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化火了!海外華裔學生建亞裔「表情包」小組迅速吸粉

2020-12-25 參考消息

小組創始人說,他們希望該群組能更加包容。

參考消息網12月24日報導 外媒稱,對於很多海外亞裔人來說,「臉書」上一個名為「微妙的亞洲特質」(Subtle Asian Traits)的小組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據BBC中文網12月20日報導,在這裡,人們分享著有關第一代移民生活等內容的表情包和笑話,使它廣受歡迎。自去年9月該「臉書」小組成立以來,已有近100萬人加入。

報導稱,任何人都可以在「臉書」小組裡發帖,很多帖子引發了人們對於文化認同的討論。

據報導,「微妙的亞洲特質」最初由9名居住在墨爾本的澳大利亞華裔高中生建立。現在,小組的迅速走紅甚至讓他們也感到震驚。

「我們一直喜歡分享有關亞洲文化、以及在外國長大經歷的表情包和笑話。我們只是想找個平臺能一起分享它們。」群組創建者之一、18歲的凱薩琳·蕭說。

另一名18歲的創始人安妮·顧說,當群組成員達到1000人時,他們已非常激動,「現在幾乎瘋了」。

亞洲父母成為小組內被經常調侃的目標。

她說,「我們從沒想到它會這麼大、這麼火。」現在,「微妙的亞洲特質」幾乎已成為一個亞洲移民的線上社區。

她說,最初的想法是簡單分享一些有關家庭生活、亞洲文化的「怪癖」和珍珠奶茶的笑料(有很多表情包與奶茶有關)。

「微妙的亞洲特質」是什麼?

報導稱,小組的帖子主題廣泛,它們更多關注的是移民子女生活中的亞洲文化烙印。

因此,很多小組成員是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年輕人,而非來自亞洲。

凱薩琳·蕭認為,該主頁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它包含了「我們生活中沒有人談論過的一些小事」。

