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顧之川:《漢語拼音方案》與中小學語文教學

2021-02-07 語言文字報

我國曾長期遭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侵略,新中國成立伊始,經濟落後,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當時,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的建設,都離不開現代科學文化,離不開大批專業人才。郭沫若在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幹部大會上作的《在春天搶著來播種》(1950)報告中說:「佔全國領導地位的《人民日報》每天只銷九萬份,這說明了很大的一個問題:第一是文盲多,第二是文字困難,很值得我們考慮。」

為了儘快建設獨立、統一、富強的現代民族國家,需要一大批適用的高中級建設人才,要培養能夠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的「又紅又專」的人才,首要的就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發展教育,掃除文盲。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下,學習語文,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不僅是每個公民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政治的需要。文字改革、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成為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三大政治任務。

1954年10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批准設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為國務院的直屬機構之一。12月23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宣告成立。毛澤東提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吳玉章在報告中提出:「擬出拼音文字的初步方案,開展群眾性的討論,同時進行廣泛的實驗。」1955年1月8日討論通過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組織大綱(草案)》和各業務部門主任、副主任名單,拼音方案部主任為吳玉章,副主任為胡愈之。2月21日,拼音方案委員會成立,吳玉章、胡愈之、韋愨、丁西林、林漢達、羅常培、陸志韋、黎錦熙、王力、倪海曙、葉籟士為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後又增加周有光、呂叔湘,共13位)。

