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

2020-12-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課程思政是「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工程。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必須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全員參與;主動建好課程建設「主戰場」,推動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全方位融合;牢牢把握課堂教學「主渠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貫穿。

  健全課程思政隊伍體系,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提升教師育人意識和能力上同向同行。教師隊伍是育人主體,既是課程思政建設的組織者、管理者,也是具體的實施者,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專業課教師、黨政幹部等人員。一方面要配齊建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職輔導員隊伍。教育部頒布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的職責要求、配備選聘、培養培訓等提出了明確要求。高校要嚴格按照1∶350和1∶200的師生比配齊建強。另一方面要持續提升教師隊伍的思政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注重培養塑造教師隊伍特別是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責任意識,堅持不懈淬鍊提升思政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對教師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評價機制,努力讓所有教師都履行好育人的職責,讓所有課程都發揮育人的功能、上出「思政的味道」。

  健全課程思政任務體系,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解決「兩張皮」的難題上同向同行。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要求青年學生要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在建立健全課程思政任務體系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正確認識」的根本任務,堅持以課程建設為重點,堅定不移地落實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3種課程類型的重點任務以及7大類專業課程的具體建設目標,牢牢把握課程思政建設的政治導向,充分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厚植青年學生家國情懷為主線,把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融合,一體推進「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在課程建設中全過程貫穿,努力讓每一個學科專業、每一位專業課教師都能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抓出亮點、闖出特色、幹出成效,形成協同育人效應,從根源上有效破解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的難題。

  健全課程思政實踐體系,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育人載體和方法路徑上同向同行。課程思政的落地落實要依靠嚴謹科學的實踐載體來實現,要把思政育人元素深度融入課堂教學實踐全過程,真正讓課程思政的目標要求嚴起來、教學體系強起來、內容供給實起來、手段方法活起來。一要在抓好課堂教學管理上下功夫,根據課程思政建設的任務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課堂教學管理規定,將思政教育內容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貫穿於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論文各環節。二要在健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機制上下功夫,將思政教育元素深入融入第二課堂,貫徹落實「五育並舉」,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實習實訓活動,拓展課程思政的載體,用生動的實踐向學生深刻詮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三要在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上下功夫,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書育人、學生成長規律,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改革創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和學業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內生動力,讓課堂教學回歸育人本位,更好地落實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服務發展的思政工作質量觀。

  健全課程思政保障體系,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育人的體制機制建設上同向同行。課程思政保障體系涉及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組織領導機制、政策激勵機制和實施效果評估反饋等。一要完善組織領導機制。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領導,健全工作機制,不僅要建立學校、院系、教研室的三級聯動機制,還要將領導責任機制延伸至各基層黨組織特別是各教師黨支部,切實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務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聯動、院系推進落實又各具鮮明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格局。二要完善政策激勵機制。突出課程思政建設成效導向,在教學成果、教學名師等各類成果的遴選推薦、表彰獎勵中加大力度。大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指導其他專業課程建設,推動各學科專業相互學習借鑑、合理交叉融合,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認知度和認同感。三要完善質量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質量評價指揮棒的作用,堅持把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作為二級院系教學績效考核、綜合績效考核和教師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評獎等的重要指標內容,建立健全多維度、全方位的質量評價體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的長效機制與實施路徑研究」(19BKS14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師範大學黨委辦公室/督查督辦辦公室)

 

相關焦點

  •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前提、反思和路徑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是指:一方面,思政課程向各類課程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吸收深厚的人文底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另一方面,各類課程向思政課程學習,不斷挖掘各類課程當中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這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才能同頻共振,共同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協同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
    協同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 課程思政 | 網上教學不忘育人初心!復旦大學課程思政與抗疫同向同行!
    輸近日,教育部發布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政會後,復旦大學立即啟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程,目前已構築起以思政課程為核心,以中國系列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為支撐,以專業課程為輻射的課程體系,形成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目前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已覆蓋所有院系,示範專業已覆蓋所有哲學社會科學院系,並向理工科院系持續延伸。
  • 深挖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江西工程學院推動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怎樣將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專業內容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人工智慧學院黃衛星老師在講授《工程力學》課程時,將愛國情懷貫穿到課堂教學全過程。
  • 「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構建高校思政工作體系,緊緊抓住高校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課程育人】應用物理系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近年來,電信學院應用物理系通過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探索實踐課程育人。
  •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印發 把課程思政從課程要求轉化...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並於6月8日組織召開「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幹什麼、怎麼幹、誰來幹」進行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整體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
  • 「以體育人」專題研討 推動體育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高春燕)為深入有效推動好體育課程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切實解決好體育部在主題教育期間梳理出來的重點、難點問題,近日,體育部召開了「以體育人」專題研討會。體育部黨政班子成員、各課程專項組組長、部分教師代表及主題教育學校第四指導組成員出席了本次會議。
  • 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
    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努力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職業院校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是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的途徑,其中「課程育人」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如何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產生協同育人效應,是我們每一位職教工作者都應該深入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 「思政講理」充分發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效應
    高校思政工作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育人育才的關鍵舉措,廣泛涵育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之中。新時代構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凝聚強大育人合力,必須全面系統建設思政鑄魂工程,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課程主抓手作用,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 我校召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工作會議
    1月15日上午,我校在五四路校區主樓304報告廳召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工作會議。學校領導郭健、楊立海、申世剛、倪志宇、孟慶瑜出席會議。會議採用視頻形式,在302報告廳、綜合樓401和402智慧教室分別設置了分會場。會議由黨委常委、副校長孟慶瑜主持。
  •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其中包括「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這是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以來,對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的再次強調。
  • 南京財經大學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南京財經大學加強頂層設計,搭建培養平臺,落實各項保障機制,形成「院院出精品、門門顯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和特色鮮明的南財課程思政建設經驗。加強頂層設計,健全課程思政體系。
  •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
    這是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以來,對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的再次強調。二、從教育教學的直接目的來說,是要通過課堂和課程這個主渠道,探索和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種途徑與方式,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從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來說,是要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效應。最終要達到的總目標,就是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  立德樹人是一個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立德樹人要以德為先,德才結合,德育和智育並重。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近年來,實施課程思政逐步從部分高校在「點」上的探索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識。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理論工作者有必要從學理上明晰「課程思政是什麼?課程思政為什麼?課程思政怎麼幹?」這三個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
  • 全面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暨第八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開幕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印發的相關文件精神,10月27日下午,中華女子學院全面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暨第八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在教圖樓一層報告廳開幕。
  • 電信學院應用物理系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近日,電信學院應用物理系組織「課程思政」專題教研,系黨支部書記王鵬主持研討活動。  研討過程中,老師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踴躍發言,探討如何將日常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有機融合,交流課程育人、教書育人的體會和做法。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另一方面,正如思政教育不能只是思政課的事一樣,課程思政也離不開專業思政。課程思政離不開專業思政的方向引領,專業思政也離不開課程思政的基礎支撐,二者之間存在天然的耦合基礎;在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頻共振上,二者存在相同的耦合目標;在三全育人和隱性育人過程中,二者存在相同的耦合功能。專業思政是深化課程思政、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形成一體化育人體制機制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客觀要求。
  • 論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幾個基本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
    對於課程思政這一新生事物,著力探討其「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怎麼看」等基本問題,有利於逐步廓清課程思政的內涵與緣起緣由以及建設路徑與評價,不斷深化對課程思政特點和規律的把握和運用,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 「新時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高端論壇在穗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李永傑)11月7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高校思政課區域協同創新中心、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主辦的「新時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高端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來自國內2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與會,並圍繞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相關問題進了深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