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成績緊跟芬蘭,領跑歐洲,這個小島國如何完成教育逆襲?

2020-12-14 騰訊網

  愛沙尼亞,用「小國寡民」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國土由2222個島嶼組成,國土面積總共42388平方公裡,全國人口130萬左右,西向波羅的海,北臨芬蘭灣,東望楚德湖,與芬蘭隔海相望,私交甚好。

  愛沙尼亞卻素來以高科技著稱,目前還是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教育方面,雖然在2010年PISA排名第13位,但卻遠高於OECD的平均水平的情況下,在2016年更是殺入5強,與芬蘭為一時瑜亮,領跑歐洲,這也不僅讓人疑問愛沙尼亞在教育方面有著哪些過人之處,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文 | 巴山

  編 | Alvin

  01

  數位化教育原來可以這麼玩

  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市的教室裡,班主任Riina Leppmaa透過電腦屏幕看著她的學生們,今天她為她的3年級班上數學課,所有練習題都顯示在互動式的SMART Board數字白板上。

  SMART Board在愛沙尼亞學校普遍推廣

  Leppmaa老師在此白板上書寫、顯示文字或播放影片,此刻她出了一道數學題:有7個人搭上1輛公車,但車上只剩2個座位。多少人必須站著?立刻,白板上顯現了4個答案供學生選擇。

  每個學生面前有一張印有類似QR碼的卡片,卡片的4個邊上各印有一個答案代碼:A、B、C或D。學生們把自己選取答案的一邊向上舉;與此同時,老師只需要拿起平板電腦對全班掃描一下,短短幾秒鐘就知道誰對誰錯,然後學生的練習題結果將會自動顯示在SMART Board上。

  這些在愛沙尼亞早已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了。自1998年起,所有的愛沙尼亞學校都已聯網,同時將在2020年,全面實現「教科書數位化」。

  目前,愛沙尼亞有近600所學校,並建立了廣泛的學校網絡和配套的教育機構,其體系由國立、市立、公立和私立機構四大部分組成。

  正如位於首都塔林的一所中學的校長所言,「每個教室都備有數字投影機和擴音器,有些教室也設有SMART Board,此外不管是哪一個科目,在進行一般性授課時都會定期在電腦室進行。」

  此外,學校還提供程式設計與機器人學作為選修科目,同時也對此提供足夠兩班人數使用的平板電腦和手提電腦設備,還有就是校園全面覆蓋WIFI,就連孩子們休息的沙發扶手旁邊都提供充電插座。

  02

  電子化可減輕教師負擔,但不是全部

  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考試,愛沙尼亞都已實現電子化,他們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筆記本完成整個學習過程,但我們難免會疑問,面對全世界都在擔心孩子上網成癮,成為「低頭一族」,他們又是如何面對讓萬千中國家長頭能的問題呢?

  一位愛沙尼亞中學校長的話耐人尋味,「與其去禁止,不如去引導孩子們,學習應該如何面對問題。」

  面對外界誤解,校長解釋說:「重點不在把所有東西都用數位化處理,而是我們希望教會孩子們如何用對最好的方式去妥善地使用科技。」當然,這裡的學校也不乏大堂課教學、筆記本和書籍。

  這些數碼科技協助學生們學習。而Leppmaa老師補述,「這些孩子熱愛SMART Board,因為透過它我可以將文字拉大而讓他們能看得更清楚。此外,作為教師,我還可以採用更多例如圖案、短片等等教材,能讓大部分學生覺得上課變得更有趣。」

  數位化不僅能幫助孩子們學習,某些科技性教材的採用也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自2002年以來,全國的愛沙尼亞學生都在使用一個名為「ekool」的數位化「班級通訊錄」,教師們在此填寫他們剛上過的課程內容、作業、缺席人名,家長們因此可以看到與自己孩子相關的資料並且傳送訊息給教師,或者為孩子的缺席道歉。

  圖片來自網絡

  物理與數學老師Markus Reischl確認數字通訊錄確實減輕了老師們的負擔。當他於1999年剛到校任教時,必須用手寫下兩頁的學生姓名,費時甚多,「利用ekool之後,我只需要每週花一個小時就能完成通訊簿所有必要資料的填入」,而且所需的紙張量也大幅減少。

  當然這也很容易讓人引發質疑,如何結局信息安全的問題,確切地說如何保護學生、家長、老師以及學校的信息安全?事實上,每位教師只能看到特定的信息,例如,只能看到自己所教授科目的學生成績信息,無法看見學生在其他科目的成績。

