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回應收集用戶隱私:簡訊惹的「禍」

2020-12-20 快科技

針對此前臺灣媒體報導的MIUI向北京伺服器回傳數據,涉及「收集用戶隱私」的問題,小米公司在其香港、臺灣官方Facebook發表聲明進行了回應。

小米表示,未經用戶允許,不會主動上傳設計用戶隱私的個人資訊和資料。

之前,F-Secure的測試報告指出,MIUI會將IMSI(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EI和手機號碼等用戶信息回傳至小米伺服器(api.account.xiaomi.com)。小米稱,系「網絡簡訊」服務所致,將會在隨後的OTA升級中,關閉該服務的自動啟動功能。

小米全球副總裁Hugo Barra也在Google+上表示,為了給用戶更多選擇自由,小米將在8月10日提供OTA系統更新,把小米雲簡訊服務(Cloud Messaging,「免費網絡簡訊」)默認關閉

聲明全文:

小米是一家行動網際網路公司,致力於提供高質量的手機和優質的網際網路服務,同時非常重視保護用戶私隱。小米提供的所有網際網路服務均符合小米公司私隱條款:未經用戶允許,不會主動上傳涉及用戶私隱的個人信息和數據。

基於近日臺灣的媒體報導,部分用戶對「網絡簡訊(即網絡簡訊)」自動啟動後的個人私隱數據傳送的擔憂,小米公司非常重視,已組織工程師連夜加班,並於今天(8月10日)發布OTA升級包,關閉「網絡簡訊」自動啟動功能,升級後,所有新用戶或將手機恢復出廠設定的舊有用戶,如希望開啟「網絡簡訊」可經由「設置>小米雲服務>自由網簡訊」,或至簡訊應用中啟動該服務。

小米公司對給用戶造成困擾表示誠摯歉意,也感謝廣大媒體、用戶第一時間給我們反饋問題和修正機會,給小米更快進步空間,為用戶持續提供更優質更安全的網際網路服務。

小米公司

2014年8月10日

附:「網絡簡訊」服務原理詳解

Q:小米的「網絡簡訊」服務是什麼?

A:「網絡簡訊」是MIUI的系統功能之一,傳統簡訊是通過電信公司簡訊網關系統(SMS Gateway)發送簡訊。而MIUI的「網絡簡訊」是通過IP傳輸協議,為用戶提供免費的簡訊傳遞服務。

Q:「網絡簡訊」如何運作?會儲存用戶個人資料嗎?

A:小米手機在開機後,會通過小米伺服器和IP通訊協議,自動啟動「網絡簡訊」服務,提供用戶免費發送簡訊的服務。MIUI「網絡簡訊」使用手機唯一標識符(包括電話號碼、IMSI及IMEI)對應後提供兩設備間的數據傳輸,其原理和其他實時通訊應用軟體相仿。而用戶的個人私隱信息,包括電話號碼和通訊簿等信息,都不會儲存在「網絡簡訊」小米伺服器上。經加密處理的傳輸信息內容,也不會被保留於小米伺服器上。

Q:以上所說和近日引發疑慮的用戶私隱問題有什麼關係?小米如何應對?

A:近日臺灣媒體引用資安公司芬安全(F-Secure)的測試報告,指出小米手機將電話號碼回傳至小米伺服器,此報告指的即是「網絡簡訊」服務。

小米公司非常重視保護用戶私隱,已組織工程師連夜加班,並於今天(8月10日)發布OTA升級包,關閉「網絡簡訊」自動啟動功能,升級後,所有新用戶或將手機恢復出廠設定的舊有用戶,如希望開啟「網絡簡訊」可經由「設置>小米雲服務>自由網簡訊」,或至簡訊應用中啟動該服務。

Q:「網絡簡訊」服務究竟如何處理用戶的電話號碼?

