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培生公司公布全球教育排行榜,芬蘭位列榜首,這已不是芬蘭首次在「教育奧林匹克」中奪金,在經合組織公布的中學生能力評估中,芬蘭也居榜首,而世界經濟論壇也把芬蘭高等教育評為全球最佳。其實,上世紀60年代,芬蘭的教育在國際上只位列中等,但從70年代起,芬蘭政府開始改革教育,尤其是打破唯成績論,正是這些改變成就了今天的芬蘭教育。
1 免費教育
芬蘭人口530萬,每年將5.9%GDP用在教育上。
芬蘭受教育率100%。高中畢業率達93%,43%的中學生上職業學校。
芬蘭實行12年義務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特別強調學生的整體水平。13歲的芬蘭學生至少會2種外語。
每年投入100億美元用於國民教育,人均5749美元,從小學到博士免費教育。
66%的芬蘭學生能升入大學,這一比例是全歐洲最高的。
學校為學生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每日午餐,健康檢查和心理諮詢。
2 平等教育
●教育核心價值是平等和有教無類,不按受教育的第一個6年來衡量孩子。
●從1985年開始,取消分班制,不再根據成績排班。
●芬蘭學生之間的強弱差異是全世界最小的,每個課堂有20名學生,老師兼顧每個學生,如果一個學生學習有困難,整個班級會幫助他,意在培養孩子關心他人。
●30%的學生受惠於輔導老師,學校配備「特別教師」幫助學生。
●平等對待移民子女,即使無芬蘭國籍都能免費上學,政府還額外撥預算,讓他們學習母語和芬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