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指私自收集用戶瀏覽器數據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自從小米發布MIUI 12版本系統更新之後,備受好評的一個功能更新就是隱私保護。MIUI 12中新增加了「匿名面具」功能,在用戶不想授予應用某個權限但是又想正常使用這個應用的時候,這個功能就顯得尤其實用;增加了詳細記錄應用的敏感行為、提醒用戶應用正在錄音/攝像/定位等的「照明彈」功能……

MIUI 12照明彈

總結來說就是,小米似乎通過MIUI 12系統更新,解決了很多用戶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候遇到的隱私問題。但是,根據福布斯的報導,網絡安全研究員Gabi Cirlig發現,他自己的Redmi Note 8手機會記錄下他日常使用手機的情況,並且會和手機設備信息打包發送到小米租用的伺服器當中。

福布斯的報導指出,發送至小米伺服器的用戶數據包括:使用預裝在設備上的小米瀏覽器時產生的訪問數據,如訪問過的網站,這些數據即便是在開啟了隱身模式之後,仍然會繼續傳送到小米伺服器上;用戶使用手機的數據,如打開了哪個文件夾、狀態欄以及設置頁面的數據,這些數據都被發送到新加坡和俄羅斯伺服器當中。

對於這種情況,小米方面的回應是,他們嚴格遵守當地有關用戶數據隱私問題的法律法規,收集瀏覽數據是匿名進行的,不會和特定用戶進行捆綁,並且他們表示數據收集是在經過用戶同意之後進行的,數據傳輸過程中都會進行加密。並且,小米否認了瀏覽器在設置為隱身模式之後仍然傳送用戶瀏覽數據的情況。

對於小米的回應,Gabi Cirlig發現,他可以通過解碼大量信息來快速查看從設備中竊取的信息,這些信息被隱藏起來很容易。並且要解碼這些加密數據,他只花了幾秒鐘時間。此外,Gabi Cirlig還錄製了視頻證明在隱身模式下數據是仍然被傳回伺服器的。

針對瀏覽器數據被收集的情況,小米已經於近日在Google Play上更新了Mint瀏覽器以及小米瀏覽器Pro等應用,新版本應用將允許用戶停止將其瀏覽數據發送到小米伺服器上。