很多表情包都與家庭習俗有關,比如飲用白開水,或用手指測量燒飯時所需的最佳水量。

「你永遠不知道現在幾點了。因為你家裡的所有時鐘都比真實時間快5到10分鐘。」

「當你參加一個亞洲家庭聚會,他們為客人擺上酒店的拖鞋。」

安妮·顧說,其他笑話還包括來到西方社會第一代亞洲人的經歷,以及「有時如何在兩種文化之間做出取捨」。

一些表情包則關於語言障礙、中國家庭作業的折磨以及反家庭規則和傳統。

還有一些帖子提到了一些偶然的種族主義經歷,或覺得自己有「不夠白人」的地方。

海外亞裔時常面臨身份認同的糾結與困擾。

幽默的一個常見來源是「亞洲父母」——他們通常被描繪成謹慎、嚴厲和專橫的形象。

作為中澳混血的千禧一代,一則在小組裡廣受歡迎的帖子讓人忍俊不禁。它的標題是:「當有一天我告訴我媽我沒有吃早餐」。

這讓很多人想起自己的母親,尤其是類似的句子:「因為你的事,我昨晚沒睡好。」

一些用戶曾向管理員發送感謝信息。

「一個女孩說這是她第一次感到歸屬感。」安妮·顧說。

凱薩琳·蕭表示,小組幫助她意識到自己的經歷很普遍。

她說:「在外國長大,這些本只是你不願談論的一類事情,因為你擔心別人不理解你,或把你當成異類。」

尋找「平衡」

不過,與其他提供對文化認同觀察的在線小組類似,它們也面臨一些挑戰。

最初有一些批評聲認為,該組織並沒有包容所有的亞洲文化。

安妮·顧稱,自那以後,管理員們將內容的多樣化列為優先考慮內容。在組織的規則中,管理員鼓勵用戶「包容所有亞洲種族」。

凱薩琳·蕭和她的朋友互相稱呼對方是ABC(澳大利亞出生的華人)。

其他批評者說,「虎爸」、「虎媽」或不良駕駛等內容的表情包只會加劇負面的刻板印象。

安妮·顧說,這些帖子可以幫助人們「以一種更幽默和積極的方式,回憶童年時潛在的負面經歷……就像通過幽默療傷一樣。」

她補充說,小組還加強了她對自己文化的自豪感——這是她沒有預料到的。

「我希望這也能給其他人帶來信心。」她說。

相關焦點

  • 火遍全球的「亞洲表情包」你收了嗎?
    這些表情包都出自Facebook上一個名為「微妙的亞洲特質」(Subtle Asian Traits) 的Po圖。這個小組最初由9名居住在墨爾本的澳大利亞華裔高中生建立,初衷是分享作為第一代亞裔移民,有關亞洲文化、以及在外國長大經歷的表情包和笑話。
  • 調查顯示:2050年美亞裔人口翻倍 華裔數量居首
    這一重大的人口結構變化,意味著美國在本世紀中葉將會變得更加老齡化和多元化,美國的文化和經濟形勢有可能發生根本性變化。亞裔的大量湧入,對美國文化、觀念方面的衝擊更是難以估量。在美國,大部分亞裔居住在城市,大約40%的亞裔住在洛杉磯、舊金山和紐約等大都會地區。大約540萬亞裔住在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其中住在加州的就有大約420萬。
  • 劉思瑤的「表情包」火了,每張都戳中笑點,網友:靠自黑吸粉!
    不難理解,畢竟「撒野事件」以及「方臉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劉思瑤本人也做了澄清和道歉,但網際網路終究是有「記憶」的,即使「撒野」粉原諒了她,很多「黑粉」以及惡意炒作的人依舊不肯放過她,甚至已經到了但凡網上出現她的作品,總有人會在下面「網暴」她。不得不說,劉思瑤也是夠無辜的!
  • 紐約市立大學亞裔研究所舉辦晚宴 華裔眾議員獲表彰
    紐約市立大學亞裔研究所舉辦第18屆年度晚宴。(美國《世界日報》/鄭怡嫣 攝)中國僑網11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市立大學(CUNY)亞裔研究所(AAARI)14日在紐約曼哈頓華埠舉辦第18屆年度晚宴,表彰紐約州議會唯一的華裔眾議員牛毓琳、該校傑出校友曁美華協會紐約分會前會長朱劉婉玲、以及譚閩生獎學金得主陳碧鈴,感謝她們為華人及亞裔小區做出的貢獻。
  • 這部全亞裔電影《瘋狂亞洲富翁》最近火了!
    今日話題最近有部全亞裔主演的電影《瘋狂亞洲富翁》轟動全球,不僅票房一路飄紅,口碑更是炸裂了電影中探討了許多熱門話題: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衝撞、門當戶對還是愛情至上、不少華人稔熟的婆媳大戰、金錢能不能買到愛情?
  • 美國亞裔人口猛增 賭場借文化逐利吸引華裔賭徒
    美國亞裔人口猛增 賭場借文化逐利吸引華裔賭徒 如此賣力就是為了迎合該地區人口增長最迅速也是人均財富最多的群體——亞裔。  據聯邦人口普查局數據,2000年至2010年間,華盛頓地區的亞裔人口增長了60%。現今該地區擁有約60萬亞裔人口,包括新移民及亞裔移民後代。華盛頓地區亞裔家庭平均年收入約為10.1萬美元,僅次於非拉丁裔白人,比整體情況高15%。
  • 史丹福大學亞裔學生擔心被當作「亞洲遊客」
    中國日報網10月16日電(信蓮) 據僑報網10月15日報導,史丹福大學亞裔美國學生瑪德琳•張(Madeleine Chang)在《史丹福大學日報》撰文,坐落於史丹福大學瑪格麗特•傑克樓(Margaret Jacks Hall)的英語與語言學院的大門上掛著這樣一個牌子,上面用英文寫道:「只為學校事務服務」,下面是中文與韓文的譯文。
  • 省委統戰部啟動海外華裔菁英青少年大運河文化體驗活動
    20日,江蘇省委統戰部舉行的海外華裔菁英青少年大運河文化體驗活動火爆開辦,來自全球的36個國家和地區的168所華文學校、華人社團的10000多名華裔老師和學生齊聚雲端,在專家學者的講解和教學展示下,開啟品運河美景傳中華文化的旅程。
