時,在建立課程質量標準和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時,沒有明確將課程思政目標達成度納入課程授課質量評價體系。

落實好三個舉措

一是加強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學校應建立推進課程思政的相關保障措施,出臺政策整體推進「三教」改革,完善課程思政激勵機制,整體提升學校教學改革的動力,同時,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其他各類課程教師協同思政的機制,並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定期深入各類課程教學團隊,結合課程知識點挖掘思政元素和選擇思政載體。

二是強化教師專業能力培訓。不僅要重塑教師的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觀,要求教師做學生成才的引路人、守望人,有「立德樹人我責任、教書育人我奉獻、學生成才我驕傲」的高尚情懷,還要全面強化教師對課程思政重要性的認識,提升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做到既是「工匠」之師,也是鑄就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既能用嫻熟的專業術語傳遞知識和文化,又能用「思政語言」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是修訂課程質量評價體系。學校教務部門在推進課程建設中,應在制定課程質量標準和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時,明確做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政目標並重。

教師可參考的六個步驟

一是依據教育部頒布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行業企業制定的職業能力評價標準,以及本專業開發的「崗位(群)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分析表」,深度挖掘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要求。二是深入分析當前職業院校學生的現實狀況,大力加強心理健康、身體素質、中國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教育,引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三是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深刻理解和領會「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的內涵要求。四是從上述三方面中梳理課程思政元素,明確思政目標,並制定包含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政目標的課程標準。五是依據課程標準,深度挖掘知識點、能力點所蘊藏的思政元素,並有機地將思政元素融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開發課程教學大綱,切實做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政目標有機融合。六是撰寫課程授課計劃,並進行課程思政的教案設計。

