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生兒接回家後,6個部位謹記別過度清潔,否則反倒傷了娃

2020-12-17 媛媽育兒日記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新生兒該如何照護?這對新手爸媽來說絕對是件大難事兒。

把新生兒接回家後,他的每一個舉動,新上任的家長都很頭疼。不會說話只會哭,渾身軟綿綿,看著就脆弱。

比如洗澡這件事吧,就非常難辦,想洗又不敢洗,好像抱了塊燙手山芋。

看見耳朵髒了,想給掏一掏,被月嫂制止了;看見寶寶流鼻涕了不知該不該擦;還有肚臍消毒該怎麼做,一不小心就感染了……

不得不說,真是愁人啊,這個技術活可不是誰都幹得了。

但其實只要仔細些,也不是很難學,新手爸媽們快看過來吧~

01寶寶的6個部位,謹記別過度清潔

1、耳朵

寶寶的耳朵也會有耳垢生成,但可不能像大人那樣挖耳朵。

他們的耳朵小,耳道狹窄脆弱,千萬不要用棉籤之類的東西挖,一不小心傷到耳道、耳膜,就會引起出血,甚至影響聽力。

畢竟小孩子動來動去的,可不會像大人那樣乖。

耳屎的學名叫耵聹,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保護耳朵的。況且耳道內的菌群保持著自己的生態平衡,有一定自淨功能,根本無需外在幹預。

小貼士:

不要讓寶寶的耳朵進水,清洗時用棉籤輕擦外部耳廓就好,內部的耳屎會隨著日常活動被抖出來。清洗完耳廓後,再用乾淨的棉球或紙巾擦乾水分,以免水進入耳內導致發炎。

若寶寶耳內的分泌物很多,可能是非正常情況,要考慮是否有中耳炎,帶去醫院請醫生檢查。

2、鼻腔

同樣有許多分泌物,但小小的嬰兒可不會自己擤鼻涕,加上日常落入的灰塵凝結在一起,髒物可能會堵住鼻孔,使寶寶呼吸不暢。

有的家長會幫寶寶清理鼻腔,但由於沒掌握合適的方法,反而傷了寶寶。嬰兒的鼻腔黏膜十分脆弱,清理時若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損傷,導致鼻腔出血。

而且,鼻涕一定程度上也是孩子身體的重要屏障,能防止細菌、病毒、灰塵等進入到肺部,還能溼潤鼻腔。

小貼士:

一般情況下,寶寶打噴嚏時鼻涕都會被噴出來的,若鼻涕過多,可以噴一些生理鹽水,再用寶寶專用的吸鼻器吸出來;或用熱毛巾捂住鼻子,等軟化了再用棉籤輕輕轉一轉。

3、肚臍眼

都說臍帶是寶寶出生後的第一道傷口,重視是必須的。

寶寶出生後都會剪掉臍帶,接生的護士打好結,然後等著末端在3-4周的時間內慢慢脫落,變成肚臍。

在這期間,對肚臍帶的養護需要十分注意,否則易感染髮炎。

小貼士:

在臍帶未完全脫落前,要注意防水及消毒。

洗澡時用專門的臍帶貼蓋住肚臍部位,洗後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平時也要注意每日消毒兩次。

臍帶癒合後,用清水或沐浴露輕輕帶過便好;若汙垢較多,可用潤膚油軟化後再用棉籤輕擦。

4、頭皮

小寶寶的頭皮也是清洗的難點,可能會有很多胎脂,又叫乳痂,乍看有些像頭屑,還可能有溼疹。

新手家長很可能以為是從哪裡沾染上的髒東西,清洗時很用力,甚至用指甲摳,這是絕對錯誤的。一不小心可能傷害寶寶的頭皮,甚至造成感染,嚴重情況下影響腦部發育。

小貼士:

