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打雷下雨,真的是正常天氣變化嗎?古人說是什麼徵兆?

2020-12-20 三個老農民

《禮》曰:仲春,日夜分,雷乃發生。秋分之日,雷乃收聲

這兩天,全國各地都下起了雨雪,有些地區還出現雷電天氣,現在已經過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這樣的極端現象曾經被祖先稱之為「冬天打雷」。按照正常雷電出現,應該是春分開始,到了秋分之後結束。現在已經到了農曆十月份的上旬,竟然還出現打雷下雨,如果這是古代時期,老祖宗肯定會有說道,要知道這在科技文化落後的祖先眼裡,這可是「天人感應」的大事啊!

科學解釋雷電是怎麼形成的

雷電的產生,這是一種大氣中放電的自然現象,積雨雲在形成的過程中,一些帶正電荷的雲團,和一些帶負電荷的雲團,

它們對大地的靜電感應,使地面或建築物表面產生異性電荷,當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時,不同電荷雲團之間或雲與大地之間,電場強度可以擊穿空氣開始游離放電,我們通常把它稱之為「先導放電」。

當它達到地面時,就會產生由地面向雲團逆導主放電,在主導放電階段裡由於異性電荷的劇烈中和,會產生很大的雷電流,並且伴隨著發生刺眼的閃電和巨大聲響,這時候,在人們的感知上就看到了雷電。

我在上面介紹了,雷電在其它季節形成的條件,所以在正常天氣下,冬天不容易有產生雷電的條件。

可是,當冬天在某一時間段內氣溫比較高的情況下,那麼空氣中水汽的含量也會很多,這時候再遇上較強的冷空氣大批南下,就會產生空氣強對流,當滿足了雷電形成的必要條件時,冬天打雷的現象就會發生了。

上面是用現代科學依據,來解釋一下冬天農曆十月打雷下雨的原因。下面我們再了解一下古代社會,遇到這種極端天氣會怎麼說呢?

古代社會對冬季農曆十月打雷下雨給出的解釋

《淮南子·天文訓》: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天之偏氣,怒者為風;地之含氣,和者為露。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激而為霆。

他的意思就是說:天為陽,地為陰,天和地的精氣融合在一起,就產生了陰陽二氣。

陰、陽二氣的精華,通過融合就有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各自的精氣才能產生萬物。

當天的陽氣太重,就會形成怒氣產生了風;當地之陰氣,和陽氣二氣相交合便形成雨。陰陽二氣相迫近,感應即成響雷,激蕩而成閃電。

古人解釋自然現象,通常情況下都是用陰陽理論。當然,通常古人也把夏天稱之為陽,冬天稱之為陰。

陽主升發,陰為收藏。所以說夏天草木茂盛,各種動物活動頻繁;冬天草木大多枯萎,一些動物開始冬眠。

所以夏天打雷,古人認為正常,一旦遇到冬季打雷下雨,古人就會覺得很不正常了。本該是收藏的季節,打雷會把它們都驚醒的。

遇到冬天十月打雷,古人當然會找一下出現的理由,他們那時候沒有現代科技手段,說女人屬陰,男人屬陽,那麼用陰陽學說來解釋,就是人世間出現陰盛陽衰,才造成冬季雷電天氣。

我認為這是古人為了壓迫女人,而找出來的藉口而已,那時候社會上都是男尊女卑,哪裡有今天這樣男女平等啊!

