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 | 起跑線上的「差異」與「平等」

2020-12-16 芬蘭教育

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上的平等」?

一、起跑線上的"差異"與「平等」

提到起跑線,首先要弄清:人生是一段百米衝刺,還是一場馬拉松?如果是百米衝刺,你起跑快一點、早一點,確實能讓你贏的機率變大。可人生偏偏是一場馬拉松,從小學入學到大學畢業,你要跑16年,甚至更多年。

站在起跑線上的每個孩子,必然有差異:一是家庭條件、家庭教育理念的差異;二是兒童自身成長速度的不同、個性的差異、學習能力的差異。

芬蘭的幼兒教育day care center(日託班,學前教育),承認和正視了家庭的差異,無需擔憂自己的家庭出身、家庭條件,無擇校問題、學區房問題。因為每個學校的師資配置、學校資源,國家都有標準,從制度上做了保障。基於公平的教育理念,讓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資源,無需拼爹。這才是真正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舉個例子,在同一所day care center,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享受同樣的教育資源,可不同孩子的交費會不同,家庭收入高,交得多;家庭收入低,交得少,甚至免費。另外,同樣考慮到家庭的差異,父母的工作、學習時間的不同,每個孩子在day care center 的時間也不一樣,雙職工或是全日制學生家庭的孩子,可託在day care center 8小時;如父母一方工作,一方是家庭主婦(夫),只能託4個小時,讓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家庭。而從小學到研究生,芬蘭人是免費上學。

面對每個孩子的差異,芬蘭幼兒教育制度做了什麼呢?從師資配置上,每個 day care center的教師,只能帶3、4個孩子,教師必須有教育學專業背景,或者是自己有豐富帶小孩的經驗,才能從業。因為數量少,這樣教師能夠去關心每個孩子的情緒,去觀察每個孩子的狀況,因材施教才能展開。它承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累了、乏了,不想跑了,在這種自身學習乏力的狀況下,通過平等的學校資源、師長引導、制度保障帶動孩子學習。

二、為什麼芬蘭教育有這樣的「平等」

芬蘭這樣的小國,人口只有550萬(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他們早早就意識到:人是這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國家和社會沒有本錢讓任何一個孩子被教育制度早早地淘汰,他們更清楚地意識到:國家的建設需要每一個人的力量,而孩子一旦跟不上學習,不喜歡學習,如果不再從制度層面上去特意照顧、幫助和鼓勵孩子熱愛學習(在芬蘭,學習的概念很廣泛,在學校不僅學知識、藝術類課程,還會學做手工,織毛衣、用木頭做物品這樣的生存技能也要學習),那麼多年以後,社會要為這些長大後的孩子們,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更糟的是,這些國民素質的缺口,日後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矯正和改善。

三、我們的教育制度到底基於什麼?

我們的教師,他們同樣知道「要去平等對待、等待每一個孩子」的理念,可是實際工作中可行嗎?我們的教學任務、教育大綱已經把教師死死困住。以滬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為例,一個學期要教完這本書(8個單元),兩個月要教完一個單元(6篇課文+一首古詩+單元綜合),也就是說,一個星期內五天工作日,有7、8節語文課要教完4篇新課,這樣,教師基本每天都要教一篇新課文,每篇新課要教會8個左右生字,以及詞語、遣詞造句、背誦等。這樣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老師被教學任務困住了,哪有時間去關照學習困難的學生,協助他們學習。讓人不禁想問:小學二年級每學期要學會四五百個生字,這麼小,學這麼多知識有必要嗎?

從「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角度考慮,有必要。教的內容多是為了篩選,是為了選拔人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確實能達到這個要求,脫穎而出。那那些中等生、學習困難的學生怎麼辦?

教育制度制定者們,名義上說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制度上又設置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實質上是在選拔人才,用繁重的學習任務,把學習能力強者篩選出來,沒有顧及每個孩子、甚至每個人的價值。所以就出現了,那麼多家長為學區房,為重點學校而努力,終於看清我們的教育哪裡是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明明是為了「競爭」。我們人口多啊,允許人口消損,不怕人力資源的浪費,不用去發揮每一個人的潛能,也無需去尊重每一個人的想法和能力,只要通過競爭,通過「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選出一部分人出來就可以了。(僅代表個人觀點)