若寶寶頭皮上的胎脂實在很多,可用寶寶潤膚油或淋浴液等均勻塗抹,過個十分八分的,再用清水衝洗掉,通常洗幾次就會變乾淨。

千萬別直接用手或粗毛巾摳,尤其是囟門那裡,寶寶真的會很受傷。

頭上若有溼疹,可以剪短頭髮,時時保持頭皮的清潔和乾燥,嚴重時帶去醫院檢查,根據醫囑行事。

5、女寶外陰

女寶寶的外陰由於結構及位置的問題,常易沾染糞便或其它髒汙,因此需要重點呵護。

小貼士:

清洗時一定要「從前至後」,可用溫水打溼毛巾或用溼紙巾擦拭,最後再洗淨小屁屁。

除此之外,女寶的外陰也會有少量分泌物,多為渾濁的白色,屬於正常現象,不必擔憂。

6、嘴角

常會因奶水、口水、食物的殘渣長期停留,而導致潰爛,細心的家長可能還會看見白白的死皮或紅腫。

寶寶怕痛,家長也不敢用力擦拭,以致細菌在這個位置越生越多,爛嘴角總是不好。

小貼士:

戴上口水巾並時時更換,發現寶寶流口水或喝完奶後,及時幫他擦淨嘴角;已經有紅腫的患處,用淡鹽水清洗,幹後再塗些維生素B2,餐後及睡前各塗一次。

若寶寶的嘴角已經乾裂出血,而上述方法並不頂用,可至醫院求助。

02寫在最後

家長對寶寶的照料自然是無微不至,可有時好心也會辦壞事,不該清洗的部位不要碰,否則反倒傷了娃。

不同年齡寶寶的洗澡方式,大體上相同,但細節上存在小差異。

新生前兩周臍帶未脫落,應以擦浴為主,臍帶脫落後方可盆浴。寶寶還沒學會坐立時應採取躺姿洗澡,可用浴床、浴網等工具輔助,水不可太深。寶寶能獨立坐起後可坐在浴盆內清洗,放些洗澡玩具。當寶寶學會走路後,可根據他的喜好安排站著洗。

