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圈訊 中國臺灣地區最大機場——桃園國際機場計劃建設第三跑道,但規劃中第三跑道距離油庫僅有350米,引發社會關注、批評。根據規劃,桃園機場第三跑道2025年建成。綜合體臺灣媒體報導,桃園航空城趁新冠肺炎疫情通過土地徵收,桃園航空城核心計劃——桃園機場第三跑道也趁機闖過環評大會,開發腳步加速。民間團體質疑環評資料不全,將提行政訴訟撤銷環評,並號召400多人連署抗議,包括上百名大學教授、學者及法律專家皆要求暫緩徵收,質疑一旦開發幻影破滅,航空城將成為空城,導致大量用地閒置的悲劇。
環評最具爭議就是中油沙崙油庫在第三跑道旁,最近距離僅350米,根據桃園機場公司相關模型模擬,預測飛機撞上油庫的機率為千萬分之一,若以2042年目標起降次49萬架次來算,大約20年會撞上1次。
桃園機場指出,外國大型機場的配置,如日本成田機場、大阪國際機場、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的油庫都鄰近跑道,距離都在350米之內,且桃園機場的災害應變小組足以應付各類型災害,應無太大問題。
反對人士指出,中油沙崙油庫不僅供應桃園機場,更是北臺灣重要的油庫,且位於跑道更北邊還有一個儲油槽,飛行安全更應妥善評估。
桃園機場第三跑道離沙崙油庫僅350米,環保團體、學者多次質疑飛機若偏離跑道撞擊油庫,將爆發嚴重災害,批評機場跑道附近放這種油庫根本世所罕見,忽視飛安問題。
臺灣交大土木系副教授、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監事單信瑜說,世界各地機場都有自己的油槽,才能幫飛機加油,桃園機場也有,但飛機燃油屬於重油,不易揮發、爆炸性較低。第三跑道旁的中油沙崙油庫則是17億公升原油,製造重油也製造輕質油,若飛機撞到油槽或油槽本身洩露,輕質油揮發後如瓦斯飄散在空氣,只要濃度夠高,靜電、引擎火花等熱源都可能導致爆炸。
針對飛機碰撞油庫風險,桃園機場公司曾指出單一航次碰撞機率低,機率約為千萬分之一。單信瑜說,這是國際民航組織(ICAO)機場規範要求飛機起降撞到建築物的機率,但跟失事機率完全是兩碼事,因為鳥擊、氣候因素都可能影響飛機起降導致撞擊。
單信瑜表示,沙崙油庫量體大,離跑道又近,世界各地根本沒有幾個機場跑道旁邊是這種油庫。但桃園機場在環說書中提出的防災應變計劃只是現有機制,沒有設計一套專門的防災計劃,相當令人擔憂。
臺環保主管部門前副主管詹順貴說,油庫風險問題一直是此案環評重點,卻沒看到桃園機場公司具體回應或釐清,且若只給予承諾也沒用,畢竟飛安事故有各種原因,難以透過保障措施避免。但第三跑道仍通過環評,主因是環評委員過於迎合環保主管領導,所以沒有什麼案子不能過的。
據悉,桃園國際機場現有的兩條跑道皆於1979年啟用,而後在2015年耗資50億元臺幣整建升級,桃園機場也在2015年提出增建第三跑道與第三航廈(航站樓)的工程計劃,共計耗資約2000億元臺幣,預計2020年完工,然而第三航廈工程持續延後,遙遙無期;而第三跑道則在2017年進入二階環評,2020年3月25日通過環評。
據統計,自2014年起,桃園機場每年平均客運量以7%成長率成長,2019年客運量達4868萬人次,已突破原3200萬人次的設計容量,機場容量已趨近飽和,為配合未來發展,經臺灣行政部門於2011年核定航空城建設綱要計劃,興建第3跑道及附近產業開發,並同意以區段徵收為開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