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是「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工程。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必須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全員參與;主動建好課程建設「主戰場」,推動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全方位融合;牢牢把握課堂教學「主渠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貫穿。
健全課程思政隊伍體系,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提升教師育人意識和能力上同向同行。教師隊伍是育人主體,既是課程思政建設的組織者、管理者,也是具體的實施者,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專業課教師、黨政幹部等人員。一方面要配齊建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職輔導員隊伍。教育部頒布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的職責要求、配備選聘、培養培訓等提出了明確要求。高校要嚴格按照1∶350和1∶200的師生比配齊建強。另一方面要持續提升教師隊伍的思政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注重培養塑造教師隊伍特別是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責任意識,堅持不懈淬鍊提升思政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對教師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評價機制,努力讓所有教師都履行好育人的職責,讓所有課程都發揮育人的功能、上出「思政的味道」。
健全課程思政任務體系,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解決「兩張皮」的難題上同向同行。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要求青年學生要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在建立健全課程思政任務體系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正確認識」的根本任務,堅持以課程建設為重點,堅定不移地落實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3種課程類型的重點任務以及7大類專業課程的具體建設目標,牢牢把握課程思政建設的政治導向,充分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厚植青年學生家國情懷為主線,把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融合,一體推進「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在課程建設中全過程貫穿,努力讓每一個學科專業、每一位專業課教師都能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抓出亮點、闖出特色、幹出成效,形成協同育人效應,從根源上有效破解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的難題。
健全課程思政實踐體系,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育人載體和方法路徑上同向同行。課程思政的落地落實要依靠嚴謹科學的實踐載體來實現,要把思政育人元素深度融入課堂教學實踐全過程,真正讓課程思政的目標要求嚴起來、教學體系強起來、內容供給實起來、手段方法活起來。一要在抓好課堂教學管理上下功夫,根據課程思政建設的任務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課堂教學管理規定,將思政教育內容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貫穿於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論文各環節。二要在健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機制上下功夫,將思政教育元素深入融入第二課堂,貫徹落實「五育並舉」,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實習實訓活動,拓展課程思政的載體,用生動的實踐向學生深刻詮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三要在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上下功夫,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書育人、學生成長規律,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改革創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和學業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內生動力,讓課堂教學回歸育人本位,更好地落實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服務發展的思政工作質量觀。
健全課程思政保障體系,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育人的體制機制建設上同向同行。課程思政保障體系涉及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組織領導機制、政策激勵機制和實施效果評估反饋等。一要完善組織領導機制。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領導,健全工作機制,不僅要建立學校、院系、教研室的三級聯動機制,還要將領導責任機制延伸至各基層黨組織特別是各教師黨支部,切實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務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聯動、院系推進落實又各具鮮明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格局。二要完善政策激勵機制。突出課程思政建設成效導向,在教學成果、教學名師等各類成果的遴選推薦、表彰獎勵中加大力度。大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指導其他專業課程建設,推動各學科專業相互學習借鑑、合理交叉融合,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認知度和認同感。三要完善質量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質量評價指揮棒的作用,堅持把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作為二級院系教學績效考核、綜合績效考核和教師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評獎等的重要指標內容,建立健全多維度、全方位的質量評價體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的長效機制與實施路徑研究」(19BKS14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師範大學黨委辦公室/督查督辦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