A:「網絡簡訊」服務主要使用電話號碼,作為用戶間傳送信息的標識符,同時也會使用IMEI及IMSI來檢測手機的在線狀態。

當用戶發送簡訊時,如手機正處於連網狀態「網絡簡訊」就會以IP發送該條簡訊;如收信者非在線(意味著無法立即通過IP連接),系統則會以一般簡訊送出,而不會選擇通過IP發送。當用戶編輯一條簡訊或查看一個聯絡人信息時,手機會通過「網絡簡訊」伺服器以檢測該聯絡人的在線狀態,如聯絡人在線,會以藍色圖示表示;如非在線狀態或該用戶並未使用「網絡簡訊」,則會出現灰色圖示。此舉是為了讓用戶能夠了解,該簡訊是付費還是免費發送。

在上述過程中,收信者的電話號碼,僅是用來辨認該使用者的在線狀態,以便判斷發送簡訊的方式(通過IP免費發送或電信公司簡訊系統付費發送)。任何用戶的電話號碼和通訊簿等個人資料,都不會儲存在網絡簡訊伺服器中。

今天(8月10日)發布的OTA升級包,同時增加了把用於實現「網絡簡訊」識別用戶的電話號碼加密的功能,為用戶增加一道額外的安全防護。

未來,我們會持續完善「網絡簡訊」功能,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更安全的服務。

相關焦點

  • 外媒稱紅米手機收集隱私,小米回應對該報導很失望
    但是,對於外媒報導的相關內容,小米官方作出了相關回應:小米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上傳的隱私數據經過了加密,將用來改善產品體驗,而且預先得到了用戶同意?對於小米官方聲明保護隱私、上傳數據為了優化用戶體驗,外媒援引研究者數據的質疑:即使用戶啟用無痕瀏覽模式,相關隱私數據也會被上傳,其它小米手機也一樣!
  • 小米被指私自收集用戶瀏覽器數據
    自從小米發布MIUI 12版本系統更新之後,備受好評的一個功能更新就是隱私保護。MIUI 12中新增加了「匿名面具」功能,在用戶不想授予應用某個權限但是又想正常使用這個應用的時候,這個功能就顯得尤其實用;增加了詳細記錄應用的敏感行為、提醒用戶應用正在錄音/攝像/定位等的「照明彈」功能……
  • 小米手機港臺致歉:承認 「收集用戶隱私」
    8月11日消息,針對臺灣媒體此前報導的「部分用戶對MIUI中的『網絡簡訊』自動啟動後回傳個人隱私數據」問題,小米科技在其香港、臺灣Facebook主頁上已於昨日發布緊急聲明稱,「未經用戶允許,不會主動上傳涉及用戶私隱的個人信息和數據。
  • 被指收集隱私後:小米更新了三款瀏覽器應用
    近日小米陷入了「收集用戶隱私」事件,緣由是美國網絡信息安全員宣稱他們已經發現小米手機瀏覽器會在後臺默默地收集用戶的瀏覽信息並打包發至遠在新加坡、義大利的海外伺服器,其中主要包括用戶訪問過的網址、歷史記錄等數據信息。
  • 小米深陷「隱私安全」風波,雷軍:我攤牌了,數據是匿名的
    前兩天,美國《福布斯》發布文章聲稱有研究人員發現小米的瀏覽器在收集用戶數據,並將數據傳到了新加坡和俄羅斯的伺服器,而伺服器的域名是在北京註冊的。同時還提到這些伺服器中有一些來自阿里雲。小米發布了MIUI12意在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其集照明彈+攔截網+隱匿面具三合一的全方位隱私守護,真正能做到對APP的監控、保護、管理。不過也因此在無形中得罪了很多軟體廠商。不少網友表示,小米這次動了那麼多人利益,要小心黑稿啊。果不其然,它就來了,不是來自國內而是來自國外。福布斯認為,小米的設備賣得很便宜。
  • 蘋果承認可提取用戶隱私 簡訊照片全面失守?
    原標題:蘋果承認可提取用戶隱私 簡訊照片全面失守? 據路透社報導,蘋果公司昨日首次承認其可以通過未公開的技術手段,提取簡訊、聯繫人列表和照片等用戶個人數據。不過,蘋果否認這是給產品安裝了隱私信息的「後門」。   此次,人們對於蘋果隱私問題的集中關注始於美國安全專家喬納森·扎德爾斯基,日前在紐約某黑客會議上提交的一份學術論文。
