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力氣真的比現代人大嗎?

2020-12-13 鳶飛九天

無論是史書還是演義中,一個武將出場之時,往往被刻畫為能夠舉動千斤鼎、舞動幾百斤重武器的大力士。正是由於這種文學藝術的誇張,導致現在很多人認為,那些千百斤重的武器成為古代武將名將們的標配。因此,也讓現代人形成了這樣的觀念:古人的力氣要比現代人的力量大得多,現代人的力量在古人力量面前不值一提。明明都是人類,由於處於不同的時間段,我們祖先的力氣真的就比現代人大得多嗎?這又是為什麼呢?

大力士舉鼎

其實古人的力氣真的不見得比現代人的大,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天生神力」之人,雖當然,這些人只是極端個例。如果從普通人的角度出發,那麼,刨除極個別天賦異稟的個例,普通人中,古人與現代人到底誰的力量更大呢?

首先,就要統一歷代的度量衡單位,才能將古人與現代人的力量作比較。許多文學作品中,為了誇大人物的厲害之處,總會出現一些匪夷所思的重量數字。

李元霸劇照

比如《西遊記》中孫悟空所使用金箍棒有6.75噸重,再比如《隋唐演義》中李元霸所使用的破天錘至少也有800斤。在其他眾多的文學小說中,也經常出現幾百斤武器之中的概念,如此一對比,就顯得現代人的力氣實在是小。但是,這顯然是藝術的表現手法,古人的力氣當然沒有這麼誇張。《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了張良指使一位勇士攜帶120斤大鐵錘圖謀殺死秦王一事。但是這個大鐵錘,如果用現代重量來計算,其實根本沒有120斤之重。

古代武器模型

文獻資料中記載,近現代確實出土過不少秦國所謂的「120斤」重的武器,這種武器的實際重量在3萬克左右,也就是說秦國的1斤等於現如今的250克,由此換算可以得知,120斤的鐵錘,放在現代社會也僅有30公斤之重。這才是符合人類真實力量的重量概念,現代社會有人能夠扔動30公斤的鐵錘,他同樣也會被人們奉為大力士。所以古代的勇士和現代的勇士的力量作比較,其實是差不多的。

現代軍隊

再者,古人真正在戰場上使用的武器,根本沒有現代軍人所使用的武器重。中國部隊有有40斤5公裡越野項目,即便是在平常的訓練中,負重越野訓練也是重中之重,在這種高強度的鍛鍊下,軍人的力量並不小。但是古代士兵,卻不一定有這麼好的體力,有考古資料顯示,士兵在戰場上真正所使用的冷兵器重量,基本上以一公斤左右為標準;而且士兵的武器是由專門的戰兵、民夫負責運送,以此來保證他們在戰場上打鬥時的力量。所以很多時候古代士兵在行軍途中都是輕裝上陣,只有在戰場上才會拿起武器,由此來做對比,可以看出現代人的力氣並不小。

魯智深使用的武器

最後,之所以會出現現代人力氣,不如古代人力氣大這樣的說法。一是由於老一輩人老是在晚輩面前誇讚,自己年輕的時候力氣如何之大,讓現代人總覺得自己的力氣要遠輸於古人。二是由於大部分人的工作都以輕體力和腦力活動為主,很少看到年輕人長時間從事下田耕地這一類的重體力勞動,生活的時代背景不同,自然會延伸出現代人力氣不如古代人力氣大的想法。