  更何況,如果有任何學生發現有人進到他們的帳戶內就一定會立即跟老師報告。這些數位化資料並不是儲存在學校的服務期上,而是位在一個經營ekool工具的專業公司內。

  學校的管理者認為,問題並不大,「若真有人存心要進到資料庫,那是什麼也擋不了的。」但從ekool所帶來的效益來看,遠勝過對這類疑慮所帶來的困擾。

  而愛沙尼亞普遍的社會共識是,孩子們學習新興技術是件好事,數位化勢在必行,這也漸漸成為愛沙尼亞的典型心態。

  03

  從一窮二白到歐洲強國,怎麼做到的?

  1991年蘇聯解體時,愛沙尼亞一多半的人沒有電話,大使館與對外的聯繫還是通過老鄰居芬蘭 的「手機」,從而與世界保持著聯繫。就是在這樣一窮二白的背景之下,愛沙尼亞經過不到30年的發展,成為世界高科技的領先者:

  200年,黑客創建了Skype一時風靡全球;

  2007年,愛沙尼亞允許大選在線投票,因其擁有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網絡;

  2016年,130萬公民可以用手機支付停車位,並將自己的健康記錄存儲於雲端;

  2020年,全國實現無紙化教學、辦公。

  1992年,第二次獨立後的愛沙尼亞正式成立政府,馬爾·拉爾(Mart Laar)擔任總理,因內閣成員的平均年齡僅為35歲,而被稱為歐洲最年輕的一屆政府。

  改革創新向來都是年輕人的專利,於是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合理的稅收政策,開放自由貿易,健全貨幣以及私有制等等,讓愛沙尼亞經濟一下子跟打了雞血一樣,突飛猛進!

  最初,愛沙尼亞面對的是一窮二白的局面,但這並沒有難倒愛沙尼亞人民,對發展科技最為重視。儘管困難重重,在升級數字電話時,愛沙尼亞還是拒絕了蘇聯老大哥的援助(給的設備實在太破,是70年代的老古董),擼起袖子自己幹,並建立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數位化系統。

  隨後政府率先將科技引入教育:

  1998年,所有的學校都可以在線上網;

  2000年,全國聯網,免費Wi-Fi隨處可見,全面推進數位化教學。

  2012年,政府與公司合作,向全國推廣Proge Tiger(「編程虎」)計劃,旨在向五歲兒童傳授編碼的基礎知識,比歐巴馬的1小時編程計劃足足早了3、4年!

  在教育問題上,愛沙尼亞向來不吝嗇。經合組織(OECD)指出,愛沙尼亞每年將國內生產總額的5%編列為教育支出,並迅速讓這個只有130萬人口的波羅地海小國家一躍成為歐洲的科技先驅。

  從沒有土地登記冊到成為無紙化的科技領先者,愛沙尼亞僅僅用了8年時間!