(作者單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17日第10版 

相關焦點

  •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前提、反思和路徑
    在教書育人中真正實現思政課程的全面、立體教育,要求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手段和呈現方式具有鮮明的學科特徵。當下的青年學生更傾向於在專業訓練過程中、在專業能力養成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專業素質提升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說,要吸引廣大學生,思政課程就要激發起學生的內在需求。明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內涵。
  •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
    目前高校在「課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代表性的課程,但在整體設計、路徑與載體、效果評價、保障機制等方面的規範建設和制度支撐相對薄弱,導致教學改革動力不足,教師教學效果良莠不齊,學生對課程的認同度和獲得感不均。本文通過分析「課程思政」面臨的關鍵問題,介紹成功經驗和做法,探尋課程建設的基本規律和解決路徑,對於全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具有現實意義。
  • 農科特色通識教育課程思政的內容與路徑
    南京農業大學將通識教育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載體,通過構建和完善農科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拓展課程思政的內容與路徑。將文化素質教育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2019年6月,新農科建設安吉研討會在浙江省安吉縣召開,會議發布了《安吉共識》。
  • 河海大學實施「五大工程」構建高質量課程思政體系
    河海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教育部關於課程思政建設的部署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課程思政建設「五大工程」,加強統籌設計,注重分類指導,深化教學改革,實施專題培訓,開展成效評價,著力構建高質量課程思政體系,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實施體系設計工程。
  • 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
    課程思政是「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工程。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必須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全員參與;主動建好課程建設「主戰場」,推動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全方位融合;牢牢把握課堂教學「主渠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貫穿。
  • 中南大學自動化類專業全面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紅網時刻9月11日訊(通訊員 陳瑤 記者 劉力)9月10日,中南大學自動化類專業全面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啟動儀式在學校本部科教南樓一會議室隆重舉行。中南大學在全國率先開啟了自動化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全體專業課教師參與到課程思政模式下的教學工作中來,將課程思政全過程融入課堂教學,將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貫穿於學科體系,專業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之中,實現了課程思政全覆蓋。自動化學院黨委書記王一軍就學院自動化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建設過程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做了簡要介紹。
  •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依託校本資源 探索特色課程思政路徑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依託校本資源 探索特色課程思政路徑 2019年03月29日 12:17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9年3月28日 作者:朱小峰 字號 內容摘要:作為一所百年商科教育名校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打造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特色陳志國 陳燦芬 劉鑫 汪力 謝柳 教育近年來,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形成「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打造以課程思政為引領的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特色,解決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兩張皮」問題,滿足了社會對應用型工科人才的需求。
  • 外語課程思政(五)| 嶽曼曼、劉正光:混合式教學契合外語課程思政:理念與路徑
    摘  要:混合式教學不能理解為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簡單相加,否則會誤以為混合式教學悖離了課程思政的內涵。混合式教學反映出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對能力、人格、品性、情操的培養與教育都是高度一致與重視的。混合式教學在育人理念、育人目標、育人環境、育人路徑等宏觀層面與課程思政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與高度統一性。
  • 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思政如何實施
    文件不僅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而且對各級各類學校實施課程思政提出了要求。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培養數以億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更要增強實施課程思政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筆者認為,課程思政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實踐。理念先行,實踐緊隨,知行合一。
  • 商學院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曹蓮娜)為深入貫徹《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精神,全面落實《南開大學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近日,商學院在學院報告廳召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推動會,面向全體教職工宣講《南開大學商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紮實推進具有南開商科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
  • 【專家觀點】混合式教學契合外語課程思政:理念與路徑
    混合式教學在育人理念、育人目標、育人環境、育人路徑等宏觀層面與課程思政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與高度統一性。「混合式教學」和「課程思政」在教育部近來的人才培養相關文件裡經常出現,已經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 教學研究| 混合式教學契合外語課程思政:理念與路徑
    混合式教學不能理解為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簡單相加,否則會誤以為混合式教學悖離了課程思政的內涵。混合式教學反映出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對能力、人格、品性、情操的培養與教育都是高度一致與重視的。混合式教學在育人理念、育人目標、育人環境、育人路徑等宏觀層面與課程思政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與高度統一性。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重複性、碎片化和功利性等問題[6]。如何在專業內對課程思政建設的方向、內容、路徑、資源和平臺等進行系統梳理和規劃設計,圍繞專業核心素養優化課程思政結構體系,體現專業培養特色,值得深思。將立德樹人融入專業教育和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課程思政建設將是一個長期過程。
  • 課程思政的關鍵是「思」
    做好課程思政,各類課程教師不是簡單地把思政理論課的知識內容疊加到其他各類課程教學中,而是要牢記「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辦學路徑,確保課程標準在制訂、執行和修訂過程中,能夠回答和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使各門課都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引導當代青年學生認識國情,善於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勞動模範和工匠大師身上感受道德風範的力量。
  • 論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幾個基本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
    對於課程思政這一新生事物,著力探討其「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怎麼看」等基本問題,有利於逐步廓清課程思政的內涵與緣起緣由以及建設路徑與評價,不斷深化對課程思政特點和規律的把握和運用,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 宿州學院:主題黨日搭平臺 探索「課程思政」新路徑
    本報訊 為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推進「三全育人」試點工作,12月4日,宿州學院依託文學與傳媒學院三個教研室暨教師黨支部開展「課程育人」微課錄製暨教學觀摩活動,主題黨日搭平臺,探索「課程思政」新路徑。
  • 以專業精準育人強化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路徑創新
    一、專業教學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實踐原則  高校專業課程思政立足於專業學科教學,是將思政教育學科化,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學科教學的融合,從而實現協同育人。傳統的思政教育是將教學獨立化,一般偏向於引導學生的思政理論學習,這種思政教育效果並不明顯,學生對於思政教育理論教學效果也並不十分滿意。
  • 東北大學召開課程思政培訓研討會(第一期)
    東北大學在主樓822室召開課程思政培訓研討會(第一期),學校黨委副書記張國臣出席會議。東北大學100門課程思政校級示範課程、60門課程思政校級培育課程授課教師和10個課程思政校級示範專業、5個課程思政校級培育專業負責人參加會議。學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有關負責人主持會議。
  •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以課程思政為載體,探索思政要素融入人才培養的價值維度與有效路徑,就是把思政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的整個培養過程當中,將教書育人的內涵在課堂主渠道上得以落實,讓所有課堂都有思政的味道,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