本文內容來源於:芬蘭吧。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探訪芬蘭教育的奧秘:基礎教育均衡平等、老師被高度尊重
    【寫在前面】在多哈參加2017WISE(世界教育創新峰會)期間,主持人饒舜採訪到來自芬蘭文化與教育部國際司的處長Jouni Kangasniemi先生。 芬蘭在全球教育界很出名,為什麼芬蘭在人口只有550萬左右的情況下,芬蘭教育卻屢次拿下全球第一?
  • 芬蘭教育的「無為而治」
    ;——芬蘭作家山穆利·帕洛南芬蘭教育信奉的是公平和平等,沒有誰是特別的,亦或是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沒有人優秀或者糟糕。特殊群體的孩子也能被平等的接納,學校會讓特需的老師來幫助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將其引入正常的學習軌道。學生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沒有好壞低劣之分,學生和老師之間也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強弱之分。芬蘭的學校完全都是免費的,午餐直到高中都是由國家承擔的。芬蘭中小學沒有入學考試,他們可以平等地進入學校學習。在學校裡無論出生背景如何,他們都能得到相同的待遇。
  •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很多父母都把「不要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這樣的教育觀點牢牢刻在心中,並堅定地去執行。只是,這樣的教育理念真的正確嗎?家長從小教育孩子,不是為了最終讓他們得冠軍,而是要幫助他們培養起終生學習的習慣。作為世界公認的教育體制最完善的國家之一,芬蘭在教育改革上打破了傳統的思路,創造了人們想像不到的教育奇蹟。
  • 芬蘭教育與文化部部長李·安德森:數位技術促進世界教育平等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9月5日,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的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上,芬蘭教育與文化部部長李·安德森女士帶來新冠疫情下,關於數字教育轉型的思考。她表示,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新冠疫情帶來數位化教學的快速飛躍,也期待未來的數字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助貧困地區的教學。李·安德森表示,教育是實現疫情狀態下社會復甦的關鍵。
  • 教育童話能否跟上時代?獨家對話芬蘭教育部長解讀「芬蘭密碼」
    「教育使芬蘭在獨立後的100年裡,從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崛起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芬蘭教育部長Li Andersson(李·安德森,以下簡稱「安德森」)如此評價教育對國家的重要性。記者了解到,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芬蘭所有的教育都是免費的。而國家核心課程是確保芬蘭各地教育標準平等的核心文件。
  • 芬蘭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三)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平等的受教權是芬蘭教育最核心、最基本的理念。不論城鄉、不論族裔、不論性別、不論財富地位,每一個芬蘭人都享有國家提供的無差別的基礎教育。學生在15、16歲之前沒有所謂的淘汰或選擇系統,所有學童皆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接受質量一致的教育 。強調教育平等的結果是,芬蘭是全球教育落差最小的國家。(四)教育要充分體現尊重和信任。
  • 芬蘭教育緣何領跑世界
    近日,培生公司公布全球教育排行榜,芬蘭位列榜首,這已不是芬蘭首次在「教育奧林匹克」中奪金,在經合組織公布的中學生能力評估中,芬蘭也居榜首,而世界經濟論壇也把芬蘭高等教育評為全球最佳。其實,上世紀60年代,芬蘭的教育在國際上只位列中等,但從70年代起,芬蘭政府開始改革教育,尤其是打破唯成績論,正是這些改變成就了今天的芬蘭教育。  1 免費教育  芬蘭人口530萬,每年將5.9%GDP用在教育上。  芬蘭受教育率100%。高中畢業率達93%,43%的中學生上職業學校。
  • 芬蘭的教育舉世聞名,但中國是否需要「芬蘭模式」?
    芬蘭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擺脫學校科目的國家。他人的成功不可以複製,但成功的方法可以借鑑。師夷長技,我們必有所獲。芬蘭教育為什麼這麼牛?為此,在芬蘭,報考師範學院比普通大學難度更大,錄取率僅約10%。除了多重考試層層把關逐級選拔,芬蘭任職教師還需具備創新能力、教學熱情、終生學習能力。其次是平等的受教育權。芬蘭教育的最大原則是平等,每個孩子都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 芬蘭教育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這個紀錄片裡或許有答案
    芬蘭,這個人口只有500多萬人口的北歐國家,卻號稱「教育最強國」。芬蘭的孩子們,究竟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紀錄片《他鄉的童年》第二集就揭開了這個秘密。這是一個沒有競爭,尊重個體差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的國度。