  • 推廣冰棍球運動 加華裔發起亞裔冰棍球錦標大賽
    華聲報多倫多消息:加拿大第17屆亞裔冰棍球錦標賽將於5月19至21日舉行。這項賽事由華裔發起,參賽者主要為多倫多地區的亞裔冰棍求愛好者。主辦方表示,今年將新增一支女子隊參賽,並安排中國文化活動。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導,這個賽事孕育於上世紀70年代初期,當時主要是10多名喜愛冰棍球運動的華裔人士一起切磋球技,至1989年起由一位林姓的運動員籌辦錦標賽,至2000年華裔運動員張良民及餘春生承接統籌工作。
  • 專訪華裔脫口秀明星:川普「中國病毒論」為在美亞裔帶來巨大危機
    【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 畢夢瀛】美國著名華裔脫口秀演員黃西近日在美國社交媒體公開譴責美國總統川普的「中國病毒論」,並指出這種言論將在美亞裔置於巨大危機中,甚至會威脅到他們的生命安全。他對川普的公開譴責使他遭到了許多川普支持者的網上圍攻。
  • 洛杉磯華裔學生英文著書 述亞裔製衣工人坎坷路
    華聲報洛杉磯消息:洛杉磯加州大學包括華裔在內的幾位亞裔學生,以從小幫助移民父母在艾爾蒙地製衣工廠做工的親身經歷,創作出版《血汗工廠:製衣業的亞裔》一書,這是第一部聚焦洛杉磯地區亞裔製衣工人的著作。
  • 美國洛縣報告:2016年仇恨亞裔案中一半涉辱罵華裔
    該委員會專員表示,2016年仇恨亞裔案共有16起,其中一半案件涉及辱罵華裔。  根據2016年度的洛杉磯縣仇恨犯罪報告,洛縣記錄到16起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這比2015年少了2起。不過洛杉磯縣人際關係委員會認為,針對亞裔社區的仇恨犯罪數據實際是被低估了。
  • 貓咪錶情包火了,表情包也可以吸貓!
    又有一個貓咪錶情包火啦!現在我們吸貓成癮,不光現實要吸貓,線上我們也要繼續吸貓,最近以為島國的推主motions_cat畫的吸貓小動畫火起來了!大家的表情包幾乎要被承包了,大家快跟隨著小編一起看看吧!這張表情包說的是一隻貓在拿紙搓另外一隻貓咪!最後拿起來的一瞬間,靜電太多,直接毛髮豎起來不說,還直接打出閃電,並且爆炸,把兩隻貓貓都給炸成了黑色,真的腦洞特別大,還特別的寫實,貓咪的貓一直搓揉,之後就是會起靜電豎起來們,非常的好玩!這張圖片大家更是熟悉,在抖音上已經出現了好多回了!
  • 劉亦菲稱自己是亞裔而不是華裔,宣布誓效忠美國,你怎麼看?
    而且劉亦菲還說道:「自己作為一個亞裔非常驕傲,一旦我們知道心中所想,我們就有機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自己。」這句話的後半部分似乎很鼓舞人心,但這句話的前半部分「我作為一個亞洲人感到非常自豪」,是不是表達了更深層次的含義?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華裔,從來沒有聽說過「亞裔」。
  • 華裔教育方式有了新選擇
    據美國一項研究表明,亞裔很大程度上正在放棄傳統的亞洲教育方式,轉而採取西方的現代方法,注重培養開放而溫暖的親子關係。而另一方面,移民的孫輩們則通常會經歷「第三代衰落」。這種情況當然也正發生在華裔身上。伴隨著華裔的代際發展以及融入住在國程度的加深,華裔二代在經歷著顯著的角色轉換,一方面是在家庭中,他們從被教育者轉換成為教育者;一方面是在社會中,他們的移民角色更加淡化,當地化角色更加深入。反思傳統方式「虎媽」式教育方式的形成與第一代移民接受的傳統文化薰陶有關。
  • 「瘋狂的亞裔富豪」這部喜劇對亞裔的意義
    亞(華)裔在好萊塢電影裡的故事和地位,與人口數量,與人口受教育水平,與亞裔尤其華裔對美加歷史、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的貢獻,與亞裔目前在全球的經濟影響力的匹配度極低,自25年前的」The Joy Luck Club 「(喜福會, 1993-09-08)後,全-亞-裔陣容的大屏幕作品慘澹到為一個大大的、讓人感到羞辱的「零」!
  • ASA大學中美文化中心舉辦「愛之聲」學生鋼琴演奏會
    (音樂會截圖)【僑報記者劉依玲9月13日紐約報導】由ASA大學中美文化中心等聯合舉辦的「2020紐約愛之聲雲端鋼琴演奏會」(the Sound of Love)13日登場,由華裔學生帶來耳熟能詳的《小星星》、《Lamb at School》等中英文音樂演奏,用音符傳遞能量。
  • 從麥卡錫時代到亞裔崛起:一個華裔作家未完成的美國夢
    如今,謝漢蘭已成為了美國著名的華裔作家。她撰寫的《亞裔美國夢:一個美國民族的興起》和《我的國家控告我:李文和自述》保存了亞裔群體的重要記憶,新近出版的著作則追溯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離開中國內地的移民顛沛流離的旅途。
  • 有亞裔血統的「處男槍手」為何憎恨亞裔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證實,3名遭殺害華裔學生中,陳喬治與王偉漢都是中國大陸移民,洪晟元是臺灣移民。槍手羅傑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馬來西亞華人,因此羅傑為有一半華人血統的混血兒。