相關焦點

  • 把新生兒接回家後,6個部位謹記別過度清潔,否則反倒傷了娃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新生兒該如何照護?這對新手爸媽來說絕對是件大難事兒。把新生兒接回家後,他的每一個舉動,新上任的家長都很頭疼。不會說話只會哭,渾身軟綿綿,看著就脆弱。比如洗澡這件事吧,就非常難辦,想洗又不敢洗,好像抱了塊燙手山芋。
  • 新生兒到家後,6個部位再髒也別過度清潔,別讓娃受傷影響健康
    接新生兒回家是一個家庭中最大的喜訊,但剛出生會髒髒的,愛乾淨的寶媽總想把寶寶洗得白白淨淨,但對於新生兒,有時候過度清潔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寶媽需謹記。把新生兒接回家,6個部位再髒也別過度清潔,否則會傷了娃愛乾淨雖然是一個好習慣,但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太過乾淨可能會造成傷害,尤其是這6個部位,一定不要過度清洗,寶媽們要注意。
  • 新生兒接回家,洗澡的時候這4個部位要小心,過度清潔反而傷娃
    接回家之後,在日常護理的時候,最難的就是洗澡,寶寶太小往往無從下手,而且有的地方很髒,太用力洗,可能會傷到寶寶。照顧新生兒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不要對月嫂懷有偏見,要多學習,才能照顧好寶寶。給新生兒洗澡,看似很容易,但洗澡的時候,如果過度清潔真的會傷害到寶寶的。
  • 從醫院接新生兒回家前,臥室有些東西要丟棄,否則娃的大腦很受傷
    前幾天表姐剛生產完,把寶寶接回家,探望時阿姨千叮嚀萬囑咐說,家裡千萬不要放樟腦丸,不然孩子會得腦癱的。起初表姐不怎麼相信,後來阿姨說她家鄰居的孩子前幾天確診了,小孩看著不愛動,眼神也呆呆的,醫生診斷說是樟腦丸把孩子的腦子給傷著了。
  • 寶寶身上這些部位不能太乾淨,否則會傷了娃
    等她說完後,我鄭重其事地告訴她: 「你可千萬別亂摳,一個不小心就傷了寶寶呀」。而且,我發現,在我以往的諮詢案例中,很多家長對寶寶的要求都是完美主義者,從頭到腳必須乾淨清爽,不能允許有一點「髒東西」的存在。所以,我覺得這個話題,還是很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不得不說,寶寶白白嫩嫩的,確實很招人喜愛,但有些地方太乾淨了真不行!
  • 新生兒洗澡有講究,過度清潔要不得!
    給嬰兒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升級的新手媽媽們有時會感到無從下手,因為寶寶身體特別柔軟,放進盆子後就會像條小魚一樣,滑滑的,再大點了,他遇見水兩隻小腳就會亂蹬,洗起來更費力氣了。愛乾淨,講衛生這是非常好的生活習慣,但給新生兒洗澡卻不能過度清潔。
  • 新生兒不滿百天,以下部位不能摸,寶媽別傷了寶寶還懵然不知
    因為,小寶寶剛出生,身體還比較嬌嫩,各方面還未發育好,如果寶媽不知輕重,就很容易傷到娃。一般來說,新生兒不滿百天,以下部位不能摸,寶媽別傷了寶寶還懵然不知。有些臍帶殘端還沒有脫落,所以回家之後寶媽要好好護理。但是,有的寶媽看到臍帶,就總用手摸摸,看看什麼時候掉,甚至還想給寶寶清洗一下,這些行為是不對的。因為寶寶剛出院回家,醫生會囑咐儘量讓臍帶保持乾燥,不要有汗漬和水,以免發生感染。而寶寶再大一點,但不滿三個月,臍帶也不能隨便摸,哪怕裡面有一些汙垢,也不能隨意用手摳,或者清洗過度。
  • 寶寶身上這4個部位,過度清潔會致病,家長別太潔癖了
    今天芽芽媽將這些問題匯總,為各位寶媽解答關於寶寶身體部位清潔的這些事情。四個部位不要過度清潔這是由皮膚和上皮細胞分泌物所形成的黃白色物質,新生兒出生後不經常洗頭的話,這些分泌物與灰塵積聚就會形成乳痂。雖然大人看起來髒髒的,但對於孩子來說,影響並不大,一般6個月左右會自行消失。
  • 寶寶身上這5處不宜過度清潔,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寶寶在嬰幼兒時期還不具備自主清潔能力,這時候往往需要大人來輔助清潔。為了讓寶寶能夠乾乾淨淨、健健康康的,很多家長巴不得從頭到底、由裡到外都清潔一遍。可是,寶寶身上的這五個部位是不能過度清潔的,否則很有可能會損害到寶寶!一、鼻孔寶寶的鼻腔比較短,鼻黏膜也比較柔嫩,不像成人有鼻毛保護。
  • 「馬大哈」一家接產婦回家,卻把新生兒落在醫院,醫生:來幹啥了
    寶寶出生後,全家人都會圍過來親暱,抱一天都不嫌累,生怕照顧不周。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寶媽生育後身體虛弱,一家人都很忙,難免就會出差錯。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家「馬大哈」,出院時差點把寶寶落在醫院,醫生看到後也哭笑不得,不知該說什麼好。「馬大哈」一家接產婦回家,卻把新生兒落在醫院老話說:女人生娃,就像是鬼門關走了一遭。