因此,我認為十月打雷下雨,真的正常天氣變化,古人說是有徵兆,那是因為那時候科技手段落後,造成了他們的無知而已,朋友你說對嗎?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常說:九月打雷谷堆多,十月打雷墳堆多!到底是啥意思?
    九月打雷谷堆多,十月打雷墳堆多這句話簡單理解就是,農曆九月打雷下雨對農作物比較好,對收成有幫助,自然就谷堆多。而農曆十月打雷降雨,對農村卻是相當不利,非常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莊稼收成不好,換在以前,沒吃的自然只能餓死,自然墳堆就多了。
  • 古人如何認為「冬打雷」現象?這種天氣現象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
    由於已經處於立冬之後,算是「冬天打雷」。根據《禮》的說法「仲春,日夜分,雷乃發聲。秋分之日,雷乃收聲」。就是說打雷這一天氣現象,正常的話應該是農曆二月春分前後開始出現,到秋分前後消失。如今距離秋分已經兩月,仍然出現了打雷現象,這種冬季打雷在古代的「天人感應」的觀點中,肯定是會有些說法的。打雷首先說一下「雷的形成」。
  • 古人如何預測天氣變化?談談古人了解天氣變化的演變過程
    古人如何預測天氣變化?談談古人了解天氣變化的演變過程四季輪迴、風霜雨雪、冷熱陰晴等天氣現象,與農業生產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尤其是對於我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如果無法掌握氣候條件和天氣變化,對播種莊稼和糧食產量就會造成很多不可預知的影響。
  • 俗語「九月打雷谷堆多,十月打雷墳堆多」,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如今,九九已過,在這農曆九月裡,村裡劉大爺分享了三句「九月」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一、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在農村,劉大爺曾說,九月初一有霜,對咱們的小麥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九月初九沒有雨水,這個冬天或許就比較乾燥,有可能出現旱情!
  • 冬天打雷預示來年自然災害會多,這是真的嗎?看看老農怎麼說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冬天打雷預示來年自然災害會多是真的嗎?看看老農怎麼說說到冬天打雷,真的是一件非常罕見的天氣情況。在我自己的記憶裡面,好像還沒有遇到過冬天打雷,但是在昨天,我們湖北大部分地區就出現閃電和雷鳴現象。一聲突來的雷鳴,把家裡的小娃都嚇得大哭。很多人都說冬天打雷預示來年自然災害會多,這是真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也是由於立春的重要性,在民間也有很多和立春節氣相關的預測天氣、農事的俗語和農諺。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立春下雨又哪些說法?由於「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節氣到了,也表明春季從這一天開始了。古人發現,立春節氣這天的天氣會和後面的天氣有聯繫,並且還可以預測當年的年景好壞。
  • 「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墳堆堆」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什麼呢?
    對於農民來說,其實對於天氣的變化都會非常的敏感,可以說看到什麼風吹草動,都會去想這個天氣會有怎樣的變化,所以在農村有著不少關於天氣的俗語,通過這些俗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預估天氣是怎樣變化的,因此做好準備。
  • 正月打雷到底是好是壞?幾句農村裡的老諺語,告訴你答案!
    寒潮來襲的通知這幾天天氣預報一直在強調,我們安徽地區今天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雨雪,湖北地區也面臨著強雨雪的寒潮覆蓋,希望湖北這次能挺過難關。目前正處於正月下旬,馬上進入到二月了,這打雷了,說明了什麼?會是倒春寒嗎?農民朋友應該怎麼辦?幾句春雷諺語告訴大家!
  •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也是由於立春的重要性,在民間也有很多和立春節氣相關的預測天氣、農事的俗語和農諺。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立春下雨又哪些說法? 古人發現,立春節氣這天的天氣會和後面的天氣有聯繫,並且還可以預測當年的年景好壞。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的意思是說,如果立春節氣這天下雨了,那後面的雨水則會偏多,而且氣溫會偏低,而這樣的天氣在民間就被稱之為「反春」。那麼在立春節氣這天下雨,真的不好嗎?
  • 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
    其實說到驚蟄節氣,就不得不說到打雷了。老祖宗還總結了農諺「驚蟄聞雷米似泥」,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①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還沒有到驚蟄節氣就已經出現了打雷、降雨的天氣了,那表示在後期主要是以低溫陰雨天氣為主,並且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而這樣是不利農作物的種植和收成的。因為驚蟄節氣一到,農民就要開始忙著春耕了。