如何給漢字標註讀音,曾是困擾中國人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老大難」問題。古人曾用「直音」「讀若」「反切」等方法,都沒能很好地解決。近代仁人志士也曾發起過「切音字運動」「國語運動」「拉丁字運動」「拼音字運動」,設計過「新字」「國語羅馬字」「拉丁字母」等,其中以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推行的「注音字母」影響最大,至今我國臺灣地區仍在使用,《新華字典》也一直採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同時注音的方法。《人民日報》1957年12月11日社論《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和漢語拼音方案》指出:「當前的文字改革工作包含三項主要的任務:一是簡化漢字,就是簡化漢字的筆畫和字數,以便利教學漢字和應用漢字;二是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以逐漸統一漢民族的共同語言;三是制定和推行一套拼音字母,為漢字注音和幫助教學普通話,即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指出:「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幫助學習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工具,應該首先在師範、中、小學校進行教學,積累教學經驗,同時在出版等方面逐步推行,並且在實踐過程中繼續求得方案的進一步完善。」為了貫徹落實中央指示,教育部先後發布《關於在中小學和各級師範學校教學拼音字母的通知》(1958)、《關於加強學校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教學的通知》(1978)。與「注音字母」相比,《漢語拼音方案》更科學,更完備,也更有利於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國際標準化組織於1982年正式承認《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漢語拼音方案》吸收了近代語音學音素分析的方法,能夠準確地標註漢字讀音,拼寫漢語,既符合漢語漢字的特點,又符合國際化的原則,因而它不僅是我國法定的語言文字拼寫和注音工具,是幫助中小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當然也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之初的使命,是「要保證高速度地大量地掃除文盲,要能確實有助於縮短業餘教育年限並真有把握地縮短中小學教學年限」,主要任務是「利用漢語拼音字母,跟漢字結合,跟普通話結合,把一切通俗書刊(主要是技術書和學習文件)和小學階段的各科教材(主要是語文科),三結合地、雙軌制地和『一條龍』地革新其面貌」。當時的現實是,許多人已經習慣了注音字母,不願再多學一套拼寫方法,漢語拼音教學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為此,周有光發表《革新漢語拼音教學法》(1961)一文,提出「革新漢語拼音教學法是提高漢語拼音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提高師資水平、要提高學生水平,都要研究革新漢語拼音教學法」,基本要求是「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的新規定,放棄注音字母的舊習慣,增進教學效能,提高教學質量」。 對於一線語文教師創造的音素拼讀法、字母呼讀法、整體認讀法,一一進行分析比較,指出各自的優缺點。指出「漢語拼音教學法是一個新的課題,它要在革新的過程中發展起來。讓我們大家來客觀地加以研究,使它最後能夠擺脫不合要求的舊習慣,充分體現漢語拼音文字的新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周先生是《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者之一,但他能夠客觀辯證地看待注音字母,表現了學者應有的科學與嚴謹。一方面,他充分肯定注音字母的歷史性貢獻:「教師們利用舊的注音字母的知識和習慣,進行了新的拼音字母的教育。如果沒有四十年來的注音字母的教育,近三年來拼音字母的推行也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另一方面,又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漢語拼音方案:「客觀形勢要求我們揚棄舊的,發展新的。舊的注音字母的知識和習慣不是無用處的,可是其中有好些已經不適合今天的要求,甚至已經從幫助推廣的因素變成障礙提高的因素了。新的教學法應當是充分體現漢語拼音方案特點的教學法,而不是處處遷就注音字母習慣的教學法。」小學生走進學校,無不希望能夠儘快學會看書,能夠儘快學會把自己的話寫出來。拼音能夠配合學漢字、促進學漢字,提高學漢字的效率;利用拼音識字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習普通話,也有利於語文教學上的正音教學,方言語音和普通話語音對應,古今音異同的辨析,韻文的韻律、平仄、押韻等的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方案》是如何誕生的
    經過3年研製,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 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批准了《漢語拼音方案》。關於漢語拼音的用途,1958年2月3日,時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的吳玉章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所做的報告中,講了以下七點:(1)用來給漢字注音,以提高教學漢字的效率;(2)用來幫助教學普通話;(3)用來作為我國少數民 族創造文字的共同基礎;(4)用來解決人名、地名和 科技術語的翻譯問題;(5)可以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
  • 關於在初等教育階段滿足漢語拼音教學需要的上中下遊問題與思考
    現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 語文觀察 | 漢語拼音,展翅飛翔吧!
    新加坡小學華文新課本中「分詞連寫」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在「學習口語交際和口語表達」時,「漢語拼音標在漢字之上,漢語拼音與漢字都分詞連寫,以利於口語的學習」;二是在「學習識字、寫字和閱讀」時,「漢字在漢語拼音之上,漢語拼音分詞連寫,以利於讀寫的學習」。周有光先生早就說過:「分詞要從拼音做起,還要提倡書面語口語化。
  • 「漢語拼音教學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漢語拼音教學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2008-10-24   10月24日-26日,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基礎教育二司及孔子學院總部聯合在京舉辦「漢語拼音教學國際研討會」,紀念《漢語拼音方案
  • 小學語文:一年級漢語拼音分類練習,教學拼音的最佳練習方式法!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報告告訴我們,一年級小同學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鐘左右,這個時間段需要家長在家指導孩子學習時,需要遵循小同學的心理特點,採取各種有效方法,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拼音教學中。接下來,大熊將整理好的,小學語文:一年級漢語拼音分類練習,教學拼音的最佳練習方式法!分享出來,小同學記得練一練,對學習拼音好處很大!以上就是,小學語文:一年級漢語拼音分類練習,教學拼音的最佳練習方式法!
  • 「《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400多年前,隨著西學東漸,許多種外國人為學習漢語而制定的拼音方案陸續問世。其中義大利人利瑪竇的《西字奇蹟》和法國人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是最早的兩種。近100多年來應用範圍甚廣的是英國人制定的威妥瑪式拼音和主要用於地名拼寫的郵政式拼音。但是這些拼音方案都是為外國人服務的,既沒有統一的語音標準,也不求與漢語漢字讀音對應的準確性。
  •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新聞背景資料