相關焦點

  • 古人的力氣和現代人比大嗎?原因是什麼?
    古代人和現代人相比肯定力氣沒有現代人大,這是肯定的事。因為現在的衛生醫療環境,食品營養都能充分的提供給現在的人們所需,而古代可沒有這樣的條件,人的身體發育和營養的攝入有很大關係的,我們從歷史上能夠看到很多有名的將領力氣非常大,甚至能夠在戰場上殺傷數十人,這都是在精通武藝和身體營養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夠做到的,這些都是特例,普通的百姓是絕對做不到這點的。
  • 為什麼古人用的武器有些現代人舉不起來,因為力氣沒有古人大麼?
    我們從評書、戲曲及一些古裝劇中可以看到,古代武將使用的武器都很重甚至有些武器現代人舉都舉不起啦,難道古人的力氣就真的這麼大麼?下面我給大家說一說。其次古代小說中為了突出猛將的蓋世神力往往會誇張,如在在《隋唐英雄傳》中,李元霸的武器重量根據書中描寫,使用一對大錘的重量,單個可以說重達200斤,根據唐代的換算制度,當時的1斤大約是現代的640克,那麼兩個大錘的重量,就相當於現代的250斤左右,就算是現在的大力士用盡全力也才能舉得動,用來殺敵是基本上不可能了
  • 古人力氣為什麼比現代人要大
    那麼古人力氣普遍都很大嗎。如果從營養學角度來看,古人力氣似乎比不上現代人。現代人吃的食物中高脂肪高蛋白佔了多數,一般家庭頓頓吃肉不成問題。古人別說吃肉了,能吃飽飯也就不錯了。所以今天的人無論身高體重都要高於古人,力氣應該更大。不過實際情況很有可能打臉,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身體機能遵循著用盡廢退的原則。
  • 冷兵器看起來那麼重,難道是因為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
    那麼,古代人的力氣真有這麼大嗎?古代人比現代人的力氣大嗎?不可否認,小說傳記中常常有水分存在,誇大其詞已經是一種常態,但不可否認的另一點,就是在古代,人們的力氣還真比我們現代人的大許多。有這麼一個可信度較高的分析,因為在古代,生存環境是很惡劣的,不管是醫療還是飲食都是很差的。
  • 古人自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吃飯真的是只吃兩頓嗎?
    古人自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吃飯真的是只吃兩頓嗎? 自古都流傳著古人「自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如此悠然恬淡的自然生活方式確實令不少人心生嚮往,但同時也會讓人有所憂慮,那就是古人難道真的是一日兩餐嗎,其他時間不會餓嗎,餓了又會怎麼辦呢?
  • 現代人真的比古人高明嗎?
    受現代「進步」信念的影響,現代文人一般認為自己比古代學人高明,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1. 古代人追尋的是德性,現代人追尋的是自由。以德性為目標,必然是鑽之彌堅,仰之彌高。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人為為學,首先講求的是反思自己,說服自己,而現代人尋章摘句,要麼是媚俗取容,要麼是為自己的無恥無良進行辯護。5. 德性、責任、歷史和反思構成強烈的道德激勵,催動古代學人不斷上下求索。古代知識人全體有著堅實的自我認同,他們分享著某種社會共識,對社會政治生活持有某種普遍的正義觀和理想圖景。
  • 我「悟」理——拔河中勝出的不是力氣大的,是真的嗎?
    拔河中勝出的不是力氣大的,是真的嗎? 拔河比賽時甲方用力拉乙方,乙方也用力拉甲方,這是典型的相互作用的力,所以甲拉乙和乙拉甲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古代發現現代流行的口語,現代工藝的文物,真的存在穿越嗎?
    在墓碑的頂端更是刻了一句現代的口語「再也不來了」。這究竟是巧合呢,還是真的存在所謂的穿越呢?其實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只能說古代的人說話沒有像我們現在的人這麼直白,說話文字表達都很是文縐縐的,怎麼突然有了這麼一句現代的口語出現在古代的墓碑之上呢?這真的是一個很難可以解釋的事情了,在這句話的下面還有兩個很是醒目的兩個大字「扯淡」,其實這也是這塊墓碑扯淡碑的名字的由來。
  • 古人都相信佔卜,那古人的佔卜真的準嗎?有什麼科學依據
    我們看到這裡會有疑問,古人的佔卜真的那麼靈的嗎?有什麼科學依據呢?這個類似於「蝴蝶效應」,但是古人十分相信這發生的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久而久之佔卜術就應運而生。古人的觀星術大徵兆類。這個比較厲害,通常是預示著一個王朝的更替。這個徵兆是非一般的徵兆,都是自然界十分罕見的,有的人甚至一輩子也見不到。
  • 項羽的霸王戟約重三百斤,現代人拿不動,為何古代人力氣那麼大
    項羽的力氣得有多大呀,竟然拿得動三百斤中的兵器,還用它在戰場上殺敵。在現代來講,估計很難有人拿到其三百斤重的武器,就算是拿的起來,也不可能拿著它揮灑自如,這麼重的兵器,估計自己都得先累趴下了。由此可見,真的不能用現代人的標準去衡量古人。