  與芬蘭和加拿大一樣,愛沙尼亞試圖最大限度地將學生最終走學術,還是職業道路的選擇推遲,直到孩子們15、16歲的時候才會面臨這樣的抉擇。

  馬特·萊德梅茨認為,「這更加有助於學生在日後的生活中找到工作,因為更好的數學和讀寫能力可以使他們更容易適應人才市場的變化並獲得新的技能」。

相關焦點

  • 芬蘭教育緣何領跑世界
    近日,培生公司公布全球教育排行榜,芬蘭位列榜首,這已不是芬蘭首次在「教育奧林匹克」中奪金,在經合組織公布的中學生能力評估中,芬蘭也居榜首,而世界經濟論壇也把芬蘭高等教育評為全球最佳。其實,上世紀60年代,芬蘭的教育在國際上只位列中等,但從70年代起,芬蘭政府開始改革教育,尤其是打破唯成績論,正是這些改變成就了今天的芬蘭教育。  1 免費教育  芬蘭人口530萬,每年將5.9%GDP用在教育上。  芬蘭受教育率100%。高中畢業率達93%,43%的中學生上職業學校。
  • 「世界第一」的成績背後,PISA數據揭示了中式教育的這些頑疾
    當我們終於告別2020,迎接全新2021年的時,如何打破愈發內卷的教育,如何改變越來越雞血的北上廣家長,如何面對因為新冠疫情而逐漸收縮的全球化局勢……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勇敢面對,積極破局,才能真正「牛」轉乾坤。
  • 還在噴留英小學生的請停止吧,歐洲這個國家的教育一定會讓你服氣
    最後的成績結果是:中國老師教的中國實驗班在數學、自然科學的最終考試成績比起英國老師教的學生整體成績高出10%。所以,很多人都得出了這個結論:英國基礎教育不如中國!但是,事實上歐洲國家的基礎教育真的不如中國嗎?
  • 三組學生插班芬蘭、波蘭、西班牙學校,揭示歐洲教育「鄙視鏈」
    「愛爾蘭與西班牙都是天主教國家,一個位於歐洲西部另一個位於西南,而且都在經歷著經濟衰退,教育領域也時有裁員…」 從PISA成績上來看,兩個國家都屬於中不溜秋的水平。
  • 歐洲小國移民,歐洲教育收費如何
    申請歐洲居留權,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享受免費歐洲教育,還有通行便利,社會福利待遇等等。留學要比直接留學成本低得多,享受本地生免費學費待遇。5.芬蘭芬蘭的高等教育是免費的,特別是研究生和博士教育。芬蘭在設計、建築、通訊等方面頗受歡迎。芬蘭也有一些大的工學院,提供更實用的基礎教育。
  • 揭秘|冬奧成績不如中國 芬蘭冰雪體育產業如何領跑全球
    回顧2010及2014兩屆冬奧會的獎牌榜,你會發現芬蘭這個北歐小國的排名甚至還沒有中國來得高,那麼究竟是他們的哪些資源打動了中國冬奧組委,促使雙方達成了合作呢?中國「冰強雪弱」 芬蘭剛好反之由於起步較晚及氣候等因素,中國冬季運動長期呈「冰強雪弱」的局面。
  • 不考試,無作業的芬蘭教育,憑什麼領跑全球?
    《他鄉的童年》第2集芬蘭篇芬蘭的孩子成績好、創意強,不考試不排名,不用穿校服,可以穿著奇裝異服進教室,課堂上可以隨意吃零食,甚至可以不用做作業……這個國家的教育,似乎與中國有著天差地別。他們需要通過自己學習如何黏貼不同的材料,學會掌握平衡等知識來完成設計。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和欣賞建築,掌握基本的建築原理。
  • 中國學生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登全球第一:最新PISA測試成績出爐
    他們的學習效率如何?在學習過程中的幸福感如何?報告中用一張圖展示了參與測試的學生們「每周學習時長」與測試成績之間的關係,縱軸為分數,橫軸為時長。內地四市的符號出現在「右上角」,這說明的是,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的學生雖然取得了最高的分數,但他們也付出了異於常人的努力。
  • 芬蘭教育神話,下一站接棒的是中國?
    我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作為整體參加測試,在閱讀、數學、科學3科中均排名全球第一,成績令人矚目。而這已不是中國第一次在測試中取得第一的成績,2009年上海代表中國首次參加測試,獲得第一;2012年上海再度奪冠。這樣的成績恰好印證了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文德在其著作《破解神話——還原真實的芬蘭教育》(以下簡稱《破解神話》)中所提到的——教學功績:芬蘭唱罷,亞洲即將登場!
  • 他鄉的童年:領跑全球的芬蘭教育,對我們家庭積極教育的啟迪
    《他鄉的童年》這部紀錄片,第二集講的是芬蘭教育,海小姐姐我全程都是羨慕嫉妒啊,腦海裡不斷徘徊著,可以移民嗎?可以去當那裡的老師嗎?回到主題,咱今天先聊一下芬蘭的積極教育。一起來扒一扒吧!在芬蘭,沒有任何考試,因為想要避免競爭,任何形式的競爭。羨慕吧?嫉妒吧?雖然無比羨慕芬蘭的教育制度,但也清晰地認識到,這在我們國家是行不通的,因為我們中國人真的太多了。只有競爭,才是最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手段。
  • 芬蘭為何成為歐洲抗疫「優等生」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23日發表了題為《芬蘭成為歐洲抗擊第二波疫情表現最好的國家》的文章,作者為努麗婭·維拉。文章認為,芬蘭成為截至目前在抗擊第二波疫情時表現最好的歐洲國家。根據民調調查,芬蘭人是對限制措施適應度最高的歐洲公民。這與該國在第一波疫情期間堅持採取嚴格封鎖措施有關。
  • 教育體檢PISA的啟示:成績卓越但仍需努力