  • 女人夢見打雷閃電下雨 夢見打雷下大雨是什麼意思
    女人夢見打雷閃電下雨 閃電從來不會被任何事情打斷,只要出發就一定會達到目標,象徵著事情順利,沒有阻礙。夢見雷雨大作,預示夢者事業會成功。 學生夢見打雷閃電則是祥兆,能取得優異的考試成績。少女夢見打雷閃電則是吉兆,會嫁到一個有名望的家庭。男病人夢見打雷閃電則身體會復原。
  • 又打雷了!「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靠譜嗎?冬天打雷咋回事?
    其實,關於「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說法,每年到了立冬節氣前後的幾天時間,都會被人提及,相信它要表達的意思,大家早已經都心知肚明,這裡也沒有什麼必要再解釋了。有人擔心,冬天打雷,氣候異常,容易發生某些災害,可以說這也符合大多數人思維的常理。打雷是大氣中的一种放電現象,雷聲也是在積雨雲放電時發生的。
  • 農村老話「八月打雷,遍地是賊」,是什麼意思?八月打雷不好嗎?
    提要:農村老話「八月打雷,遍地是賊」,是什麼意思?八月打雷不好嗎?農村老話「八月打雷,遍地是賊」,是什麼意思?關於這句老話應該是指北方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一般當地雨季多為七月下旬至八月中上旬,基本上8月份後期隨著北方冷氣團南下而使得暖風氣流逐漸南撤,再加上此時副高壓逐漸南移卻又向北抬,因而在副高壓控制下多為晴朗無雲天氣,使得陽光照射強烈,為此會在8、9月份多的秋老虎高溫天氣。
  • 古人預測準嗎
    然而為了能夠讓農耕作物有豐收的年景,人們「吃一塹長一智」,通過長期觀察,在其天氣有所變化之時,通過語言文字慢慢記錄總結天氣的好與壞,以便於後期的農耕種植與收穫。作為與自然鬥爭抗衡了幾千年的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智慧,總結出關於天氣的預測方式,被稱之為二十四節氣,並且通過生動直觀的言語表達出來,諸如這句俗語「雷打秋,一半收」,講述的就是天氣變化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那麼這句話是何意?秋天打雷真的會影響收成嗎?聽我道來。
  • 俗語:「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古人的話,道理何在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欲說人,先說鳥,其實雎鳩跟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但在文學裡,是可以相提並論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白露、霜這些自然植被和現象,跟「思念伊人」完全沒有關係,但組合到一起,依然可以形成優美的詩句。 然而文學並不等於科學,所以還是要以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這些問題。
  • 戶外出行天氣變化有徵兆
    ◎ 風向突然變化,並愈吹愈大,同時還伴有烏雲吹來。◎ 在乾熱或霧氣瀰漫過後,突然能見度轉好。◎ 清晨霧滿山谷,至晚仍不消散。◎ 白天太陽周圍出現大暈圈,夜間月亮周圍出現小暈,這是大風的徵兆。◎ 在黎明前星光閃爍不定。◎ 傍晚氣溫增高,夜間很暖,並有悶熱感。◎ 半山谷的雲霧上升,可能是暴風雨來臨的兆頭。
  • 原來古人這樣描寫天氣!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36首關於天氣的古詩詞,這些古詩詞都是《人民日報》整理推薦的,每一首都非常「絕美」,讀完之後你會感受到古代文人眼中的「氣象萬千」,原來古人是這樣描寫天氣的!提到天氣變化,諸如起風、烏雲、下雨、打雷、下雪、霜降、起霧、彩虹等,大家都是如何描述的呢?如果讓你寫一篇關於天氣的作文,你會如何下筆?
  • 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
    前段時間,筆者老家這邊正月中旬,大冬天的有一天打雷了,村裡就有老人說,正月份打雷不是一個好現象,還說了這樣一句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這是什麼意思呢? 古詩「冬雷陣陣夏雨雪,乃敢與君絕」說的就是冬天打雷跟夏天下雪一樣,都是很罕見的情況。古人也發現了這樣的規律,他們發現過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打雷現象才會出現。所以,「驚蟄」二字,就代表著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賊」,正月打雷好不好,今年年景怎麼樣?
    所以古代的農民只能依靠生活經驗來預測天氣安排農業生產活動,這些世代流傳下來的諺語,十分有意思,有些還相當精準,對預測天氣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天上魚鱗斑點,曬穀不用翻」等等。那麼,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賊」是什麼意思呢?正月打雷好不好,今年年景怎麼樣?
  •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啥意思?
    比如打雷這個問題吧,古時候人們對打雷的現象不太了解,甚至傳說是雷公爺在天上打雷,現在有的老人,還經常對小孩說這件事呢。其實打雷下雨,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哪有什麼雷公爺呀?學過自然的人都知道,當帶正電的雲和帶負電的雲相遇的時候,就會發生閃電現象,閃電的時候會發出一種強大的聲音,這種聲音就是我們聽到的打雷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