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情況相信很多人基本都曾遇到過,比如下樓梯踩空、跑步時不小心踩到石頭、亦或者打籃球時踩到別人的腳等,反正在重心不穩情況下,則會經常出現崴腳情況,然後就會一瘸一拐好幾天,腳掌才能使得上力氣。
不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發現,在秋冬季節時崴腳情況要比春夏季節多很多,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主要與溫度有關
簡單來說就是,人體肌肉黏滯性與溫度有著很密切的關係。當天氣寒冷時,肌肉相對溫度會增高,從而導致肌肉變得「僵硬」,專業術語叫做「黏滯性增加」。
還有就是,因為天氣寒冷的原因,人體四肢關節也會欠缺靈活性,變得僵硬。當你走路、或者運動前,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則會很容易出現肌肉拉傷或者引起崴腳。
在現實生活中,崴腳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關節韌帶損傷,專業術語也稱「踝關節扭傷」。也可能因為「崴腳」的事情比較常見,所以常常被人們忽視,認為踝關節扭傷沒有什麼大礙,回家自己用藥酒揉一揉就好。
但這樣的治療卻不夠積極和徹底,缺少相應的康復技術手段,功能恢復也不理想。等你自我感覺好些了又繼續行動走路,卻不想走著走著感覺比之前更加嚴重。這就是缺乏專業知識的表現。
其實,在發生崴腳時,需要做以下幾件事情來處理:
01首先,需要辨別傷勢
當自己嘗試輕微活動時,腳踝時不時傳來劇烈疼痛,但可以勉強走路,這樣的扭傷,一般可以自行處理;當自己活動足踝時有劇痛,連站立和挪步都做不到,感覺疼在骨頭上,則應該馬上到醫院去進行診治。
02其次,則是冷敷
在受傷的前24小時,儘量迅速將腳以及踝部浸泡在冷水裡,或者用毛巾包著冰塊,敷在腫脹部位,每次大概30分鐘左右,間隔3到4小時一次。這樣不僅能減輕疼痛,也能在毛細血管破裂時促進血管收縮,儘量減少出血量。
03還有,就是熱敷
當崴腳受傷時間超過24小時後,則需要改用熱毛巾或者熱水袋來敷腳,有條件的也可以使用紅外線等熱療儀器,其目的主要是幫助受傷部位活血化瘀、讓血液循環更加順暢、促進組織滲出液的吸收、使炎症逐漸消退。
04最後,就是局部按摩
需要注意的是崴腳後冷敷階段,不能對受傷部位進行按摩,這樣會加劇毛細血管破裂,令出血量增大,傷勢更為嚴重。等到熱敷階段時,才可以進行局部按摩,但要循序漸進地把握好力度,並且注意休息。
溫馨提示:除了物理治療以外,建議營養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清淡為主。
結語:
想要減少崴腳的概率,我們可以通過適當鍛鍊,來達到讓腳踝不易「凍僵」的效果。因此改善踝關節周圍肌肉靈活性和穩定性,加強附近肌肉群的力量,對預防崴腳有著很好效果。
同時,在寒冷冬季需要注意加強保暖,這樣也能使肌肉長期處在溫熱環境中,保持良好穩定性和靈活性,這樣也能很好地預防崴腳。
今日話題:你覺得為什麼冬季崴腳會比夏季多?歡迎留言評論!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