    審訂委員會成立以後,召開五次會議,多次商討,並邀請在京的語言、教育、文藝、新聞、出版、科技、翻譯各界以及部隊和人民團體的代表178人舉行座談,同時向京外39個城市的100位語文工作者書面徵求意見。  ◆1957年10月,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提出《漢語拼音方案修正草案》,10月25日,政協全國常委會擴大會議同意這一《修正草案》。
  • 【教育】淺談小學漢語拼音教學
    武都區洛塘學區西支小學楊雙興  一、漢語拼音的概念  漢語拼音從1958年進入小學語文課本以來,一直受到高度重視,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漢語拼音方案1955-1957年由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訂。
  • 新·起點5|《漢語拼音方案》是如何誕生的
    經過3年研製,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 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批准了《漢語拼音方案》。、地名和 科技術語的翻譯問題;(5)可以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以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6)可以解決編索引的問題;(7)語文工作者可以用拼音方案來繼續進行有關漢字拼音化的各項研究和實驗工作。
  • 教育部介紹《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紀念活動等
    比如說識字,在中小學的漢語拼音教學裡面,在小學生學習漢字漢語的過程裡,漢語拼音還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到今天,漢語拼音的應用已經有了更加廣闊的領域。正像我們剛才講的,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很多漢字輸入的辦法都是採用漢語拼音。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50年以來,我們的拼音教學的經驗總結,以及如何更加重視漢語拼音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可能是值得我們現在進行認真總結的。這是第一方面。
  • 一年級語文上冊:漢語拼音專項訓練匯總
    學好漢語拼音很重要,因為漢語du拼音是學習語文的有效工具。學會漢語拼音就能自己認讀語文課本和課外注音讀本中的生字,並流暢地讀下來,從書中知道很多道理;漢語拼音還可以糾正方音、土語,幫你學好普通話;如果你喜歡電腦,還可以用拼音輸入法打出漢字,既快又準確;學好拼音才能學會查字典,會查字典了,你學習上的各種困難就不難克服了。怎樣才能學好漢語拼音呢?
  • 備課丨小學語文教材中拼音知識的選擇
    自從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正式頒布以來,拼音就成為基礎教育階段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雖然拼音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佔比重與閱讀、習作等不可相提並論,但是始終擁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低年級,拼音始終是最核心的學習任務之一。 那麼小學語文教材中拼音知識的選擇需要遵循哪 些原則?
  • 馮志偉|《漢語拼音方案》之前的拼音探索
    《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已經60年了,現在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拼寫漢語普通話的國家規範和國際標準。《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國人民探索漢字注音方法的重要成績(馮志偉,1997)。為了給古老的漢字注音,我國人民經歷了長期的探索,從唐朝末年守溫的三十字母開始,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本文中,讓我們回顧一下《漢語拼音方案》之前拼音探索的艱苦過程。
  • 「省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專題研討線上教研活動」在山東省實驗小學舉行
    ,提升漢語拼音教學質量,夯實學生語文學習根基,9月16日上午,由山東省教科院主辦,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承辦,歷下區教體局教學研究中心和山東省實驗小學協辦的「山東省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專題研討線上教研活動」在省實驗小學舉行,菏澤鄆城縣張營鎮麗媛小學師生通過直播平臺同步參與。
  • 關於當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報告
    到1957年年底為止,全國受過普通話語音訓練的中小學和師範學校教師已有七十二萬一千六百人。從廣播中學習過普通話和拼音字母的人已經有好幾百萬。從1956年秋季起,全國小學一年級開始教學普通話,中學和師範學校學生也在漢語課中學習了普通話。從許多方言區教學的結果看來,成績是巨大的,困難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 拼音教學質量提升行動,就差你的意見了
    1958年2月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了《漢語拼音方案》,2000年10月 「《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拼寫和注音工具」和「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同時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拼音教學自1958年9月在全國小學課堂開展以來,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拼音教學也具體寫進了國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 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新華社記者王思北從小學語文的入門課,到字典辭書中的注音排序;從資料庫中檢索與管理信息,到運用拼音輸入法在網絡上溝通交流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教育部10日舉行了《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紀念座談會。
  • 關於召開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通知
    >  先生: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這是我國語文生活和文化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影響深遠。50年來,漢語拼音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幫助識字、掃盲、增強閱讀和寫作能力、學習普通話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漢語拼音也被用來編制各種代碼和進行排序、索引,並被國際標準化組織確定為用羅馬字母拼寫中文的國際標準,在中文信息處理、書報文獻檢索,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增進中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社會生活中和國際上的影響日益顯著。
  • 糾結的香港中小學語文教學
    在中國語文教學方面,香港教育局只制定中小學的語文課程指引,提出培養學生的原則、教學重點和應達到的標準。教育局也會要求各出版商送審其出版的課本和補充教材。但是,對各學校是否使用教科書、使用哪種教科書,教育局並無要求。
  •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著名學者胡適曾經說過:《西字奇蹟》,一個被我們遺棄了的上帝的禮物!漢語拉丁化、拼音化不是解放後開始的,也不是解放前開始的。是明朝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開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始創有系統的拉丁字母漢語拼音方案,叫做《西字奇蹟》,後來又有法國傳教士金尼閣、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等人創製的各種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利瑪竇於明萬曆十年(1582)來中國。直到1610年 5月11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