  • 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1976年,安陽出土3000年前銅鉞,揭開真相
    古人的力量這些隨葬品還從事實上證明了婦好的力量。兩柄銅鉞,一柄重9公斤,一柄重8.5公斤,這個重量,對於一名女性來說,已經屬於極重的重量。講到這裡,有必要澄清一下古代武將作戰使用武器的分量。受歷代演義、小說影響,許多人認為裡面古代武將作戰動輒使用上百斤的兵器是真實的,甚至據此認為古人力氣就是比現代人大。婦好的銅鉞,就證實了這種看法的錯誤。婦好作為多次出徵的重要將領,這樣一位勇武的女將軍,使用的兵器重量也不超過18斤。
  • 十月打雷下雨,真的是正常天氣變化嗎?古人說是什麼徵兆?
    上面是用現代科學依據,來解釋一下冬天農曆十月打雷下雨的原因。下面我們再了解一下古代社會,遇到這種極端天氣會怎麼說呢?古人解釋自然現象,通常情況下都是用陰陽理論。當然,通常古人也把夏天稱之為陽,冬天稱之為陰。陽主升發,陰為收藏。所以說夏天草木茂盛,各種動物活動頻繁;冬天草木大多枯萎,一些動物開始冬眠。所以夏天打雷,古人認為正常,一旦遇到冬季打雷下雨,古人就會覺得很不正常了。
  • 古人真的稱呼官員為「大人」嗎?
    那麼古人真的是這樣稱呼嗎?且聽秀才一一道來。首先大人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的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是指聖人或君子,也就是身居高位的當權者。如史記中孟子列傳中有:王公大人初見其術,這裡的大人就是指王公貴族。
  • 古人真的會吞金自盡嗎?金子明明沒有毒,為什麼吞金會送命
    但金元素本身其實是無毒的,古人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方式結束生命呢? 不過古人的吞金,的確有因中毒而亡的可能性。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古人對礦物乃至鹽一類物質的冶煉、提純都不如現代那麼精細,所以像金這樣的礦物經過反覆的人工冶煉提純之後可能還是帶著一些雜質
  • 古人真的不能吃牛肉嗎?吃牛肉是犯法的?
    那麼古人真的不能吃牛肉嗎?其實也是可以吃的,像那些自然死亡的牛就可以用來吃。到了元代時期,如果有一頭牛是主人從小養到大的,但是主人也沒有殺這頭牛的權利,如果想殺的話還要根據當時的相關法律法規,經過一些官方的機構審批才可以把自家養的牛殺了。如果想吃牛肉的話,一般要經過非常漫長的等待,要等一頭牛特別特別的老,或者是生重病的時候,然後你去不同的部門蓋章才可以殺掉這頭牛吃了它的肉。
  •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除了眾所周知的四大發明,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成語也是中國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之一。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一大經典,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五萬多個成語,其中大多都是古人發明,新成語沒有幾個,這不禁讓人好奇近現代真的沒再發明新成語嗎?為何近現代不再發明新的成語了?
  • 項羽故裡有一把重300斤的霸王戟,現代人為什麼沒古人力氣大?
    這時大家就會想到,為什麼現代人沒有古代人力氣大,難道是我們退化了嗎?楚霸王項羽有三件比較出名的武器,第一件是300斤重的霸王戟,第二件是霸王劍,第三劍是霸王弓。今天我們單說,說這300斤重的霸王戟。歷史上記載霸王街有5.5米長,重300斤是由天外隕石所鑄造的,並且項羽可以單手舞動霸王戟,馳騁沙場之中,不論是戰馬還是士兵一碰即傷,據說就連石頭都能一劈兩半。
  • 為什麼古人可以「金樽清酒鬥十千」?難道他們真的是千杯不醉?
    為什麼古人可以「純酒成金,一萬銅一壺」?他們真的沒有喝醉嗎?在許多中國人的心中,吃喝是最大的幸福。尤其是在古代社會,「飲酒之風」非常強烈。許多文光的武將和錢柯的詩人都把「狂飲」視為展現個人氣度和魅力的一種方式。
  • 古人用鑽木來取火,這種辦法真的可以生火嗎?為什麼我辦不到?
    鑽木取火,這種生火的辦法自從上古時期就已經被使用了,除此之外還有用火石打火,這都是可以生火的,可是到了現在,有些人產生疑問了,為什麼我無法成功地實現鑽木取火呢,所以,他們認為古人也無法鑽木取火,這可能只是一個傳說罷了。這就是題目的意思了,通俗點理解,古人利用鑽木來取火,可是現代人很難辦到,所以鑽木取火是假的。
  • 長長的旗袍,寬鬆的衣袖,古人是用什麼入廁?
    提起古代,映入我們腦海中的就是古代的服裝,不管男女都是長長的袍子,男的看著詩情畫意,女的看著古香古色,無論從各個角度來說,就是符合好學好問,喜歡詩歌詞賦的古代人,相比也有很多人會疑問,穿這麼長,這麼繁瑣的衣服真的不礙事嗎?真的事事都方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