  • 小米回應收集用戶數據;臺積電漲薪,大學學歷員工月薪7700元;瑞幸CTO離職 | AI一周資訊
    據安全研究員 Gabi Cirlig 稱,他發現小米公司在其生產的手機上收集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包括用戶瀏覽器的記錄、曾打開過的資料、設置頁面、聽歌歷史等,這些數據被發送到小米在世界各地租用的伺服器上。即使開啟了Chrome的無痕模式,或是改用注重隱私的DuckDuckGo瀏覽器,都無法逃過數據追蹤。
  • 高德、百度、騰訊手機地圖齊回應:取消沒必要的用戶隱私獲取
    高德、百度、騰訊手機地圖齊回應:取消沒必要的用戶隱私獲取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實習生 白夢真 2018-07-19 16:14
  • 騰訊遊戲被質疑收集用戶代理信息 騰訊回應:反外掛
    今天凌晨,微博用戶Hackl0us質疑騰訊《無限法則》遊戲,認為其隱私策略中包含「可能會收集用戶的shadowsocks服務配置信息」的行為涉嫌過度搜集用戶隱私信息,超出了一款遊戲理應搜集的隱私範圍。對此,騰訊遊戲官方微博發文,針對這一質疑進行了回應,稱收集shadowsocks服務配置信息的做法主要是為了根據在同類遊戲中流行的手機雷達掛在PC上的使用的shadowsocks代理特徵做檢測,檢測是否是外掛伺服器IP進行封停處罰,這是一項預埋方案,由於該手機雷達外掛暫未指染ROE,所以相關功能並未開啟(即未掃描和收集用戶使用shadowsocks的任何數據)
  • 小米攝像頭疑因洩露隱私被谷歌禁用,小米回應
    近日,據外媒報導,有用戶將小米米家攝像頭連接到谷歌Nest Hub上後,看到了其他用戶家中的圖像,懷疑小米攝像頭洩漏隱私,事件發酵後,谷歌禁止了小米所有智能家居產品訪問谷歌設備。1月3日下午,小米發布公告表示,已經對此BUG進行了修復,並正在與谷歌積極溝通,商討重新上線事宜。小米表示,該情況僅在弱網情況下會小概率復現,使用米家APP平臺用戶不受影響。以下為公告全文。
  • 《福布斯》:小米手機瀏覽器存在漏洞,「無痕」模式依然洩露隱私
    來源:鳳凰網科技紅米Note8就預裝有能秘密收集用戶隱私信息的瀏覽器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日消息,《福布斯》刊文稱,研究人員發現小米手機預裝的瀏覽器會收集並分享用戶隱私信息。研究人員發現,該瀏覽器會跟蹤用戶幾乎全部上網行為,其中包括曾經訪問的網站、在谷歌網站上輸入的搜索關鍵字、手機信息流中的所有內容。《福布斯》稱,更糟糕的是,即使在「無痕」模式下,這款瀏覽器也會跟蹤用戶隱私信息。更值得關注的是,不僅是小米手機預裝的瀏覽器有問題。
  • 小米宋文寬談隱私保護:MIUI12並非要禁用APP 而是給用戶知情權與...
    上述論壇後,小米集團信息安全與隱私委員會秘書長宋文寬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對如何保障產品安全和用戶隱私權益、各項產品隱私功能的推出、未來的隱私保護計劃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宋文寬表示,統一安全架構是小米IoT物聯網安全框架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消費物聯網領域內,暫時缺少強制安全技術標準,如何有效向用戶傳達物聯網設備網絡安全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 你的隱私正在被偷窺!超17000款安卓應用正非法收集用戶數據