相關焦點

  • 被指收集隱私後:小米更新了三款瀏覽器應用
    近日小米陷入了「收集用戶隱私」事件,緣由是美國網絡信息安全員宣稱他們已經發現小米手機瀏覽器會在後臺默默地收集用戶的瀏覽信息並打包發至遠在新加坡、義大利的海外伺服器,其中主要包括用戶訪問過的網址、歷史記錄等數據信息。
  • 小米瀏覽器隱私爭議——可能涉及多款手機及瀏覽器
    根據最新的《福布斯》報告,小米正在從其用戶中收集大量瀏覽數據。儘管小米的默認瀏覽器似乎記錄了用戶訪問的每個網站,但製造商表示這並沒有任何異常。當檢查Redmi Note 8上的Mi Browser時,網絡安全研究人員Gabi Cirlig發現,即使將其設置為私有或「隱身」模式,它仍在跟蹤許多用戶行為。根據Cirlig的說法,收集到的數據包括訪問過的網站,在小米新聞提要中查看的項目以及搜尋引擎查詢。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驚喜,不僅是小米上預裝的瀏覽器有問題。
  • 《福布斯》:小米手機瀏覽器存在漏洞,「無痕」模式依然洩露隱私
    來源:鳳凰網科技紅米Note8就預裝有能秘密收集用戶隱私信息的瀏覽器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日消息,《福布斯》刊文稱,研究人員發現小米手機預裝的瀏覽器會收集並分享用戶隱私信息。研究人員發現,該瀏覽器會跟蹤用戶幾乎全部上網行為,其中包括曾經訪問的網站、在谷歌網站上輸入的搜索關鍵字、手機信息流中的所有內容。《福布斯》稱,更糟糕的是,即使在「無痕」模式下,這款瀏覽器也會跟蹤用戶隱私信息。更值得關注的是,不僅是小米手機預裝的瀏覽器有問題。
  • 小米回應收集用戶隱私:簡訊惹的「禍」
    針對此前臺灣媒體報導的MIUI向北京伺服器回傳數據,涉及「收集用戶隱私」的問題,小米公司在其香港、臺灣官方Facebook發表聲明進行了回應。小米表示,未經用戶允許,不會主動上傳設計用戶隱私的個人資訊和資料。
  • 工信部下架8款APP:私自收集用戶隱私仍是重災區
    工信部下架8款APP工信部下架8款APP,此事件源自工信部在2020年7月24日向社會通報了58家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企業的名單,並要求這些APP在7月30日前完成整改。工信部自2019年12月以來一共通報了5批侵權APP名單,工信部將APP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所涉問題分為八大類,包括: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不給權限不讓用、帳號註銷難、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過度索取權限、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頻繁申請權限。其中,私自收集個人信息是出現最多的問題。隨著工信部下架8款APP,說明監管層對於私自收集用戶敏感信息的管制趨於嚴厲。
  • 小米回應收集用戶數據;臺積電漲薪,大學學歷員工月薪7700元;瑞幸CTO離職 | AI一周資訊
    據安全研究員 Gabi Cirlig 稱,他發現小米公司在其生產的手機上收集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包括用戶瀏覽器的記錄、曾打開過的資料、設置頁面、聽歌歷史等,這些數據被發送到小米在世界各地租用的伺服器上。即使開啟了Chrome的無痕模式,或是改用注重隱私的DuckDuckGo瀏覽器,都無法逃過數據追蹤。
  • 騰訊多款APP遭點名通報:騰訊新聞被指「欺騙誤導用戶下載APP」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騰訊旗下多款APP遭工信部點名通報:騰訊新聞被指「欺騙誤導用戶下載APP」 (記者 蘇暢)工信部今日通報2020年第七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騰訊旗下QQ瀏覽器和騰訊新聞等63款APP
  • 第三方Cookie遭瀏覽器廠商棄用 用戶數據爭奪戰或有新形態
    Cookie是指某些網站為了辨別用戶身份、進行會話信息(session)跟蹤而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通常經過加密的數據。Cookie的歷史與瀏覽器幾乎同樣長。1993年3月,美國網景公司的一個前僱員開發Cookie並申請了專利。 Cookie最初的目的是幫助用戶避免頻繁登錄同一網站時打開頁面過慢的問題。
  • 小米深陷「隱私安全」風波,雷軍:我攤牌了,數據是匿名的
    前兩天,美國《福布斯》發布文章聲稱有研究人員發現小米的瀏覽器在收集用戶數據,並將數據傳到了新加坡和俄羅斯的伺服器,而伺服器的域名是在北京註冊的。同時還提到這些伺服器中有一些來自阿里雲。而用戶付出的代價就是自己的隱私。隨後小米也進行了回應,表示福布斯的調查不實。因為小米會嚴格遵守並完全符合當地的用戶隱私問題的法律法規。不過小米方面也承認確實收集了用戶的隱私,但是這些數據都是匿名的,而且在收集這些信息之前,用戶已經同意這樣的做法。對於小米手機的種種信息,無法辨別這些信息都是誰的。而小米手機這些隱私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用戶的整體體驗。
  • 外媒稱紅米手機收集隱私,小米回應對該報導很失望
    其中包括了瀏覽器記錄、曾經打開過的文件資料、設置頁面與聽歌歷史等,這些隱私數據會被上傳,存儲在阿里巴巴伺服器,據稱小米租用該伺服器,小米官方沒解釋。對於小米官方聲明保護隱私、上傳數據為了優化用戶體驗,外媒援引研究者數據的質疑:即使用戶啟用無痕瀏覽模式,相關隱私數據也會被上傳,其它小米手機也一樣!
  • 小米手機港臺致歉:承認 「收集用戶隱私」
    8月11日消息,針對臺灣媒體此前報導的「部分用戶對MIUI中的『網絡簡訊』自動啟動後回傳個人隱私數據」問題,小米科技在其香港、臺灣Facebook主頁上已於昨日發布緊急聲明稱,「未經用戶允許,不會主動上傳涉及用戶私隱的個人信息和數據。
  • Chrome瀏覽器被指不尊重用戶刪除Google自家網站數據的請求
    如果你每次退出瀏覽器時都要求Chrome瀏覽器刪除所有Cookie和網站數據,那麼我們有理由期待這一政策適用於所有網站。
  • 能「變臉」的FaceApp被指私自獲取用戶圖片
    照片編輯工具FaceApp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但一些程序開發人員對其隱私條款提出擔憂,質疑該軟體私自上傳用戶其他照片,並濫用照片數據。據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17日報導,FaceApp是一款圖片編輯軟體,可以通過人工智慧(AI)識別,一鍵將照片中面無表情或憤怒的表情變成笑臉,還可以調整人物的化妝風格。
  • 工信部發布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 QQ瀏覽器在列
    鞭牛士BiaNews消息:今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七批)稱,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按照《關於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工信部信管〔2020〕164號)工作部署,我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
  • 關於小米瀏覽器主頁
    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公布,中國企業上榜129家企業,小米憑藉264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在世界500強第468位,成立時間只有9年的小米是目前最年輕的500強企業,小米糰隊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小米旗下的產品更是符合廣大機友們的需求,其中就有一款每部小米手機都裝有的小米瀏覽器,它的防劫持性很強
  • 品牌事件觀察:小米瀏覽器因屏蔽廣告被起訴,網友被反向「種草」
    原告發現,在被告開發、運營的「小米瀏覽器」中的「設置」選項中的「高級」選項中,內置了「廣告過濾」選項,且該選項默認為「開啟」狀態,用戶在播放「芒果TV」網站中的影片時,可以拖動影片片頭廣告,導致會員推廣等內容被屏蔽。
  • 安卓用戶注意了!小米華為下載APP時默認開啟敏感權限
    華為小米商店多款APP隱私提示不全  根據《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 迅雷直播APP侵害用戶權益遭通報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7日訊 工信部網站近日公布的《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三批)》顯示,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工信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
  • 工信部通報第一批41款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 騰訊QQ、小米金融等...
    截至目前,尚有41款APP存在違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戶權限、為用戶帳號註銷設置障礙等問題(詳見附件),未完成整改。上述APP應在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
  • 瀏覽器是如何將用戶數據發送到伺服器的?
    話不多說,開始今天的學習:在學習之前,先思考如下問題:對於瀏覽器來說:如何將用戶數據發送到伺服器呢?數據傳輸的格式是怎麼樣的呢?對於伺服器來說:如何獲取用戶提交的數據呢?如何將結果響應給瀏覽器?二、request請求API回到最先開始的幾個問題,瀏覽器將數據傳輸給伺服器了。那麼伺服器如何獲取這些數據呢?又如何進行處理呢?在Java中一切都是對象,肯定有對應的類和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