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T之家報導,近日,部分漢字要改拼音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比如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等等。
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當初被多音字「折磨」多年之後糾正過來的,現在又被「糾錯」了,感覺自己上了個假學。
對此,《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表示,網上所傳漢字改拼音的消息,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而這個《徵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今後正式發布的《審音表》應該不完全和《徵求意見稿》一樣。
對於修改拼音,黃安靖表示,「普通話的語音系統的確立雖然以北京語音系統為基礎,但普通話推廣已經有好幾十年了,已經成為一個有別於任何方言的博大精深的系統,語音、詞彙、語法都按照自己的內部規律發展演變。對普通話進行審音,還堅持『北京人讀啥音就審定為啥音』,是否合理?」
黃安靖稱,語言也是約定俗成的,對於一些字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發生的讀音變化,語言文字也要相對地做出適應與調整。對於漢字拼音的修改,少數服從多數也具有參考意義。
而在改拼音一事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之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說服」中「說」的拼音,在百科中的標註就有shuì和shuō,而在微軟Windows 10自帶輸入法中,直接定義成shu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