    作為教育系統「體檢」的PISA測試,自2000年開始,OECD(經合組織)每三年舉辦一次,旨在評估各國15歲學生分析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瑞典與芬蘭在地理位置上相鄰,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兩個國家教育質量應相差不大。然而,根據PISA「體檢報告」結果,芬蘭學生表現名列前茅;瑞典的結果令其沮喪,但報告也促進了瑞典的教育改革。是否教育投入多多益善,有了經費就萬事大吉?
  • 《他鄉的童年》:領跑世界的芬蘭教育,不只是沒考試,沒競爭
    這個紀錄片不僅是了解世界教育的一個便捷的窗口,更是送給中國教育的一面鏡子。相信看過《他鄉的童年》的家長和我一樣,肯定被芬蘭的教育方式圈粉了。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這個紀錄片的第二站——芬蘭。提起芬蘭,許多人會想到芬蘭式距離與冷漠。排隊的時候,間隔距離至少要1米,公車上緊挨著的座位是無法忍受的。但是這個人口只有500萬的國家,卻號稱教育最強國。芬蘭人甚至敢說:「芬蘭最好的學校,就是離家最近的那一所。因為每個學校的質量都一樣高。」
  • 家庭教育:為什麼芬蘭的教育世界第一?芬蘭父母的5大教育方法
    說到芬蘭,各位會想到什麼?極光、搖滾、諾基亞?除了這些,芬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就屬教育了。芬蘭教育作為西方教育的典範,為什麼能一直領跑全世界,保持世界第一,這恐怕是全世界的父母都想知道的秘密。當然,中國和芬蘭國情不同,也許芬蘭學校對中國的孩子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 芬蘭教育是如何做到世界第一的?
    現在很多人以及媒體都把芬蘭作為教育「世界第一國家」來對待,但在2000年以前,這幾乎不可想像。那時候,可能不會有人認為芬蘭的教育系統是全世界最出色的。  變化來自於2001年,隨著PISA測試結果的發布,芬蘭各項成績均列第一,開始被公認為世界領先者了。
  • 劍橋大學考評院專家:不要迷信芬蘭教育
    文章來源: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看點 芬蘭,在教育界一直有著自己的獨特地位:常年在PISA測試中領跑他國,教育資源能平均分配等。不少國家紛紛效仿芬蘭的教育體系,希望能藉此達到成功。對此,劍橋考評院研究與開發總監蒂姆·奧茨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 高素質教師:芬蘭教育的秘密武器
    哈佛大學芬蘭教育專家帕斯·薩爾伯格認為,和歐洲其他國家相比,芬蘭面積小、人口少,以農業為主,經濟相對落後,教育青年被其視為趕上發達國家的最好方式。「芬蘭的夢想是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學校,無論他們的家庭背景或個人條件如何。這一點在過去40年中未曾改變。」薩爾伯格說。
  • 真正的教育總是在實驗,芬蘭最新課程大綱帶來的挑戰?
    分析2014核心課程大綱給芬蘭教育帶來的問題與挑戰,並不是否認芬蘭教育改革的嘗試,而是說明任何探索、創新和改革都不會一帆風順。對芬蘭來講,其基礎教育的成功,更在於其在教育領域不斷的探索與創新。我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題目的意思大概是說「真正的教育總是在實驗」(Authentic education is always experimental),這個標題如此的有震撼力,以至於讓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 學習時間少,學習成績好,芬蘭教育秘訣到底是什麼?
    因此,芬蘭的教育系統被看作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榜樣,那這個被公認為是「全球課時最少,課後複習時間最短,假期最長的國家」,教育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績好,都能跟上班級的教育水平,然而,很多孩子一旦成績長期跟不上教學進度,老師就會給這個孩子貼上「差生」的標籤,而家長也會認為是自己孩子的問題,甚至覺得恨鐵不成鋼。 可是,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無論是被老師貼上標籤,還是被家長貼上標籤,孩子真的會認為自己不行,反而自暴自棄。
  • 全球受教育程度最高十大國家排行!
    ,它是唯一告訴我們何時以及如何對某個問題做出反應的東西。10.澳大利亞接受中等教育的人口:38.3%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宜居住的十個國家之一,這裡的人民總是希望在各個領域都取得勝利,其不僅在體育領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而且在教育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他們已經有了一些一流的高等學府,每年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來這裡完成他們的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