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
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既指出了思政理論課發展的重點之所在,同時也指明了大學各類課程和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建設的根本方向。
堅守「德育為先」,發揮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需要我們進一步強化「立德樹人」的目標,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作為一線教師,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把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四個正確認識」作為工作目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多探究,多實踐,多了解學生;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多研教,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師德學養上下狠功夫,要明道、信道,擔負起責任,做到四個「堅持統一」。
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思政課的課堂教學,目前在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需要及時深化推進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需要進一步聯繫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聯繫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把現實生活中大量實際而生動的東西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宏觀論述和微觀剖析相結合,使教學豐富多彩;需要把最前沿、最新穎、最精彩、最有說服力的觀點和實例充實到講課之中,善於勾勒歷史畫卷,達到氣勢如虹,跌宕起伏,能將慷慨激昂、悲憤低沉、輕鬆歡快、愛憎分明的感情色彩融入教學之中,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需要把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結合,把傳統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起來。
堅定「德智並重」,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育人的重要職責
習近平總書記說:「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同樣負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責。既要推進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同時要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工作,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
要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的育人職責。一方面,要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闡釋,特別是要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教材體系、話語體系和評價體系的建設,克服目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中往往存在的借鑑西方的理論較多、反映中國實踐的理論較少的缺陷,引導大學生真學、真信、真懂、真用,做到入眼、入耳、入腦、入心,努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另一方面,要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強對中青年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引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師堅持「德智並進」的原則,把哲學社會科學的智性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統一,並行推進,確保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和學術交流活動的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德業融合」,挖掘高校其他各類課程育人的隱性資源
高校任何一門課程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資源,大學的專業課也應潤物細無聲地成風化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關鍵在於秉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主動轉變思路,開啟「課程思政」建設,促進包括通識課、專業課在內的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挖掘和充實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
要發掘高校其他課程的育人資源,一方面,需要加強專業課教師政治素養,提升專業課教師人格魅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使教師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凸顯,專業教師的政治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政治方向。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重要位置。優秀專業課教師的言談舉止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鮮活教材,教師的感召力本身就是先進的德育教育方式;同時,和諧的師生關係更會產生強大的引領作用,德育教育往往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要重視發揮其他專業課的育人功能,立足學科優勢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思政資源,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專業課中很多的概念和理論都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這些與知識點相結合的人生哲理能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對自己人生多一些思考。專業課教學走向美學化的主旨正在於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優勢,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範式,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 (執筆:劉新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