    領導這項研究的Serge Egelman說,當應用程式收集這些持久性標識符時用戶便毫無隱私可言。他說,他們發現大多數應用程式都會向廣告服務發送識別信息,這顯然違反了谷歌的政策,而他的團隊則在9月向谷歌報告了調查結果。谷歌的政策允許開發人員收集這些,但禁止他們在未經用戶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將廣告ID與硬體標識符相關聯,或者使用無法重置的標識符來定位廣告。
  • 安卓用戶注意了!小米華為下載APP時默認開啟敏感權限
    暗開敏感權限 小米華為「代用戶審核」?  記者下載多款APP測試,不同手機隱私權限不同,華為、小米應用商店下載時默認開啟多個敏感權限在OPPO(左圖)、小米(右圖)手機應用商店首次下載打開優酷時開啟的權限。
  • OPPO、vivo手機頻現垃圾簡訊新變種!京東、哈囉、唯品會被「耍」後...
    記者從OPPO的用戶隱私政策上看到,其與泰迪熊移動合作的內容不僅包括智能簡訊服務,還包括智能陌生電話識別。這兩項服務的隱私政策均顯示,泰迪熊移動是這兩項服務的服務商,收集的信息包括用戶的IMEI碼、本機號碼、經緯度(地理位置)、對端號碼等以及來去電狀態、簡訊籤名信息、陌生號碼標記與糾錯等信息。
  • 利用SDK收集個人隱私,工信部責成安卓手機市場下架50款應用
    不過,有的開發者會利用SDK收集用戶信息或執行越權操作。據悉,部分SDK會「偷偷」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有的還會向自家伺服器明文傳輸。根據央視3·15晚會報導,2019年11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委託第三方公司對一些手機軟體中的SDK插件進行了專門的測試,發現一些SDK暗藏玄機。
  • 小米發布MIUI12.5全新系統,新功能隱私得到保障
    GlobalCapital同樣是 MIUI12.5為商務人士打造的辦公利器,在手機的任何界面上都可以快速地側呼 GlobalCapital面板,支持創建查看筆記和待辦,以及摘錄功能,幫助用戶快速地收集連結、文本和圖片筆記。安全性和隱私性, MIUI12.5中增加了對剪切板內容的保護。在此之前,應用程式默認可以讀取剪切板上的所有內容,而剪切板上的內容將被全部讀取,不管應用是否需要。
  • 小米瀏覽器隱私爭議——可能涉及多款手機及瀏覽器
    根據最新的《福布斯》報告,小米正在從其用戶中收集大量瀏覽數據。儘管小米的默認瀏覽器似乎記錄了用戶訪問的每個網站,但製造商表示這並沒有任何異常。當檢查Redmi Note 8上的Mi Browser時,網絡安全研究人員Gabi Cirlig發現,即使將其設置為私有或「隱身」模式,它仍在跟蹤許多用戶行為。根據Cirlig的說法,收集到的數據包括訪問過的網站,在小米新聞提要中查看的項目以及搜尋引擎查詢。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驚喜,不僅是小米上預裝的瀏覽器有問題。
  • MIUI 12.5體驗:保護用戶隱私 將安全進行到底
    MIUI 12.5也大幅精簡了系統應用,除了電話、簡訊、相機、相冊等9個應用圖標無法刪除外,其餘的系統級應用的圖標均可以從主界面刪除,給予用戶更高的自由度。從基礎層面,MIUI 12.5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 Edge瀏覽器隱私保護排名墊底 微軟回應是為了優化用戶體驗
    打開APP Edge瀏覽器隱私保護排名墊底 微軟回應是為了優化用戶體驗 界面新聞 發表於 2020-03-25 14: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