  • 別再過度膜拜芬蘭「教育神話」了
    因性別、種族、階級差異而導致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也同樣發生在芬蘭。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文德所著《破解神話——還原真實的芬蘭教育》一書中的篇章,共同思考何為良好教育這一問題。演講結束後,達林-哈蒙德的一位同事指責薩爾伯格在演講中美化芬蘭教育:「您沒有提芬蘭昂貴的早教,也沒有提到芬蘭兒童從兩歲起就開始接受教育。」「為什麼你們2009年的的PISA閱讀成績較之前2003年有所下降(這還包括男女生之間的顯著成績差異,以及顯著的社會階層差異)?」
  • 《他鄉的童年》芬蘭篇: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進入小學,孩子就站在一條單行道的起跑線上,成績成了唯一的評判標準,我們希望他把個性,稜角統統收起來,努力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家有兒女,寄予厚望,各種興趣班,輔導班,以及各種機構應運而生。家長偕同子女奔波其中,如趕場般不得閒,焦慮,迷茫,這些負面情緒在家長群蔓延。
  • 芬蘭的教育理念
    8.書與閱讀,對於西方和芬蘭教育來說,就是培養孩子終生受用的生活興趣。讓書與人從小就產生互動,並成為能伴隨終生的友誼與養分。近些年,芬蘭不斷令世界驚嘆,國家競爭力、國家清廉程度、信息科技能力、教育成就等都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屢屢被評為「國力第一」和「教育第一」。而所有這些非凡成就的取得,首先得益於他們悠久的重視教育的歷史。
  • 令人驚嘆的芬蘭的教育
    對芬蘭,我所知甚少;然而對芬蘭教育,卻讚嘆不已。很多人都知道教育是中國父母心中永遠的痛點,明知道現在的教育讓家長焦慮不已,尤其是作為無可奈何的父母,推不動整個教育體系,扛不動改革的大旗,連吶喊也越來越沒有力氣。
  • 閱讀芬蘭「美圖書」,了解芬蘭教育要領
    芬蘭教育有多強?在聯合國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中,芬蘭以澳大利亞、丹麥、紐西蘭排名第一。根據2012的Pearson教育報告,芬蘭被評為世界教育體系最完善的國家。芬蘭人教育的重要性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和思考。
  • 華人媽媽談芬蘭教育:幼兒園上什麼課?孩子說了算
    仔細了解後才知道,新加坡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甚至從孩子出生幾個月就開始教他們學習認字和數數。想到Lexi在芬蘭,還天天趴在地上挖石頭找蟲子,看書也只會津津有味地看著圖片嘿嘿傻笑。我的內心不由得冒出幾朵翻騰的小浪花:哎,我們真要輸在起跑線上了嗎?芬蘭幼兒園到底學點啥?
  • 國內外的教育理念差別真大,帶你見識下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芬蘭
    根據經合組織的調查,芬蘭最弱學生和最強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世界上最小的,每一個兒童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在一節課上,教室白板上掛著的是一幅歐洲大陸地圖,孩子們必須用英語說出地圖上每個國家的名稱和天氣情況,比如「今天,芬蘭天氣晴,丹麥有霧」。這樣一堂課就學習到了英語和地理兩方面的知識。而在另外一節課中,學生們通過競賽的方式在學校走廊裡收集有關非洲大陸的信息。
  • 缺乏資源、窮困、人口不足530萬的芬蘭,憑什麼教育是全世界第一
    芬蘭的學生整體表現太出色,他們不只閱讀力強,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居高不下,數學、自然科學等項目,也跟亞洲學生旗鼓相當。更難得可貴的是,芬蘭學生的受測的失敗率不足5%,真正實現平等教育的理念,成為「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評量成就,讓芬蘭舉世驚豔,世界聞名。
  • 芬蘭道路:獨特、卓越的教育發展之路
    人們在芬蘭看到了優美的校園、安靜的學生與優秀的教師,也開始認識到芬蘭教育擁有高度的自主性。在隨後的幾次PISA測試中,芬蘭的排名仍然保持在第一梯隊。PISA 2018測試中,中國四省市奪魁,芬蘭位列第七名。但仔細分析PISA 2018測試的數據,研究者們發現,中國四省市學生的學習時間較長,學生幸福感偏低。芬蘭是將高效學習與學生幸福感結合得較好的國家,並且校際差異最小。
  • 《起跑線》影評:讓每個孩子都平等地站在起跑線上
    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拉他們一把!讓每個孩子都平等地站在起跑線上!這是拉吉的肺腑之言,也是來自我心底的吶喊!以為搬離了月光集市,就能很快的躋身上流社會的米塔,沒想到,女兒剛進幼兒園就被小朋友們孤立,而被孤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她說印度語。
  • 芬蘭教育的十大事實:奇妙的教育品牌
    芬蘭是一個小國,以其奇妙的教育體系而聞名,是世界上教育最好的國家。具體地說,芬蘭的教育制度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小國家成就大的教育品牌,其秘密在哪?一些芬蘭教育的事實,可以讓您大吃一驚。這些事實,源於芬蘭人的獨特思維,對教育的智慧,還有持續的卓有成效的實踐,這些事實的組合,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教育品牌。首先要提到的是,芬蘭的孩子7歲以前不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