  • 新生兒痤瘡不宜過度清潔
    新生兒會長痤瘡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新生兒痤瘡是新生兒時期很常見的一種皮膚問題,有可能會從寶寶一出生時就有,但更常見的是會在寶寶出生後一兩周後時出現。如果寶寶的小包看起來更像皮疹或鱗屑,或者出現在身體的其他部位,那麼就有可能是乳痂或溼疹之類的情況。新生兒為什麼會長痤瘡?和成年人的痤瘡一樣,新生兒痤瘡也沒有明確的原因。有一段時間,專家認為孕晚期胎兒從母親身上接收的荷爾蒙是他長痤瘡的原因。但是研究人員仍在繼續研究其他因素,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結論。
  • 寶寶的4個部位不要過度清潔!做個「小邋遢」對寶寶好
    寶寶身上總是會有一股奶香~奶香的味道,白白嫩嫩的小臉總是忍不住想要捏一捏這就出現不少『潔癖媽媽』 寶寶身上不允許有任何髒東西,覺得會影響寶寶的健康~~但是再乾淨的寶寶,這四個部位媽媽不要過度清潔,『髒寶寶』才更健康!!!
  • 照顧新生兒,注意避開四個脆弱部位,否則寶寶很容易「受傷」
    的確,照顧新生兒不是件簡單事,日常一定要注意避開四個脆弱部位,否則寶寶很容易「受傷」,萬一被感染可不是鬧著玩的。新生兒的四個部位,護理需小心1、耳朵新生兒的耳朵是很脆弱的,其中的異物並非有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幫助發育完善。
  • 新生兒的三個敏感部位,如何清潔護理?新手父母要學會這幾個技巧
    身邊很多新手父母,由於第一次照顧新生兒寶寶,在給寶寶的敏感部位清潔護理的時候,總是遇到各種問題。回想起第一次當媽媽的時候,沒有進行崗前培訓,我也是各種手忙腳亂。今天,我整理了新手父母常遇到的問題,新生兒的敏感部位,如何清潔護理,供大家參考。首先,我們來看看新生兒的敏感部位有哪些?
  • 寶寶清潔謹防過度!
    每天給寶貝洗澡,想必是各位寶媽的必修課,而平日裡耳朵、鼻子的清潔護理也是寶媽們較為關心的重點部位,適度清潔不僅能讓寶貝感到身體上的舒適,更為寶貝的健康多了一道保護屏障。但是,有些部位過度清潔反而會適得其反。
  • 寶寶耳朵、鼻子部位清潔很重要,但過度清潔要不得,家長鬚知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寶寶出生後,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們每天都會幫助寶寶們做清潔,以確保寶寶的個人衛生。但是有的爸爸媽媽自身潔癖比較重,在幫助寶寶清潔的時候過於追求乾淨,但效果確實恰恰相反的。
  • 有一種傷害為:過度清潔,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
    很多媽媽對孩子身體的乾淨程度,有著近乎於「潔癖」的追求,總擔心一些看上去髒髒的物質會傷害到娃。但其實適度的「髒」反而能保護孩子的身體。比如說寶寶身上的這四個部位,它們看起來髒髒的,可如果過度清潔,反倒會損壞寶寶健康。鼻屎噁心還有礙呼吸 ?亂挖有百害無一利!
  • 寶寶這4個地方不能太乾淨,頻繁清潔會害了娃
    比如說寶寶身上的這四個部位,它們看起來髒髒的,可如果過度清潔,反倒會損壞寶寶健康。鼻屎噁心還有礙呼吸 ?亂挖有百害無一利!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如果大人的鼻屎用「多」來形容,那寶寶的鼻屎就是這樣的: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為什麼我每天給娃清理鼻屎,鼻屎還有那麼多呢?因為你清潔過度了啊。
  • 嬰兒5個部位髒點好,父母如果過度清潔,可能會傷害寶寶健康
    孩子有5個地方就該「髒」,寶爸寶媽不要隨意清潔。肚臍其實有經驗的老人經常會提醒新手媽媽肚臍裡的灰一定不能摳,豆媽從大寶那時起就經常被奶奶和姥姥提醒。晨晨媽媽本來就很注重寶寶每次大小便後的清潔,而又經常使用洗護用品,這簡直就是給小寶寶的PP「雪上加霜」。她的做法是典型的「過度清潔」。想來晨晨也是可憐,本來因為肚臍受涼拉肚子,這邊媽媽又不斷地給她清洗小屁屁,這一裡一外就把孩子折騰病了。
  • 新生兒3個部位很嬌弱,儘量不要亂碰,傷害到寶寶就不好了
    01新生兒3個部位很嬌弱,儘量不要亂碰1)胸部倘若孩子出生後臍帶還沒有完全脫落,就一定不要觸碰,畢竟這是個開放性創口,很容易被感染。再者,平時的養育過程中給孩子做清潔工作時,也一定要注意不能讓肚臍部位受涼或沾水,不要小看感染的風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