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生氣傷心的時候就會傷害自己,主要涉及三個心理學原理——即認知偏差、操作性條件反射和武器效應。
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
人們在感知自身、他人或外部環境時,常因自身或外部的原因使感知結果出現失真的現象。
很多生氣傷心時傷害自己的人,經常會把過錯怪罪到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導致的錯誤,即使過錯是由對方引起的。
而自己又在此情境中感到無助,找不到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只好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發洩心中的情緒,以此警示自己下次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
所謂「痛快」,是「痛」過後的平靜而感到的「快意」。在傷害自己後,內心會好受點。
事後,通常會有人來安慰和安撫自己,即使是自己的錯誤也不會有人再來怪罪自己。
從而解決了問題,這就讓傷害自己的人建立了條件反射。
操作性條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是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改變,通常是自願行為。
行為主義的心理學家斯金納曾設計了稱為「斯金納箱」的實驗,將小白鼠放進箱子裡可以來回自由的走動。
裡面有一個觸發按鈕,只要小白鼠踩到按鈕,就會有很多食物落下來。結果,小白鼠不斷地增加觸發按鈕的次數。
當受害人通過傷害自己得到他人的安慰和諒解的好處時,自己便形成了傷害自己能解決問題的機制。
只要一遇到生氣傷心相似的情境時,就會自發的傷害自己,以求得心理安慰。
武器效應(weapons effect)
武器可以增強人的侵犯意識。
當人在生氣憤怒時,如果手上剛好有手機,不少人會把情緒轉移到手機上,而用力的摔下去。
當有個玻璃杯或其他小物體時,很多人會順手拿起來砸下去。
人在生氣傷心時,如果看到刀子、剪刀,或其他利器,就會加大傷害他人和自己的風險。
尤其是我們在生氣或情緒激動時,一定要遠離這些「武器」,最好事先把它們藏到看不到的地方,不然很容易發生事故。
怎樣從傷害自己中走出來?
認知療法(CognitiveTherapy)
是指通過認知和行為來改變受害者的不良認知,從而矯正不良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
首先要正確認識和意識到自己在生氣傷心時,會做出傷害自己的不良行為,再實施保護和預防。
①控制身體,遠離武器
當生氣時,立刻坐下來或蹲著,用力地摟住自己,給自己心理上的安撫。
暗示自己要放鬆冷靜,不要輕舉妄動,以此來控制自己的身體,遠離武器。
②與自己對話
假設你看到的是另一個自己,或是小時候的自己,當他生氣傷心時,你會怎麼做?
你可能會給他一個擁抱,說些安慰的話,並鼓勵他現在已經變得越來越強大,不會再用傷害自己的行為來發洩情緒,解決問題。
試著給過去的自己,以及現在的自己一個深深的擁抱,告訴自己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沒有什麼大不了。
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有解決的辦法,如果現在解決不了,那就放一放,往後拖一拖,一定會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
③找出原因
生氣時,立刻找個地方坐下來或躺下來,十指相握,閉上眼睛,深呼吸,想像你的怒氣在全身漫遊。
你要做的就是尋找怒氣最開始發出的源頭,找到後並問自己生氣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找不到,那就繼續想像你的思維,正隨著你的怒氣在身體中不停的遊蕩。
直到你的怒氣消失,身體完全平靜下來為止,這時整個人也開始放鬆起來。
總結:
特別生氣傷心的時候就會傷害自己,主要涉及三個心理學原理:
認知偏差;操作性條件反射;武器效應。治療傷害自己的方法:認知療法
控制身體,遠離武器;與自己對話;放鬆,找出原因。心理學術語:認知偏差、操作性條件反射、武器效應、認知偏差。
參考資料:《社會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
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