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中考英語考試於7月14日結束後,貴陽市教育局邀請貴陽市第十六中學英語高級教師楊夢影,對英語學科試題進行了評析。 楊夢影認為,2020年貴陽市中考英語試題把握英語核心素養和學科能力,緊扣時代脈搏,落實學科育人的根本任務。試題依據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五級標準進行命制,並主動對接普通高中和《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部分理念,注重語言基礎,強調語言運用,充分體現了「既重視對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考查,又突出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的指導思想。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的評價理念,試題覆蓋面廣,題型多樣,突出語篇,強調語用,全篇試卷共28幅插圖,體現了多模態文本在英語測評中的有效應用,使試卷變得靈動豐富。題目的設計將考點置於相應的微語境中進行綜合考查,注重英語學習的工具性和交際性。 試卷布局合理,試題難度適中 試卷整體預測略低於2019年中考試題,對知識綜合能力考查比例有所提高,並且對知識考查的覆蓋面呈上升趨勢。基礎知識與運用板塊,語境豐富,不再是考查學生對詞彙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是凸顯對語境和主題的理解,將語境把握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作為考查重點,提升考生在特定語境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完型填空板塊,整體詞彙難度不是很高,注重考生對整體語篇的把握,對於選項的選擇更加依賴於上下文的推理和理解。由此可見,中考試題靈活度有上升趨勢,並有機體現初高中銜接。任務型閱讀板塊更加凸顯對學生語篇綜合理解能力的考查。以學生為本,強調能力培養,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英語課程改革的方向。中考不僅僅是為了給高中學校選拔人才提供依據,更重要的是對教學起到反撥和促進作用,給教學以正確的引導,使教學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使教改不斷深入,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 試卷布局合理,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等考查比例合理,試題難度適中,試題設置講究梯度、深度和廣度,幾乎所有題型都按題目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全套試卷,在每個題型中,既設計了部分難度係數較低的題目,也有少部分題目的要求較高,屬選拔性的題目。因此,全卷試題普遍容易上手,但沒有紮實的語言基礎和嚴謹的學習態度,也很難取得高分。試卷淡化了壓軸題,在五個題型中都有較難題的呈現,而不僅把較難題放在一兩個大題,其目的是引領英語教師在夯實基礎的基礎上,以閱讀為主線,側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全卷考查方向科學,突出基礎性、發展性、導向性。全卷有較好的的區分度,試題設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難易適中,不偏不怪,本著交際性和應用性的功能原則進行整體設計,很好落實了課標的理念和目標。試題通過區分,測試了考生的英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側重對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運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全面、公正、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英語學習狀況,有效實現試卷的選拔功能。 立德樹人,凸顯時效性和時代感 試卷堅持立德樹人導向,結合英語學科特點,通過科學設計命題,厚植家國情懷,倡導品德修養,講述奮鬥故事,引導考生傳承愛國精神,接續時代奮鬥,譜寫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奮進之歌。 試卷聽力部分第五節選材聯繫時代背景,聽力第五節內容為鍾南山的事跡,讓考生了解真正的民族英雄和當今時代的楷模。該題貼近生活,彰顯時代精神,體現人文關懷,試題取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關注社會熱點話題,緊扣時代脈搏,所選題材體現了極強的教育性和時代感,幫助考生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學會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單項填空第32題通過考查介詞引出習主席對大家的寄語:沒有什麼比人民的安全和健康更重要。36小題題幹傳遞出在困難時期,總是有民族英雄挺身而出給人們帶來希望;41小題通過考查介詞stay away from傳遞出學科考試中有機滲透戒毒知識;42小題用情態動詞的考查引出貴州教育行政部門的擔當的作為——在疫情期間推出空中黔課,使學生倍感親切;40小題題幹中呈現的平塘大橋彰顯貴州本土文化,讓考生體會到作為貴州人的驕傲! 完型填空所選語言材料符合所需的語言材料特點,情景真實,內容完整,長短合適。語篇講述了學生青春勵志,實現理想的故事,情節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其處理方式又給學生很好的示範和啟示,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文章主旨明確、脈絡清晰、語境充分,有充分的信息供學生推測答案。文章中考點涉及面廣,考查的內容豐富全面,設空均勻,降低了學生理解語篇及做題的難度,體現了試題的科學性,較好的考查了考生篇章結構的分析能力、文章主題的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運用適當的詞語重建文意的能力。 閱讀理解安排的題材豐富,體裁多樣,具有生活化、教育性、真實性、時代性的特點。語篇難度適中,命題主要涉及主旨、細節、詞義、篇章結構、作者觀點和態度等,考查了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篇內容是關於學生生物學科實驗報告的科普文,在實驗報告中,通過實驗過程描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通過從實驗中領悟到的道理體現生活中處處充滿學問的道理,從而對實驗結果有強烈的獲得感。