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曾長期遭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侵略,新中國成立伊始,經濟落後,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當時,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的建設,都離不開現代科學文化,離不開大批專業人才。郭沫若在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幹部大會上作的《在春天搶著來播種》(1950)報告中說:「佔全國領導地位的《人民日報》每天只銷九萬份,這說明了很大的一個問題:第一是文盲多,第二是文字困難,很值得我們考慮。」
為了儘快建設獨立、統一、富強的現代民族國家,需要一大批適用的高中級建設人才,要培養能夠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的「又紅又專」的人才,首要的就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發展教育,掃除文盲。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下,學習語文,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不僅是每個公民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政治的需要。文字改革、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成為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三大政治任務。
1954年10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批准設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為國務院的直屬機構之一。12月23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宣告成立。毛澤東提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吳玉章在報告中提出:「擬出拼音文字的初步方案,開展群眾性的討論,同時進行廣泛的實驗。」1955年1月8日討論通過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組織大綱(草案)》和各業務部門主任、副主任名單,拼音方案部主任為吳玉章,副主任為胡愈之。2月21日,拼音方案委員會成立,吳玉章、胡愈之、韋愨、丁西林、林漢達、羅常培、陸志韋、黎錦熙、王力、倪海曙、葉籟士為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後又增加周有光、呂叔湘,共13位)。
如何給漢字標註讀音,曾是困擾中國人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老大難」問題。古人曾用「直音」「讀若」「反切」等方法,都沒能很好地解決。近代仁人志士也曾發起過「切音字運動」「國語運動」「拉丁字運動」「拼音字運動」,設計過「新字」「國語羅馬字」「拉丁字母」等,其中以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推行的「注音字母」影響最大,至今我國臺灣地區仍在使用,《新華字典》也一直採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同時注音的方法。《人民日報》1957年12月11日社論《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和漢語拼音方案》指出:「當前的文字改革工作包含三項主要的任務:一是簡化漢字,就是簡化漢字的筆畫和字數,以便利教學漢字和應用漢字;二是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以逐漸統一漢民族的共同語言;三是制定和推行一套拼音字母,為漢字注音和幫助教學普通話,即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指出:「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幫助學習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工具,應該首先在師範、中、小學校進行教學,積累教學經驗,同時在出版等方面逐步推行,並且在實踐過程中繼續求得方案的進一步完善。」為了貫徹落實中央指示,教育部先後發布《關於在中小學和各級師範學校教學拼音字母的通知》(1958)、《關於加強學校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教學的通知》(1978)。與「注音字母」相比,《漢語拼音方案》更科學,更完備,也更有利於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國際標準化組織於1982年正式承認《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漢語拼音方案》吸收了近代語音學音素分析的方法,能夠準確地標註漢字讀音,拼寫漢語,既符合漢語漢字的特點,又符合國際化的原則,因而它不僅是我國法定的語言文字拼寫和注音工具,是幫助中小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當然也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之初的使命,是「要保證高速度地大量地掃除文盲,要能確實有助於縮短業餘教育年限並真有把握地縮短中小學教學年限」,主要任務是「利用漢語拼音字母,跟漢字結合,跟普通話結合,把一切通俗書刊(主要是技術書和學習文件)和小學階段的各科教材(主要是語文科),三結合地、雙軌制地和『一條龍』地革新其面貌」。當時的現實是,許多人已經習慣了注音字母,不願再多學一套拼寫方法,漢語拼音教學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為此,周有光發表《革新漢語拼音教學法》(1961)一文,提出「革新漢語拼音教學法是提高漢語拼音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提高師資水平、要提高學生水平,都要研究革新漢語拼音教學法」,基本要求是「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的新規定,放棄注音字母的舊習慣,增進教學效能,提高教學質量」。 對於一線語文教師創造的音素拼讀法、字母呼讀法、整體認讀法,一一進行分析比較,指出各自的優缺點。指出「漢語拼音教學法是一個新的課題,它要在革新的過程中發展起來。讓我們大家來客觀地加以研究,使它最後能夠擺脫不合要求的舊習慣,充分體現漢語拼音文字的新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周先生是《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者之一,但他能夠客觀辯證地看待注音字母,表現了學者應有的科學與嚴謹。一方面,他充分肯定注音字母的歷史性貢獻:「教師們利用舊的注音字母的知識和習慣,進行了新的拼音字母的教育。如果沒有四十年來的注音字母的教育,近三年來拼音字母的推行也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另一方面,又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漢語拼音方案:「客觀形勢要求我們揚棄舊的,發展新的。舊的注音字母的知識和習慣不是無用處的,可是其中有好些已經不適合今天的要求,甚至已經從幫助推廣的因素變成障礙提高的因素了。新的教學法應當是充分體現漢語拼音方案特點的教學法,而不是處處遷就注音字母習慣的教學法。」小學生走進學校,無不希望能夠儘快學會看書,能夠儘快學會把自己的話寫出來。拼音能夠配合學漢字、促進學漢字,提高學漢字的效率;利用拼音識字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習普通話,也有利於語文教學上的正音教學,方言語音和普通話語音對應,古今音異同的辨析,韻文的韻律、平仄、押韻等的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