此閱讀語篇有意識地探索跨學科英語閱讀、處理信息等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整體素養的提高。本篇設置的題目屬較容易題和中等難度題,學生通過閱讀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有關這幾個問題的相關信息。第三篇語篇是根據短文內容,選出最佳選項完成短文。試題內容圍繞尼泊爾登山家普爾亞僅用短短7個月,挑戰世界上14座最高的山峰的勵志經歷來展開介紹,通過他的挑戰和成功故事,向考生傳遞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不斷進取的生活理念,並考查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學生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 注重基礎、淡化語法;強調運用、突出能力,彰顯學科素養 全卷立足基礎知識,充分體現教材的基礎作用,試卷中約有35%的試題素材源於教材,並改編教材,命題者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評價值,體現試題的激勵功能。基礎知識與運用主要考查了詞形變化,把對詞形轉換的考查置於句子層面的語境中進行,考查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及所給詞彙的靈活運用,避免了學生對詞彙知識的死記硬背。另外,題幹在不影響學生對其理解的前提下做到了語言生活化、簡潔化,但又科學嚴謹。試卷部分單項填空和完形填空素材來源於不同版本的教材,精心選取真實的生活、地道的英語素材,多角度設置貼近學生校園生活和社會熱點的問題情景,考查了學生應該具備的學科等多元化知識的積累與沉澱。英語寫作分兩節,第一節回答問題;第二節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健康的生活習慣,以」Good Living Habits Make Me _______「完成不少於80詞的英語短文。題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題幹需要考生自己補充完整,體現了命題者的創新性思維,充分尊重每一位考生獨特的思想,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話題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繫又不拘泥教材,第一節五個問題的提示即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的思路和方向,也給學生創造和想像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實際水平的發揮,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難度把握也充分考慮了大多數初中學生的英語水平。 引領學生發展綜合能力,倡導教師教學與時俱進 試卷以學生為本,強調能力培養,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試題內容引導學生貼近生活實際,突出語境,強化語篇,注重語用,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品質,並品味人文精神。閱讀理解題型在命題特徵方面,依舊是理解、判斷、含義、主旨、推理五大特徵,綜合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文章體裁方面,A篇為實驗報告,要求學生具有在文章中檢索和定位關鍵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選項的設置需要學生具有一點推理能力;B篇為記敘文,題型設置更加多元化,對學生的英語功底要求較高;另外一篇為人物傳記,試題設置有一定的挑戰性,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語篇,難度中等偏上,文中有一些專業性詞彙,對於中考學生而言,雖存在理解困難,但在可控範圍。通過試題的正向反撥教學功能,倡議教師要與時俱進,自覺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展知識面,更新知識結構。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成為創新型和研究型教師。 時政熱點和人文關懷並存,發揮考試的正確導向功能 近年來,中考英語試題會不同程度地涉及當前國內外的一些重大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新情景的方式將熱點和人文關懷巧妙結合,有效發揮考試的正面導向功能。 單項填空堅持「突出語境,強化語篇,注重語用」,始終體現在語境中考查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試題提供的語境充分,並且能結合當前的熱點話題人物等,考點設置合理,試題題幹簡潔明了,突出考點。正確選項和幹擾項設立科學、有效。沒有偏題、難題和怪題。在有限的題量中注意了試題的情景化和生活化設計,綜合考查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運用語言基礎知識的能力,避免了單純考查語言知識的現象。 任務型閱讀是閱讀理解題中難度係數略高的一種題型,考查學生閱讀信息材料、收集整理直接和間接信息、科學表述信息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在閱讀文章之後能對文章裡的一些細節做到準確把握,是一種讀與寫結合的題型。在本次中考英語試卷中,第一篇為句子完成型,此閱讀篇章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結合網絡交友的利弊此熱點話題,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第二篇為完成表格型,主要描述生態之都庫裡蒂巴對垃圾收集、分類和循環的措施和方法,通過垃圾處理全民參與的運動,有效的打造城市綠色創新發展,激發環保參與熱情,提升生活品質。 楊夢影表示,綜合而言,2020年貴陽市中考英語試題難度適中,試題的選材豐富,靈活多樣,注重雙基,很好的體現了多模態文本在英語試卷中的應用,突出語篇,符合初中畢業生的實際水平,既具有選拔性考試的特點,又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試題通過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凸現了語篇的作用,即基於語篇所涉及的生活題材來考查聽,讀,寫技能,提高了測試的綜合性,將原本枯燥的語法、詞彙考查變成了語篇層次的考查,突出了中考命題的創新性原則。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馮晨陽
編輯 徐然
編審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